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泉窑青瓷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创烧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在南宋到元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其青翠晶莹的釉色素享美誉,历来深受陶瓷爱好者的青睐。
  这件龙泉窑梅花盘是元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整体造型上,布局合理匀称,装饰纹样线条优雅,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龙泉窑青瓷中的精品。
  此盘高3.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5厘米,盘作五瓣花口,浅腹,矮圈足。内底在釉上堆贴梅枝及月亮,呈红褐色,树下方刻水纹及梅月倒影。胎灰白,胎质坚硬细密,釉层薄而透明,呈梅子青色,青翠欲滴,温润如玉。
  梅子青釉属于石灰碱釉,在强还原焰中烧成,温度大致控制在1250度—1280度之间。由于烧成温度高,
   釉层清澈透明,釉色青翠,如同翡翠琢成。同时,胚料中还掺入含有较高氧化铝和氧化铁成分的“紫金土”,这样能提高胎的抗弯强度,在高温中不易变形。
  此盘采用的堆塑修饰技巧也达到了很高水平。“堆塑”是一种陶瓷修饰技法,即将模印或雕塑成的立体状纹饰贴附在坯上,然后烧制而成。由于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烧成后冷却阶段经过两次氧化,纹饰表面呈紫红色,在青釉的衬托下,色彩鲜艳夺目,取得很好的修饰效果。这一装饰手法在元代比较流行,到了明代则比较少见。从盘底堆饰的梅枝形状、月亮及淡淡的梅月倒影等整个构思来看,取意于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中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花是中国古代诗词书画中的传统题材,历代有恋梅成癖者,如林逋即以“梅妻鹤子”自居著称。梅花诗在宋代很盛行,而林逋此句一出,被后世奉为咏梅绝唱,影响深远。南宋姜夔即以《暗香》、《疏影》为词牌名谱唱了咏梅词,梅花疏影横斜的风韵也成了一种审美标准,梅与月更从此结合为一组特定意象。比如梅月纹就是元代龙泉窑常见的装饰花纹之一,和龙泉窑其他主要装饰花纹题材如牡丹、莲花、菊花、茶花、海棠花等相比,更可看出其独特性。牡丹、莲花之类虽然样式丰富,但都没有附加的意象,梅月纹的出现是从文人情趣走向了大众艺术。此盘堆塑刻花的梅花月影颇具文人画的气质韵味:梅树造型古拙优雅,肥不臃肿,瘦不枯槁,枝有偃仰,花分疏密,枝相依,花相向,势体自在。王冕《梅谱》云:“枝须立其意老;花须成其意逸”,堆塑的凝重和立体感更能发挥造型艺术的优势,有力刻画梅枝曲如斗柄的形态,势若屈铁的苍劲桀骜,传达出梅花受天地之气,禀霜雪之操的神韵。而釉面青绿如玉恰似一顷碧波,釉下所刻梅花月影则淡雅清秀,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恰似梅花的暗香,含蓄内敛,似淡又浓。浅浅的水纹似动又静,似乎漫溢梅的幽香,牵引出一个意蕴悠远的时空。
  (责编:耕生)
其他文献
云南青花瓷的大量发现,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它以朴实无华的造型,粗犷的青花线条,繁简不一的纹饰布局,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去跟踪收集,到20世纪末已达高潮,至今方兴未艾,仿品亦应运而生,使云南青花的研究和断代变得紧迫起来。  云南青花瓷为少数民族地区民窑烧造,无纪年标识,延续时间长,数量多,分布广。本文拟在收集云南窑址、墓葬出土青花实物的基础上,借助历史、考古、陶瓷资料,对
期刊
本刊发表余榴梁先生《古钱收藏的两大误区》一文后,在读者中引起反响,现刊发此文代表了一部分读者的意见。学术问题应当是愈辨愈明,不同意见的探讨,会更有助于明辨是非。不必急于结论,亦不代表本刊倾向性意见。  2005年5期《收藏界》发表了余榴梁先生的文章:《古钱收藏的两大误区》。在这篇文章的编者按里,简单地介绍了余先生的收藏业绩。  虽然余先生已经是古钱收藏大腕级人物了,但是我还要对余先生文章中的部分观
期刊
奥运会宣传画  谷丙夫    历届奥运会都印刷有宣传画。这是奥运会的主要宣传手段,其作品往往超过其他的宣传品,以至形成了奥林匹克独特的艺术系列。  一百多年来,几十届奥运会的宣传画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必不可少。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至今的108年间,每届奥运会都印制有宣传画,有的还不止一幅。即使因世界大战而停办的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德国柏林也迫不及待地印制了精美的宣传画:四
期刊
笔者收藏着一枚“咸丰元宝”(宝源局当百)双面轧花钱。钱体周身纹饰没有刀纹,只有轧痕,姑且称之为轧花钱吧!该钱币铸工精细,轧制细致,楷书字体,字口深峻,铜质金黄,边廓挺圆且直。传世之品,地章黑色包浆厚重,正面边缘虽稍有磨损,但纹饰底部依然有闪亮的;黑色包浆。止峨直径5.1厘米,厚度0.35厘米,重42克。  正面边缘部轧制着非常规矩有致的“T”字型纹饰,字旁肉间轧着粗壮敦实的横竖纹道,并有机地连接成
期刊
位于广东佛山的石湾镇,素有南国陶都之誉,制陶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考古材料证明,唐、宋已有艺术陶器的生产,真正的艺术陶器则盛于明、清,陶塑艺术享誉遐迩,习惯称为“石湾公仔”。其制陶悠久,基础深厚,善创善仿,独具风格,反映出各阶层人们的喜好和社会风尚,百姓的喜、怒、哀、乐。其品种有:人物神仙、神话传说、瓜果器物、鸟兽虫鱼、建筑装饰、丧葬祭器以及现实生活等题材,都十分逼真、生动,历来就是广东收藏家收
期刊
傅抱石先生在其一生的绘画创造中,以其山水画创作的成就最为突出。傅抱石先生创作的山水画既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土壤,同时又在充分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吸收采纳了国外绘画的表现技法,从而建立起独特的个性风格,可以说,20世纪继黄宾虹之后,傅抱石先生在改革中国传统绘画,创造时代新风格的道路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傅抱石先生一生艺术创作有两个高峰期:其一是上世纪40年代以奔放豪迈的笔墨挥写“风雨”山水。入
期刊
明“文魁星斗图”青花碗一对,高5.6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4.8厘米。侈口,深弧腹,圈足,白色胎,胎质细薄坚致,可见青花纹饰中的不同色阶,有浓、淡几个层次,所用应为晚明时的“浙料”。从绘画手法上看,采用“单线平涂法”,青料平涂超过轮廓线,这正是晚明时期青花描绘纹饰的一个重要特点。圈足内满釉,绘有青花双圈款,应为民窑之物。碗的外壁绘四个形似小鬼的文魁,手持毛笔分别书写《诗经》、《书经》、《礼记
期刊
瓷器创天价,油画受追捧,热钱砸向艺术品,2005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秉承了2004年的大好局面,依然呈现出不断升温的势头,行情火爆,各项拍卖记录连创新高。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国内45家拍卖行总成交额接近60亿元,而据业内人士估计,2005年各家拍卖行总成交额将大大高于去年,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又迎来了一个收获之年。    春秋大拍 拍卖行喜获丰收    在北京,2005年春拍中贸圣佳推出了20
期刊
刻洞墨盒是文人雅士案头必备的文房器具,在清末民初盛极一时,堪称京城名物之一。    刻铜墨盒“身世”考证    据说清嘉道年间有一秀才赴省城乡试,其妻恐其滴水磨墨耗时,遂用一团扑面的棉丝粉饼汲墨汁后装入化妆粉盒,让夫携去考场备用,应试时秀才思绪专注,一气呵成,名列榜首,此事传开,学子仿效,原始墨盒诞生了。这当然是传说。  那么,刻铜墨盒究竟始于何时?由于历史久远,年代更迭,对铜墨盒的“身世”众说纷
期刊
鉴评:王蔚华  藏者持一铁质兽形物,不知作何使用,希本刊予以鉴明。残高15厘米,底长6厘米,宽4厘米,残重1.4千克,生铁而铸,平底内凹。形状为翘尾麒麟,蹲坐于六边形须弥座之上,座有束腰,上枋窄,下枋长。此麒麟双目圆睁,嘴巴上咧,大耳,头发向前上冲,紧跟其后有一孔,当为悬系之用,胸前挂五个铃铛,身上有道道鳞甲纹。此物叫“权”,就是我们常说的“秤砣”、“秤锤”,称量的工具。    我国从什么时候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