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教育应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环境教育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各教学环节中,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断挖掘语文素材,不断找准渗透点,就一定能让环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关键词:环境; 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3315(2016)03-082-0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环境教育应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环境教育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各教学环节中,使小学生掌握初步的环保知识,形成有利于环境的道德观念,树立对生活环境更加积极的行为准则,自觉地受到环境教育的熏陶,做到文道的紧密结合。
  一、识字教学,巧妙渗透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把识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巧妙地渗透环保教育,则更生动,直观,成效胜过长篇大论的说教。如在学习生字“惯”字时,除了教给学生会掌握“惯”字的读音、笔划笔顺外,还要启发学生进行组词和造句。在教学中,许多同学把“惯”字组词“习惯”(即长期养成的,不大容易改变的行为),并用这个词造了好几个句子。其中“我们从小要养成爱花草树木的好习惯”;“我们要养成爱护校园环境的习惯”;“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针对这三句造句,教师应及时引导和启发学生:这三个句子都造得很好,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环境、不随地吐痰既文明又卫生,还可以减少疾病,健康成长,这都是保护环境的表现,何乐而不为?这样,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字词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应学的知识,还在识字教学中促使他们产生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二、学习课文,自然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保教育内容。因此,只要我们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便可以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1.利用课文插图,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比如苏教版第八册《特殊的葬礼》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及人们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中,教师可将课文插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首先向学生展现塞特凯达斯瀑布以前那种“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以唤起学生的激情,学生通过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内化为自己对瀑布的赞美依恋之情,继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怀。此时,教师可以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已不再是那么壮观宏伟,“再也见不到昔日的壮观气势了。它在群山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而是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树木,造成水土大量流失,进而导致塞特凯达斯瀑布今日的枯竭!通过这样的对比教育,学生易于形成强烈的对错观,知道破坏环境,必然遭到环境的惩罚。
  2.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语文教材中,那些“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的佳作,作者的观点、思想感情往往并不鲜明显露,而是尽可能地隐含起来,让读者去体味、去思索、去挖掘,所以环境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由辞以通其道”。如苏教版第十一册《灰椋鸟》这篇课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阅读分析这段文字,把学生引入一片宁静而景色优美的树林之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陶冶人的情操。这样抓住学生的情感,引起心灵上的碰撞,便能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3.指导感情朗读,升华环保意识。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在教学《西湖》《九寨沟》《黄果树瀑布》等这类描写祖国美好山河的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美丽大自然的优美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从而升华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写作教学,有机渗透
  学生习作本身就是语文学科最有效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式。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比如每当游览一个公园,参加一次活动以后,教师常常要求学生把这次活动记下来,作为练笔活动。而同学练笔的角度,又往往与他们是否有意地观察某些事物有关。因此,在活动前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常常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如在描写“我们的校园”时,有的学生写到“多么美丽的校园呀!我们大家一定要加倍的爱护它!” “我希望校园里的小草永远是那么生机勃勃,花朵永远是那么鲜艳,大家一定要精心的保护它们!”……短短的几句结束语,却流露出了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注重环境教育,不但提高了学生写作技巧,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实践活动,加强渗透
  除课堂教学外,语文课外活动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可以安排学生收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大自然,让孩子们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然后可以采用小论文、演讲等比赛形式,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之情及环保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同于课堂教学中所接受的教育,而是学生自己积极的参与,进一步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爱护环境,就能创造美好生活,破坏环境,将会受到环境的惩罚。
  总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只要心中时刻装着环境教育这一理念,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断挖掘语文素材,不断找准渗透点,就一定能让环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其他文献
摘 要: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培养需要一定的步骤,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适合做班干部,因此班干部的选择是首要任务,必须民主与专制相结合,其次班干部需要培训,让每个班干部认清职责,签下协议,最重要的是需要让班干部在班集体中树立威信,班主任需要巧设情境,以便班干部群体能更好地协助班主任管理班集体,所以即使是再优秀能力再强的学生,也需要班主任管理技巧的帮助,好药还需有“良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品德课堂开始活跃起来,教师的教学花样多了,课堂也热闹,可是师生对话有多少实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却很值得我们深思。文章从对话的“十忌”,阐述了如何有效提升师生对话的实效,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想说话、能说话、说真话,促使教师在课堂上摆正角色,善于提问,适时点拨,准确评价……能够和学生开展实实在在的有效对话。关键词:课堂教学; 师生对话中图分类号:G623.1
摘 要:巴甫洛夫关于课堂上数学练习的时间有过详细的论述。数学老师如能在课堂上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并进行讲评,那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而如果新授结束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练习的时间,就只能留到课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质量就不过关。因此,怎样才能保证数学课堂独立练习的时间呢?关键词:数学课堂; 独立作业时间; 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
摘 要:“疑是思之始”。课堂中的小小疑问的产生,凝聚了教师无限的智慧,启发了学生无限的思维,是一门大的学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启发学生产生疑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关键词:语文课堂; 设疑启疑; 技巧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
摘 要: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途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朗读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热爱语文,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美,体验美,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品质的提升。关键词:语文课堂; 朗读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65-001《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对低年级的朗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摘 要:在传统的教育中,儿童常常因其年龄与认知的局限性而成为老师眼里被质疑、被否定的对象,“教育应当平等、尊重……”师生交往中,教师应确立儿童立场,让儿童真正拥有主体地位,拥有独立的人格,真正享有说话的权利。关键词:师生关系; “儿童立场”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67-001【案例】午休时,我批完美术作业,看到六年级的贝尔正巧从办公
摘 要:问题是引导学习前进的动力,也是打开一门学科大门的钥匙。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提升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小学教程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担当一个提问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思考中领悟知识。本文将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学为例,分析教师的提问艺术,将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小学英语; 提问艺术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
摘 要:西塘小学这所百年老校,在全面推进书法教育的基础上,孕育萌芽,着力打造书法社团,为师生茁壮成长搭建平台,铺就一条习字的大道……关键词:书法; 社团; 辅导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75-001古典的桌椅,飘逸的宣纸,浓郁的墨香。漫步西塘,你可以看到书法与音乐、舞蹈结合的“舞灵书韵”书法操;漫步西塘,你可以看到长廊、展厅墙壁上挂满一幅
摘 要: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这样英语教学才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就会慢慢地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英语课堂也会永远地琴瑟同奏,和谐美妙,魅力无穷,英语教学就会成为一项精美的事业。关键词:教学环境美; 教师人格美; 板书设计美; 课堂细节美中图分类号:G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78-001
摘 要:暑假里,我拜读了贲友林老师撰写的《此岸与彼岸——我的数学教学手记》这本书。贲老师在该书中详细记录了当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也如实记录了自己教学的成功、挫折与失败,并且及时抒发了自己的改进设想。他观察学生细致入微,分析问题鞭辟入里,这种坚持不懈、勤奋率真的治学精神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 读《此岸与彼岸》有感; 聚焦课堂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