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才会读好书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道的是读书的实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又是另一番的作用。当今,读书的重要性曾被一个时期一度抛弃,现在又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所喜爱。读书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满足人们渴望广泛认识自然、社会、人生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多读书可以巩固课内知识,丰富知识体系,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还可以开拓视野,成为了解身外世界的重要途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的极其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许多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对所阅读的书籍缺乏甄别,不敢对书提出大胆的质疑,往往认为书上说的就一定对的,这种想法必定使学生成为毫无主见,缺乏创新精神的“书呆子”。然而书本的记载,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为此,教师要认真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著名科学家波普尔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从质疑各种问题开始的”,质疑有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科学精神。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过下列的方法,效果比较好。
  1、对文章的主旨性内容进行质疑释疑。
  这种质疑释疑,抓住了阅读的关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阅读的目标和要求)和集中(相对集中于阅读的重点、难点),在阅读中起到导向作用。因为人们阅读文章时,不可能对文章中每一个词语、每项内容都进行同等深度的信息加工,而是选择对文章某些部分(如重要内容)作精细加工,对另外一些部分(如次要细节)作粗略加工,甚至忽略不做加工。在阅读中,围绕文章的主旨对内容进行质疑,正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到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需要深入加工的信息之上,是信息加工更加有效。
  2、对词语、句子段落的隐含义的质疑释疑。
  一些字、词组成一个能表达意思的句子,再由一些句群组合成段落,最后由众多段落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是一个写作过程,也是一个阅读的过程。读者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一句到一句,从一段落到另一个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文章内容的连贯的整体意象。如果对部分词语、句子、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自然影响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对词语、句子、段落的隐含义的质疑释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对词语、句子、段落的隐含义的理解,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二不能忽略写作背景,写作的目的和作者的态度是不可取。例如,在《背影》中,当父亲托茶房照顾“我”时,“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但“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其中的“聪明”一词如果脱离了当时的语言环境,就会走进另一个理解的误区。其实它是贬义色彩,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当初未能领会父亲对自己关心与爱护的悔恨之情。
  3、在言尽而意未尽出质疑释疑。
  文学创作讲究“空白”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在笔墨未染出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达到“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这些“空白”的地方,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在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创造力的高低。因此,有效利用文章的空白,能提高学生的创造的创新能力。如学习《孔乙己》中的“中秋过后”这一小节,可要求学生根据文中有关的描写,发挥想象,简要描述孔乙己是如何用手走来。也可以通过文中人物的对话去设想一下孔乙己之后的遭遇和命运。又如《最后一课》写到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的情景时是这样结束的:他转身朝向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人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作者在这里没有大段的抒情和描写,也没有大段的议论,却含有不尽之意于言外。教师教学至此,可做短暂的“静潮”处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韩麦尔先生那无言的手势中去体会他那难以名状的复杂心情。
  4、从不同的角度质疑释疑。
  人往往困于思维定势,习惯于沿着常规的方法思考问题。在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时,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独辟蹊径,获取独到的见解。例如让学生评价苏秦 “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有的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好学进取,不甘人下的人;也有的学生认为他太爱功名,好出风头;又有人针对他对大嫂“前倨而后恭”的教训而认为他器量小,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他有志气的表现,嫂子受到奚落是理所应当。通过质疑释疑教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从质疑释疑中得来的。若使后之学生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不前,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就像人们常说的:“显见之美,没有错过,只不过见得细心;内隐之美,如能发觉,则是创造。”确实,善于发现是创造的前奏。能从平淡中见崎岖,于细微之处悟精神,不光是质疑的结果,更是创造性思维的灵光闪现。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学习的重点在于掌握物质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通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情景教学和思维拓展教学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了化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景教学;思维拓展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拓宽学生学习道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和抽象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1]。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已经将化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到
摘 要:课堂小结是重要教学环节,是对课堂知识的梳理、归纳,可深化知识,升华主题。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语文教材,结合生活实际等方面进行小结:结合生活实际,由文本现实意义入手,延伸小结;立足语文教材,由文本论证结构出发,有效小结。  关键词:议论文;阅读教学;小结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文是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语文写作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培养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而课堂小结是重要教
摘 要:同情心是人的重要的优良道德品质之一,但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主客观条件影响,现实生活中幼儿普遍缺乏同情心。本文提出了在基础教育当中培养儿童同情心的具体方法,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阐述,能对教育工作者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幼儿;同情心;培养;行为  当今,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他们大多在众星捧月的家族环境中成长,得到来自家族、友人、邻居等多方面的关怀、照顾与爱护,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几乎成了
摘 要:儿童的发展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的,要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不仅仅要对环境给予足够的关注,更应该思考如何为幼儿创设能够引发孩子主动参与,支持孩子积极探索,与孩子进行互动的环境。  关键词:环境;教师;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作为幼儿活动的
摘 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要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主能力和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参加各种学习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我们应该有大教育观。  关键词:幼儿教育,培养,师德,继续教育,大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随着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知识经验也逐渐丰富,这一切
摘 要:要想使低年级学生实现教学大纲指出的“要让孩子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必须解决学生开口难的问题,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孩子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的说在快乐中进行,在快乐中向上生长。  关键词:有物可说 想象说 表演说 观察中说 游戏中说  教学多年,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学会说一
幼儿教师是孩子从家庭走进学校接触到的第一任老师,她是孩子心灵的启蒙者,是孩子步入社会的引领者。她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人生。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的素质。一位好的老师能教出一群德才兼备的学生,一位好的老师足以影响几代人的人生理念。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它强调了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幼儿总是把老师看成是最好的,她所有的一切在孩子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