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4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给予尿激酶(UK)溶栓治疗,治疗组经外周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和血管再通率等。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9例、32例患者的溶栓值趋向正常标准化,标准率分别为92.86%、76.19%,将两组数值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88.10%、73.8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后引发的并发症例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再通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r-tPA溶栓;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急症,是冠状动脉突然堵塞,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缺血以致局部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新鲜血栓形成所致。该病发病急,并发症多,临床过程凶险,病死率高。使用r-tPA溶栓治疗方法对于阻止梗死面积的扩大化、保障血流通畅、优化心脏运作功能、改善死亡现象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上使用。本文就选取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部分患者提供r-tPA溶栓治疗方法,结果证实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随机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4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8),治疗组中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7)。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入院后,对所有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均在0.5h内开始静脉内溶栓。溶栓前常规查血小板计数,凝血全项(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ACT)及入院常规化验。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2.3万u/kg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45-90min滴完;治疗组患者先静脉滴注7500U肝素钙,然后在2min内快速静脉推注rt-PA15mg,然后在30min内静滴完rt-PA 50mg,最后60min内滴完rt-PA 35mg,总剂量100mg,总时间为90min。
1.3血管再通标准[1]①胸痛基本消失或完全缓解;②溶栓后2h内心电图显示抬高的ST段显著下降超过50%;③血清肌酸激酶(CK)或CK-MB在溶栓后显著升高,并在14h-16h内达到峰值;④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具备以上4项中的2项时可判断血管再通,若单独出现③与④时不能判定血管再通。
1.4統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χ±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达标率与再通率相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两组患者的达标率与再通率,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一些诱发因素的刺激下,凝血酶原会变为凝血酶,促使血栓在冠脉血管内形成,以致阻塞血管,影响血液的正常供应,导致心肌出现缺血,此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是疏通血管,尽快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保护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常用的方法包括介入治疗,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2]是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栓发生溶解,从而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早期行溶栓治疗干预梗死相关血管,争分夺秒地再灌注心肌(尤其3h之内的AMI),可以挽救濒死心肌,尽可能地缩小梗死面积,使顿抑和冬眠的心肌复活,减少细胞凋亡,防止左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改善LVEF,对于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提高生存率,避免猝死。其中r-tPA是速效制剂,半衰期短,且与血栓中的纤维素有高度亲和性和专一性,能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使血栓溶解。
综上所述,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确切,是一项安全有效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更多应用,是一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宁,任付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7-19.
[2]王虹,等.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2):2201-2203.
【关键词】r-tPA溶栓;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急症,是冠状动脉突然堵塞,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缺血以致局部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新鲜血栓形成所致。该病发病急,并发症多,临床过程凶险,病死率高。使用r-tPA溶栓治疗方法对于阻止梗死面积的扩大化、保障血流通畅、优化心脏运作功能、改善死亡现象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上使用。本文就选取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部分患者提供r-tPA溶栓治疗方法,结果证实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随机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4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8),治疗组中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7)。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入院后,对所有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均在0.5h内开始静脉内溶栓。溶栓前常规查血小板计数,凝血全项(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ACT)及入院常规化验。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2.3万u/kg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45-90min滴完;治疗组患者先静脉滴注7500U肝素钙,然后在2min内快速静脉推注rt-PA15mg,然后在30min内静滴完rt-PA 50mg,最后60min内滴完rt-PA 35mg,总剂量100mg,总时间为90min。
1.3血管再通标准[1]①胸痛基本消失或完全缓解;②溶栓后2h内心电图显示抬高的ST段显著下降超过50%;③血清肌酸激酶(CK)或CK-MB在溶栓后显著升高,并在14h-16h内达到峰值;④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具备以上4项中的2项时可判断血管再通,若单独出现③与④时不能判定血管再通。
1.4統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χ±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达标率与再通率相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两组患者的达标率与再通率,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一些诱发因素的刺激下,凝血酶原会变为凝血酶,促使血栓在冠脉血管内形成,以致阻塞血管,影响血液的正常供应,导致心肌出现缺血,此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是疏通血管,尽快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保护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常用的方法包括介入治疗,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2]是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栓发生溶解,从而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早期行溶栓治疗干预梗死相关血管,争分夺秒地再灌注心肌(尤其3h之内的AMI),可以挽救濒死心肌,尽可能地缩小梗死面积,使顿抑和冬眠的心肌复活,减少细胞凋亡,防止左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改善LVEF,对于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提高生存率,避免猝死。其中r-tPA是速效制剂,半衰期短,且与血栓中的纤维素有高度亲和性和专一性,能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使血栓溶解。
综上所述,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确切,是一项安全有效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更多应用,是一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宁,任付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7-19.
[2]王虹,等.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2):220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