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教学因其实效性而广受课堂教学欢迎,信息技术设计类的教学也因主题的加入而更富有内涵和吸引力,而在单元中使用同一主题的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相关的经验。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设计类主题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基于《在网上安个窝》及《制作媒体作品》等主题单元的教学实践,说明作者在小学信息技术设计类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方法,及一线教学课堂中的教学实施策略,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的经验。
【关键词】信息技术;设计类;主题单元;设计与实施
单元主题教学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围绕某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主线,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势在于:一是主题赋予单元学习一个完整的儿童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二是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频繁变换,节省教学组织时间;三是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设计类的教学,使用主题单元的教学方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能给予学生有趣的学习情境,如,小学的Powerpoint、Frontpage的单元教学,分别选择儿童化的“欢乐大课间”及具有文化内涵的“小榄菊花会”等主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知识的建构及技能的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设计类主题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整体把握教材
信息技术单元教学过程,知识必须是系统衔接的,技能的习得必须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而主题单元教学的成果,要求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知识点教学的系统性与作品的完整性如何协调,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標的基础上确保学生的制作时间,需要教师能够读透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权衡教学与创作的时间。
2.由主导到主学,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
如果遵从“老师教——学生练”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在习得一种技能,而不是在进行个性化创作;将老师的主导过渡到学生的学为主,学生将获得学习的主观能动力,化“老师让我学”为“我为了作品学”,通过阅读课本、学生示范、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技能,为单元作品的创作提供有效的支撑。
3.坚持开放的、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单元作品的创作需要时间、空间,学生才可能创造出个性作品。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具备开放性、探究性、可调整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习得技能,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创作欲望,在开放的空间中赢得个性创作的最大可能性。
4.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主题单元的教学,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创作,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学生示范、任务驱动、动手探究等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通过范例分析、创作比赛、阶段性评价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为单元作品的整体创作负责。
二、小学信息技术设计类主题单元教学的设计
1.把握单元结构,做好整体教学规划
对于设计类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有整体的规划,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基于原有教学安排对教学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在原有的课时适当增加创作课时,以保证学生的创作时间。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在网上安个窝》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填好网站结构图,做好主题的整体规划;第11课《让网页“手牵手”》教学容量太大,合理将“图片的超级链接”和“超链接到其他网站”两个知识点巧妙融合,并将“自动缩略图”这一知识点挪后,与第13课《表格布局、美化网页》整合进行教学创作;在第11课前及14课后各增设一节个性创作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为进一步的新创作及最后的作品展示做好准备。
2.解读整体目标,清晰设定分课目标
对于教师的教而言,依照教材内容的安排,分课教学,逐步实施,不难完成教学整体目标;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要通过主题单元的学习,设计一个完整的作品,并不是学会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便够。一个作品的完整性,不仅包涵知识技能的体现,还需要内容的丰富、界面的美观等,质与量需兼备。因此,在学生的学与创作上,教师应当清晰地设定分课目标,设置适量的创作任务,安排足够的动手时间,给予及时的指导。
3.分析学情,设计分层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深厚,创作热情高,富有创造力,积极(下转第60版)(上接第59版)性高,他们具备良好的操作能力,对美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对资源有较好的搜索和处理的能力,有一定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通过创造美的作品去表达成就感,他们有了较高的需求。
一个完整的主题作品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步实现,不断美化。而基于学生能力及效率的差异,教师在示范教学、小组探究、协作学习等策略之余,应对创作任务进行弹性设计,对内容丰富性、图文的美观度、技能的应用提出等级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准创作目标,逐步创作,不断完善。
4.主题作品设计的呈现和评价
单元主题作品的设计,从结构图的规划,到资料的查找整理,到作品的制作和展示,经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那么,学习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当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依据三维目标制定单元专用的评价表格,使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等评价方式,通过语言评论、投票量化、分数界定、评语定性等评价模式,贯穿到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作用,以起到更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信息技术设计类主题单元教学的实施
1.注重创新,突显个性化设计
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创新是永久的命题,因此设计类主题单元的教学,个性化设计便成为一个教学重点。 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始于积极思维和动手实践。信息技术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教学中不应只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和体验。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少一些统一要求;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少一些机械模仿;对学生富有个性的创作,要多些认可和赞扬。
2.关注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信息素养和动手能力的差异,使得每个学生的发展速度和轨迹不同,而设计类主题单元的学习是一个连续性的资料处理和作品创作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显现出来的差异会进一步扩大,技能掌握的完整度、作品进度的差异、个性创作的表现,这些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都是可预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容量的设计上、在知识难点的教学上,应当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设计类主题单元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要根據不同学生的背景特点和发展潜能,制定不同程度的目标计划,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及时调整;设计弹性任务,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鼓励,重点掌握基本技能的操作和基础知识的运用;设计拓展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鼓励其进一步的学习探究和创新设计。
在设计类主题单元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小组协作学习是一个较好的教学策略。全班被分为若干个6人小组,每个小组选拔一至两名学习能力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当组长,作为老师的教学助手,他们负责管理组员、辅导学习后进生,这种小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也合理配置了课堂上的辅导力量,更好地解决因个体差异形成的课堂教学难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3.建立档案袋,进行发展性评价
设计类主题单元的教学,延续性是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创作的需求能否保持一致步调,学生作品的资料能否得到有效保存,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持续性和学生作品创作的和完整度。因此,在设计类主题单元的教学中,档案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教学中,利用电子文档为学生记录日常学习动态,并适当向学生呈现,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发展情况。此外,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文件夹,分类别地的收集学生所查找的资料和制作的作品、半成品,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变化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并通过这些资料总结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姜雨杉.浅谈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
[2]张晓峰.跨学科统整的Scratch校本主题单元教学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0.
[3]张家全.网络环境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2,11.
[4]陈晓波,刘彩祥,郑国民.对“主题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J].人民教育,2005,8.
【关键词】信息技术;设计类;主题单元;设计与实施
单元主题教学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围绕某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主线,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势在于:一是主题赋予单元学习一个完整的儿童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二是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频繁变换,节省教学组织时间;三是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设计类的教学,使用主题单元的教学方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能给予学生有趣的学习情境,如,小学的Powerpoint、Frontpage的单元教学,分别选择儿童化的“欢乐大课间”及具有文化内涵的“小榄菊花会”等主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知识的建构及技能的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设计类主题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整体把握教材
信息技术单元教学过程,知识必须是系统衔接的,技能的习得必须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而主题单元教学的成果,要求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知识点教学的系统性与作品的完整性如何协调,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標的基础上确保学生的制作时间,需要教师能够读透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权衡教学与创作的时间。
2.由主导到主学,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
如果遵从“老师教——学生练”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在习得一种技能,而不是在进行个性化创作;将老师的主导过渡到学生的学为主,学生将获得学习的主观能动力,化“老师让我学”为“我为了作品学”,通过阅读课本、学生示范、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技能,为单元作品的创作提供有效的支撑。
3.坚持开放的、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单元作品的创作需要时间、空间,学生才可能创造出个性作品。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具备开放性、探究性、可调整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习得技能,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创作欲望,在开放的空间中赢得个性创作的最大可能性。
4.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主题单元的教学,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创作,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学生示范、任务驱动、动手探究等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通过范例分析、创作比赛、阶段性评价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为单元作品的整体创作负责。
二、小学信息技术设计类主题单元教学的设计
1.把握单元结构,做好整体教学规划
对于设计类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有整体的规划,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基于原有教学安排对教学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在原有的课时适当增加创作课时,以保证学生的创作时间。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在网上安个窝》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填好网站结构图,做好主题的整体规划;第11课《让网页“手牵手”》教学容量太大,合理将“图片的超级链接”和“超链接到其他网站”两个知识点巧妙融合,并将“自动缩略图”这一知识点挪后,与第13课《表格布局、美化网页》整合进行教学创作;在第11课前及14课后各增设一节个性创作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为进一步的新创作及最后的作品展示做好准备。
2.解读整体目标,清晰设定分课目标
对于教师的教而言,依照教材内容的安排,分课教学,逐步实施,不难完成教学整体目标;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要通过主题单元的学习,设计一个完整的作品,并不是学会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便够。一个作品的完整性,不仅包涵知识技能的体现,还需要内容的丰富、界面的美观等,质与量需兼备。因此,在学生的学与创作上,教师应当清晰地设定分课目标,设置适量的创作任务,安排足够的动手时间,给予及时的指导。
3.分析学情,设计分层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深厚,创作热情高,富有创造力,积极(下转第60版)(上接第59版)性高,他们具备良好的操作能力,对美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对资源有较好的搜索和处理的能力,有一定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通过创造美的作品去表达成就感,他们有了较高的需求。
一个完整的主题作品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步实现,不断美化。而基于学生能力及效率的差异,教师在示范教学、小组探究、协作学习等策略之余,应对创作任务进行弹性设计,对内容丰富性、图文的美观度、技能的应用提出等级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准创作目标,逐步创作,不断完善。
4.主题作品设计的呈现和评价
单元主题作品的设计,从结构图的规划,到资料的查找整理,到作品的制作和展示,经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那么,学习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当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依据三维目标制定单元专用的评价表格,使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等评价方式,通过语言评论、投票量化、分数界定、评语定性等评价模式,贯穿到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作用,以起到更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信息技术设计类主题单元教学的实施
1.注重创新,突显个性化设计
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创新是永久的命题,因此设计类主题单元的教学,个性化设计便成为一个教学重点。 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始于积极思维和动手实践。信息技术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教学中不应只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和体验。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少一些统一要求;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少一些机械模仿;对学生富有个性的创作,要多些认可和赞扬。
2.关注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信息素养和动手能力的差异,使得每个学生的发展速度和轨迹不同,而设计类主题单元的学习是一个连续性的资料处理和作品创作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显现出来的差异会进一步扩大,技能掌握的完整度、作品进度的差异、个性创作的表现,这些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都是可预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容量的设计上、在知识难点的教学上,应当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设计类主题单元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要根據不同学生的背景特点和发展潜能,制定不同程度的目标计划,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及时调整;设计弹性任务,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鼓励,重点掌握基本技能的操作和基础知识的运用;设计拓展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鼓励其进一步的学习探究和创新设计。
在设计类主题单元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小组协作学习是一个较好的教学策略。全班被分为若干个6人小组,每个小组选拔一至两名学习能力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当组长,作为老师的教学助手,他们负责管理组员、辅导学习后进生,这种小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也合理配置了课堂上的辅导力量,更好地解决因个体差异形成的课堂教学难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3.建立档案袋,进行发展性评价
设计类主题单元的教学,延续性是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创作的需求能否保持一致步调,学生作品的资料能否得到有效保存,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持续性和学生作品创作的和完整度。因此,在设计类主题单元的教学中,档案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教学中,利用电子文档为学生记录日常学习动态,并适当向学生呈现,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发展情况。此外,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文件夹,分类别地的收集学生所查找的资料和制作的作品、半成品,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变化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并通过这些资料总结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姜雨杉.浅谈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
[2]张晓峰.跨学科统整的Scratch校本主题单元教学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0.
[3]张家全.网络环境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2,11.
[4]陈晓波,刘彩祥,郑国民.对“主题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J].人民教育,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