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生命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班主任,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学生盲目地生活着,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不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而存在。所以,我们能做得还有很多,那就是唤醒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对于一位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就是学习,每天三分一的时间用于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尝尽学习的苦味。久而久之,学生们都会心生倦意;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学生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看着学生日以继夜的学习,我们疼在心里。但是,我们却能尽全力让他们懂得如何品味学习,共享生活。学习如同每个人的人生一样,除了苦味,还有很多情感融入其中,需要我们用时间来慢慢体会。
  喜——新的起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源泉。教师要在引导上下工夫,营造充满情感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自主地积累。总之,兴趣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在高一开学之初,作为班主任,我就在启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这一时机是不容忽视的,高一新生刚刚都经历了中考,大多学生心里都有一些遗憾和不甘,我们若能在这时给学生一些鼓励,并教导他们一些学习方法,无疑就是给他们新的启点、新的希望。从他们喜悦的笑容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力量和活力。
  怒——激起斗志
  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很复杂,具有叛逆性,不会按照别人规划的路线走,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他们渴望独立,这种叛逆性当然有弊,还也有利,叛逆心理就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你如何运用。曾经有一个学生,经常在我的语文课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我按照常规的教育方式对他进行“苦口婆心”的口头教育,但是没有作用,他始终不知悔改,语文成绩也是长期不及格。有一次,我在依例提醒他课堂上不可做作业的时候,他突然很激动地跳了起来,对我吼了一句:“你烦不烦,我做我的作业,不要你管!”教室突然很安静,大家都很意外他的举动,显然是在挑衅我,其他学生都在望着我,等着我发火。当时我确实很生气,所以,我就接着说了一句,“是你说的,不要我管你。”说完,我又继续讲起课,并且在课后,我也没有找那名学生谈话,想让他自己冷静一下。过了两天,我在班上和学生玩接龙游戏,每人翻译一句古文,大家兴致都很高,因为课前预习的缘故,学生们接的速度很快,每一列从前往后,很快地班上的五十多名几乎都点完了,最后,只剩下了他。学生们最后都望着我,我知道他也看着我,但我没有望向他,继续讲起了课文内容。接着,我听到了一声拍桌子的声音,我知道他内心很愤怒。此后,我也故意在课堂忽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在课堂上频繁的点到他,学生们有时会偷偷地对他说,“石老师真的不管你了哦!”但是,我发现他却故意跟我较上劲了,黑着一张脸,其他作业被他收了起来,他开始自己看语文书了,我想他是想自力更生学语文了。有时,在我讲解文言文时,还看到他认真地做笔记,看到这些,我心里其实很高兴,但是,我和他依然“冷战”着,一直到了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大家都在等着我分析他们的成绩。但是,我做了一件让所有学生意外的事,我表扬了仅仅只考90分的他,几个月以来,我第一次点他的名,第一次对他微笑,我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我怎么可能不管你呢?但你小子吃硬不吃软,我只能用非常手段了。事实证明,你是很优秀的。”从那以后,那名学生学习语文特别主动。由此事我想到了很多,当口头教育不起作用的时候,不妨利用一下他们叛逆心理,给他们一点苦头吃,哪怕发怒也不错,若能激起他们的斗志,说不定会有很多意外收获呢。
  哀——促动进步
  挫折,虽然使人痛苦,但同时也能使人改变。我认为挫折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学生的学习环境不能总是顺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逆境和挫折更有意义。高中学习特别紧张,压力也很大,在每次的月考中,学生的成绩也会有起有落,我们可以抓住每一次机会,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自身的弱点,逆境更利于学生成长。在去年高三的一次联考后,我的一位学生冲到我的面前,他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我终于考到班上生物第一名了。”我很奇怪的问道:“怎么了?”学生说道:“上次,是你对我说了一句,‘我作为生物课代表,在班上还没考过生物第一’”。为了你那句话,我气了好久,拼了命背生物,这次,我可没让你失望吧?”也许在你看来很不经意的一句话,但是学生会记在心上,成为他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的成长。
  乐——调整心态
  学习是个无底洞,很多学生对它都充满恐惧,害怕自己摔得粉身碎骨,我们教师要做得不仅是让学生面对学习,也要无畏于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克服他们的各种心理障碍,有时源于家庭的压力,有时源于同学间的纠纷,还有时会有情感的纠葛,甚至他们自身的心理因素,大大小小的问题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心态,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包袱,才能让他们学得快乐、幸福,轻装上阵。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念缺失、精神匮乏的年代,即使是在学校这所象牙之塔中,也难以避免。膜拜成功,达到目的高于一切,功利的躯使让许多人迷失了生命的方向。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之师,教师的讲台在教室,也在学生的心里。我们不能盲目教学,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世界,在自己的小小班级里,唤醒学生的内心,用丰富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重塑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会与学生共同探索人生,共享学习之味。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无师自通”。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和好经验。“以读为本”在语文教学中也已为大家所共识。作为生涩难懂的文言文,读,则显得更为重要,熟读和背诵能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古汉语的用词、造句以及某些特殊的表达习惯深入了解、逐渐掌握,文章的主题也能深刻领会。  一、初读——循序渐进,奠定基础  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
一、作文教学应与学生生活衔接,重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人生体验,丰富学生情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懂得生活才是学生作文的真正源头活水,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生活的同时,要引导他们感悟生活,只有学生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有
按照考纲规定,高中阶段除了完成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外,还包括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对于选修内容,特别是内容庞杂的《先秦诸子百家》,一些课堂放弃了精心的设计,而流于蜻蜓点水式的讲解。  然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断然是马虎不得的,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又存在诸多困惑。例如到底是按照文言文的教法将重心放在积累字词上呢,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思路不清,论证段落推进不深刻,说理不充分。(2)论证缺少章法,堆砌事例者较多。(3)材料老旧,以历史人物为主,缺少时代感,不够鲜活。如何有效解决以上“顽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如何引导学生从打造一个精彩片段开始,提高作文训练效度的。  事实上,许多学生在进行议论文立意构思时,迷恋作文素材,以致忽视思维的深度
高考作文是一种压力下的写作。较之记叙文和抒情文,议论文又是考生最为广泛选择的文章体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一篇文质兼美的议论文佳作?对此,我们宜未雨而绸缪,切毋临渴而掘井,只要在写作上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高考作文也会收到“难者亦易矣”的良好功效。   我们不妨以2015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作文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考场作文与平时的习作有很大不同,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相应字数、符合题目要求的文章。所以,要写好考场作文,除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外,还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从近年全国高考阅卷对优秀作文的界定来看,巧用“起承转合”的方法,可快速完成作文,提高作文成绩。2013年高考,梁培同学就运用“起承转合”的方法,在50分钟写就题为《唱首歌,走下去》的作文:  唱首歌,走下去  ①流星恋上大地不惜陨落,只为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下简称《廉蔺》)出自高一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作为《史记》中著名的篇目,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通过情节等突显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但在实际
张爱玲作为一名作家,在文学史上算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其女性形象塑造独具特色。对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中所包含的意识情感、价值追求和生成原因等等,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大多有着相似的表现方式,在描写男女情爱以及所产生的情感冲突中描绘女性形象,表达女性意识。在封建宗法文化背景下,女性作为他姓,一直是作为外在、附属、异姓而存在的,她们大多处于家庭和社
文言文以充满生命张力的语言文字,美不胜收的形式,使人不由自主地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可观察我们的课堂发现,文言文却已成为学生“三怕”之首,文言文课堂教学已成为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钱梦龙先生认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笔者在观摩了安吉高级中学顾文年老师执教的《逍遥游》后,一些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思考碎片逐渐被唤醒拼凑起来。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这篇文章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自主赏析篇目。这篇文章堪称经典,值得学习,值得探究。《侍坐》可谓诗意的课堂,睿智的教学。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课堂教学智慧,比如善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侍坐》中值得探究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孔子为何与点”。  《侍坐》以“言志”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