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班主任,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学生盲目地生活着,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不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而存在。所以,我们能做得还有很多,那就是唤醒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对于一位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就是学习,每天三分一的时间用于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尝尽学习的苦味。久而久之,学生们都会心生倦意;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学生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看着学生日以继夜的学习,我们疼在心里。但是,我们却能尽全力让他们懂得如何品味学习,共享生活。学习如同每个人的人生一样,除了苦味,还有很多情感融入其中,需要我们用时间来慢慢体会。
喜——新的起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源泉。教师要在引导上下工夫,营造充满情感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自主地积累。总之,兴趣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在高一开学之初,作为班主任,我就在启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这一时机是不容忽视的,高一新生刚刚都经历了中考,大多学生心里都有一些遗憾和不甘,我们若能在这时给学生一些鼓励,并教导他们一些学习方法,无疑就是给他们新的启点、新的希望。从他们喜悦的笑容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力量和活力。
怒——激起斗志
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很复杂,具有叛逆性,不会按照别人规划的路线走,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他们渴望独立,这种叛逆性当然有弊,还也有利,叛逆心理就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你如何运用。曾经有一个学生,经常在我的语文课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我按照常规的教育方式对他进行“苦口婆心”的口头教育,但是没有作用,他始终不知悔改,语文成绩也是长期不及格。有一次,我在依例提醒他课堂上不可做作业的时候,他突然很激动地跳了起来,对我吼了一句:“你烦不烦,我做我的作业,不要你管!”教室突然很安静,大家都很意外他的举动,显然是在挑衅我,其他学生都在望着我,等着我发火。当时我确实很生气,所以,我就接着说了一句,“是你说的,不要我管你。”说完,我又继续讲起课,并且在课后,我也没有找那名学生谈话,想让他自己冷静一下。过了两天,我在班上和学生玩接龙游戏,每人翻译一句古文,大家兴致都很高,因为课前预习的缘故,学生们接的速度很快,每一列从前往后,很快地班上的五十多名几乎都点完了,最后,只剩下了他。学生们最后都望着我,我知道他也看着我,但我没有望向他,继续讲起了课文内容。接着,我听到了一声拍桌子的声音,我知道他内心很愤怒。此后,我也故意在课堂忽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在课堂上频繁的点到他,学生们有时会偷偷地对他说,“石老师真的不管你了哦!”但是,我发现他却故意跟我较上劲了,黑着一张脸,其他作业被他收了起来,他开始自己看语文书了,我想他是想自力更生学语文了。有时,在我讲解文言文时,还看到他认真地做笔记,看到这些,我心里其实很高兴,但是,我和他依然“冷战”着,一直到了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大家都在等着我分析他们的成绩。但是,我做了一件让所有学生意外的事,我表扬了仅仅只考90分的他,几个月以来,我第一次点他的名,第一次对他微笑,我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我怎么可能不管你呢?但你小子吃硬不吃软,我只能用非常手段了。事实证明,你是很优秀的。”从那以后,那名学生学习语文特别主动。由此事我想到了很多,当口头教育不起作用的时候,不妨利用一下他们叛逆心理,给他们一点苦头吃,哪怕发怒也不错,若能激起他们的斗志,说不定会有很多意外收获呢。
哀——促动进步
挫折,虽然使人痛苦,但同时也能使人改变。我认为挫折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学生的学习环境不能总是顺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逆境和挫折更有意义。高中学习特别紧张,压力也很大,在每次的月考中,学生的成绩也会有起有落,我们可以抓住每一次机会,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自身的弱点,逆境更利于学生成长。在去年高三的一次联考后,我的一位学生冲到我的面前,他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我终于考到班上生物第一名了。”我很奇怪的问道:“怎么了?”学生说道:“上次,是你对我说了一句,‘我作为生物课代表,在班上还没考过生物第一’”。为了你那句话,我气了好久,拼了命背生物,这次,我可没让你失望吧?”也许在你看来很不经意的一句话,但是学生会记在心上,成为他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的成长。
乐——调整心态
学习是个无底洞,很多学生对它都充满恐惧,害怕自己摔得粉身碎骨,我们教师要做得不仅是让学生面对学习,也要无畏于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克服他们的各种心理障碍,有时源于家庭的压力,有时源于同学间的纠纷,还有时会有情感的纠葛,甚至他们自身的心理因素,大大小小的问题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心态,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包袱,才能让他们学得快乐、幸福,轻装上阵。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念缺失、精神匮乏的年代,即使是在学校这所象牙之塔中,也难以避免。膜拜成功,达到目的高于一切,功利的躯使让许多人迷失了生命的方向。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之师,教师的讲台在教室,也在学生的心里。我们不能盲目教学,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世界,在自己的小小班级里,唤醒学生的内心,用丰富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重塑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会与学生共同探索人生,共享学习之味。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
喜——新的起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源泉。教师要在引导上下工夫,营造充满情感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自主地积累。总之,兴趣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在高一开学之初,作为班主任,我就在启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这一时机是不容忽视的,高一新生刚刚都经历了中考,大多学生心里都有一些遗憾和不甘,我们若能在这时给学生一些鼓励,并教导他们一些学习方法,无疑就是给他们新的启点、新的希望。从他们喜悦的笑容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力量和活力。
怒——激起斗志
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很复杂,具有叛逆性,不会按照别人规划的路线走,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他们渴望独立,这种叛逆性当然有弊,还也有利,叛逆心理就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你如何运用。曾经有一个学生,经常在我的语文课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我按照常规的教育方式对他进行“苦口婆心”的口头教育,但是没有作用,他始终不知悔改,语文成绩也是长期不及格。有一次,我在依例提醒他课堂上不可做作业的时候,他突然很激动地跳了起来,对我吼了一句:“你烦不烦,我做我的作业,不要你管!”教室突然很安静,大家都很意外他的举动,显然是在挑衅我,其他学生都在望着我,等着我发火。当时我确实很生气,所以,我就接着说了一句,“是你说的,不要我管你。”说完,我又继续讲起课,并且在课后,我也没有找那名学生谈话,想让他自己冷静一下。过了两天,我在班上和学生玩接龙游戏,每人翻译一句古文,大家兴致都很高,因为课前预习的缘故,学生们接的速度很快,每一列从前往后,很快地班上的五十多名几乎都点完了,最后,只剩下了他。学生们最后都望着我,我知道他也看着我,但我没有望向他,继续讲起了课文内容。接着,我听到了一声拍桌子的声音,我知道他内心很愤怒。此后,我也故意在课堂忽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在课堂上频繁的点到他,学生们有时会偷偷地对他说,“石老师真的不管你了哦!”但是,我发现他却故意跟我较上劲了,黑着一张脸,其他作业被他收了起来,他开始自己看语文书了,我想他是想自力更生学语文了。有时,在我讲解文言文时,还看到他认真地做笔记,看到这些,我心里其实很高兴,但是,我和他依然“冷战”着,一直到了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大家都在等着我分析他们的成绩。但是,我做了一件让所有学生意外的事,我表扬了仅仅只考90分的他,几个月以来,我第一次点他的名,第一次对他微笑,我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我怎么可能不管你呢?但你小子吃硬不吃软,我只能用非常手段了。事实证明,你是很优秀的。”从那以后,那名学生学习语文特别主动。由此事我想到了很多,当口头教育不起作用的时候,不妨利用一下他们叛逆心理,给他们一点苦头吃,哪怕发怒也不错,若能激起他们的斗志,说不定会有很多意外收获呢。
哀——促动进步
挫折,虽然使人痛苦,但同时也能使人改变。我认为挫折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学生的学习环境不能总是顺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逆境和挫折更有意义。高中学习特别紧张,压力也很大,在每次的月考中,学生的成绩也会有起有落,我们可以抓住每一次机会,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自身的弱点,逆境更利于学生成长。在去年高三的一次联考后,我的一位学生冲到我的面前,他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我终于考到班上生物第一名了。”我很奇怪的问道:“怎么了?”学生说道:“上次,是你对我说了一句,‘我作为生物课代表,在班上还没考过生物第一’”。为了你那句话,我气了好久,拼了命背生物,这次,我可没让你失望吧?”也许在你看来很不经意的一句话,但是学生会记在心上,成为他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的成长。
乐——调整心态
学习是个无底洞,很多学生对它都充满恐惧,害怕自己摔得粉身碎骨,我们教师要做得不仅是让学生面对学习,也要无畏于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克服他们的各种心理障碍,有时源于家庭的压力,有时源于同学间的纠纷,还有时会有情感的纠葛,甚至他们自身的心理因素,大大小小的问题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心态,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的包袱,才能让他们学得快乐、幸福,轻装上阵。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念缺失、精神匮乏的年代,即使是在学校这所象牙之塔中,也难以避免。膜拜成功,达到目的高于一切,功利的躯使让许多人迷失了生命的方向。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之师,教师的讲台在教室,也在学生的心里。我们不能盲目教学,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世界,在自己的小小班级里,唤醒学生的内心,用丰富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重塑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会与学生共同探索人生,共享学习之味。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