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丰富的情感、精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但由于古诗词内容与小学生现实生活相距较远,理解古诗词中的深意及意境,成为小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以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究具体的教学策略。
品读——赏韻味之美
古诗词语言精练,展现平仄对仗的音韵之美,是中国古典语言艺术的集大成体现,而更为精妙之处则是利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韵,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深入领会内容,欣赏韵味之美。
品读古诗词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大声朗读,确定字音后,在朗读中找到正确的停顿位置,做好区分,带着对古诗词的初步理解反复吟诵,感受语言的精妙之处及诗句的韵律之美。例如,在《暮江吟》一诗的教学中,学生通读全篇,利用字典解决生字词确保读音准确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古诗的节奏,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与丰富的情感,为理解古诗内容奠定基础。
古诗词中出现的人、景、物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意象,是诗中存在的寄托诗人情思的元素,在品读中将意象串联起来,并展开分析,能够描绘出作者创作时所处的环境,联系诗人生平与背景,则可深入领略古诗词中描绘的独特意境。例如,在《塞下曲·月黑雁飞高》的教学中,月黑、轻骑、大雪等描绘意象的典型词语,勾勒出了古代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赶敌人的壮举,气概十分豪迈。全诗虽然未直接利用大量动词描绘战斗场景,但通过简单的意象描绘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品读,对意象进行分析,在脑海中勾勒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其中的意味。再联系诗人生平,当诗人正为生不逢时而苦恼时,在边塞看到雄浑肃穆的追敌场景,深受鼓舞。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声音越来越洪亮,逐渐感受诗中的豪迈,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推敲——琢字词之意
深入理解古诗词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古诗词篇幅短小、语言精练,需要逐字逐句地推敲,实现对诗词内涵的真正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够有所发展与提升。鉴于该学习环节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非常关键。
在《惠崇春江晚景》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所掌握的古诗词知识对本诗内容进行赏析。诗中描绘了江南春天优美的景色,让人被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所感染,但它并未直接描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是通过对春天意象的描写,使人深刻感知其中的意境。诗中出现了桃花、春江、鸭、蒌蒿、芦芽、河豚等意象,并用三两枝、满地、短、上等词语修饰,读后让人眼前仿佛有了生动的春天情景,让人更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探究——悟诗情之深
诗词是古人抒发胸臆的途径。处境的变化影响着人的心境,语言则用于表达心境。因此,古人将心境与语言相连。只有走进古诗词中,了解古人的处境与心境,才能真正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深刻寓意。
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教学中,学生通读全诗后很容易感受到作者所传递的寂寞之情、对亲朋的思念之情。但通过诗中异客、倍思亲、茱萸、少一人等描述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或惆怅则有些许片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全面理解诗中所要传递的情感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全诗的理解,可以发现诗人此次离家到异乡成为客人,每到佳节来临之际则更加思念亲人。当思念之情与自我的寂寞之情难以排解时,诗人登高望远,遥想兄弟们佩戴茱萸,但只缺少自己一人。这首诗是王维在17岁时创作的。当时王维到长安谋取功名,正逢重阳节,少年游子在举目无亲的繁华帝都感受到一个人的寂寥,因此,便有了第一句诗中的“独”与“异”两个字,其分量十分重,反复强调自己的孤独与寂寥之感。而在“异乡为异客”中,利用自己在他乡作客的表述叠加表达效果,从而使所要传递的感情更加浓烈。总之,诗的前两句直接表达出了诗人的孤寂感,使全诗的情感快速到达高潮。但诗人接下来的表述,并未再采用直接描写的方式,而是转变方式,再次通过感情激流使平静而深沉的诗句蕴含更饱满的情感。
在古代,登高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通常登高时会佩戴茱萸,寓有消灾之意。“遥知兄弟登高处”一句,描写诗人遥望当年兄弟们登高的地方,发现少了自己一个人,既有未能与兄弟们在老家共度佳节的遗憾,也表现出自己身处异乡为异客的处境无法与他人诉说。此后更是通过“遍插茱萸少一人”使感情达到顶峰,让这种寂寥之感更加浓厚。
在古诗词的探究中,教师要综合全诗与诗人生平、创作背景等多项信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古诗词的情感表达有直抒胸臆和隐晦抒发之分,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与全面分析古诗词中的情感,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是语文课程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契机,通过充满意境、内涵丰富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语言精练与优美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古诗词教学不应拘泥于课堂,应以活力刺激学生,以诗词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好。本文从品读、推敲、探究三个角度提出了古诗词具体教学策略,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古诗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责编 马孟贤)
品读——赏韻味之美
古诗词语言精练,展现平仄对仗的音韵之美,是中国古典语言艺术的集大成体现,而更为精妙之处则是利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韵,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深入领会内容,欣赏韵味之美。
品读古诗词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大声朗读,确定字音后,在朗读中找到正确的停顿位置,做好区分,带着对古诗词的初步理解反复吟诵,感受语言的精妙之处及诗句的韵律之美。例如,在《暮江吟》一诗的教学中,学生通读全篇,利用字典解决生字词确保读音准确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古诗的节奏,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与丰富的情感,为理解古诗内容奠定基础。
古诗词中出现的人、景、物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意象,是诗中存在的寄托诗人情思的元素,在品读中将意象串联起来,并展开分析,能够描绘出作者创作时所处的环境,联系诗人生平与背景,则可深入领略古诗词中描绘的独特意境。例如,在《塞下曲·月黑雁飞高》的教学中,月黑、轻骑、大雪等描绘意象的典型词语,勾勒出了古代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赶敌人的壮举,气概十分豪迈。全诗虽然未直接利用大量动词描绘战斗场景,但通过简单的意象描绘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品读,对意象进行分析,在脑海中勾勒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其中的意味。再联系诗人生平,当诗人正为生不逢时而苦恼时,在边塞看到雄浑肃穆的追敌场景,深受鼓舞。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声音越来越洪亮,逐渐感受诗中的豪迈,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推敲——琢字词之意
深入理解古诗词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古诗词篇幅短小、语言精练,需要逐字逐句地推敲,实现对诗词内涵的真正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够有所发展与提升。鉴于该学习环节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非常关键。
在《惠崇春江晚景》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所掌握的古诗词知识对本诗内容进行赏析。诗中描绘了江南春天优美的景色,让人被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所感染,但它并未直接描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是通过对春天意象的描写,使人深刻感知其中的意境。诗中出现了桃花、春江、鸭、蒌蒿、芦芽、河豚等意象,并用三两枝、满地、短、上等词语修饰,读后让人眼前仿佛有了生动的春天情景,让人更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探究——悟诗情之深
诗词是古人抒发胸臆的途径。处境的变化影响着人的心境,语言则用于表达心境。因此,古人将心境与语言相连。只有走进古诗词中,了解古人的处境与心境,才能真正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深刻寓意。
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教学中,学生通读全诗后很容易感受到作者所传递的寂寞之情、对亲朋的思念之情。但通过诗中异客、倍思亲、茱萸、少一人等描述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或惆怅则有些许片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全面理解诗中所要传递的情感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全诗的理解,可以发现诗人此次离家到异乡成为客人,每到佳节来临之际则更加思念亲人。当思念之情与自我的寂寞之情难以排解时,诗人登高望远,遥想兄弟们佩戴茱萸,但只缺少自己一人。这首诗是王维在17岁时创作的。当时王维到长安谋取功名,正逢重阳节,少年游子在举目无亲的繁华帝都感受到一个人的寂寥,因此,便有了第一句诗中的“独”与“异”两个字,其分量十分重,反复强调自己的孤独与寂寥之感。而在“异乡为异客”中,利用自己在他乡作客的表述叠加表达效果,从而使所要传递的感情更加浓烈。总之,诗的前两句直接表达出了诗人的孤寂感,使全诗的情感快速到达高潮。但诗人接下来的表述,并未再采用直接描写的方式,而是转变方式,再次通过感情激流使平静而深沉的诗句蕴含更饱满的情感。
在古代,登高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通常登高时会佩戴茱萸,寓有消灾之意。“遥知兄弟登高处”一句,描写诗人遥望当年兄弟们登高的地方,发现少了自己一个人,既有未能与兄弟们在老家共度佳节的遗憾,也表现出自己身处异乡为异客的处境无法与他人诉说。此后更是通过“遍插茱萸少一人”使感情达到顶峰,让这种寂寥之感更加浓厚。
在古诗词的探究中,教师要综合全诗与诗人生平、创作背景等多项信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古诗词的情感表达有直抒胸臆和隐晦抒发之分,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与全面分析古诗词中的情感,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是语文课程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契机,通过充满意境、内涵丰富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语言精练与优美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古诗词教学不应拘泥于课堂,应以活力刺激学生,以诗词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好。本文从品读、推敲、探究三个角度提出了古诗词具体教学策略,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古诗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