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慢慢成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关注和思索的热点问题。现代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美术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特定的作用,美育中德育的渗透,将对儿童未来的成就,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美术教育;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内容上改变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色彩感受和理解能力能有所提升,我便尝试综合美术,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感受中理解色彩对比与和谐。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完成美术作业,他们能了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在我们所熟悉的音乐、文学作品中也是能体现的色彩的艺术,感知五彩缤纷的色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例如,在开展一次“去动物园”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为小学低段学生营造了一个动物园游戏的情境,通过在园内粘贴各种各样动物的图片来让孩子们欣赏,而在进人到猛兽区的时候,有名学生喊道,“这只老虎好吓人啊。”大家都随着他的声音看向老虎的照片,而且还有些学生说:“老虎会不会出来呀?”这时教师问道:“谁有办法把老虎关起来呢?”很多学生提到给老虎画一个笼子把它关起来,并通过动手在老虎图片上画上横线、竖线,以免老虎跑出来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横线与竖线的画法,而且也能有效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然而观察并不是简单地看看而已,需要一定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预期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欣赏美术作品时,需要掌握一些观察的方法,学会观察,并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1)从整体到局部
不同的美术作品因布局各异,直观感受也不同。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整体感知到各个部分认真鉴赏,既观察到大概形态,又宏观把握大体形状,抓住了形体的基本点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
(2)抓住特征观察
不同作品呈现的典型特征不同,教师要让学生善于抓住作品的典型特征,从最明显的特征到观察事物的其他部分,突显出不同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增强辨别能力。
(3)学会学以致用
根据观察的结果,从构图到线条,艺术表现等不同的角度开展观察与探索活动,能够将之应用于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之中,能够学以致用,并将所习内化为自己的实践创作。
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被学生掌握。
2、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首先,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于美术产生一定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面认真听讲,努力学习。不论是美术还是其他科目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而不应该在某一个学科产生懈怠的心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方式,加入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此外,课本的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上面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例如在讲授《美术博览与拍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将整个课堂模拟成一个拍卖现场,让学生对于课本中的作品进行拍卖与估价,从而帮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价值与美丽。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可以进行问答。如果对别人的看法不同意,可以进行辩论反驳。这些方式都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更高的创新意识,发散自己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有积极性,有兴趣参加到美术课堂活动中。小学生都会有很高的好奇心,当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对问题会进行深入的探索,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但是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注意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我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美术教育要从小抓起,它关系到少年儿童是否能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長及整个民族艺术素质能否得到提高的重大问题。总之,要想提高美术课学习的教学质量,那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
关键词:美术教育;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内容上改变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色彩感受和理解能力能有所提升,我便尝试综合美术,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感受中理解色彩对比与和谐。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完成美术作业,他们能了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在我们所熟悉的音乐、文学作品中也是能体现的色彩的艺术,感知五彩缤纷的色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例如,在开展一次“去动物园”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为小学低段学生营造了一个动物园游戏的情境,通过在园内粘贴各种各样动物的图片来让孩子们欣赏,而在进人到猛兽区的时候,有名学生喊道,“这只老虎好吓人啊。”大家都随着他的声音看向老虎的照片,而且还有些学生说:“老虎会不会出来呀?”这时教师问道:“谁有办法把老虎关起来呢?”很多学生提到给老虎画一个笼子把它关起来,并通过动手在老虎图片上画上横线、竖线,以免老虎跑出来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横线与竖线的画法,而且也能有效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作画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然而观察并不是简单地看看而已,需要一定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预期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欣赏美术作品时,需要掌握一些观察的方法,学会观察,并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1)从整体到局部
不同的美术作品因布局各异,直观感受也不同。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整体感知到各个部分认真鉴赏,既观察到大概形态,又宏观把握大体形状,抓住了形体的基本点这时教师就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对角的结构、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
(2)抓住特征观察
不同作品呈现的典型特征不同,教师要让学生善于抓住作品的典型特征,从最明显的特征到观察事物的其他部分,突显出不同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增强辨别能力。
(3)学会学以致用
根据观察的结果,从构图到线条,艺术表现等不同的角度开展观察与探索活动,能够将之应用于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之中,能够学以致用,并将所习内化为自己的实践创作。
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提高学生敏锐的感觉事物的能力。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被学生掌握。
2、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首先,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于美术产生一定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面认真听讲,努力学习。不论是美术还是其他科目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而不应该在某一个学科产生懈怠的心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方式,加入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此外,课本的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上面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例如在讲授《美术博览与拍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将整个课堂模拟成一个拍卖现场,让学生对于课本中的作品进行拍卖与估价,从而帮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价值与美丽。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可以进行问答。如果对别人的看法不同意,可以进行辩论反驳。这些方式都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更高的创新意识,发散自己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有积极性,有兴趣参加到美术课堂活动中。小学生都会有很高的好奇心,当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对问题会进行深入的探索,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但是只要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予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学科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尤其在手工粘贴画中,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缺一不可,充分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注意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我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美术教育要从小抓起,它关系到少年儿童是否能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長及整个民族艺术素质能否得到提高的重大问题。总之,要想提高美术课学习的教学质量,那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