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可以理解为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它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解决问题。深度学习的方式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呈现的就是思维的结果:听、说、想、问。建立说话的模型,为深度学习铺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为深度学习护航;教学生会思考,敢质疑,为深度学习引航;恰当的点拨,为深度学习扬帆。
关键词:说话;倾听能力;思考;点拨
何为课堂深度学习?我们可以把深度学习理解为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它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解决问题。课堂深度学习注重的是鼓励学习者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而不是反复地记忆。
深度学习的能力不是每个学生自然所形成的,它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练习,在数学课堂上使学生完整地用自己的思维过程将事物表达出来,便是实现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相信,把这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必然带来的是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这种学习是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掌握深度学习的方式,终身受益。深度学习的方式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呈现的就是思维的结果:听、说、想、问。
一、建立说话的模型,为深度学习铺路
人类的对知识的获得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在深度学习倡导的探索、反思和创造性、批判性地学习中,离不开的都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思维不清楚自然语言表达就不明朗,学生首先要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完整地表述出来,然后才能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低年级学生起初不会说,或者说不明白怎么办,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说话的模型。
1.教师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模型
在小学教学的起始阶段,多数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完整地表述出来。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发言往往是语无伦次,或者是断片式的回答。不但同伴听不懂,老师也是力不从心。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必然跟不上思维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与之相反的是,教师的数学语言规范、表达准确、清楚、简练,教师的言语和行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直接影响的作用。可见,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因为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数学教师的语言可以成为学生的表率。所以在小学教学的起始阶段,老师要利用好这一教材,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模型。
比如:我们一年级数学教材开学第一课——“买铅笔”
交流15-9等于几的算法时,学生只会用小棒一根一根摆的方法。第二种方法(图中画方框里的方法)不会。怎么办?教师就可以演示并用规范的语言告诉学生,把15根小棒分成10和5,10根小棒减9根小棒等于1根,一加剩下的五根小棒等于六,所以15减9等于6。让学生跟老师学。学会以后,等到下节课学习十几减8、十几减7的方法的时候,学生自然就会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这种计算方法。
2.这种模型还可以是学生提供的
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小伙伴的榜样是最有效的,他们时时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中我们不妨利用这样的榜样。当学生模仿教师一段时间以后,一些学优生形成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时可以利用学生的榜样作用。当你表扬了一个孩子,其他的孩子就会觉得: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也就开始学习、模仿,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上学期一年级数学有一节课叫“搭积木”,知识为20以内不进位加法。例题是一幅图,左面画了13块积木,又拿来了2块,问一共有多少块?列式13 2=15。我提问学生:你是怎么算出这个结果的?
生1:我是用数的方法13、14、15。(教师给予肯定。)
生2:(右面红色方框中的方法)用3个小方块加上2个小方块是5个小方块和左面的10个小方块合起来,就是15块。所以13 2=15。
教师在表扬这个学生方法好,语言表达完整的同时提问:你注意到他的方法了吗?他是先怎样做?再怎样做?
这样提问,让学生找到他的思维脉络,并向这个孩子学习。利用学生这个榜样的作用,要比教师示范的效果要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为深度学习护航
数学课堂上,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良好的倾听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把握问题所在,才能对发言的同学的表述进行正确的评价,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倾听后的评价必然会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倾听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练出来的,有的孩子你看到他举手了,你叫他的名字,他站起来不知道该说什么。原因可能是他紧张忘记了,但更多的是他没有做到认真倾听。这时,我告诉学生,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每一句话都要听,脑子里不能想其他事。
还有的学生话说到一半,可能说错了,其他孩子就立刻举手,喊道:“老师,我!”这时,我就告诉学生要耐心听,不能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说的话,才能发表意见。
有一次一个学生发言,有一个很细小的问题,我们班于××听见了,并且指了出来,我表扬他:“真会听!”结果这一表扬,给了学生一个错误的暗示,以后在课堂上,他专门挑字眼,哪怕差一个字,都要挑出来,我一看坏了。于是,我又告诉学生要有中心,要围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听。
三、教学生会思考,敢质疑,为深度学习引航
“问题”是课堂教學的波澜,也是形成课堂教学高潮的前奏,有“问题”才有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育的要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课堂上在学生建构新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直观的学习活动与内在的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大胆围绕每一节课的核心问题提问、质疑,逐步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学习“买铅笔”一课时,当学生把这几种方法都想出来以后,仍然没有学生用计数器的方法。我问学生能用计数器讲一讲吗?
一个学生举手说:把十位上的1个拿到十位上,就是0了。
又一个学生说:这也不对呀,那样的话十位上就是0了。(全班同学,包括我在内都没有听明白)后来我想,他的意思是十位上的珠子不能拿走。但不管他说得对不对,这个学生至少认真地听了第一个同学的发言,有问题了才说出刚才那一番话,只是他还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
这时,第三个学生说:十位上的1个十不能直接变成1拿到个位上,应该是10个。
师:10个几。
生:10个一。
(第三个同学,既做到了认真倾听,又能准确地提出质疑)
这时,第一个发言的学生站起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一个十变成10个一,10个一减去9等于1,刚才我把这个过程省了,直接把剩下的一个珠子放在个位上。
(这个学生学会了补充)
这节课我很高兴,因为学生在探索、质疑、交流中,获得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学生初步学会了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四、恰当的点拨,为深度学习扬帆
课堂教学的点拨是一门艺术。如果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比作画龙的话,那么,教者根据教学内容的巧妙点拨就是点睛了。一个恰当的点拨,往往会使学生在已有水平基础上不断向较高思维层次递进,就是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扬起了风帆。
在前面那个例子中老师只是说了一句话,问10个几,学生回答10个一。就立刻让学生明白了,十位上的一个珠子,放在个位上就不再是一。应该变成10去减,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里得到了突破。
再如:执教“小小养殖场”重点是引导学生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来形容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个概念该如何向学生讲授,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直接告诉学生固然省去了很多的授课时间,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去探究的话,老师的点拨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于是,我在课前就先和学生谈话。
师:咱班有多少学生?29人,老师呢?1人,你能比较一下这两个数吗?你能想到几种方式来比较这两个数?(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生:学生比老师多。学生比老师多28人。学生比老师多得多。
此时学生可能是预习了,能够说出“多得多”这个词,但不能理解其表示的限定的范围大小。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他用了一个我们以前没有用过的词“多得多”,“多得多”是什么意思呢?
生:多得多就是多很多。
师:你觉得多多少,叫多得多呢?
生:多20几个叫多得多。
师:30几个呢?
生:多20個以上都叫多得多。
师:就请你用这个词来描述,学生比老师( )。教师相机板书。
其他三个概念,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也是这样引入的。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始终遵循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学生为主体,我只是起到一个点拨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探讨交流学习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概念。
总之,课堂深度学习就好比是一艘即将远航的船,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培养学生听说想问的能力中,使学习者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决策、解决问题,这艘船才会愈行愈远。
参考文献:
桑修婷.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中国科技成果,2012(10).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说话;倾听能力;思考;点拨
何为课堂深度学习?我们可以把深度学习理解为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它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解决问题。课堂深度学习注重的是鼓励学习者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而不是反复地记忆。
深度学习的能力不是每个学生自然所形成的,它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练习,在数学课堂上使学生完整地用自己的思维过程将事物表达出来,便是实现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相信,把这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必然带来的是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这种学习是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掌握深度学习的方式,终身受益。深度学习的方式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呈现的就是思维的结果:听、说、想、问。
一、建立说话的模型,为深度学习铺路
人类的对知识的获得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在深度学习倡导的探索、反思和创造性、批判性地学习中,离不开的都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思维不清楚自然语言表达就不明朗,学生首先要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完整地表述出来,然后才能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低年级学生起初不会说,或者说不明白怎么办,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说话的模型。
1.教师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模型
在小学教学的起始阶段,多数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完整地表述出来。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发言往往是语无伦次,或者是断片式的回答。不但同伴听不懂,老师也是力不从心。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必然跟不上思维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与之相反的是,教师的数学语言规范、表达准确、清楚、简练,教师的言语和行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直接影响的作用。可见,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因为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数学教师的语言可以成为学生的表率。所以在小学教学的起始阶段,老师要利用好这一教材,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模型。
比如:我们一年级数学教材开学第一课——“买铅笔”
交流15-9等于几的算法时,学生只会用小棒一根一根摆的方法。第二种方法(图中画方框里的方法)不会。怎么办?教师就可以演示并用规范的语言告诉学生,把15根小棒分成10和5,10根小棒减9根小棒等于1根,一加剩下的五根小棒等于六,所以15减9等于6。让学生跟老师学。学会以后,等到下节课学习十几减8、十几减7的方法的时候,学生自然就会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这种计算方法。
2.这种模型还可以是学生提供的
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小伙伴的榜样是最有效的,他们时时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中我们不妨利用这样的榜样。当学生模仿教师一段时间以后,一些学优生形成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时可以利用学生的榜样作用。当你表扬了一个孩子,其他的孩子就会觉得: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也就开始学习、模仿,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上学期一年级数学有一节课叫“搭积木”,知识为20以内不进位加法。例题是一幅图,左面画了13块积木,又拿来了2块,问一共有多少块?列式13 2=15。我提问学生:你是怎么算出这个结果的?
生1:我是用数的方法13、14、15。(教师给予肯定。)
生2:(右面红色方框中的方法)用3个小方块加上2个小方块是5个小方块和左面的10个小方块合起来,就是15块。所以13 2=15。
教师在表扬这个学生方法好,语言表达完整的同时提问:你注意到他的方法了吗?他是先怎样做?再怎样做?
这样提问,让学生找到他的思维脉络,并向这个孩子学习。利用学生这个榜样的作用,要比教师示范的效果要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为深度学习护航
数学课堂上,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良好的倾听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把握问题所在,才能对发言的同学的表述进行正确的评价,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倾听后的评价必然会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倾听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练出来的,有的孩子你看到他举手了,你叫他的名字,他站起来不知道该说什么。原因可能是他紧张忘记了,但更多的是他没有做到认真倾听。这时,我告诉学生,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每一句话都要听,脑子里不能想其他事。
还有的学生话说到一半,可能说错了,其他孩子就立刻举手,喊道:“老师,我!”这时,我就告诉学生要耐心听,不能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说的话,才能发表意见。
有一次一个学生发言,有一个很细小的问题,我们班于××听见了,并且指了出来,我表扬他:“真会听!”结果这一表扬,给了学生一个错误的暗示,以后在课堂上,他专门挑字眼,哪怕差一个字,都要挑出来,我一看坏了。于是,我又告诉学生要有中心,要围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听。
三、教学生会思考,敢质疑,为深度学习引航
“问题”是课堂教學的波澜,也是形成课堂教学高潮的前奏,有“问题”才有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育的要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课堂上在学生建构新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直观的学习活动与内在的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大胆围绕每一节课的核心问题提问、质疑,逐步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学习“买铅笔”一课时,当学生把这几种方法都想出来以后,仍然没有学生用计数器的方法。我问学生能用计数器讲一讲吗?
一个学生举手说:把十位上的1个拿到十位上,就是0了。
又一个学生说:这也不对呀,那样的话十位上就是0了。(全班同学,包括我在内都没有听明白)后来我想,他的意思是十位上的珠子不能拿走。但不管他说得对不对,这个学生至少认真地听了第一个同学的发言,有问题了才说出刚才那一番话,只是他还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
这时,第三个学生说:十位上的1个十不能直接变成1拿到个位上,应该是10个。
师:10个几。
生:10个一。
(第三个同学,既做到了认真倾听,又能准确地提出质疑)
这时,第一个发言的学生站起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一个十变成10个一,10个一减去9等于1,刚才我把这个过程省了,直接把剩下的一个珠子放在个位上。
(这个学生学会了补充)
这节课我很高兴,因为学生在探索、质疑、交流中,获得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学生初步学会了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四、恰当的点拨,为深度学习扬帆
课堂教学的点拨是一门艺术。如果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比作画龙的话,那么,教者根据教学内容的巧妙点拨就是点睛了。一个恰当的点拨,往往会使学生在已有水平基础上不断向较高思维层次递进,就是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扬起了风帆。
在前面那个例子中老师只是说了一句话,问10个几,学生回答10个一。就立刻让学生明白了,十位上的一个珠子,放在个位上就不再是一。应该变成10去减,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里得到了突破。
再如:执教“小小养殖场”重点是引导学生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来形容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个概念该如何向学生讲授,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直接告诉学生固然省去了很多的授课时间,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去探究的话,老师的点拨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于是,我在课前就先和学生谈话。
师:咱班有多少学生?29人,老师呢?1人,你能比较一下这两个数吗?你能想到几种方式来比较这两个数?(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生:学生比老师多。学生比老师多28人。学生比老师多得多。
此时学生可能是预习了,能够说出“多得多”这个词,但不能理解其表示的限定的范围大小。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他用了一个我们以前没有用过的词“多得多”,“多得多”是什么意思呢?
生:多得多就是多很多。
师:你觉得多多少,叫多得多呢?
生:多20几个叫多得多。
师:30几个呢?
生:多20個以上都叫多得多。
师:就请你用这个词来描述,学生比老师( )。教师相机板书。
其他三个概念,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也是这样引入的。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始终遵循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学生为主体,我只是起到一个点拨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探讨交流学习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概念。
总之,课堂深度学习就好比是一艘即将远航的船,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培养学生听说想问的能力中,使学习者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决策、解决问题,这艘船才会愈行愈远。
参考文献:
桑修婷.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中国科技成果,2012(10).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