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将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模型,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简洁的文字或关系式表示,所以说数学是一门最简洁的学科。数学就应该简简单单地上,明明白白地学。简约教学、大问题教学和智慧教学等流派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归结起来无非抓住了数学的本质,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反而理解、会用了。智慧小语在课堂教学就能起到这个作用,归纳如下。
关键词:智慧小语;数学教学;法则;运用
一、用智慧小语概括算理,通俗易懂
数学课堂上,初次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学习,在学生刚刚接触新知时,通过大问题引导,与学生一起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炼出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效果非常好。如一年级初学进位加法,教师们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都需要学生掌握“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再加余数”的方法,那么我们索性就将这“凑十法”在新授的过程中渗透,并逐步引导概括,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掌握了我们计算教学中的第一个算理。
二、用智慧小语方法指导,形象直观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如果老师能用形象直观的语言表述,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得多。比如刚接触除法,学生对于“平均分”这一概念不太理解,老师可以说“平均分就是公平地分”,一句话所有的疑惑就迎刃而解。再如很多孩子对于角的概念总是比较模糊,我们可以说“一点两线手拉手,点在中间顶头走”,角的形象一目了然。对于组合图形面积的求解,通常情况下可化为两类,一类是“先补再减”,通过画辅助线,把组合图形添补成规则图形,然后再减去填补上去的图形的面积;一类是“先割再加”,通过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不同的规则图形,分别求出小图形的面积再加起来,从而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先补再减或者先割再加”这两种方法,算起来还真不好说。在学习搭配问题或者掷色子时,怎样让学生有序地找出所有的组合?不重不漏的扒皮法非常好用。而笔算除法,余除关系中的“二小”,形象易记。
三、用智慧小语归纳步骤,方便实用
数学讲究解题方法的简约,同时也注重解题步骤的简练与清晰,不论是求周长还是求面积,都可以采用“记公式、会变式,代数字、单位化一”四步完成问题的解答。在小学阶段单位转化问题是困扰不少学生的难题,如果学生对于单名数和复名数的转化知道“一变一不变”的规律,会轻松不少,对于变化部分如果按照“辨高低、知进率、高到低乘进率,低到高除以进率,小数点随之移位置”的步骤,改写起来就简单多了。在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学生提炼出“一解设(未知数)、二提炼(关系式)、三列方程、四解方程、五检验(未知数的值)、六写答句”六步法,既简化了思维的过程,更便于把思考和解答的过程呈现出来,使思维更加显性化。
四、用智慧小语提炼法则,利于建模
数学学习中有很多的法则规律,对知识的应用和后续的学习非常关键,有时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疲于一个例题一个例题地横向学习,无形中将知识零碎化了,不善于做纵向比较,不利于系统建模。比如笔算乘法分不同年级分别学习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小数乘法等,仅“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一个单元就有7个例题,分别学习不进位乘、两位乘一位进位乘、两位乘一位连续进位乘、三位乘一位连续进位乘、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几种情况,但不管是哪种类型,它都是建构在“从个位起,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乘第一因数每一位,哪一位上积满几十就像前一位进几,算出积再相加”这个大框架下,如果我们能把不同年级的知识点归纳到这个系统中统一学习,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了。学生自然而然地将知识迁移,这种系统化的建模过程就是把课本学薄。同样,对于加减法,不管是百以内、万以内还是亿以内,甚至是更大的数,在加减运算中自始至终都遵循“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或“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再减”的法则。如果前面的知识学得好,到了后面的学习,老师根本不需要讲解,学生照样学得明明白白。
五、用智慧小语指导操作,有章可循
数学教材上每个学期操作题类型不多,也不难,但学生容易找不到章法,胡写乱画,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弄复杂。老师在新授课时要善于提炼,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在画平行线和垂线时,我们提炼“一放二移三画”的步骤,将操作落实;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可以按照“顺向逆向看表针,模样不变是根本,平移多少看标准,找点连线最要紧”。对于角的度量提炼出“点对齐,边重合,指几就是几”的方法,学生循着这个方法操作,都不容易出错。
智慧小语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和数学教育中的基本问题,形式尽可能地简单化,去除非本质,留下本质的,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踏实践行。
参考文献:
[1]戴曙光.把数学課上得更简单一些[J].新教师,2013.
[2]金秀丽.简单课堂四部曲,扎实基础学数学[J].新课程导学,2017.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智慧小语;数学教学;法则;运用
一、用智慧小语概括算理,通俗易懂
数学课堂上,初次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学习,在学生刚刚接触新知时,通过大问题引导,与学生一起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炼出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效果非常好。如一年级初学进位加法,教师们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都需要学生掌握“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再加余数”的方法,那么我们索性就将这“凑十法”在新授的过程中渗透,并逐步引导概括,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掌握了我们计算教学中的第一个算理。
二、用智慧小语方法指导,形象直观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如果老师能用形象直观的语言表述,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得多。比如刚接触除法,学生对于“平均分”这一概念不太理解,老师可以说“平均分就是公平地分”,一句话所有的疑惑就迎刃而解。再如很多孩子对于角的概念总是比较模糊,我们可以说“一点两线手拉手,点在中间顶头走”,角的形象一目了然。对于组合图形面积的求解,通常情况下可化为两类,一类是“先补再减”,通过画辅助线,把组合图形添补成规则图形,然后再减去填补上去的图形的面积;一类是“先割再加”,通过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不同的规则图形,分别求出小图形的面积再加起来,从而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先补再减或者先割再加”这两种方法,算起来还真不好说。在学习搭配问题或者掷色子时,怎样让学生有序地找出所有的组合?不重不漏的扒皮法非常好用。而笔算除法,余除关系中的“二小”,形象易记。
三、用智慧小语归纳步骤,方便实用
数学讲究解题方法的简约,同时也注重解题步骤的简练与清晰,不论是求周长还是求面积,都可以采用“记公式、会变式,代数字、单位化一”四步完成问题的解答。在小学阶段单位转化问题是困扰不少学生的难题,如果学生对于单名数和复名数的转化知道“一变一不变”的规律,会轻松不少,对于变化部分如果按照“辨高低、知进率、高到低乘进率,低到高除以进率,小数点随之移位置”的步骤,改写起来就简单多了。在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学生提炼出“一解设(未知数)、二提炼(关系式)、三列方程、四解方程、五检验(未知数的值)、六写答句”六步法,既简化了思维的过程,更便于把思考和解答的过程呈现出来,使思维更加显性化。
四、用智慧小语提炼法则,利于建模
数学学习中有很多的法则规律,对知识的应用和后续的学习非常关键,有时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疲于一个例题一个例题地横向学习,无形中将知识零碎化了,不善于做纵向比较,不利于系统建模。比如笔算乘法分不同年级分别学习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小数乘法等,仅“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一个单元就有7个例题,分别学习不进位乘、两位乘一位进位乘、两位乘一位连续进位乘、三位乘一位连续进位乘、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几种情况,但不管是哪种类型,它都是建构在“从个位起,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乘第一因数每一位,哪一位上积满几十就像前一位进几,算出积再相加”这个大框架下,如果我们能把不同年级的知识点归纳到这个系统中统一学习,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了。学生自然而然地将知识迁移,这种系统化的建模过程就是把课本学薄。同样,对于加减法,不管是百以内、万以内还是亿以内,甚至是更大的数,在加减运算中自始至终都遵循“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或“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再减”的法则。如果前面的知识学得好,到了后面的学习,老师根本不需要讲解,学生照样学得明明白白。
五、用智慧小语指导操作,有章可循
数学教材上每个学期操作题类型不多,也不难,但学生容易找不到章法,胡写乱画,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弄复杂。老师在新授课时要善于提炼,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在画平行线和垂线时,我们提炼“一放二移三画”的步骤,将操作落实;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可以按照“顺向逆向看表针,模样不变是根本,平移多少看标准,找点连线最要紧”。对于角的度量提炼出“点对齐,边重合,指几就是几”的方法,学生循着这个方法操作,都不容易出错。
智慧小语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和数学教育中的基本问题,形式尽可能地简单化,去除非本质,留下本质的,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踏实践行。
参考文献:
[1]戴曙光.把数学課上得更简单一些[J].新教师,2013.
[2]金秀丽.简单课堂四部曲,扎实基础学数学[J].新课程导学,2017.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