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的有效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校数学教师认真积极投身数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整体上有了较大提高。但学生整体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够高,集中体现在:认为数学太抽象,公式多、符号多、学起来枯燥乏味;脱离现实生活,不少学生认为除了考试外,数学不再有什么用,因此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不得不反思教学行为,是否真正履行了数学课程标准所说的数学教师的一个重大职责,即将数学知识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索、易于接受的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
  
  1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应用的广泛性,在每学习一个数学知识后,教师都应设计一些应用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在学习了解方程的一些知识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数据(要求经过调查,数据真实)编几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题目,又如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让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出处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1:某公司需将一批货物从甲地运到乙地,现有汽车、火车两种运输工具可共选择,若该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含装卸时间)的损耗为300元/小时,其它重要参考数据如下:
  为节省运输的总支出,应选择哪种运输工具(汽车或火车)为好?
  还要求教师、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在更高层次上感受数学的应用,加深对数学的认识。
  
  2 建立“数学开放性,探索性、应用性”的资源库
  
  由于以往教材中缺少开放性、探索性问题,近年我便加强这方面的研讨,将数学概念的引入,公式、定理、法则的发现以及课本例题、习题等内容适当改编成开放性、探索性和应用性的问题于平时的教学中,由师生共同研讨。
  
  例1:如图,已知ABCD为梯形,∠ADC=1100,∠BDC=300,求∠DAC及∠BDA的大小,可将其改编为动态探索题:若点P在线段AB上运动时,请你用量角器度量/DPB的大小变化范围如何?并说明理由。
  例2:已知AABc三边的长为AB=10,AC=6,BC=8,点D在线AB上:(不包括A、B两点)上任意一点,作DE⊥AC于E,作DF⊥AB于F
  (1)比较线段EF和CD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点D在线段AB上(不含A、B两点)运动时,求线段EF长度的变化范围。
  以上两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特别是例1已经明确指出需要动手操作,这对初一刚接触几何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需,通过实践活动,发现规律,然后加以证明,例2虽然没有指出要操作,但对于逻辑思维不是很好的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这种问题的探究兴趣,全班都能参与活动并尝试解决问题,呈现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
  
  3 加强“自主性、探究性”数学课堂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较充分的自主空间,给学生交流的机会。积极探索和构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些成功的经验更增强了教师加强“自主性、探究性”数学课堂研究的决心。
  
  4 体验数学问题解法及拓广的探索过程
  
  著名数学教育家玻利亚的解题表强调解题的四个步骤,其中“解题方法的探索”和“解题后的反思”这两个步骤往往为我们的教师所忽略,很多教师缺乏解题方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对题目的解法感到突然,觉得老师的方法妙,但就是不知道是如何想出来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及拓广问题的方法,切忌“掐头去尾,烧中段”的解题教学模式。同时由于很多数学问题的解法具有多样性,因此,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
  
  5 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是必需的,但教师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在度的把握上应使绝大部分学生能接受能掌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不要为展示过程将内容搞得太难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并不是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都要来展示其过程,但教师要有“过程数学”的意识,在相关内容采用适当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索。
  
  6 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展开讨论、实现互助共进是较为普遍使用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学生的思维得到较为充分展开后,再组织讨论交流,以实现认识上的互相启发和补充。
  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认知表现,教师要察觉学生的认知进展情况,给不同的学生以相应的帮助指导,对后进生教师要多指导,多鼓励,既从学习上帮助,又从心理上激励,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有的学生畏惧老师而不感或不主动跟老师交流,这样就要鼓励他们自己去想成绩优异的同学学习,让他们相互帮助,可以及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就“标准化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介绍,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变能力。  [关键词]标准化学习 公司法 教学    大专、中专公司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理解、熟悉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起来,深化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理论知识规范化的表述方式。  “标准化学习”是一
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是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实施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学生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师、生、校三者的共同成长。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选项教学的健康地发展。必须加以重视。    一、学校开设的项目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生所要选的运动项目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但学校由于受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的原因还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选项需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中,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可以创造出热烈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升无意记忆,从而更加主动地接受学校读书,味培养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导人”这个环节,是教师应潜心研究的一个方面。    一、新课导入要因材施教。    初中阶段,同学们存在着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的差异,因此开展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心声,设计相应的导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承认读书是写作的基础,但是阅读量大量少,并不代表写作的能力的高低。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好多学生,读书不算少,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是写出的作文语句简单,词汇很少,表达内容粗略。阅读中见到的精美词句很少地应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老师就应该在鼓励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不仅要真正理解精美的语段,更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通过练习,把学生的阅读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达到会合理应用的要求。
[摘要]随着国内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在高等数学中加强应用性教学的要求也日趋高涨,数学应用性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应用题 高中数学 教学探究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趋势日益明显,数学应用问题的能力是指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
[摘要]如今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着“蛇尾”现象,似乎出现可由于没有正式的英语写作课而导致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低的观点,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不愿”的现象。为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把写作教学与日常英语教学相结合,逐步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说与写 词句训练 语言素材 写作习惯    一、引言    写作一直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也是评价
【摘要】小学生作文难,难就难在学生缺少写作素材,而这些写作素材的积累,又要靠平时多观察、多留意身边所发生的各类事情所得。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作文观察能力,尤为重要。它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培养兴趣;捕捉看点;厚积薄发    受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小学生在进行习作时,往往是抓耳挠腮、无从下手,总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即便是成文之后。也常常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甚至有
物理学科与其他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物理思维要求严密的逻辑性,符合逻辑规律。思维的方法也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较法。  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始的。而要区别就要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物理学中有许多思维和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产生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
【摘要】情感教育涉及到一个人的心里存在的各个方面,包括他的感觉、知觉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感情,他的价值、志向、态度、情绪利他主义和道德观。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来说,情感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代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重视。  【关键词】师生和谐;把握意图;体验情感;直抒胸臆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如喜欢、爱好、反感、厌恶等情绪,如果不能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