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加班以及不定时下班成为了广大小学生家长的常态,致使家长工作时间与小学生放学时间不同步,进而让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问题突显。目前国内的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多依托于校外的教育机构,单一的体育活动手段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如何在校内开展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就从分析开展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原因、国际先进经验、方式上入手研究如何多样化开展相关工作。
关键词: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多样性;体育社团
一、 引言
小学三点半放学,这是一个让孩子开心家长烦恼的问题。部分家长无奈地选择让小学生放学后进入托管班,而目前市场上的托管机构良莠不齐,难以保障其课后体育活动质量。而且托管班在放学后只做作业缺乏体育锻炼的托管方式又另很多家长揪心。随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若能利用自身的软硬件优势多样性开展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特别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课后体育活动,成了众多小学生家长的热切期盼。
二、 小学阶段,开展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原因
(一)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工作时间无法衔接
2009年教育部为切实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倡导快乐学习,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将小学放学时间提前。此意见初期确实减轻了小学生课业负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内容。但是十年间社会发展迅猛,受“二孩政策”“996工作制度”等因素影响,使广大家长照看小学生的时间与精力骤减。同时小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及学习能力不能自理的“双期叠加”阶段。家长也处于事业上升以及业务繁多“双重压力”之下,致使小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工作时间无法有效衔接。同时,小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缺乏综合素质培养,势必影响未来社会发展。
(二)非校内托管机构不能满足学生与家长的要求
随着小学放学时间与家长工作时间互相交叠产生的尴尬局面,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课后商业托管机构迅速崛起。据调查,目前国内的商业托管机构已经成为了中国提供课后体育活动的主体,但这类机构由于受到师资力量以及经营场地等因素制约,虽然能够起到看护小学生的作用,但普遍经营规模较小,课后体育活动质量偏低。并且商业托管机构多以作业辅导为主,少有体育活动内容,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另外,社会上一些热心的公益团体也开始致力于小学生的课后体育活动工作。但公益团体针对于小学生课后體育活动的教师团队来自社会的热心志愿者,而且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资助。公益机构虽然积极性较高,但受到专业背景限制加上政府拨款规模等因素影响,公益性课后体育活动只适合于财政富裕充足的发达省份的主要城市。随着教育改革对综合教育要求越来越高,非校内的课外体育活动机构无法满足这种要求,不能达成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生综合素质与实际能力双提高的目的。
三、 多样性开展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现状
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拥有非常健全的多样化课后体育活动制度。美国1997年由联邦财政投资上百亿美元开展儿童课后体育活动项目。全美各主要市州郡县均设立了“社区学习中心”,当时的美国总统就喊出:“当每个学生放学后,都有一个安全又有益的好去处。”同时美国将课后体育活动工作纳入全美的公共体育活动体系。其他欧美发达国家也在这一时间段纷纷跟进,并将体育活动作为多样化开展课后体育活动的主体,且得到了民众的一致认可。在亚洲,日本和新加坡在学生课后体育活动方面走在了前列。日本实施了全国“放学后小学生俱乐部”教育战略,着力从身体强健、多才多艺等方面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不难看出,课后体育活动特别是针对小学生群体的课后体育活动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学校共同参与。相比较而言,中国在相关方面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具体实施上都存在空白。国内目前的校外商业托管体系,只是提供了一种单纯地看护小学生的商品。并没有从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培养未来接班人,从塑造新时代综合素质优秀人才的角度,真正地多样化开展小学生的课后体育活动工作。
四、 小学阶段,开展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原则
教育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想要将好的教育方式延续下去就必须以符合以中国国情的执行原则为基础保障。在国家教育体系内多样化开展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免费或低收费原则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态势。甚至在很多省份内部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特别是在国家公立的教育体系内的小学生,很多家庭生活并不富裕。所以,如果国内的多样化小学课后体育活动实行高收费政策,不利于开展多样化课后体育活动战略的长久实施。
(二)学校为主体育优先原则
国内教育体制内的学校,其教师队伍规模、人员素质构成都较社会上商业托管机构具有优越性,具有强大的“软件优势”。同时,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持续投入,特别是体育强国的概念提出以来,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日益完善,所有学校都具有开展多样化体育课后体育活动的能力。所以,依托国家教育系统内完备的软硬件设施,学校可以以开展体育课后项目为主多样化进行课后体育活动工作。
(三)自愿选择公开透明原则
虽然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拥有巨大的优势,但从法律角度看学校只是实施主体,家长才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而且处理问题能力以及安全隐患意识等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同时,校内课后体育活动内容、体育活动方式、体育活动时间等,应及时向外界公开并及时做好相应的家校沟通工作,自觉接受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多样性原则
当今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新时代的学生比拼更多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新课标也更明确地提到了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具体到小学开展课后体育活动工作,其体育活动内容以及体育活动形式应该多样化。将学生分门别类、因材施教。所以,为投入成本考虑,提供课后体育活动可以以开展成本低但影响面大的体育活动为主,再引入艺术类、科技类、手工制作类等小学生易于接受并喜爱的题材,丰富小学生的业务时间,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 五、 小学阶段,多样性开展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策略
(一)在調查研究基础上科学选择课后体育活动项目
当前新时代教育体系下的学生,特别是大中城市中学生,因为素质教育的倡导,从小就被家长培养多种爱好兴趣,特别是为了下一代的身体健康着想,以体育类兴趣居多。如此前提下,学校应尊重调查研究原则科学开展多样化课后体育活动,可以以体育项目为主,精准对接学生与家长的课后体育活动需求。例如:为摸清学生基础情况,学校可以在班级内下发《多样化体育课后体育活动调查表》之类的文章。根据学生以往在校外参加社会商业体育辅导的门类确定适合校内开展的体育项目。根据“自愿原则”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商定参加的课后体育项目。调查结果反馈后,学校可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体育教师队伍以及基础设施情况,从中圈定具体的体育课后体育活动项目。抽调拥有体育活动项目相关运动专业背景的优秀体育教师负责教练工作,组成项目队伍,酌情开展比赛。这样,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活动项目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能有效提高参加课后体体育活动项目的参与度,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科学调查的方式能充分发掘在课后体育活动项目相关领域从事专业工作或者拥有较高技能的学生家长,引用“家校共建”模式,让这些家长也参与到学校的课后体育活动中去,为孩子做榜样,为学校课后体育活动做外援。
(二)以学校社团为载体引领课后体育活动质量提升
现在的学校社团不再仅仅存在于大专院校,社团已经成为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学生向综合型人才成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综合教育、素质教育背景下,社团同样适合在小学开展。在确定适合学校开展多样性课后体育活动项目基础上,打破班级限制成立相应的课后体育活动项目兴趣社团并由熟悉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带领。同时学校依托社团开展内容丰富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体育教育因为其趣味性以及竞技性,在其中会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体育教育可以组织各类项目的校内比赛,制订相应的奖项以激发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校内社团体育成绩优异同学,可以向上选送,为国家体育事业积累人才。以体育社团为旗帜,以校内其他社团为基础,全面加强校内社团的活跃气氛,进而带动全校多样化课后体育活动的繁盛。
(三)将多样化开展课后体育活动工作纳入小学教师的日常考核中
学生是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而小学教师在繁重的授课任务之余既要备课,又要批改作业,还要照顾家庭,分身乏术。在这种条件下能够投身于小学课后体育活动中的小学教师实属于难能可贵。所以在学校的历次考核、年终考核中理应将教师参与学校课后体育活动工作情况,教师带领课后体育活动社团参赛获奖情况、教师带领课外活动社团中优秀人才培养等情况纳入人事考核中去。其考核成绩对于职称晋升、职务升迁应起到决定性作用。
六、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以国家教育体系下的小学学校为主体,多样性开展小学课后体育活动,特别是课后体育活动工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趋势的浪潮中应以多样化开展课后体育活动的项目为载体,以优秀骨干教师为核心,带动校内社团发展,激发广大小学生的参与度与兴趣点,切实达到丰富小学生课余时间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巨卿.北航附小“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9.
[2]李震英.英国小学课后托管服务评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6(5):27-31.
[3]周红霞.国内小学课后托管政策与相关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参考,2015(9):7-10.
[4]袁汝婷.湖南探索建立课后服务机制解决“三点半”难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69.
[5]陈慧.小学课后服务家长满意度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谢顺木,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高新园区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多样性;体育社团
一、 引言
小学三点半放学,这是一个让孩子开心家长烦恼的问题。部分家长无奈地选择让小学生放学后进入托管班,而目前市场上的托管机构良莠不齐,难以保障其课后体育活动质量。而且托管班在放学后只做作业缺乏体育锻炼的托管方式又另很多家长揪心。随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若能利用自身的软硬件优势多样性开展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特别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课后体育活动,成了众多小学生家长的热切期盼。
二、 小学阶段,开展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原因
(一)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工作时间无法衔接
2009年教育部为切实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倡导快乐学习,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将小学放学时间提前。此意见初期确实减轻了小学生课业负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内容。但是十年间社会发展迅猛,受“二孩政策”“996工作制度”等因素影响,使广大家长照看小学生的时间与精力骤减。同时小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及学习能力不能自理的“双期叠加”阶段。家长也处于事业上升以及业务繁多“双重压力”之下,致使小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工作时间无法有效衔接。同时,小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缺乏综合素质培养,势必影响未来社会发展。
(二)非校内托管机构不能满足学生与家长的要求
随着小学放学时间与家长工作时间互相交叠产生的尴尬局面,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课后商业托管机构迅速崛起。据调查,目前国内的商业托管机构已经成为了中国提供课后体育活动的主体,但这类机构由于受到师资力量以及经营场地等因素制约,虽然能够起到看护小学生的作用,但普遍经营规模较小,课后体育活动质量偏低。并且商业托管机构多以作业辅导为主,少有体育活动内容,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另外,社会上一些热心的公益团体也开始致力于小学生的课后体育活动工作。但公益团体针对于小学生课后體育活动的教师团队来自社会的热心志愿者,而且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资助。公益机构虽然积极性较高,但受到专业背景限制加上政府拨款规模等因素影响,公益性课后体育活动只适合于财政富裕充足的发达省份的主要城市。随着教育改革对综合教育要求越来越高,非校内的课外体育活动机构无法满足这种要求,不能达成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生综合素质与实际能力双提高的目的。
三、 多样性开展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现状
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拥有非常健全的多样化课后体育活动制度。美国1997年由联邦财政投资上百亿美元开展儿童课后体育活动项目。全美各主要市州郡县均设立了“社区学习中心”,当时的美国总统就喊出:“当每个学生放学后,都有一个安全又有益的好去处。”同时美国将课后体育活动工作纳入全美的公共体育活动体系。其他欧美发达国家也在这一时间段纷纷跟进,并将体育活动作为多样化开展课后体育活动的主体,且得到了民众的一致认可。在亚洲,日本和新加坡在学生课后体育活动方面走在了前列。日本实施了全国“放学后小学生俱乐部”教育战略,着力从身体强健、多才多艺等方面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不难看出,课后体育活动特别是针对小学生群体的课后体育活动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学校共同参与。相比较而言,中国在相关方面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具体实施上都存在空白。国内目前的校外商业托管体系,只是提供了一种单纯地看护小学生的商品。并没有从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培养未来接班人,从塑造新时代综合素质优秀人才的角度,真正地多样化开展小学生的课后体育活动工作。
四、 小学阶段,开展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原则
教育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想要将好的教育方式延续下去就必须以符合以中国国情的执行原则为基础保障。在国家教育体系内多样化开展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免费或低收费原则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态势。甚至在很多省份内部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特别是在国家公立的教育体系内的小学生,很多家庭生活并不富裕。所以,如果国内的多样化小学课后体育活动实行高收费政策,不利于开展多样化课后体育活动战略的长久实施。
(二)学校为主体育优先原则
国内教育体制内的学校,其教师队伍规模、人员素质构成都较社会上商业托管机构具有优越性,具有强大的“软件优势”。同时,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持续投入,特别是体育强国的概念提出以来,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日益完善,所有学校都具有开展多样化体育课后体育活动的能力。所以,依托国家教育系统内完备的软硬件设施,学校可以以开展体育课后项目为主多样化进行课后体育活动工作。
(三)自愿选择公开透明原则
虽然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小学生课后体育活动拥有巨大的优势,但从法律角度看学校只是实施主体,家长才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而且处理问题能力以及安全隐患意识等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同时,校内课后体育活动内容、体育活动方式、体育活动时间等,应及时向外界公开并及时做好相应的家校沟通工作,自觉接受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多样性原则
当今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新时代的学生比拼更多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新课标也更明确地提到了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具体到小学开展课后体育活动工作,其体育活动内容以及体育活动形式应该多样化。将学生分门别类、因材施教。所以,为投入成本考虑,提供课后体育活动可以以开展成本低但影响面大的体育活动为主,再引入艺术类、科技类、手工制作类等小学生易于接受并喜爱的题材,丰富小学生的业务时间,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 五、 小学阶段,多样性开展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策略
(一)在調查研究基础上科学选择课后体育活动项目
当前新时代教育体系下的学生,特别是大中城市中学生,因为素质教育的倡导,从小就被家长培养多种爱好兴趣,特别是为了下一代的身体健康着想,以体育类兴趣居多。如此前提下,学校应尊重调查研究原则科学开展多样化课后体育活动,可以以体育项目为主,精准对接学生与家长的课后体育活动需求。例如:为摸清学生基础情况,学校可以在班级内下发《多样化体育课后体育活动调查表》之类的文章。根据学生以往在校外参加社会商业体育辅导的门类确定适合校内开展的体育项目。根据“自愿原则”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商定参加的课后体育项目。调查结果反馈后,学校可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体育教师队伍以及基础设施情况,从中圈定具体的体育课后体育活动项目。抽调拥有体育活动项目相关运动专业背景的优秀体育教师负责教练工作,组成项目队伍,酌情开展比赛。这样,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活动项目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能有效提高参加课后体体育活动项目的参与度,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科学调查的方式能充分发掘在课后体育活动项目相关领域从事专业工作或者拥有较高技能的学生家长,引用“家校共建”模式,让这些家长也参与到学校的课后体育活动中去,为孩子做榜样,为学校课后体育活动做外援。
(二)以学校社团为载体引领课后体育活动质量提升
现在的学校社团不再仅仅存在于大专院校,社团已经成为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学生向综合型人才成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综合教育、素质教育背景下,社团同样适合在小学开展。在确定适合学校开展多样性课后体育活动项目基础上,打破班级限制成立相应的课后体育活动项目兴趣社团并由熟悉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带领。同时学校依托社团开展内容丰富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体育教育因为其趣味性以及竞技性,在其中会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体育教育可以组织各类项目的校内比赛,制订相应的奖项以激发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校内社团体育成绩优异同学,可以向上选送,为国家体育事业积累人才。以体育社团为旗帜,以校内其他社团为基础,全面加强校内社团的活跃气氛,进而带动全校多样化课后体育活动的繁盛。
(三)将多样化开展课后体育活动工作纳入小学教师的日常考核中
学生是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而小学教师在繁重的授课任务之余既要备课,又要批改作业,还要照顾家庭,分身乏术。在这种条件下能够投身于小学课后体育活动中的小学教师实属于难能可贵。所以在学校的历次考核、年终考核中理应将教师参与学校课后体育活动工作情况,教师带领课后体育活动社团参赛获奖情况、教师带领课外活动社团中优秀人才培养等情况纳入人事考核中去。其考核成绩对于职称晋升、职务升迁应起到决定性作用。
六、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以国家教育体系下的小学学校为主体,多样性开展小学课后体育活动,特别是课后体育活动工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趋势的浪潮中应以多样化开展课后体育活动的项目为载体,以优秀骨干教师为核心,带动校内社团发展,激发广大小学生的参与度与兴趣点,切实达到丰富小学生课余时间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巨卿.北航附小“课后一小时”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9.
[2]李震英.英国小学课后托管服务评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6(5):27-31.
[3]周红霞.国内小学课后托管政策与相关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参考,2015(9):7-10.
[4]袁汝婷.湖南探索建立课后服务机制解决“三点半”难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69.
[5]陈慧.小学课后服务家长满意度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谢顺木,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高新园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