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合并高血压的治疗疗效。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CG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为对象,其中47例接受高剂量的缬沙坦治疗,记为观察组;另外51例患者接受常规剂量的缬沙坦治疗,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h蛋白尿、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血清钾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SBP、DBP、24h蛋白尿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cr和GFR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24h蛋白尿、Scr和GF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91%,对照组有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3%,不良反应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8,P=0.031<0.05)。结论:缬沙坦对CG合并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血压控制效果,高剂量缬沙坦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常规剂量稍多。
关键词:缬沙坦;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
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合并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并可因肾功能缓慢减退逐渐发展为肾衰竭等。但病情进展中玩玩会并发高血压,同时高血压也将加重肾小球肾炎进展,形成恶性循环[1,2]。因此有效的控制血压并改善肾功能对减慢病情发展和治疗有极大的意义。本观察分析以缬沙坦治疗CG合并高血压,下面分析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CG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的年龄介于18-72岁,平均年龄(43.16±12.35)岁。纳入患者均符合CG诊疗指南[3]:年龄大于18 岁;SBP大于140mmHg和(或)DBP大于90mmHg。排除心、肝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全身其他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病情情况见表1,同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剂量的缬沙坦进行治疗,缬沙坦为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治疗剂量为320g/d,治疗疗程为12周。对照组患者也采用相同的缬沙坦治疗,只是治疗剂量为160g/d,治疗疗程同样为12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其他相关辅助治疗相同。治疗期间定期随访,包括相关临床指标的检查和不良反应的检查,并记录。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h蛋白尿、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血清钾,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治疗前后治疗后随访的临床资料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均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比较分析结果具体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BP、DBP、24h蛋白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还有Scr和GF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这两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4h蛋白尿、Scr和GF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大剂量的缬沙坦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不良反应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47例患者共计出现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91%,包括头痛8例,恶心、呕吐4例,全身肌肉酸痛3例。对照组共计51例患者有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3%,分别为头痛4例,恶心、呕吐2例,以及1例全身肌肉酸痛。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8,P=0.031<0.05)。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CG)是常见的疾病,可逐渐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而在发展过程中,合并高血压是常见的,有统计学显示CG患者继发高血压者超过90%[4]。如果合并高血压后不加与控制,高血压将进一步损伤肾小球,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ESRD。目前对于CG合并高血压治疗以控制血压和改善肾功能同时进行治疗为主。
缬沙坦是一种特异的Ang Ⅱ受体竞争性拮抗剂,特异性地与ATⅠ受体结合,阻断Ang Ⅱ介导的生物效应,从而RAS受到抑制,进而有效的控制血压[5、6]。其可能的机制为缬沙坦能显著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但其对入球小动脉的扩张效应不强,所以能够缓解肾小球内高压,并不断改善肾小球通透性而减少蛋白尿的排除。本观察分析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也显示,运用缬沙坦后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仅控制血压而不改善肾小球的功能也使得病情容易反复。运用缬沙坦的好处在于它不仅仅能控制血压,对肾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组分析的观察组患者接受高剂量的缬沙坦治疗后就比常规剂量的缬沙坦治疗肾功能有显著的改善。有研究也表示,高剂量缬沙坦更能有效控制尿蛋白并保护肾脏[10]。因此提示高剂量的缬沙坦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但是高剂量运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也较常规剂量多,本组分析高剂量组不良反应比例为31.91%,就比常规剂量的13.73%高许多。但是在可控的情况下,本人主张高剂量运用,因为他可以降低血压和改善肾功能的双重作用。
总体分析,缬沙坦常规剂量能有效的控制血压,高剂量运用后不仅仅能控制血压,对肾脏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只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焕忠.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102-103.
[2]胡钢英,王晋明,李庚山,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研究现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11(1):36-38.
[3]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J].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9-132.
[4] 薛志强.肾性高血压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4):1845-1846.
[5]王玉,李晓玫.慢性肾脏病与高血压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0):814-818.
[6] 尹忠诚,刘娅,李胜开.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肾病综合征大鼠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水平影响的对照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4,24(4):324.
关键词:缬沙坦;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
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合并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并可因肾功能缓慢减退逐渐发展为肾衰竭等。但病情进展中玩玩会并发高血压,同时高血压也将加重肾小球肾炎进展,形成恶性循环[1,2]。因此有效的控制血压并改善肾功能对减慢病情发展和治疗有极大的意义。本观察分析以缬沙坦治疗CG合并高血压,下面分析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CG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的年龄介于18-72岁,平均年龄(43.16±12.35)岁。纳入患者均符合CG诊疗指南[3]:年龄大于18 岁;SBP大于140mmHg和(或)DBP大于90mmHg。排除心、肝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全身其他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病情情况见表1,同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剂量的缬沙坦进行治疗,缬沙坦为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治疗剂量为320g/d,治疗疗程为12周。对照组患者也采用相同的缬沙坦治疗,只是治疗剂量为160g/d,治疗疗程同样为12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其他相关辅助治疗相同。治疗期间定期随访,包括相关临床指标的检查和不良反应的检查,并记录。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h蛋白尿、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血清钾,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治疗前后治疗后随访的临床资料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均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比较分析结果具体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BP、DBP、24h蛋白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还有Scr和GF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这两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4h蛋白尿、Scr和GF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大剂量的缬沙坦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不良反应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47例患者共计出现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91%,包括头痛8例,恶心、呕吐4例,全身肌肉酸痛3例。对照组共计51例患者有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3%,分别为头痛4例,恶心、呕吐2例,以及1例全身肌肉酸痛。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8,P=0.031<0.05)。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CG)是常见的疾病,可逐渐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而在发展过程中,合并高血压是常见的,有统计学显示CG患者继发高血压者超过90%[4]。如果合并高血压后不加与控制,高血压将进一步损伤肾小球,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ESRD。目前对于CG合并高血压治疗以控制血压和改善肾功能同时进行治疗为主。
缬沙坦是一种特异的Ang Ⅱ受体竞争性拮抗剂,特异性地与ATⅠ受体结合,阻断Ang Ⅱ介导的生物效应,从而RAS受到抑制,进而有效的控制血压[5、6]。其可能的机制为缬沙坦能显著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但其对入球小动脉的扩张效应不强,所以能够缓解肾小球内高压,并不断改善肾小球通透性而减少蛋白尿的排除。本观察分析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也显示,运用缬沙坦后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仅控制血压而不改善肾小球的功能也使得病情容易反复。运用缬沙坦的好处在于它不仅仅能控制血压,对肾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组分析的观察组患者接受高剂量的缬沙坦治疗后就比常规剂量的缬沙坦治疗肾功能有显著的改善。有研究也表示,高剂量缬沙坦更能有效控制尿蛋白并保护肾脏[10]。因此提示高剂量的缬沙坦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但是高剂量运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也较常规剂量多,本组分析高剂量组不良反应比例为31.91%,就比常规剂量的13.73%高许多。但是在可控的情况下,本人主张高剂量运用,因为他可以降低血压和改善肾功能的双重作用。
总体分析,缬沙坦常规剂量能有效的控制血压,高剂量运用后不仅仅能控制血压,对肾脏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只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焕忠.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102-103.
[2]胡钢英,王晋明,李庚山,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研究现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11(1):36-38.
[3]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J].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9-132.
[4] 薛志强.肾性高血压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4):1845-1846.
[5]王玉,李晓玫.慢性肾脏病与高血压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0):814-818.
[6] 尹忠诚,刘娅,李胜开.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肾病综合征大鼠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水平影响的对照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4,24(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