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学生的特点来说,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较差,依赖性很强,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部分单身家庭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生克服。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带给孩子们快乐中学习的思想,老师在课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可是有的老师讲课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造成学生厌学情绪。教师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不受任何人控制,学生之间难免有摩擦如老师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不良后果,所以教师还必须是一位很好的“心理医生”。作为班主任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跨世纪人才,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一、丰富多彩的活动是陶冶纯真、美好心灵的摇篮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工作面非常广,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很多工作都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例如,出板报、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节目、剪贴文章、开主题班会、参加文体活动,等等,这样就能使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自觉地遵守这些标准。此外,班主任还应适当地调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以使评价更趋合理性。过去,我们常常认为听话、懂事的就是好孩子,而现在则融入了性格标准。在评价时,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是否善于合作,是否具有团队精神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不愿意帮助别人,在行为上表现自私时,可以利用班会组织一次关于智商和情商的演讲会,以使这些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文章,并要求他们写演讲稿,在班级活动中进行演讲。这样,就能使他们比较深刻地剖析自己的优、缺点,从而积极改正不足,并逐渐培养起健康的心理。
二、注重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问题”学生,即通常被认为有各种行为问题、且相对落后的学生,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缺乏支持的环境中,心理发展受到了挫折,因而导致了一系列的行为问题。如果又经常受到老师的责骂、同学的嘲笑,就会使他们产生心理焦虑和敌对情绪,陷入学习障碍与心理障碍的恶性循环中,并逐渐便形成心理疾患,产生行为危害,进而对社会造成危害。对这种儿童,除了要耐心指导和细心呵护外,还要培养和发现他们的一技之长,多鼓励、多表扬他们,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减少心理健康障碍的发生。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培养方式和社会的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社会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家访互相交流,让他们畅谈教育子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舒适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四、给学生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意志,是解决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学校教师要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目标,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才能激起学生的自信,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回,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才能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自我设计、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不断地去进行自我完善。如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我是社会的一员,“人人需要我,我要为人人”的责任感,从根本上消除猜疑和狭隘等不良的心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他们的各个方面。因此,每一位老师都要公平地对待学生,要对他们充满真诚与信心,进而寄予爱心和希望,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此外,还应在班级管理中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对他们少一些冷漠、怀疑,从而激发向上的活力,使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总之,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很多途径,但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心理活动特征等都有着最直接、最细致、最深入的了解,学生也最容易在班集体生活中表现出个性特征。可见,班主任作为学校与学生的直接关系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小学班主任就更要善于动用心理战术,做到以心育心,并努力使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使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一、丰富多彩的活动是陶冶纯真、美好心灵的摇篮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工作面非常广,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很多工作都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例如,出板报、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节目、剪贴文章、开主题班会、参加文体活动,等等,这样就能使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自觉地遵守这些标准。此外,班主任还应适当地调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以使评价更趋合理性。过去,我们常常认为听话、懂事的就是好孩子,而现在则融入了性格标准。在评价时,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是否善于合作,是否具有团队精神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不愿意帮助别人,在行为上表现自私时,可以利用班会组织一次关于智商和情商的演讲会,以使这些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文章,并要求他们写演讲稿,在班级活动中进行演讲。这样,就能使他们比较深刻地剖析自己的优、缺点,从而积极改正不足,并逐渐培养起健康的心理。
二、注重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问题”学生,即通常被认为有各种行为问题、且相对落后的学生,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缺乏支持的环境中,心理发展受到了挫折,因而导致了一系列的行为问题。如果又经常受到老师的责骂、同学的嘲笑,就会使他们产生心理焦虑和敌对情绪,陷入学习障碍与心理障碍的恶性循环中,并逐渐便形成心理疾患,产生行为危害,进而对社会造成危害。对这种儿童,除了要耐心指导和细心呵护外,还要培养和发现他们的一技之长,多鼓励、多表扬他们,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减少心理健康障碍的发生。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培养方式和社会的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社会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家访互相交流,让他们畅谈教育子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舒适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四、给学生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意志,是解决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学校教师要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目标,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才能激起学生的自信,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回,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才能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自我设计、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不断地去进行自我完善。如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我是社会的一员,“人人需要我,我要为人人”的责任感,从根本上消除猜疑和狭隘等不良的心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他们的各个方面。因此,每一位老师都要公平地对待学生,要对他们充满真诚与信心,进而寄予爱心和希望,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此外,还应在班级管理中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对他们少一些冷漠、怀疑,从而激发向上的活力,使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总之,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很多途径,但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心理活动特征等都有着最直接、最细致、最深入的了解,学生也最容易在班集体生活中表现出个性特征。可见,班主任作为学校与学生的直接关系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小学班主任就更要善于动用心理战术,做到以心育心,并努力使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使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