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语言学家Madinowsky指出:“对任何一种生活条件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并拥有不同文化民族所操作的语言的研究必须通过它的文化和环境进行。”不了解该民族的文化习俗,就无法正确理解该民族的语言,要想真正掌握英语这门外语,就必须对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有所了解。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 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一、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关系。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交际文化方面,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我们学习与正确使用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跨文化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消除文化差异给英语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提高文化领悟能力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
二、中、英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同的招呼方式。在中国,人们见面打招呼时往往会说:“你吃饭了吗?”(“Have you eaten your meal?”).但如果这样和英,美人打招呼,他们会以为你要邀请他们去吃饭。再如,中国人常说“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到哪儿去了?”(“Where have you been?”),这也只是一种打招呼的形式而已,但大部分講英语的人听了可能会不高兴,因为他们以为你要了解、介入他们的生活。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 “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 “您好!”),“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 很高兴”),“How are you doing?(“你最近好吗? ”)
2、不同的禁忌。我们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是哪儿的人?““你家里几口人?”,“你工资多少?”,“你结婚了吗?”,“你最近在忙什么?”“等等。但在西方人看来,年龄、收入、婚姻、地址、经历、工作、信仰这些话题都属个人隐私,忌讳别人问及。他们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感情,不爱讲个人私事,且英国天气变化无常,气候恶劣。人们见面喜欢谈天气,如:“It’s a fine day, isn’t it?”“Yes,it’s fine and we don’t have many fine days, do we?” 等等。
3、不同的节日。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 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4、不同的称呼。在中国,亲属之间的称谓有分爷爷、外公、奶奶、外婆,在英语中,统称为“grandpa”、“grandma”; 而舅舅、姑丈、叔叔、伯伯称谓“uncle”;舅妈、阿姨、婶婶、伯母,姑姑则统称为“aunt”等等。再者,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又如: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朱老师”称为Teacher Zhu。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朱老师=Teacher Zhu。。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5、不同的字词意义。多数英语单词既具有字面意义,也具有引申意义。对于讲汉语的中国人来说,要学好英语,就意味着不仅要掌握好英语单词的字面意义,更要知道其引申意义。比如:“blue”一词,除了有蓝色的意思外,还可以表示(人的脸色等)发灰的,紫的,或者是沮丧的、忧郁的如:Lily’s face was blue with cold.(莉莉的脸冻得发紫。);Tom looks blue.(汤姆看上去情绪低落。)
三、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加强文化教学
1、鼓励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因为很多文学作品不仅生动的刻画出社会各个,各个阶层的人民的生活,而且语言生动丰富,通过阅读学生对文化的了解更全面,深刻,学生不仅能了解风土人情的差异,还能了解另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甚至价值观上的差异。而且学生在了解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学到了语言知识。
2、依托教材,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中西方历史。有目的地在教学中渗透一些交际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历史。在小学PEP英语教学课本中,每一单元都会有介绍西方文化的知识,如“doggy bag”是什么意思;中西方的用餐方式;各种节日的由来等等。
3、创设情景,培养意识。在课堂上用纯英语教学,创造一些英语听说氛围,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通过创造模拟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反复练习,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增强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对能力。
4、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形式更是可以多样化。除了组织学生搞英语演讲比赛、研究性学习、做游戏、利用黑板报开设英语学习园地之外,我还把每周的星期五的英语课设为英语角的时间,?我会设计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英语国家的文化艺术、历史、风土人情。
总之,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培养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冲破各自文化的局限和约束,去领略、认可或接受其他文化,才能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 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一、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关系。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交际文化方面,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我们学习与正确使用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跨文化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消除文化差异给英语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提高文化领悟能力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
二、中、英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同的招呼方式。在中国,人们见面打招呼时往往会说:“你吃饭了吗?”(“Have you eaten your meal?”).但如果这样和英,美人打招呼,他们会以为你要邀请他们去吃饭。再如,中国人常说“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到哪儿去了?”(“Where have you been?”),这也只是一种打招呼的形式而已,但大部分講英语的人听了可能会不高兴,因为他们以为你要了解、介入他们的生活。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 “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 “您好!”),“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 很高兴”),“How are you doing?(“你最近好吗? ”)
2、不同的禁忌。我们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是哪儿的人?““你家里几口人?”,“你工资多少?”,“你结婚了吗?”,“你最近在忙什么?”“等等。但在西方人看来,年龄、收入、婚姻、地址、经历、工作、信仰这些话题都属个人隐私,忌讳别人问及。他们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感情,不爱讲个人私事,且英国天气变化无常,气候恶劣。人们见面喜欢谈天气,如:“It’s a fine day, isn’t it?”“Yes,it’s fine and we don’t have many fine days, do we?” 等等。
3、不同的节日。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 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4、不同的称呼。在中国,亲属之间的称谓有分爷爷、外公、奶奶、外婆,在英语中,统称为“grandpa”、“grandma”; 而舅舅、姑丈、叔叔、伯伯称谓“uncle”;舅妈、阿姨、婶婶、伯母,姑姑则统称为“aunt”等等。再者,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又如: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朱老师”称为Teacher Zhu。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朱老师=Teacher Zhu。。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5、不同的字词意义。多数英语单词既具有字面意义,也具有引申意义。对于讲汉语的中国人来说,要学好英语,就意味着不仅要掌握好英语单词的字面意义,更要知道其引申意义。比如:“blue”一词,除了有蓝色的意思外,还可以表示(人的脸色等)发灰的,紫的,或者是沮丧的、忧郁的如:Lily’s face was blue with cold.(莉莉的脸冻得发紫。);Tom looks blue.(汤姆看上去情绪低落。)
三、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加强文化教学
1、鼓励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因为很多文学作品不仅生动的刻画出社会各个,各个阶层的人民的生活,而且语言生动丰富,通过阅读学生对文化的了解更全面,深刻,学生不仅能了解风土人情的差异,还能了解另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甚至价值观上的差异。而且学生在了解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学到了语言知识。
2、依托教材,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中西方历史。有目的地在教学中渗透一些交际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历史。在小学PEP英语教学课本中,每一单元都会有介绍西方文化的知识,如“doggy bag”是什么意思;中西方的用餐方式;各种节日的由来等等。
3、创设情景,培养意识。在课堂上用纯英语教学,创造一些英语听说氛围,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通过创造模拟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反复练习,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增强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对能力。
4、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形式更是可以多样化。除了组织学生搞英语演讲比赛、研究性学习、做游戏、利用黑板报开设英语学习园地之外,我还把每周的星期五的英语课设为英语角的时间,?我会设计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英语国家的文化艺术、历史、风土人情。
总之,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培养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冲破各自文化的局限和约束,去领略、认可或接受其他文化,才能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