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名言”度金针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言”一般都是短小精悍、含义隽永的句子,最常见的有中外名人的格言警句,其他也包括谚语、古诗句等。近年来,名言的引用在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青睐。从教师视角分析,使用名言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人文素养,而且彰显了教师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从学生角度分析,使用名言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一、创生“主题”
  很多课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本身没有明显的能够凸现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语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进“名言”,创生出一个与之浑然天成的“主题”,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在导入新课环节就引入了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名言——“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提炼、创生出本课的主题。
  师:有这样一个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
  生:数不清。
  师:这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样?
  生:多。
  师:对,很多很多。(板书:多)就是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曾被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出示)——
  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马可·波罗
  (学生齐读、指名读)
  师:您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1:我知道了,世界上虽然有许多的桥,但是卢沟桥是最好的桥,很漂亮,很有价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马可·波罗是世界上著名的旅行家,他说出这样的话,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生2:说这座桥是独一无二的桥,是因为这座桥很有新意。
  师:就是说没有其他的桥可以和这座桥相媲美。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的狮子》主要描写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但没有一个言意兼得的句子能够统摄全文。教师巧妙地引入马可·波罗的名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就使全文的语言与情感找到了一个交融点。课堂上,先后反复三次品悟这句“名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品学拓展资料、进行当堂作业,使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断得以提升,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丰厚的文化大餐,经历了难忘的精神之旅。
  二、升华“情感”
  在课堂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达到一定火候的时候,润物细无声似的嵌入名言,可以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并得到感染和激励,产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的动力。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的结尾部分:
  师:3万年之后,故事才有了结局。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射死了鹫鹰,砸碎了锁链,救出了普罗米修斯。假如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大力神不敢违抗父亲的旨意,不救普罗米修斯。你们想一想,普罗米修斯还有希望获救吗?
  生:不但没有希望获救,还会更痛苦。
  师:如果王老师给你像大力神一样的法力,你愿意救普罗米修斯吗?
  生1:我愿意!因为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他没有错。
  生2:因为我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造福,为了人类更加快乐,而宙斯太自私!
  生3:我认为普罗米修斯是无辜的,他为人类造福,没有错。
  师:除了大力神,你相信还有别的神去救他吗?
  生:会,因为普罗米修斯的行为一定会博得天上所有神的尊重。
  师:对,其实真正救普罗米修斯的不是大力神,也不是别的神,也不是你们,而是他自己心中的——
  生:爱!
  师:对,心中有爱的人,一定会得到最后的解救。法国人彭沙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起读(出示):
  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法)彭沙尔
  生: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师:让我们挺起胸膛,把这一条宇宙法则牢牢记在心上,读——
  生: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师有意避开“死死地锁在”“啄食”等血腥句子,淡化这些令人惊悚的心理氛围和画面,着力引导学生感悟善良与正义的力量,感悟蕴藏在人精神深处的信仰,水到渠成地引入法国名人彭沙尔的名言——“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实现了言语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三、引发“矛盾”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言现象引入“名言”,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营造“不愤不启”的状态,可以极大地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广东名师彭才华老师执教的《凡卡》片段:
  师:信中直接写求爷爷接他回乡下的句子有哪些?
  生1: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
  生2: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生3: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生4: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
  生5:亲爱的爷爷,来吧!
  (屏幕出示上述语段)
  师:我们反复听到的“亲爱的爷爷”在信中出现了几次?
  生:四次。
  师:反反复复地“带我离开这儿吧”,读起来有些啰唆。可是,契诃夫作为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小说家,他说(屏幕出示)——
  简洁是天才的姐妹。——(俄)契诃夫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句子,联系契诃夫说过的这句名言,你一定有问题要提了。
  生:契诃夫说文章要简洁,可是这几处却这么啰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师:问得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凡卡的生活。
  在初读课文、理清结构之后,教者不露痕迹地将教学流程聚焦到了“反复”这一手法上,但教师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说这就叫“反复”,而是通过查找、朗读等方式,着力突出凡卡抒发悲苦、祈求回家的强烈愿望。同时插入作家契诃夫自己的创作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姐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契诃夫自己说文章要简洁,可是课文里却又写得这么啰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里的“文本秘妙”是什么?这样的教学,既从源头上为学生扎实建构“反复”这一语文知识打下了基础,也从根本上阻塞了简单灌输语文知识的渠道。因为唯有体验,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生命的某个要素。   四、总结“写法”
  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利用课文这个“例子”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实现“例子”的增值功能。例如特级教师王春燕执教《猴王出世》的结课部分:
  师:(出示阅读提示:课文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看课文是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体会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并做上批注。(学生自学、交流、汇报)
  生:我找到这一句,“我等便拜他为王……”我感觉到在写这里的时候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活灵活现,再加上跳字,把石猴的动作写得十分生动。
  师:我要拜你为师。谁也划了这一段?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句子读)
  师: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谁再来读?
  生:我进去,我进去。
  师:可以看出什么?
  生:好像很自信、无所不能。我进去,我就能出来,我就是个猴王了。
  师:换一下,变成“我进去吧。”
  生:感觉犹豫不决。
  师:再读课文中的句子。(生读)
  师:难怪有一位大师说,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差几个字。
  师:还有哪里?再读读。
  生:大造化,大造化。
  师:还有哪里?
  生:没水,没水。
  生:都随我进来,进来。
  师:建议加上动作,再读一读石猴的话。(生加动作读)
  师:读到这里,你又读出怎样一只石猴呢?把批注写到边上。
  生1:有勇气,毛遂自荐。
  生2:大胆。
  生3:勇敢。
  师:(板书:敢作敢为)在我们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人。走进《西游记》,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神,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语言的珍珠随处可见,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生读)
  师:学了这节课,大家一定发现,读经典既要注意写什么,还要注意怎么写(教师出示)——
  “写什么”人人看得见,“怎么写”对于大多数人却是个秘密。——歌德
  (生齐读)
  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课文写什么,更要关注课文怎么写。但教师如果只是一个劲地问“课文是怎样写的”,学生往往会不得要领,课堂也显得枯燥乏味。王老师巧妙地引入大作家歌德的“创作名言”,启发学生发现怎么写的“秘密”,学生便会兴趣盎然,关注起课文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使句子变得精确妥帖的,并使这种兴趣逐步成为习惯,既学得生动,又学得扎实。
  当然,语文阅读教学中引用“名言”的方式方法远不止上述五种,还有假借“评价”、聚焦“情感”、指导“学法”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名言”在教学中的功用,研究引用“名言”的方式方法,追求阅读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问:《清平乐·村居》“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到底是翁媪“醉”还是词人“醉”?是“酒醉”还是“陶醉”?  答:《清平乐·村居》(人教版第十册第5课)是南宋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孩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淡笔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田园生活画。我们细细品之,却发现词中那
期刊
我最早“认识”管建刚老师,是因为《魔法作文营》。我循着他作文研究的轨迹,创办了班刊《小荷露尖角》,在拙稚行为基础上,不断完善,加以改进实践。我所任教的两届学生是受益者。如今,再次走进管建刚老师教育教学世界,是他所写的《一线教师》。边阅读边摘抄时,我心头涌动的是共鸣和敬畏:敬畏其对自己生命价值的珍爱,敬畏其对教育工作研究的热爱,更敬畏其对人性弱点剖析的深刻……想说的共鸣感受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且让我,
期刊
学习体验既是一种生命体验,又是建构知识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手段和途径,因而是教学活动揭示、展现、提升生命意义的关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这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根本的是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注重学生体验的教学,是强调学生的个人体验,强调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和生命意义的建构。这样的教学才真正使教育恢复其原有的本意,即“自身生成”“引导”和“唤醒
期刊
【片段实录】  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段落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主要内容。  (学生读完汇报,板书:特别好)  师:我们知道这段话是围绕着“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话来写的,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字词让你具体感受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学生自由读书,圈画,思考)  生:我从“毫不手忙脚乱”中的“毫”字感受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师:“毫”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生:毫米、丝毫。
期刊
“痛并快乐着”的十年课程改革,使一线教师经历了一场“混沌”到“明朗”,“浮华”回归“简单”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深刻蜕变。教师们日趋冷静,逐渐开始追求有效而优质的课堂教学。
期刊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体会“毕竟”“无穷碧”“别样红”的含义,理解古诗大意。  3. 通过想象,品味诗歌描写的美景,感受六月西湖的壮美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古诗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想象、品味,引导学生感受“无穷碧”“别样红”的美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感受  1. 师:同学们,诵读经典,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今天我
期刊
小学文言文教学,应注意学习情境的创设,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趣”,落实“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积累语言,受到感染,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现结合《伯牙绝弦》(人教版六上)的教学,谈谈几点做法。  一、巧设情境,感受高山流水依依韵  文言文由于其特定的创作情境,文本与学生之间不仅存在着时空的距离,还有情感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理解、体验作者,感受文本
期刊
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数学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材分析,通过深入的教材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我们传统的教材分析,常常仅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分析教材,这不利于当前数学课程“四基”和“四能”目标的实现。下面,笔者以许贻亮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P43~P44)为例,谈一谈从“四基”的角度分析、把握教材的具体做法。  一、从知识的角度
期刊
语文课堂要重视引导学生用好文本资源,进行扎实的语言实践,但在关注文本内容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关注学生。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发展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义。所以,有效的语文课堂,一定在关注文本的同时,把学生成长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下面,笔者就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关注学生的真实“在场”  1. 紧跟学生的学习节拍。语文课堂要紧贴着学生
期刊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雷夫老师像一个智慧的小说家,用心地讲述着他的教室,他和孩子们之间真实、感人的故事。阅读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发出感叹:原来,教室可以如此与众不同!原来,教师还能这样当!原来,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失去信任的教育,就是最大的失败  在第56号教室,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用真诚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的确,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