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在“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练习6‘学用字词句’同课异构”的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读一遍题目,接着花了近一半的时间指导学生认、写这几个古文字,然后再让学生围绕这几个字组词,老师在黑板上板书部分词语,最后,让学生围绕这幅古文字画进行想象、表达交流。开始学生都觉得手足无措,后来只有几个学生能把几个古文字联系起来,说几个简单的句子,之前引导学生积累交流的词语此时也放在一边。
反思:
以上案例不禁引发我的反思:练习6“学用字词句”的教学仅仅是认几个字、组几个词、说几个句子吗?对于“学用字词句”类教材,教师究竟该如何教学?
一、尊重教材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都知道“学用字词句”不是单项的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是以儿童为根本,将字词句的学习融于形象的生活场景之中,融于切实的综合运用之中,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之中。它既有字词句学习的综合,又有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还有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综合。而上述案例中,教师首先对“学用字词句”的认识出现了误区。教学时,教师没能把握“学用字词句”这类教材的特点,抓住题目中那富有情感、能触动学生心灵的语言,激发学生学用的兴趣;其次是孤立地看教材内容,对教材里的知识不做前后联系,如“月、森、林、龟”是一年级学生见过或学过的,“鹿”是本册学过的;再次,重视了教学内容中几个字的认识和书写,忽视或弱化了学生对字词句的运用及对汉字的优美与有趣的体会,忽视了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既没有体现“学用字词句”的综合性学习特点,更没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再加上教师对学情、学力把握不准,也造成“学用字词句”教学目标的错位或偏移。可见,要想教学有效,必须首先尊重教材特点。
二、尊重儿童实际,选择教学策略
1.尊重儿童学情、学力实际。
在选择教学策略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学情与学力实际,搭建学生语言学用的平台,让学生在学用中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二年级的学生对古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和书写这几个古文字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只在学生的学困处(如部分学生对“鹿、森”的间架结构掌握不太好)和不足处(如部分学生“月”的第一笔不到位,字不舒展、美观)加以指导。
2.尊重儿童特点、个性见解。
儿童与生俱来对世界就有独特的感受和观察的角度。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教学时,以本为本,简单说教,学生学习时只是按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完成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无兴趣、情趣可言。
同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另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的情境发挥想象时,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创新。如围绕“生活中的乌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用字词句时,学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乌龟是一种胆小的动物,一碰到什么东西,它就会把头缩起来;有的说乌龟很坚强,因为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能坚持比赛到最后,并且战胜了小兔子,获得了冠军……在围绕“乌龟为什么趴在小鹿的背上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表达交流时,学生的说法也各不相同。这种开放式的设计,给了学生很多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使每个孩子都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说个性化语言。当学生体会到字词句练习是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的时候,我们才能说这是真正在运用语文。
三、尊重学习规律,讲究教学实效
1.学用结合,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为了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教学中要搭建“学”和“用”的平台,要让学生经历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需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缺乏的正是搭建一个“学、用”的平台。缺少了学用的过程,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提升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就会受到影响。教学练习6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遵循从字到词、句这样一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学习规律,先了解古文字的演变及现代字的由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古文字的有趣与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给这些字扩词,在学、用中建构知识,积累词汇;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几个古文字构成的古文字画,进行想象、表达交流,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2.形象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
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是从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这种抽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感性材料作支柱,儿童依赖表象进行思维。如一位教师在创设情境编童话时,就用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古文字画转换为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画面,然后通过图像、色彩、声音等多方位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巧妙地将古文字画和创编故事有机地整合,让学生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想象,拓宽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实现从形象向抽象的过渡,提供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机会,完成了语言的“吸收”与“倾吐”。
“学用字词句”,重在“学”和“用”。教学中,我们只有学会“尊重”教材、儿童、规律,才能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在生动形象的场景中,主动去学用字词句,才能学得活,学得有用,学生的语文素养才算真正有了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在“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练习6‘学用字词句’同课异构”的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读一遍题目,接着花了近一半的时间指导学生认、写这几个古文字,然后再让学生围绕这几个字组词,老师在黑板上板书部分词语,最后,让学生围绕这幅古文字画进行想象、表达交流。开始学生都觉得手足无措,后来只有几个学生能把几个古文字联系起来,说几个简单的句子,之前引导学生积累交流的词语此时也放在一边。
反思:
以上案例不禁引发我的反思:练习6“学用字词句”的教学仅仅是认几个字、组几个词、说几个句子吗?对于“学用字词句”类教材,教师究竟该如何教学?
一、尊重教材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都知道“学用字词句”不是单项的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是以儿童为根本,将字词句的学习融于形象的生活场景之中,融于切实的综合运用之中,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之中。它既有字词句学习的综合,又有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还有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综合。而上述案例中,教师首先对“学用字词句”的认识出现了误区。教学时,教师没能把握“学用字词句”这类教材的特点,抓住题目中那富有情感、能触动学生心灵的语言,激发学生学用的兴趣;其次是孤立地看教材内容,对教材里的知识不做前后联系,如“月、森、林、龟”是一年级学生见过或学过的,“鹿”是本册学过的;再次,重视了教学内容中几个字的认识和书写,忽视或弱化了学生对字词句的运用及对汉字的优美与有趣的体会,忽视了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既没有体现“学用字词句”的综合性学习特点,更没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再加上教师对学情、学力把握不准,也造成“学用字词句”教学目标的错位或偏移。可见,要想教学有效,必须首先尊重教材特点。
二、尊重儿童实际,选择教学策略
1.尊重儿童学情、学力实际。
在选择教学策略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学情与学力实际,搭建学生语言学用的平台,让学生在学用中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二年级的学生对古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和书写这几个古文字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只在学生的学困处(如部分学生对“鹿、森”的间架结构掌握不太好)和不足处(如部分学生“月”的第一笔不到位,字不舒展、美观)加以指导。
2.尊重儿童特点、个性见解。
儿童与生俱来对世界就有独特的感受和观察的角度。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教学时,以本为本,简单说教,学生学习时只是按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完成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无兴趣、情趣可言。
同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另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的情境发挥想象时,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创新。如围绕“生活中的乌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用字词句时,学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乌龟是一种胆小的动物,一碰到什么东西,它就会把头缩起来;有的说乌龟很坚强,因为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能坚持比赛到最后,并且战胜了小兔子,获得了冠军……在围绕“乌龟为什么趴在小鹿的背上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表达交流时,学生的说法也各不相同。这种开放式的设计,给了学生很多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使每个孩子都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说个性化语言。当学生体会到字词句练习是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的时候,我们才能说这是真正在运用语文。
三、尊重学习规律,讲究教学实效
1.学用结合,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为了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为现实,教学中要搭建“学”和“用”的平台,要让学生经历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需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缺乏的正是搭建一个“学、用”的平台。缺少了学用的过程,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提升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就会受到影响。教学练习6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遵循从字到词、句这样一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学习规律,先了解古文字的演变及现代字的由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古文字的有趣与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给这些字扩词,在学、用中建构知识,积累词汇;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几个古文字构成的古文字画,进行想象、表达交流,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2.形象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
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是从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这种抽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感性材料作支柱,儿童依赖表象进行思维。如一位教师在创设情境编童话时,就用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古文字画转换为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画面,然后通过图像、色彩、声音等多方位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巧妙地将古文字画和创编故事有机地整合,让学生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想象,拓宽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实现从形象向抽象的过渡,提供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机会,完成了语言的“吸收”与“倾吐”。
“学用字词句”,重在“学”和“用”。教学中,我们只有学会“尊重”教材、儿童、规律,才能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在生动形象的场景中,主动去学用字词句,才能学得活,学得有用,学生的语文素养才算真正有了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