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高考作文成败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就近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向各位考生介绍一些快速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命题作文的题目常常是以词语、短语、句子的形式出现的,可采用以下方法审题立意。
  1.重心法
  即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
  偏正式题目:中心词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词语是题眼。如:《我心中的歌》题眼是“心中”,心中之歌珍藏在主人的心里,构成了主人生命的旋律,所以写出来的一定是一段埋藏在心底的具有感人情怀的事情。
  动宾式题目:宾语规定写作的范围、对象,动词是题眼。如:《看家乡》题眼就是“看”,“看”是视觉的感受,题目规定了是从视觉写家乡,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的独特的风土人情,或家乡的变迁。文章中当然能写思索,但一定要是由“看”而引发的思索。
  主谓式题目:谓语部分是题眼。如:《我看课外阅读》“看课外阅读”就是题眼,意为“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因此,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对某种课外阅读现象的探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虚实法
  所谓虚实法,具体地说,就是实题虚作、虚题实作法。
  实题虚作:当题目是喻体,就写它的本体;题目是象征性事物,就写被象征的事物。如:《过河小卒》这道题很显然是不能够照“过河小卒”的表面去理解、构思的,必须准确揭示出它的真正的指向,也就是象征意义。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
  虚题实作:如:《追求》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不着边际。但采用虚题实作,就非常好写了,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
  虚实结合: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3.添加法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4.逆向法
  有些作文题从正面思考无法破题,而换一个角度从逆向思考就能很快把握题旨。如:《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如果仅从正面思考,是无法下手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其实,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树叶在沙沙作响,小偷在蠢蠢欲动……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有些题目按照常规从正面审题,也可以很快入题。但总嫌角度不新,立意不佳。这时如果改从逆向入题,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如:《谈“雪中送炭”》这个题目正面入题立论为“要提倡雪中送炭”当然可以。但是如果从逆向入题,立论为“送炭何必等下雪”,可能更富于启发性和新奇感。
  5.辨明关系法
  有些作文题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辨清题目中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文章主旨。
  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孕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条件结果关系: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一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如:《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
  运用辨明关系法审题,思维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不会走弯路,因而能大大提高审题速度。
  另外,由于话题也是以词语、短语、句子的形式出现,因此以上审题方法也可适用于话题作文。
其他文献
学生在组织散文阅读主观题答案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认真分析题干。题干中往往蕴含了答题角度、表述范围和表达方式等要求,弄清了题干要求,答题时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2.把握在文中找答案的原则。有关专家曾明确指出:“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3.忠实于语言规则。即用词准确,语句流畅,语意明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要超过规定。基于上述原则,表述答案的方法可概括为:摘录、改写、撰写。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那么“巧妇”何处去寻米呢?  其实“事事留心皆学问”,宋代大学问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也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应养成“看、想、比、悟”的观察习惯。即,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的事物不仅要认认真真地看,还要用自己的头脑仔仔细细地想,把此事物和其他事物进行比较,
期刊
一、建立和谐、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十几岁的孩子学习多凭感情。他喜欢你这个老师,也就喜欢听你的课,并且喜欢上你所教的这门课。反之,师生关系紧张,彼此没有感情,学生也不喜欢你。看见你就烦,甚至产生敌对心理,即使你讲课生动有趣,也还是听不进去,更不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  1.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对好学生不偏向,对后进生不歧视。尤其是对后进生要
期刊
一、抓“诗眼”古代诗词,语言力求简明、生动、形象,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注重一字传神。一首诗,总有一、二个或一、两句表现诗歌主旨的词或语句,这些词和诗句或议论或抒情,起着统摄全诗的作用。如杜甫的《月夜》一诗,它通过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中亲人的思念,从而表达出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这首诗中,“独”字写出了诗人对妻儿的思念,而“双照”则是诗人希望尽早结束与妻儿分隔两地的痛苦生活的点睛之笔。所以,“独
期刊
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破了原有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培养多种能力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包括三个方
期刊
语文教学改革无论怎样进行,它始终是语文教育。既然是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积淀:积淀人格魅力、积淀各类知识、积淀教学理论和技能,在稳中求变,有所适应。  一、积淀人格魅力  语文教育是一种做人的教育。大量的实践证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优秀的文章、优秀的人物对他产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政治课本的空洞说教。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三维目标之一,是一种顺应时代
期刊
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向学生灌输知识。在学生的眼中语文学习总是枯燥无味,谈不上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和积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过去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爱说爱动、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所以要改变这个状态,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把课堂变成学堂,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阵地。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巧设情景,激
期刊
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经典文本,调动学生的吟诵诗词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读、敢读、肯读、乐读、会读,读而思、思而疑、疑而悟。要达到这些目的,并非靠神来之功,如何指导学生吟诵古诗词,怎样更好的陶冶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呢?  一、立足课堂,加强古诗教学的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的主渠道。要掌握古诗积累的方法,课堂学习和方法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在语文教师中开展古诗教学的研讨活动。通
期刊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该文在语音、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以及修辞格的运用上都有许多值得品味和借鉴的地方。下面单就文中的例子看看老舍先生在词语锤炼和句子选用方面所下的功夫。  一、词语的锤炼  (一)动词的锤炼  本文使用的动词既富于变化,又准确传神。比如:同样是雪,落在树上是“顶”,落在山尖上是“镶”,山坡上则是“露”,既符合各自特点,又避免了用词的重复。特别是“卧”字
期刊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解题方法:分析表达技巧,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