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的遣词造句技巧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pt268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该文在语音、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以及修辞格的运用上都有许多值得品味和借鉴的地方。下面单就文中的例子看看老舍先生在词语锤炼和句子选用方面所下的功夫。
  一、词语的锤炼
  (一)动词的锤炼
  本文使用的动词既富于变化,又准确传神。比如:同样是雪,落在树上是“顶”,落在山尖上是“镶”,山坡上则是“露”,既符合各自特点,又避免了用词的重复。特别是“卧”字的使用,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字,既传神的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又巧妙的照应了前边的“暖和安适的睡着”,真的有一字传神之效。
  (二)形容词的锤炼
  老舍在选用形容词时,可谓精确。比如第一段中的“响晴”“响亮”“温晴”这三个词。“响晴”准确的说明济南的冬天晴朗无云的天气特点,“响亮”准确的表现了热带地方日光的毒辣,叫人害怕,“温晴”准确的概括了济南的冬天虽然阳光明媚、晴朗无云,但暖和安适,下文对山水的描绘就具体的表现了这一特点。
  老舍先生还善于选用词义相反的一组形容词,使两种事物相互映衬,形成鲜明的对比。
  另外,用“慈善”这个形容词把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拟人化了,显得既贴切又生动,用“秀气”一词在前文描写的基础上,生动而又贴切地概括了小雪后、斜阳照射下的山的特点。
  (三)颜色词的锤炼
  老舍先生在本文使用了许多表现色彩的词语,既准确的表现了景物的特点,又增强了景物和文章的色彩美。树尖上的“白”花,与矮松的“青黑”,还有蓝天上一道“银”边,“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带水纹的“花”衣,“微黄”的阳光,薄雪因此而害羞,微微露出了点“粉色”。这些形容词既准确的把每种景物的色彩描绘出来了,又使各种色彩相互映衬,形象而生动的展现了“小雪”后济南的山的美景,让人无限神往又满怀遐想。
  (四)儿化词的运用
  此外,文中还使用了不少儿化词语,如“缺着点口儿”,“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黄”,“被风儿吹动”,“天儿越晴”,“在水里照个影儿”等,既表现了北京口语的特色,又使行文亲切自然,读来朗朗上口。
  二、句式的选择
  (一)长短句的使用
  短句用在文艺作品中,句子简短,结构简单,生动活泼,表意明快。老舍先生在本文多用短句,这很切合本文的写作内容,也更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叙述济南冬天的山水美景,固然是使用短句最适宜、最贴切,本文几乎段段皆是,全文皆是由这些生动活泼,简洁明快的短句组成,但是,本文也不乏情意真切、意蕴丰富的长句。如“……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二)整句和散句的使用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便是整句;把结构不一致的各种各样的句子交错的排列在一起,便是散句。整句形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贯通,能够把内容表达得鲜明集中,有利于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散句不拘一格,自由活泼,富于变化,能产生明快,生动的表达效果。老舍先生在文中根据表意的需要,自然而又灵活的时而用整句,时而大量使用散句,时而又整句和散句结合使用。
  整句的使用。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里用了两个结构完全一样的对比句,形势整齐,气势贯通,准确而又鲜明的突出了济南“没有风声”和“响晴”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散句的使用。作者写阳光照耀下的山,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写清亮的水,用的几乎都是散句,自由活泼,变化多端,生动贴切,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山青水绿,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整散结合。比如,课文的第一段,先用整句将济南的冬天的天气与北平、伦敦的冬天的天气进行了对比,紧接着又与热带的冬天的毒辣阳光相对比,用的却是散句。在散句中嵌入了“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和“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两组整句。这样整句和散句交错结合使用,有整齐美,又有变化美,起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
  (三)不同句式的选用
  老舍先生在文中生动而贴切的选用不同的句式,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了令人叹服的效果。比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用这样的陈述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个问句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
  综上所述,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中既注重了词语的锤炼,又注重了句式的选择,在遣词造句上可谓准确传神、生动贴切,充分展示了作者的语言风格。不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城、雪等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秀美动人,而且句式参差错落、变化多端,读来朗朗上口,亲切自然,鲜明贴切的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其他文献
小说及其要素  小说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是跟戏剧、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常见考点  题目及线索的分析;文章内容概括,情节梳理,主旨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品析;环境描写的技法及表达作用的理解;字词的含义、情感色彩及表达作用的阐释;重点段落的品读,文段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评价作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比任何时候都突出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此,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备课,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单独创作过程,而应是一个复杂的多方参与的共同创作的过程,应体现出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传统和创新兼容并蓄。为此,语文教师备课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独立钻研教材是
期刊
学生在组织散文阅读主观题答案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认真分析题干。题干中往往蕴含了答题角度、表述范围和表达方式等要求,弄清了题干要求,答题时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2.把握在文中找答案的原则。有关专家曾明确指出:“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3.忠实于语言规则。即用词准确,语句流畅,语意明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要超过规定。基于上述原则,表述答案的方法可概括为:摘录、改写、撰写。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那么“巧妇”何处去寻米呢?  其实“事事留心皆学问”,宋代大学问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也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应养成“看、想、比、悟”的观察习惯。即,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的事物不仅要认认真真地看,还要用自己的头脑仔仔细细地想,把此事物和其他事物进行比较,
期刊
一、建立和谐、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十几岁的孩子学习多凭感情。他喜欢你这个老师,也就喜欢听你的课,并且喜欢上你所教的这门课。反之,师生关系紧张,彼此没有感情,学生也不喜欢你。看见你就烦,甚至产生敌对心理,即使你讲课生动有趣,也还是听不进去,更不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  1.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对好学生不偏向,对后进生不歧视。尤其是对后进生要
期刊
一、抓“诗眼”古代诗词,语言力求简明、生动、形象,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注重一字传神。一首诗,总有一、二个或一、两句表现诗歌主旨的词或语句,这些词和诗句或议论或抒情,起着统摄全诗的作用。如杜甫的《月夜》一诗,它通过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中亲人的思念,从而表达出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这首诗中,“独”字写出了诗人对妻儿的思念,而“双照”则是诗人希望尽早结束与妻儿分隔两地的痛苦生活的点睛之笔。所以,“独
期刊
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破了原有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培养多种能力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包括三个方
期刊
语文教学改革无论怎样进行,它始终是语文教育。既然是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积淀:积淀人格魅力、积淀各类知识、积淀教学理论和技能,在稳中求变,有所适应。  一、积淀人格魅力  语文教育是一种做人的教育。大量的实践证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优秀的文章、优秀的人物对他产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政治课本的空洞说教。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三维目标之一,是一种顺应时代
期刊
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向学生灌输知识。在学生的眼中语文学习总是枯燥无味,谈不上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和积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过去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爱说爱动、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所以要改变这个状态,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把课堂变成学堂,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阵地。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巧设情景,激
期刊
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经典文本,调动学生的吟诵诗词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读、敢读、肯读、乐读、会读,读而思、思而疑、疑而悟。要达到这些目的,并非靠神来之功,如何指导学生吟诵古诗词,怎样更好的陶冶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呢?  一、立足课堂,加强古诗教学的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的主渠道。要掌握古诗积累的方法,课堂学习和方法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在语文教师中开展古诗教学的研讨活动。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