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教材中一些教学内容的删减可能反而会让学生增负
我曾经很心痛地看到我的学生在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5X-6=0”,这对我以前的学生来说完全可凭“能力”脱口而出它的答案:X1=-1,X2=6。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没有了这份“能力”呢?因为他们不会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所以只能用“牛刀”来“杀鸡”。教材编写者可能是出于减少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的角度考虑,删减了一些他觉得不是最基本的方法。确实,能用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的二次三项式都可以用配方法来解决,但十字相乘法也有着配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学生掌握不了,倒是配方法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一次项系数,处理起来经常出错。同时二次三项式的分解,也会直接影响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和二次函数图象的分析,不学十字相乘法,等于少了一种快捷方式。
二、新教材中一些教学内容的通俗化可能反而让学生产生误解
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备课中,我非常震惊地看到新教材是这样叙述的:“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并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这句话仔细推敲其实也有错,极易让学生产生误解“把任意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之所以对这个问题特别敏感,是因为这种误解曾被老教材作为典型错误。老教材是这样给出定义的:“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经过对比可以看出产生误解的关键在于:老教材的“二元”是针对整个方程组而言的,而新教材会使人误以为“二元”是针对各个方程而言的,方程组可能会有二个未知数,也可能会有三个或四个未知数。
编写者可能是为了让数学概念通俗化、直观化,避免学生在了解概念上花太多的精力,所以刻意追求口语化的描述形式。然而编者的意图没有达到,因为对于这种简单的数学概念,索性明确地给出定义,学生倒是容易理解,这种半遮半掩的“描述性叙述”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三、新教材中一些教学内容强调开放可能让学生不得要领
近年来,开放式的问题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了普遍重视。与封闭式的传统题相比,开放题以其处理角度、解答方法的多样化让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个性化思考空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参与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缺少適当的指导比较和评价会让学生误以为随意的一种解答都是可以接受的,产生听之任之、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的不良后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新教材存在这样的现象:对一些问题借着“开放”的名义不了了之,使学生有时甚至是教师都不得要领。
我喜欢新课标中描述的数学教育的美好情境:教师用多种形式快乐地教学生,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快乐地学,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从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然而,我也经常迷茫于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际、形式与实质、旧观念与新理念的冲突:怎样才能在教材分量减少的情况下满足数学特长生的需求?怎样才能在对学生负责的同时对数学负责呢?……
总之,对数学教学的探讨是没有止境的,数学教学的改革也是没有止境的,一切都还刚刚开始,我们尚需加倍努力。
我曾经很心痛地看到我的学生在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5X-6=0”,这对我以前的学生来说完全可凭“能力”脱口而出它的答案:X1=-1,X2=6。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没有了这份“能力”呢?因为他们不会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所以只能用“牛刀”来“杀鸡”。教材编写者可能是出于减少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的角度考虑,删减了一些他觉得不是最基本的方法。确实,能用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的二次三项式都可以用配方法来解决,但十字相乘法也有着配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学生掌握不了,倒是配方法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一次项系数,处理起来经常出错。同时二次三项式的分解,也会直接影响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和二次函数图象的分析,不学十字相乘法,等于少了一种快捷方式。
二、新教材中一些教学内容的通俗化可能反而让学生产生误解
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备课中,我非常震惊地看到新教材是这样叙述的:“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并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这句话仔细推敲其实也有错,极易让学生产生误解“把任意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之所以对这个问题特别敏感,是因为这种误解曾被老教材作为典型错误。老教材是这样给出定义的:“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经过对比可以看出产生误解的关键在于:老教材的“二元”是针对整个方程组而言的,而新教材会使人误以为“二元”是针对各个方程而言的,方程组可能会有二个未知数,也可能会有三个或四个未知数。
编写者可能是为了让数学概念通俗化、直观化,避免学生在了解概念上花太多的精力,所以刻意追求口语化的描述形式。然而编者的意图没有达到,因为对于这种简单的数学概念,索性明确地给出定义,学生倒是容易理解,这种半遮半掩的“描述性叙述”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三、新教材中一些教学内容强调开放可能让学生不得要领
近年来,开放式的问题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了普遍重视。与封闭式的传统题相比,开放题以其处理角度、解答方法的多样化让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个性化思考空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参与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缺少適当的指导比较和评价会让学生误以为随意的一种解答都是可以接受的,产生听之任之、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的不良后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新教材存在这样的现象:对一些问题借着“开放”的名义不了了之,使学生有时甚至是教师都不得要领。
我喜欢新课标中描述的数学教育的美好情境:教师用多种形式快乐地教学生,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快乐地学,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从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然而,我也经常迷茫于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际、形式与实质、旧观念与新理念的冲突:怎样才能在教材分量减少的情况下满足数学特长生的需求?怎样才能在对学生负责的同时对数学负责呢?……
总之,对数学教学的探讨是没有止境的,数学教学的改革也是没有止境的,一切都还刚刚开始,我们尚需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