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口头作文训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3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很不尽人意。学生从口述为主转化到以笔述为主之后,再要求他把文章口述出来,就感到十分为难了。但是语文写作能力乃至语文能力的全面形成恰恰又是按由“口头”到“书面”,再由“书面”到“口头”这一规律逐渐形成的。语言发展这一规律还受到年龄递增及心理因素及思维能力的制约,所以有的学生在小学里还能言善讲,到了初中仅习惯书面作文,讲起话来,语无伦次,到了高中作文搜肠刮肚,讲话杂乱无章,甚至金口难开,这都说明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口头作文是口语训练诸方式中较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也就值得深入探究。
  一、口头作文训练有助于个人发展
  口语训练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而说话能力是中学生乃至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必备的能力。在国际上许多先进国家的中学语文教学都把它当作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列宁的无数次慨慨激昂的演说;林肯力挫群雄的辩论;诸葛亮舌战群儒,都是他们非凡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表现。而高雅的谈吐仪态,无疑是现代人讲文明、有知识、有教养的表现,也是当代中学生所追求向往的人格。要达到以上境界,口头作文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定格和强制性训练。尤其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使过去许多依靠文字才能传递信息,可以用口语代替,用书面语交流的场合也会随之减少。简洁的交谈,电传的口授等,都要求人们具有迅速应变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口头表达能力正是这种应变能力的体现,口头作文训练也充分顺应这一要求。
  口头作文以语音为外质外壳,具有不定型的特点,因此它的修正要比书面写作的修正容易得多;口头作文的训练场所大多在课堂。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指导更正,随时更正;有了口头作文阶段的整理加工,再作书面作文,学生会感到容易得多,作文质量也会更好。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下笔成文”的人未必都能“出口成章”,而“出口成章”的人必定思维敏捷。因此,考虑到学生的作文心理和作文实际,无论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还是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加强口头作文训练都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
  二、口头作文训练的原理依据
  口头作文训练既可以指运用口头语言表达的练习,也可以指那些具有指向规范口头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方式,显然,现代重点应放在后一种口头作文训练上,因为它与作文教学密切相关,也只有这样简明精当的,符合科学要求的标准语,才能实现“人机对话”适应时代需要。
  既是口头作文,这类作文就具有口语形式上的特点,还具有口语表达上的特点,要有确定的对象和特定的语言环境,可以通过语音的变化和“体态语”来传情达意,其过程短促、直接、多变。可见,口头作文具有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和表达手段的多样性及使用上的重要性等特点。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语言和思维能力的辩证关系,扎实的口语训练,特别这种规范的口头作文训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培养反过来也会使口头作文训练显著提高。所以既要发展语言,又要发展思维,把语言与思维联结起来,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征。一方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运用的分析、对比、归纳等方法都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也是以思维能力为其智力因素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从语言层面上看,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等语言形式是同步发展的。其中,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又是相互促进的,同时又是以内部言语的发展为基础的。内部言语是隐藏的,不出声的,内部言语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为参考对象。内部言语也简化和快速,很多人提到一种复习的方法“放电影”,即利用内部语言快速回忆复习所学内容。人们可以不用口头言语,也可以不用书面言语,但绝对不能没有内部言语。这是因为,内部言语是大脑思维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是大脑思维的物质载体,没有内部言语也就是没有思维力。因此人的内部言语的发展水平是其思维水平的标志,而语文学科,乃至所有学科的培养目标都是为了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水平,而思维对语文学科乃至所有学科以及人类一切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就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能力,而口头作文训练乃至口语训练都是内部言语训练的外化和深化。弄清这一观念,对于提高口头作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口头作文能力是学生说话能力的典型体现,它必然由思维阶段组织内部言语的能力(这一阶段的能力还可分为确定话题、产生“语点”、形成思路三个方面的能力,思维的成分尤为突出)。转换阶段快速言语的编码能力,所谓编码能力“就是把扩展了的语义转换成相应的语词符号和句子结构,按照语法规律编排即将说出的话语”和表达阶段运用语音语体的能力(这阶段的能力包括发音吐字、控制语调语速、变换语体、使用体态语)等方面构成,而内部言语的生成和组织是说话能力的关键,内部言语发展了,即使哑巴也能用手势和情态来表情达意。因此弄清口头作文训练的基本原理,就能明白,很多学生说话断断续续,语无伦次,杂乱无章的症结,就是内部言语的不完善,思维的无序性的具体表现。下面我谈谈有关口头作文训练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发展内部言语能力,学生在说话前,教师应明确提出两点要求:(1)想好再说;(2)说出来的话要有完整性。让学生说话做好充分准备,理清思路,再开口去说,不要信口开河,其本身就是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发展其内部言语的一个有效措施。
  其次是寓口头作文于说话训练体系之中。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朗读、背诵、复述,以读带说、以背带说、以述练说,此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班团会给学生创造说话训练的多种实践机会。
  第三是与书面作文并举渗透,从语言发展的顺序,“文”本与“语”,“文”源于“语”。可以先写后说,拟提纲口述构思——凭提纲口述全文,从易到难,为不写而说奠定基础。也可以先说后写。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先说说自己的构思状况,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例文评析,要求学生结合本次作文要求及体会发表自己意见进行评析。这种做法把说的训练和写的训练结合起来效果不错。   再次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思维可以从形象到抽象;做法上可以由易到难。形式上可以从部分到整体,文体上可以从记叙——说明——议论。
  三、口头作文训练的基本策略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示范作用。因此,①研究设计教学语言;②讲究口语的感情色彩形成说话的教学风格,就成了教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的基本策略。语文学科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运用语言的典范,是学生口头作文的范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晰、准确、完整。应如高山流水,空中流云,形散神聚让学生体会整体美。
  教师口语的感情色彩主要表现在语言传达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情感上。前者是指教师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中的各种情感因素,挖掘出来并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这种情感,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内在美感,为口头作文积累感性经验。后者是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沟通师生关系,表达师生的情感,为口头作文提供理性经验。教师口语的情感色彩可以通过言语活动表现,也可以通过其他体态语来传达。总之,情感语言为特征,教师风格化语言有利于学生提高口头作文的兴趣,由模仿老师的语言,进而发展自己的语言,是进行口头作文训练的根基。
  四、口头作文训练的常见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优秀教师都非常重视口头作文能力的培养,下面就我所听优秀教师的讲课中,大致有以下几种:
  1、新闻评说。由教师提供和学生自由选择新闻话题或校园见闻,明确评说目的,引导学生学会就事论事。比如,“5.13”法国遭受恐怖事件、北京2022年申请冬奥成功,有的同学还能及时抓住发生本地区的,或其他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新闻信息、评说需运用逻辑思维,讲求表达的条理性。
  2、看图练说。这是口头作文的好方法,可以用于起始阶段,可以给学生一幅或几幅漫画,口头构思一篇文章,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训练起来效果显著。
  3、想象练说。这种口头作文的训练可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范进中举》的教学中,让学生思维口头描述范进中举不久又被革去举人资格后的情形,也可以进行专项训练,设计想象的线索,引导学生口头作文。
  4、辩论训练。辩论的过程是立论和驳论的过程。要选择好题目,抓住对事物的分歧点进行论辩,在辩论中引导学生积极勇敢发言,既要坚持真理,又不能固执己见,才能有效提高口语作文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5、演说训练。我在每节语文课之前安排两名同学演讲,其余同学听,记优缺点然后点评,人人都可参与,它要求语言可听,神态可亲,内容可信,观点可行。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口语作文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6、即席发言训练。这是一种高难度的口头作文训练,它要求发言者要有一定经验,有平时训练时一般发言的基础,还要有一定的规范性:①必须当场准备;②必须有题目,有观点,有材料,有中心,有首尾,是一篇完整的作品;③必须符合现场的氛围,能运用普通语,语言准确,仪表端庄,恰当的语速语调,并能运用体态语,它是口头作文训练的最高目标。
  李鹏飞,教师,现居江苏丰县。
其他文献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以来被广大教师称之为难点,其难在学生兴趣不足、素材不足、技巧不足。如何有效提高作文指导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成为了广大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的内容。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注重以情境教学为抓手,提高作文指导综合成效,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一、以下水作文示范创设情境开展指导   许多教师在作前指导中枯燥乏味,简单提要求,学生必然难以产生直观的感知。运用下水作文示范的方式可以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感受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将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分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它们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性质、功能和功能发挥方式等,都有本质性的分别。其中的“定篇”,是指那些具有丰厚蕴涵的经典作品,学生重点学习就是经典作品的丰厚内涵 。作为人教课标版选修科目《先秦诸子选读》所编选的篇目是当之无愧的“定篇”。   先秦诸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有原创性、最深邃、最
近年,新课改的东风吹遍神州教苑,在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们都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在新课改实践中也出现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了上好课,教师们片面追求“新意”,不管“新颖、热闹”过后的实效!我们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后不难发现,教师们普遍反映“理论好讲,课难上”这个问题,还是因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改的内涵把握不准,理解偏颇,从而出现了课堂教学中值得反思的几个问题。 
生态化教学是在生态主义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认为学习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形式,始终处在发展变化中,是和谐的生态体系,系统内每一事物均相互影响,学生在获取知识并寻求个人意义的同时,必须要在他所处的生态体系内寻求平衡,以维持生态层的平衡状态。生态化教学的出现使我们能够换一种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教育,并帮助我们重视教育中长期缺失的东西——关注人的生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
诗歌鉴赏是高考复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较快地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许多人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大多数的探讨者多着眼于技术层面,所以,总是在研究思想感情的若干类,诗歌意象的若干种,努力让学生掌握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的区别等等。这些确实很重要。但是这些知识也是需要积累、内化、融会贯通的,也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积累的。在高三紧张而有限的时间里,在如山的
“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是当今很多中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真实心态,他们不愿涉足诗歌领域。  朱光潜先生认为:诗歌是最应该也必须引起学生兴味的体裁。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学着简单而倍感兴趣?如何让学生玩转诗歌赏析?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做了一些尝试。  一.学唱歌、背诗歌、悟情感  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性超强,抓住他们这一特质,教师可以利用歌曲帮助学生记忆、感悟诗歌。  如:邓丽君《淡淡幽情》专
阅读依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阅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自主性阅读方式进行教学,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激情,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确保充足的阅读时间,以读激趣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每个语文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确保学生有充
语文阅读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中一大难点,很多教师往往是付出少、回报少。究其原因,与很多教师将文章进行孤立的文本分析有着非常大的关联。任何一篇精彩深刻的文章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倘若将其肢解,就很可能导致学生的“一叶遮目”,进而误解作者的意思,也感受不到文章的整体美,所以,整体性原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极其重要。  一、重视课程安排的整体性  对于每一节课,我们教师都应当将其放置在整个的教学目标里面去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加强作文教学研究和改革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全面实现语文教学价值和发展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作文教学该怎样进行改革,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主张,但是不管怎样,都必须让学生亲近作文,对作文有兴趣、有感情,并且能主动参与,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心随意动”、“笔随心动”,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生命的愉悦。总的来说,就是让作文能够成为学生个体生命的表述形式
现实中大多数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想象力存在欠缺,写出来的作文往往规矩有余而新意不足,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旨在帮助小学生在写作中更好的挖掘出自身的潜能。   一、根据现实生活进行想象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现实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根本,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归根究底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基础,好的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作文也不例外。   在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