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知识经济化时代、信息化社会,一个国家、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真正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 导入新课;创新教育;具体做法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与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
导入新课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大胆创新.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好问,敢想,敢于创新.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围绕”激趣“这一教学目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大胆创新,精心设计新课导入,采用灵活多样的开讲方法,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1 巧设悬念,启发深思
在导入新课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j实际水平,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主动探索教材中的知识.从而既巧妙地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又创造出学生探索知识的最佳情境.例如,在教学‘黄金分割”这一内容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假若你是一位主持人,你该站在舞台的什么位置才显得光彩照人?假若你是一位歌唱家,应将话筒置于舞台的什么地方才声音动听呢?”因为这是音乐班学习感兴趣的问题。大家立刻活跃起来,大家都认为应置于舞台的正中央.我摇摇头后,故弄玄虚:“欲知正确答案,且听本课分解”。
2 故事导入,萌发兴趣
爱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因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筑在积极、活跃的基础上。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某一个王国,有一位聪明的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感谢大臣,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4粒米……一直到第64格”,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在学生的议论纷纷中,教师趁机将学生带入一片新知识的天地中。
3 实验操作,引发思路
教师巧设一些练习和试验,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课人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也就能有所创新。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尝试将长度依次为5cm、6cm、20 cm。三根木棍拼成一个三角形.当学生尝试失败时,我启发学生:“为什么这三根木棍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根据操作不难得出:“两根木棍长度和小于第三根木棍.”我抓住这一难得时机,进一步启发学生“为什么两边和小于第三边时,不能拼成一个三角一菜?”“三角形三边有何关系呢?”学生联系线段公理,发现并论证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在操作中发现,在探究中创新,水到渠成!
4 类比导入,总结规律
客观世界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往往有许多共同点或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旧知识的类比中,引导学生实现“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联想,启发学生获取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如,在教学“四边形的概念”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先类比三角形的定义,给四边形下个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而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然后用四支铅笔搭出一个空间四边形,再启发学生:这个图形符合大家的定义,但它是四边形吗?四边形的定义还需补充什么呢?学生不难想到添加条件“在同一平面内”。通过类比,既自然导人新课,也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还突破了教学难点?可谓一箭三雕呀!
5 联系旧知,揭示新课
从旧知引入新知,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明确探索目标.能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进入未知的新境界,激起学生积极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最简二次根式”这一内容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定义。由于前几节课已学二次根式的乘除,而且已强调最后结果“尽量化”。故我收集学生作业中化简不尽的几个二次根式,让学生判断,还能继续化简吗?从而引导学生抽象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这比直接讲述定义,学生更感兴趣,也更易理解,还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6 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人类的生活实践,反过来又应用于实践.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引人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与应用感,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汶一内容时,我设计如下问题:在野外生存大挑战中.为了建一间小木屋,你需要在现场画出一个直角.而你没有测量仪器,只有一根绳子,怎样才能“画”出直角?
7 巧设动画,积累感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初中学生很爱看动画,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动画导入新课,也能起到激趣、创新的作用。在教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追及问题”这一内容时,我将教材的追及问题例题4制成动画,图文并茂,学生兴趣顿涨.而且在引导学生反复看动画的过程中,学生能顺利找出追及问题的相等关系,自我探索,找到解题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8 游戏导入,激发创新
游戏导入新课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下,发展创新能力。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对学生说:将你的年龄(或你家人年龄)乘以2,再减去1,只要你把结果告诉我,我马上知道你(或家人)的年龄是多少?这不仅抓住学生的思维,而且极大激发了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惊讶和佩服老师“神奇”的同时,及时引导:“你们认为老师真的能猜出你(或家人)的年龄吗?”。谁能解开这个谜底呢?在学生讨论中,问题迎刃而解,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得到培养。
收稿日期:2008-4-29
【关键词】 导入新课;创新教育;具体做法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与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
导入新课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大胆创新.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好问,敢想,敢于创新.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围绕”激趣“这一教学目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大胆创新,精心设计新课导入,采用灵活多样的开讲方法,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1 巧设悬念,启发深思
在导入新课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j实际水平,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主动探索教材中的知识.从而既巧妙地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又创造出学生探索知识的最佳情境.例如,在教学‘黄金分割”这一内容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假若你是一位主持人,你该站在舞台的什么位置才显得光彩照人?假若你是一位歌唱家,应将话筒置于舞台的什么地方才声音动听呢?”因为这是音乐班学习感兴趣的问题。大家立刻活跃起来,大家都认为应置于舞台的正中央.我摇摇头后,故弄玄虚:“欲知正确答案,且听本课分解”。
2 故事导入,萌发兴趣
爱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因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筑在积极、活跃的基础上。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某一个王国,有一位聪明的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感谢大臣,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4粒米……一直到第64格”,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在学生的议论纷纷中,教师趁机将学生带入一片新知识的天地中。
3 实验操作,引发思路
教师巧设一些练习和试验,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课人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也就能有所创新。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尝试将长度依次为5cm、6cm、20 cm。三根木棍拼成一个三角形.当学生尝试失败时,我启发学生:“为什么这三根木棍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根据操作不难得出:“两根木棍长度和小于第三根木棍.”我抓住这一难得时机,进一步启发学生“为什么两边和小于第三边时,不能拼成一个三角一菜?”“三角形三边有何关系呢?”学生联系线段公理,发现并论证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在操作中发现,在探究中创新,水到渠成!
4 类比导入,总结规律
客观世界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往往有许多共同点或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旧知识的类比中,引导学生实现“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联想,启发学生获取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如,在教学“四边形的概念”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先类比三角形的定义,给四边形下个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而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然后用四支铅笔搭出一个空间四边形,再启发学生:这个图形符合大家的定义,但它是四边形吗?四边形的定义还需补充什么呢?学生不难想到添加条件“在同一平面内”。通过类比,既自然导人新课,也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还突破了教学难点?可谓一箭三雕呀!
5 联系旧知,揭示新课
从旧知引入新知,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明确探索目标.能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进入未知的新境界,激起学生积极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最简二次根式”这一内容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定义。由于前几节课已学二次根式的乘除,而且已强调最后结果“尽量化”。故我收集学生作业中化简不尽的几个二次根式,让学生判断,还能继续化简吗?从而引导学生抽象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这比直接讲述定义,学生更感兴趣,也更易理解,还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6 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人类的生活实践,反过来又应用于实践.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引人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与应用感,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汶一内容时,我设计如下问题:在野外生存大挑战中.为了建一间小木屋,你需要在现场画出一个直角.而你没有测量仪器,只有一根绳子,怎样才能“画”出直角?
7 巧设动画,积累感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初中学生很爱看动画,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动画导入新课,也能起到激趣、创新的作用。在教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追及问题”这一内容时,我将教材的追及问题例题4制成动画,图文并茂,学生兴趣顿涨.而且在引导学生反复看动画的过程中,学生能顺利找出追及问题的相等关系,自我探索,找到解题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8 游戏导入,激发创新
游戏导入新课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下,发展创新能力。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对学生说:将你的年龄(或你家人年龄)乘以2,再减去1,只要你把结果告诉我,我马上知道你(或家人)的年龄是多少?这不仅抓住学生的思维,而且极大激发了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惊讶和佩服老师“神奇”的同时,及时引导:“你们认为老师真的能猜出你(或家人)的年龄吗?”。谁能解开这个谜底呢?在学生讨论中,问题迎刃而解,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得到培养。
收稿日期:200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