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彰显的生命教育内涵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l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本就是面向生命,为了生命的发展。因此,生命教育应贯穿在教育的始终。在重大疫情之下,应践行生命教育,直面“生命”话题,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借此机会思考生命存在之意义和價值,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对生命保持敬畏感;培养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生命体验中丰富生命情感,提升生命境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尊重生命 敬畏生命 生命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1-010-02
  教育与生命之间是一种彼此依赖的关系。教育本就面向生命,为了生命的发展而存在,而教育也因生命的存在而更具价值和意义。2020年初,中国人民经历了一场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殊死的斗争。这段维护生命的斗争必将成为每一位学生毕生难忘的经历。“生活即教育”,此次疫情防控恰好唤醒我们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生命教育最好的教材。在重大疫情之下,践行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直面“生命”话题,认识生命之宝贵,产生对生命的敬畏感,帮助学生思考生命存在的价值,提升个体的生命境界,进而促进其身心和谐、知情意均衡发展。
  一、引导学生对生命保持敬畏感
  生命是神圣而伟大的,人类是自然之子,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感自身的渺小;同时我们又感叹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美好世界的伟大力量,对奇妙的生命保持敬畏之心,对一切有生之物保持谦卑和崇敬之意。
  (一)热爱生命的前提是对生命的敬畏感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我的认知不断深化,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发展了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前所未有经济与社会成就,创造了奇妙的互联网世界,把许许多多的幻想变成了现实。这一切都不是神灵的恩赐,而是生命的伟大力量。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生热爱生命,而热爱生命的前提是对生命的敬畏感。所谓的生命的敬畏感是一种对生命尊敬、崇拜又有畏惧成分的情感。敬畏感可以使人产生一种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神圣力量。我们要帮助学生尊重、爱惜、敬畏人类的生命。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神圣和可贵,从而对自我和他人生命保持崇高的敬畏之心。
  (二)尊重爱护一切生命
  生命教育作为教育最本质的追求,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大生命”观的内涵,积极培养学生对一切生命持以谦卑敬意的“敏感力”,以大爱的境界关怀一切生命。认识生命的可贵与脆弱,方能正视生命之价值。此次疫情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个人是多么无助与无奈,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才有力量,危机时刻,湖北同胞滞留广东徐闻,当地政府妥善安置,志愿者们对无助的人伸出援手,爱护自己的同时也爱惜他人,体现的正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伤痛之后,我们还应该认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意识到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对人类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要引导学生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在珍爱人类生命的同时,不随意践踏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正如阿莫纳什维利所言:“丰富、发展儿童的灵魂,使他们具有理想、信念,养成热爱人们、大自然和生活的习惯。”因为生命之间是存在联系的,人类依赖自然生存,与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物息息相关。法国哲学家阿尔贝特·史怀哲也曾说过“我们与自然中的生命密切相关。人不再能仅仅只为自己活着。我们意识到,任何生命都有价值,我们和它不可分割”。对一切生命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如果没有意识到所有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人类对自己的生命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
  二、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生命教育要教学生学会生存,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不至于在危机和紧急情况下无助无能,在社会环境中缺乏安身立命的生存技能和意志。
  (一)选择正确的生存之道
  在战“疫”这本教科书中,我们看到有人逆险而行,以身许国,亦有人自私贪婪,尸位素餐;有人舍生取义,力挽狂澜,亦有人见利忘义,推波助澜。所谓的“生存”之道就是要引导学生看清种种生存状态的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让他们学会正确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生存”是万物之本能,但是人类除了生存本能,还可以智慧地创造自身的生存条件,调整生存状态。疫情之下,要引导学生协调好生命与生活的关系。我们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感觉,但决不能以损害生命健康和生命追求为代价。有人说,快乐是产生于肉体愉悦基础之上的一种感官感受,幸福才是心灵深处的理性感受。快乐和幸福是每个人的人生追求,追求快乐的感受无可厚非。但我们要告诫学生:不要因一时的快乐而沉溺于网络,贪图享乐,放纵自我。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生存”状态,在家静学一定要屏除环境干扰和外界诱惑,严于律己,坚守自律又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在奋斗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感性的快乐走向理性的幸福才是“正道”。
  (二)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
  在疫情的影响下,民众的“生存”遭受挑战,每个人的生存状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和“窒息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人类凭借自己的知识去战胜危险,用自己的勇敢和专业去化解灾难,政治引领、科技赋能、依法防控、专业支援……人类的“生存”技能各显神通。动物只靠本能生存,而人靠本能和智慧生存,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环境相适应的历史。正是因为人类一直在挑战“生存”,智慧“生存”,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创造更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
  在危机面前,除了适应环境,还要提高“生存”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生存危机,保护自己。范梅南曾说“孩子的成长就是学会生存”。教育者除了要帮助学生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之道,还有督促学生不懈学习,习得过硬的专业知识,提高“生存”技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摆脱生存困境的能力,可以从容应对生存危机,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去适应社会,创造美好生活,活出幸福人生。生命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专业本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凝聚新生力量。   三、激励学生提升生命境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的肉体生命存在的时间有限,但是“精神生命”为个体提供了精神成长的空间,使个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提高生命层次和质量,从而获得生命的延长。
  (一)引导学生认识“生死”智慧
  中国人历来都是含蓄而内敛的,对于“死亡”更是如此,“死”是一个非常忌讳的话题。但是,世事无常,生命是脆弱而有限的,我们终究面临死亡。疫情大爆发时期,广大群众居家隔离,每天报道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让每个人都真切感受到,原来死亡离我们这么近。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更是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死亡的气息。既然“生死”问题无法逃避,唯有坦然面对,正确认识“生死”问题,才能对生命多一份珍视,多一份敬畏,更加明确生命存在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死亡”的智慧不尽相同。儒家“贵生慎死”“以生观死”,认为死亡是认识“盖棺论定”的终点评判。因此儒家学者理想的人生过程是“修齐治平”,主张用“仁”“道”来超越死亡。其生死态度则是尊重自然规律,“乐天知命”,不苟活。道家“重生乐死”“以死观生”,认为死亡是自然之必然性,理应坦然面对。其处世之方是“自然无为”“知足为实”,生死态度则是“生死具善”“安之若命”,且认为人生在世应活得自由,不为名利所缚。佛学则消极看待生和死,具有强烈的出世主义色彩。认为“生本是苦的历程,死是生的终点。人们可以通过此生的努力和心的顿悟来实现生死的超越”。在传统的“生死”智慧中,我们认识到在无法把握的自然生命面前,不应执着于生死,唯有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生死。真正认识何谓“生死”,才会更加珍惜生命,从而激发生命的热情,拥有提升生命质量的强劲动力。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顾明远教授认为,“人的价值总是体现在与他人、他事的关系中。在人类社会中孤立的自我价值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处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在社会中存在、发展,个体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和社会。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社会的联系,使学生把自我奋斗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推己及人,自觉体会他人的感受,培养关怀社会,帮助他人的社会责任感。疫情爆发后,醫护人员、科研工作者、解放军等自觉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职责与社会责任,用行动阐释“舍小家,顾大家”,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使命担当。作为青少年学生,不能奔赴一线为战“疫”出力,但可在大后方为战“疫”助力。比如,不外出、不聚会、不信谣、不传谣等,在危机面前,不添乱也是对祖国、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承担各种各样的角色,也在不断适应着各种角色,逐渐由“个人”变成“社会人”。“社会即学校”,年轻一代在疫情之下见证了许多感人事迹,心有所感,我们应借此机会引导学生领悟何为担当,何为责任,并鼓励青少年学生坚持学习,夯实知识基础,提升素质,才能在社会需要的时候承担责任,贡献自身的力量。
  (三)指引学生提高生命质量
  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就有不同的生命态度。冯建军认
  为“个体的生命存在实际上有三重生命: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儒家文化把人的生命分为“现实生命”和“道德生命”。“现实生命”就是肉体生命,我们的肉体生命会被岁月带走,但“道德生命”不会,因为道德是高尚不朽的,道德充塞的生命是无限高尚的。疫情之下,涌现许多逆险而行的时代英雄,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得到充盈和提升。“每个孩子都是独特而鲜活的生命体”。教育者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奋斗中自觉拓展生命的内涵。生命教育的真谛就在于育“人”,培育身心和谐、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不仅要教授学生生存的知识和技能,还有让学生丰富生命情感,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明白人生应该追求什么,舍弃什么,如何充盈“道德生命”,实现生命价值的超越发展。
  结语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新冠肺炎来袭,广大学生的亲身经历就是最鲜活的教材,疫情危机亦是教育良机,战“疫”之下,生命教育有其重要使命。借此机会践行生命教育,对学生的生命境界和追求进行引导,有利于将学生被放逐的心灵引回到人的本真存在上来,激发学生去开发生命的无限可能,促进生命自由且创造性、富有个性地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形成健全人格。在危机时刻,生命教育更应凸显出其育人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山.A.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9.
  [2]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史怀泽传[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156.
  [3](加拿大)马格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6.
  [4]梁玉敏.论儒道释生命观及其现代价值[J].求索,2013(09):108-110.
  [5]顾明远.再论教育本质和教育价值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教育研究,2018,39(05):4-8.
  [6]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5):5-12.
  [7]尤吾兵.从“道德生命”论到“关系生命”论——生命论中“超越性”意蕴的应然转向[J].中州学刊,2013(02):90-94.
  [8]王云峰,冯维.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诠释[J].教学与管理,2006(02):36-39.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要提升各方面的修养和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形成更为健全品格的关键,它是学生正常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思维和运算,还应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应该将心理教育充分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心理教育,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并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心理教育 高中数学 素质教育
期刊
【摘要】 为了突破小学生解方程的难题,本文基于解方程的三大理论方法,注入故事情境,帮助学生更生动和直观地感知用“移项法”解方程。   【关键词】 解方程 移项法 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9-040-02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期刊
【摘要】 创新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美术教育是创新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智力、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创新教育在整体和创新教育过程中,究竟具备哪些功能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笔者认为美术教育在对学生创新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有三大功能。   【关键词】 现代创新教育 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深圳红岭中学107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期中及期末两次英语成绩,确定出高分组及低分组,并采用问卷测量法,探究不同英语水平的高一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使用对学生的成绩影响最大;其次是社交策略、自我效能感和情感策略;再次是补偿策略和记忆策略。根据以上研究发现,本文详细地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举措。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期刊
【摘要】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就是思维品质,小学英语老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们的思维品质。现在小学英语绘本资源非常丰富,越来越多的老师充分利用英语绘本,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有序地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 英语绘本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1-0
期刊
【摘要】 德育教育在基础教育各个学段都十分重要,特别在社会接触逐渐广泛但心理尚不成熟的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行为都容易出现偏差,加强德育工作更是必要。但目前,很多学校在脱离生活、大泛空的教育模式下德育教育效果不够显著。本文以初中德育教育现状分析为基础,从家校协同推动、德育校园构建、社会实践参与等方面详细分析德育教育的提升策略,提升德育教育效能。  【关键词】 初中德育教育 生活化 优化建议  【中图
期刊
【摘要】 英语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以往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教学质量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简单分析在初中阶段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作用,着重分析有效运用该种教学方式的途径,包含词汇记忆、相似词汇分辨以及主题词汇教学三方面,以供相关教育人士参考。   【关键词】 初中时期 英语教学 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关键词】 中学生 社团联盟 创客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1-001-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以融合、开放、创新为特点的教育生态,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增强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小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
期刊
【摘要】 “基于可视化学习的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是2017年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主办,依托专业制作模式,推动优秀教师和专家协作开发资源,共同研究,各地市课题学校老师参与开展教学实验,为推动同类教学模式的发展共建专业奠定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 微课程资源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
期刊
【摘要】 随新课改的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研究与落实的中心任务。科学思维是构成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核心素养的重要要素,是学生从已知到未知转化的重要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应在做好生物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本文结合核心素养背景下谈一谈培育学生生物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就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