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打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047—01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学永恒的话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提出,是针对课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反思和回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主要源于教师认识层面的不到位和课堂教学实施的低效运作两个方面,这是教师在追求高效教学的过程中应竭力避免的。笔者认为,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从课堂教学的高效准备和高效实施两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教学的高效准备
1. 正确解读教材。首先,教师要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中来审视,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其次,在细节上应学会推敲,并深入研究教材中教学活动所蕴涵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
2. 全面把握学生。认识并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关于这一点,尽管在小学数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把握较准,而对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等认识模糊、把握不准,尤其对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等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制约着数学教学高效开展。对此,笔者认为,通过“数学日记”和“师生非教学性对话”等形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有良好的目标意识。目标意识也是影响高效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树立目标意识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教师应从观念、态度上慎重对待教学目标的制订,做到教学前心中有谱。二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可行,且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不同方面,尤其要体现出教师对于数学教育的独特理解与准确把握。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看看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对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
二、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1.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为教学服务。如果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现实原型,并且现实原型的引入确实也能高效地增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时的生活情境就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如果教学内容本身没有明确的现实原型,并且从数学知识本身引入反而会更直接、更清晰,此时,就没有必要创教学情境,而应该直接从数学旧知引入。
2. 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作为对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规划,是要考虑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用高效的教学策略,把计划付诸实施。教师不能随意否定过去被实践证明是行之高效且也适应当前教学实际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要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显然,“不能单纯依赖”并不表示完全不要,适度模仿与记忆仍然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因此,如何科学、审慎地反思传统教学中的方法、理念,并以一种传承、扬弃的理性态度对待它们,在课程改革不断往纵深推进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促进教学高效生成。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所谓预料之内,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过程与结论在教师预设的期望之中。所谓意料之外,就是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的学习生成在教师预设之外而又有意义的部分,前者和后者一样重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成有其特殊的要求与判断标准,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笔者认为,教师应果断地调整教学方案,敏锐地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使其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总之,教学是一种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一方面,教学蕴涵着教师的主观意趣;另一方面,学习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为了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教师就要结合现有的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充分挖掘,对学生深入研究。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047—01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学永恒的话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提出,是针对课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反思和回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主要源于教师认识层面的不到位和课堂教学实施的低效运作两个方面,这是教师在追求高效教学的过程中应竭力避免的。笔者认为,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从课堂教学的高效准备和高效实施两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教学的高效准备
1. 正确解读教材。首先,教师要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中来审视,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其次,在细节上应学会推敲,并深入研究教材中教学活动所蕴涵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
2. 全面把握学生。认识并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关于这一点,尽管在小学数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把握较准,而对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等认识模糊、把握不准,尤其对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等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制约着数学教学高效开展。对此,笔者认为,通过“数学日记”和“师生非教学性对话”等形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有良好的目标意识。目标意识也是影响高效数学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树立目标意识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教师应从观念、态度上慎重对待教学目标的制订,做到教学前心中有谱。二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可行,且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不同方面,尤其要体现出教师对于数学教育的独特理解与准确把握。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看看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对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
二、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1.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为教学服务。如果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现实原型,并且现实原型的引入确实也能高效地增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时的生活情境就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如果教学内容本身没有明确的现实原型,并且从数学知识本身引入反而会更直接、更清晰,此时,就没有必要创教学情境,而应该直接从数学旧知引入。
2. 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作为对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规划,是要考虑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用高效的教学策略,把计划付诸实施。教师不能随意否定过去被实践证明是行之高效且也适应当前教学实际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要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显然,“不能单纯依赖”并不表示完全不要,适度模仿与记忆仍然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因此,如何科学、审慎地反思传统教学中的方法、理念,并以一种传承、扬弃的理性态度对待它们,在课程改革不断往纵深推进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促进教学高效生成。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所谓预料之内,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过程与结论在教师预设的期望之中。所谓意料之外,就是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的学习生成在教师预设之外而又有意义的部分,前者和后者一样重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成有其特殊的要求与判断标准,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笔者认为,教师应果断地调整教学方案,敏锐地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使其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总之,教学是一种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一方面,教学蕴涵着教师的主观意趣;另一方面,学习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为了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教师就要结合现有的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充分挖掘,对学生深入研究。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