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和社會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和语文知识面越来越丰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是由语文课程的性质、属性和功能决定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意义
古语有云:德为立身之本。关于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语文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与古人对话,学习和了解一切伟大的品德的工具。
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德育的途径
(一)结合课文背景,渗透道德教育
语文教材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现行的语文教材,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许多课文,都是经典美文。而且,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每一个故事,也都有故事背景。在阅读文章时,如果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故事背景,所读到的不过是空洞乏力、没有情感的问题,也不利于个体对文章的深度理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所强调的情感,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做好铺垫。
(二)在文本解读中,巧妙渗透德育
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主张。其实,“文”不仅可以“载道”,“文”还可以“明道”。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中,多次强调,文章要讲述客观事物的规律,教人明白道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明道”的价值和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发掘文本中的德育素材和元素,将语文教学与德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文本为立足点,看文章讲述了什么道理,提出了什么主张,是如何讲述道理的,这些道理的对错,促使学生通过对“道”的分析和思考,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
中国传统的道德体系复杂而庞大。许多时候,在德育教育时,都要以传统的道德体系和主流思想观念、价值观为参考,解释道德理论,分析道德知识。但是,小学生的身心还不成熟,单纯的口头讲解、理论灌输,很容易使得他们“右耳进左耳出”,听过即忘。鉴于此,关于德育,要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情绪被充分调动、激发的情况下接受道德教育。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创造或鲜明生动或真实有趣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植根于学生心中。
(四)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语言文字不只是抽象的符号,它也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汉字不仅源远流长,在构造、变化方面都有规律可循,而且,许多汉字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意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道德观念的载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识字是学生拼读课文和学好语文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道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识字教学这个重要的链条,解释字词句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或者发掘字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对汉字的字义、精神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写字、老实做人”的观念,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五)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德育渗透
人的情感是现实生活中最为真实和丰富的存在。综观小学语文教学,多数教师倾向于为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式,很少关注是否学会运用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更不知从何谈起。现代素质教育明确指出,教师应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核心素养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对此,语文教师应将语文知识与德育相结合,指导学生感悟现实生活中浓烈的亲情与不计报酬的伟大奉献,为成为思想道德品质健全和积极乐观的人奠定坚实基础。
(六)注重知行合一,提高德育效果
陶行知先生强调的德育理念十分重视实践作用,实践是检验理论的主要方式,更是开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要求和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将德育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充分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目的。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德育,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多个方面入手,扬起德育教育之帆,让学生接受积极、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 樊荣国.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J].知识-力量,2019.
[2] 宋雪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J].教育学,2020.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意义
古语有云:德为立身之本。关于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语文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与古人对话,学习和了解一切伟大的品德的工具。
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德育的途径
(一)结合课文背景,渗透道德教育
语文教材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现行的语文教材,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许多课文,都是经典美文。而且,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每一个故事,也都有故事背景。在阅读文章时,如果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故事背景,所读到的不过是空洞乏力、没有情感的问题,也不利于个体对文章的深度理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所强调的情感,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做好铺垫。
(二)在文本解读中,巧妙渗透德育
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主张。其实,“文”不仅可以“载道”,“文”还可以“明道”。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中,多次强调,文章要讲述客观事物的规律,教人明白道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明道”的价值和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发掘文本中的德育素材和元素,将语文教学与德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文本为立足点,看文章讲述了什么道理,提出了什么主张,是如何讲述道理的,这些道理的对错,促使学生通过对“道”的分析和思考,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
中国传统的道德体系复杂而庞大。许多时候,在德育教育时,都要以传统的道德体系和主流思想观念、价值观为参考,解释道德理论,分析道德知识。但是,小学生的身心还不成熟,单纯的口头讲解、理论灌输,很容易使得他们“右耳进左耳出”,听过即忘。鉴于此,关于德育,要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情绪被充分调动、激发的情况下接受道德教育。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创造或鲜明生动或真实有趣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植根于学生心中。
(四)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语言文字不只是抽象的符号,它也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汉字不仅源远流长,在构造、变化方面都有规律可循,而且,许多汉字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意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道德观念的载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识字是学生拼读课文和学好语文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道德教育,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识字教学这个重要的链条,解释字词句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或者发掘字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对汉字的字义、精神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写字、老实做人”的观念,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五)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德育渗透
人的情感是现实生活中最为真实和丰富的存在。综观小学语文教学,多数教师倾向于为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式,很少关注是否学会运用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更不知从何谈起。现代素质教育明确指出,教师应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核心素养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对此,语文教师应将语文知识与德育相结合,指导学生感悟现实生活中浓烈的亲情与不计报酬的伟大奉献,为成为思想道德品质健全和积极乐观的人奠定坚实基础。
(六)注重知行合一,提高德育效果
陶行知先生强调的德育理念十分重视实践作用,实践是检验理论的主要方式,更是开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要求和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将德育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充分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目的。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德育,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多个方面入手,扬起德育教育之帆,让学生接受积极、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 樊荣国.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J].知识-力量,2019.
[2] 宋雪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J].教育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