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班级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能够拥有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将为班级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对于小学生的管理尤为重要,所以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一定的引导、促进作用,积极进行创新,与时代接轨,科学高效地管理学生。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沟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其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以个性化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果,强化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帮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提升学习信心。
一、班级管理的本质与内涵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班级管理的主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育目的,依据一定的方式引导全班学生,参与班级的规划和管理,对班级的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分配的过程。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的发起者是教师,要想实现班级管理的高效运行,必须要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即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参与对班级资源的管理。从本质上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这也是各个学校重视班级管理的原因所在。因此,必须要重视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二、班级管理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任何好的管理方法都需要去做到言传身教。班主任相较于其他授课老师要与同学相处时间更长,因此要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充分运用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可亲可敬的形象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维建立、行为诱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形成健康客观的人生态度。首先,对于学生的管理,班主任要具有多维的思想去了解学生的多样性,理解学生的奇异点,尊重学生,支持学生,相信学生,并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其次,班主任还要具备宽容的良好品质,运用抓大放小的处理方式去解决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小摩擦、小问题,多给予改正的机会,多给予笑容,多包容。再次,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把话语权交给学生,班主任做好引导、指引作用。多多开设交流课堂,增强集体氛围,此做法不仅有助于团结意识的形成,促进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养成倾听的良好品质。
(2)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
当然,对于学生的管理少不了家长的支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行为很大一部分是受父母影响的。因此,为了使教育工作高效地落实,班主任除了在学校尽职尽责、不遗余力地教授学生,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外,还应积极采用家访、电话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不仅能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增进对孩子的成长认知,有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外,班主任还能了解到学生的课后生活,增进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及时掌握学生的状态及心理动态,从而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高班主任管理质量,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
(3)树立班级榜样,强化激励教育作用
在小学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激励教育的融入是促进提升管理效果和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为学生设置学习榜样,是影响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效果的关键因素,更是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对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多个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提升榜样设定效果,一方面增强被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强化学生的整体学习和模仿意识。现代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可以保留传统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势,利用拓展性的管理方式促进提升榜样教育效果。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班级表彰主题班会,对本阶段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同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表扬和鼓励。以此方式促进榜样作用的形成,为激励教育工作起到较强促进作用。
(4)组织开展班级模式的德育主题活动
小学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便是德育,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德育工作可以通过多个方向进行发展,以多元化教育方式促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其中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德育效果提升的有效措施,同时是学生比较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设计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组合的形式为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环节和活动内容中感受德育主题活动的趣味性,以此提升教育效果。首先,课内德育活动的开展可以结合班会等形式进行开展,将德育教育作为活动的中心思想,利用班会形式结合多项活动环节促使学生感受德育元素的熏陶,进而达到较强的教学效果。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活动内容,突出德育目标,使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展示作用下主动探究其中的德育元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在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融入游戏等趣味性较强的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的班会氛围中掌握学习内容。
另外,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工作而言同样十分重要,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阶段,其学习内容、学习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解除的同学和教师同样要发生较大的改变。在此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交流能力等綜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同时是可以通过完善的班级管理策略以及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进行发展的教育目标之一。对此,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以参观博物馆等实践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拓展认知范围、发展德育水平,同时加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促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针对小学的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可以通过丰富化的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展开教育工作,进而实现综合素养发展目标。
总而言之,在小学时期,班主任的良好引导可以极大作用的促进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和选择等意识形成,明辨是非、品德传承。班主任要实时观察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切合实际制定班级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案,以较强的管理效果促进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从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林.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03):80-82.
[2]陈莉欣,杜梦雅.浅析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7(01):279-280.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沟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其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以个性化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果,强化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帮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提升学习信心。
一、班级管理的本质与内涵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班级管理的主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育目的,依据一定的方式引导全班学生,参与班级的规划和管理,对班级的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分配的过程。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的发起者是教师,要想实现班级管理的高效运行,必须要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即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参与对班级资源的管理。从本质上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这也是各个学校重视班级管理的原因所在。因此,必须要重视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二、班级管理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任何好的管理方法都需要去做到言传身教。班主任相较于其他授课老师要与同学相处时间更长,因此要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充分运用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可亲可敬的形象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维建立、行为诱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形成健康客观的人生态度。首先,对于学生的管理,班主任要具有多维的思想去了解学生的多样性,理解学生的奇异点,尊重学生,支持学生,相信学生,并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其次,班主任还要具备宽容的良好品质,运用抓大放小的处理方式去解决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小摩擦、小问题,多给予改正的机会,多给予笑容,多包容。再次,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把话语权交给学生,班主任做好引导、指引作用。多多开设交流课堂,增强集体氛围,此做法不仅有助于团结意识的形成,促进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养成倾听的良好品质。
(2)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
当然,对于学生的管理少不了家长的支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行为很大一部分是受父母影响的。因此,为了使教育工作高效地落实,班主任除了在学校尽职尽责、不遗余力地教授学生,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外,还应积极采用家访、电话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不仅能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增进对孩子的成长认知,有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外,班主任还能了解到学生的课后生活,增进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及时掌握学生的状态及心理动态,从而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高班主任管理质量,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
(3)树立班级榜样,强化激励教育作用
在小学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激励教育的融入是促进提升管理效果和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为学生设置学习榜样,是影响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效果的关键因素,更是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对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多个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提升榜样设定效果,一方面增强被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强化学生的整体学习和模仿意识。现代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可以保留传统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势,利用拓展性的管理方式促进提升榜样教育效果。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班级表彰主题班会,对本阶段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同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表扬和鼓励。以此方式促进榜样作用的形成,为激励教育工作起到较强促进作用。
(4)组织开展班级模式的德育主题活动
小学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便是德育,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德育工作可以通过多个方向进行发展,以多元化教育方式促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其中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德育效果提升的有效措施,同时是学生比较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设计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组合的形式为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环节和活动内容中感受德育主题活动的趣味性,以此提升教育效果。首先,课内德育活动的开展可以结合班会等形式进行开展,将德育教育作为活动的中心思想,利用班会形式结合多项活动环节促使学生感受德育元素的熏陶,进而达到较强的教学效果。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活动内容,突出德育目标,使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展示作用下主动探究其中的德育元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在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融入游戏等趣味性较强的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的班会氛围中掌握学习内容。
另外,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工作而言同样十分重要,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阶段,其学习内容、学习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解除的同学和教师同样要发生较大的改变。在此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交流能力等綜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同时是可以通过完善的班级管理策略以及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进行发展的教育目标之一。对此,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以参观博物馆等实践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拓展认知范围、发展德育水平,同时加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促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针对小学的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可以通过丰富化的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展开教育工作,进而实现综合素养发展目标。
总而言之,在小学时期,班主任的良好引导可以极大作用的促进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和选择等意识形成,明辨是非、品德传承。班主任要实时观察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切合实际制定班级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案,以较强的管理效果促进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从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林.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03):80-82.
[2]陈莉欣,杜梦雅.浅析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7(01):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