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逐渐步入信息化,学生的课余时间不断地被游戏与娱乐信息侵占,逐渐忽视课余时间的阅读学习,语文素养不断降低,因此,教师要加快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寻找新的课外阅读教学方式,将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做到课上课下、校园内外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出新一代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
  
  我国古代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在《和董传留别》中写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阅读——是一个人获得信息与知识最为直接的方式,也是培养自身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而知識的积累与素养的提升从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复一日的不断累积,正如那句“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知识却是无限的,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快推行课外阅读教学,科学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扩展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感受文学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知识与身心的全面发展,达到课外阅读教学的目的。
  一、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一)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汲取知识,获得成长的过程,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自身素质素养与行为能力的提升。在阅读中也是如此,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当前状况下,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并不多见,由于课外阅读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形式并不相同,课外阅读的自由度更高,可以说是全靠学生自主,可是将目光真正投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就可以知道,除了校园学习时间外,学生会更愿意将空闲时间花费在游戏、上网、电视电影与社交上,真正用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而在那“少之又少”的大部分中又是因为学校老师的硬性要求,为完成课堂任务而“不得已为之”。此外,目前学生的阅读还常常只流于形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是单纯的用眼睛看一看,而不愿意用大脑去思考,更别提动手画一画、记一记,学过的知识很快就会忘掉,遇到问题了也不愿意提问或通过上网搜集资料进行了解和分析。不论是个人习惯、个人对课外阅读的看法,还是新信息时代的冲击,学生的阅读兴趣都在不断的下降,更何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二)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
  我们都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成长、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如今,许多的图书馆、书店、书摊等阅读场所常常以盈利性为主,可供读者留下阅读的座位少之又少,或者干脆不进行摆放设置。还有的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不但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甚至还会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此外一些阅读场所的书籍种类十分稀少或者内容的专业性过高,不适合小学生阅读学习。而在学校方面,许多小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重视,校内并不设立图书馆,即使设立,也只是个“空壳”,内部资源要么十分稀缺,要么图书充足却不对学生开放。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学生的阅读环境大大缺失,学生即便产生阅读兴趣也无处可去,更别提让没有阅读兴趣的学生去培养阅读兴趣,这对课外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相较于电子产品来说,课外阅读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远远不如电子产品带来的娱乐性,因此,将学生的目光从电子产品转移到课外阅读上,需要家长与教师校内校外的共同教育和引导。在校园方面,学校常常缺少对图书馆、图书角等图书区域的建设,而在家里,家长常常由于工作或其他琐事缺少对孩子阅读时间的陪伴和监督,这都会使得学生逐渐失去阅读兴趣。
  二、 基于课外阅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是学生生涯的起步阶段,更是培养知识基础与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论是对培养学生素养,还是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而言都是极其重要,起到关键作用的。因此,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和家长应该要自觉承担其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记录知识点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养成在阅读过程中通过画横线、波浪线或用摘录到笔记本上的方式来记录,同样,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难点和不理解的地方也要做好标记。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这种标记重难点的习惯时,对不同类型的内容的标记不需做太多的硬性规定,可以让学生在熟悉基本的方法后,自己用自己习惯和喜欢的方式,做出的标记最起码要做到自己一眼就能理解。同时,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这种阅读习惯虽然好,但是仅限于在个人所有的书籍上使用,在图书馆、书店、书摊之类的公共阅读场所阅读公共书籍资源时,一定要避免对书籍的任何方式的涂画行为,这是十分不文明不道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自己自觉携带一本笔记本,如果看到喜欢的字句或者有用的知识点,可以在自己带的笔记本上记录下来,方便之后的翻阅和复习。
  在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遇到自己不懂或难以完全理解的字段词句时常常会直接询问教师来获得解决方法或准确答案,这种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意识固然是好的,但是这不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理解,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利用字典、工具书、搜索工具等方式查阅自己需要的资料来自己理解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达到教学目的。
  除了阅读习惯之外,阅读效率也是决定阅读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些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常常只注重任务量的不断提升,却忽视学生课余时间长度与书籍数量之间的效率问题,从而造成学生、教师、家长形成“只要提高阅读数量,就能提高语文素养”的错误认识。事实上,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不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而会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由于阅读任务大,学生阅读的压力也会变大,对于书中内容的重难点知识根本无法做到准确的记忆,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教学和阅读效率不进反退。因此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要合理考虑学生的课余时间长短、各科作业的数量强度、理解能力和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同时,学生家长也要充分发挥课外的监督指导作用,多花些时间来陪伴孩子一同阅读,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教师和家长要一同携手,共同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实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共情性,让学生更加切实的感受书本内容所蕴含的深层的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让读者更加融入书本的情节中,更加能深层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达到真正的“读有所获”。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合适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集中精神,用心感受阅读的魅力,达到高效阅讀的目的。在家中也是如此,家长要在学生阅读时给予孩子充分的个人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人文地理、乡土人情、自然奇观等知识内容,将这些资源合理融入教学任务中,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自行寻找课外图书中有关这些自然科学的内容,在下节课将自己收集到的知识进行分享。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气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各样、形式丰富、内容生动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的束缚,走进社会,接触到更多的有趣的人和事物,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把握,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阅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或古代遗址等地方让学生通过看、听的直观感受方式,更加深入立体的感受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故事的阅读兴趣,扩展阅读范围。
  (三)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大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就不会产生学习动力,教师和家长的灌输式、强迫式教育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降低阅读兴趣。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感受新的事物与知识,教师与家长要探索更多的引导方式。比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物质、精神奖励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或者通过开展班内竞赛评选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全班学生的阅读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结语
  雨果曾经说过:“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知识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一个民族素质的衡量标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人生发展铺垫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全方位素质能力,培养出更加满足社会需要的新时代人才,达到课外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烨华.课外阅读兴趣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J].文学教育(下),2018(3):104-105.
  [2]牛怀勇.浅析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A].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2019:3.
  [3]张香芝.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1):120-121.
  作者简介:
  闵永泉,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五家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s)移植对大鼠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随机将5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球囊损伤组和损伤加MSCs移植组,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它还渗透在人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国人的思想仍然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仍保留着许多经典的、优美的古代佳作,借此向学生展现古代的文学风貌。教师需要在传承古典文化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不知不觉间渗透入学生的语文素养中。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人生中极其重要的时间阶段,教师的引导非常
2020年初,高三学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笔者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网上教学”时期的复习策略总结为:合理安排,避免无序;明确任务,精准提升;使尽招数,提高效率;借助媒体
摘 要: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注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精读感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流研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反思质疑,培养学生鉴赏创新能力。课外迁延,引领学生文化传承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有效教学”是一个热词,为教育教学工作者频频提起。那么,什么样
本文以高羊茅(Camarillo品种)种子为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其老化过程中的RNA和PolyA+RNA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种子发芽率的下降,干种子胚中的RNA、PolyA+RNA含量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将情感教育有效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语文是学生初中阶段极其重要的学科内容,初中语文以其自身所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优势,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渗透,以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依据新课改的教育要求,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有效探讨。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涵义;必要性;策略     在当前新的教育观念指引下,要求我们各学科
1999年,江苏省广播电视厅党组以提高节目质量为目标,大办推进精品工程,努力将更多的精品节目奉献给广大听众观众,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一、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1.不断发现听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大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传承已经成为必然的教学任务。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知识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教授给学生,还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将其内涵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措施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摘要】高中是广大青少年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性时期。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构建”为主要研究对象,望能对当前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从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构建角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教学对于高中生人格的形成、健康品格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主动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
本文对诸葛菜和芸苔属属间杂交的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其中用诸葛菜作父本,分别和甘蓝型油菜(“文油6号”、“云油31号”)、“羽衣甘蓝”和白菜型油菜(“凤仪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