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而课堂上会出现师生不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加强师生互动合作,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生成发展。
1课堂提问目的要明确,要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生成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改进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课堂提问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尽心设计提问,来调动和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将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有意义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借助教材、书籍、报纸、杂志等资料对问题进行解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和利用材料的能力。
2课堂提问内容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时政热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因此,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紧扣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关注时政热点,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如:《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一框中,其重点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教学难点是“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利的关键”,时政热点是“党的建设中的反腐败问题”,我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设置了如下情景材料:陈良宇、杜世成等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本应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却滥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问:是不是所有掌握权利的人都会贪污腐败呢?如不是,请举出具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会举出牛玉儒、任长霞等知名先进人物事迹,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陈良宇、杜世成、牛玉儒、任长霞都是拥有权利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在权利运用上的表现却截然相反,这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必须对政府权利进行必要的制约和监督。从而保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提问:如何对权利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就切入教学难点,通过设置情景材料,探讨“前腐后继”的原因,从我党反腐败的历史总结、现阶段反腐败的措施、取得的成果、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强决心、人民群众的心声等方面让学生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关键是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随后进一步探究: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怎样?我们如何参与?这样,围绕重点、难点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讨论。从而使学生掌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关注了时政热点,锻炼了思维,达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生成。
3课堂提问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推进,有阶梯性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情景问题,创设可供学生攀登的“阶梯”,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先浅后深,符合学生“跳一跳”能摘得到的认知规律。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不仅容易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不断扩展、推移、深化。如教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联系的普遍性就是指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②“乌鸦叫丧,喜鹊叫喜”,人们花重金购买含有“8”、“6”数字的车号和电话号码,说明了什么?③我们可不可以把两个无联系的事物变成有联系的事物?④学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到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这样层层设问,使学生识记了联系的含义,理解了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了科学联系观。
4课堂提问节奏要快慢交错、松紧有度
课堂提问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握提问的时机、方式和节奏。这样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也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复习巩固已有知识,学生能通过识记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其节奏可以适当快一些。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充实,有利于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如果是学生回答有一定难度,需要经过讨论、分析、判断、归纳、概括、综合的问题,则应适当慢一些。这样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如教学《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思考:我们在哪些方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你能举例说明吗?这一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很快地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举例说明,对此我们可以加快提问的节奏。然而,在探讨“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时,需要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究、讨论、合作、生成。此时可以放缓提问的节奏,让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缓慢生成。
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一门教学艺术。课堂提问不仅起到了对学生答疑解惑、知识交流和传授的作用,更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情感。只有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统一的生成与发展,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力。
1课堂提问目的要明确,要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生成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改进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课堂提问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尽心设计提问,来调动和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将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有意义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借助教材、书籍、报纸、杂志等资料对问题进行解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和利用材料的能力。
2课堂提问内容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时政热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因此,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紧扣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关注时政热点,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如:《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一框中,其重点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教学难点是“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利的关键”,时政热点是“党的建设中的反腐败问题”,我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设置了如下情景材料:陈良宇、杜世成等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本应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却滥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问:是不是所有掌握权利的人都会贪污腐败呢?如不是,请举出具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会举出牛玉儒、任长霞等知名先进人物事迹,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陈良宇、杜世成、牛玉儒、任长霞都是拥有权利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在权利运用上的表现却截然相反,这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必须对政府权利进行必要的制约和监督。从而保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提问:如何对权利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就切入教学难点,通过设置情景材料,探讨“前腐后继”的原因,从我党反腐败的历史总结、现阶段反腐败的措施、取得的成果、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强决心、人民群众的心声等方面让学生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关键是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随后进一步探究: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怎样?我们如何参与?这样,围绕重点、难点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讨论。从而使学生掌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关注了时政热点,锻炼了思维,达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生成。
3课堂提问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推进,有阶梯性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情景问题,创设可供学生攀登的“阶梯”,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先浅后深,符合学生“跳一跳”能摘得到的认知规律。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不仅容易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不断扩展、推移、深化。如教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联系的普遍性就是指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②“乌鸦叫丧,喜鹊叫喜”,人们花重金购买含有“8”、“6”数字的车号和电话号码,说明了什么?③我们可不可以把两个无联系的事物变成有联系的事物?④学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到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这样层层设问,使学生识记了联系的含义,理解了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了科学联系观。
4课堂提问节奏要快慢交错、松紧有度
课堂提问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握提问的时机、方式和节奏。这样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也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复习巩固已有知识,学生能通过识记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其节奏可以适当快一些。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充实,有利于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如果是学生回答有一定难度,需要经过讨论、分析、判断、归纳、概括、综合的问题,则应适当慢一些。这样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如教学《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思考:我们在哪些方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你能举例说明吗?这一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很快地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举例说明,对此我们可以加快提问的节奏。然而,在探讨“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时,需要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究、讨论、合作、生成。此时可以放缓提问的节奏,让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缓慢生成。
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一门教学艺术。课堂提问不仅起到了对学生答疑解惑、知识交流和传授的作用,更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情感。只有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统一的生成与发展,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