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写作中的谋篇布局好比是战场上将军运筹帷幄,排兵布阵,对于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为此,动笔前要沉思默想,至胸有成竹,“不必卒急拈毫,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清·李渔)。下面以今年高考中各地的高分记叙文为例,谈谈记叙文谋篇布局的一些技法。
一、拟题精巧,夺人眼球
材料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拟题成为展示写作能力的第一道关卡,为此,必须三思而定,必须有技术含量,必须有文采。标题应该体现出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记叙文不能拟个议论文的题目。记叙文可以用六要素为题,可以用细节、人物语言、诗文、修辞等为题。江苏一考生写麦子丰收了,却卖不出去,爷爷通过对麦子深加工,卖出了高价,所拟题目为“智慧从麦香里飘出”,巧妙嵌入材料关键词,形象生动,还能嗅出香味儿,就是一个好题目。广东“走进香山之中”、湖南“我是你的眼睛”、江苏“农之月令”“小巷面条香”等一看就知道文体、题材内容。俗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能让阅卷老师看出你的精准审题、独特内容、机智构思等,因此,拟题上要多动脑筋,多用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应该神采奕奕、顾盼神飞、脉脉含情、眉目传情,让阅卷老师一顾倾心,再顾拍案叫绝。
二、凤头亮眼,入题快捷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好文章,“凤头”喻指开篇要简洁、亮丽、精彩,好的开篇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提起阅读兴趣。扮靓凤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开门见山、倒叙开篇、悬念开篇等,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江苏高分作文《左手粪叉,右手笔杆》开篇即点出”爷爷的手,拿得起粪叉,舞得了笔杆”。这里以“笔杆”写爷爷的“夫子气”,以“粪叉”写爷爷的“农人味儿”,以此表现爷爷平淡而知足的人生智慧。这个开篇交代了写作对象及其特征,人题快速。湖南佳作《我是你的眼睛》开篇就一句话“这是我最后一次去看老何了”,一下子造成悬念,引人人胜。开篇不宜长,两三行足矣。宜精心包装,宜快速人题。
三、题文照应,点题巧妙
考场作文的特殊性(阅卷时间有限)要求反复点题,这种点题又不能简单重复,可以采取题目与文章内容的照应、首尾的点题、文中变换点题的方式。从显与隐的角度来看,点题有明点和暗点两种,暗点就是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等来表现题旨,明点就是通过人物对话、一些抒情议论的语句直接说出题旨或嵌人材料内容。一般来说,除首尾点题之外,文中还需有一两处点题。广东佳作《带您去看花海》全文共7段。第1、2段快速人题分别写“昨日之时感受自然、今日之时感受自然”,第3、4段详写“我”幼时被外婆带去“感受自然”,第5段写“我”长大了带外婆“感受自然”,第6段用议论抒情绾结前文,第7段扣题点题作结。扣题意识强,反复点题,浑然一体。而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有“感受自然”、感受自然的途径(用身、用心、用科技手段)、感受自然的结果(自然离我们“远”“近”),考生用7个自然段将其掰开揉碎,扣得很充分。
四、视角优选,线索清晰
记叙文就是讲故事,同样的生活,不同的视角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记叙文的视角有人物视角(第一、二、三人称)、动植物视角、器物的视角等,人物视角中还有一些特殊人物视角,比如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中的人物、神仙、鬼怪等的视角,动植物、器物的视角一般采用拟人的写法,因为视角独特,常令人耳目一新。考生一般都选择“我”(十八九岁青年)的视角来写,这种视角给人真实感,也容易写出高中生原汁原味的生活。选择什么样的视角就得考虑对应的线索,线索是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常见的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感情发展变化、所见所闻等。
比如,湖南佳作《为自己开扇窗》以“我”的视角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是一个女孩”,“我的听力很差”……全文围绕着自己的成长的主线展开,故事有吸引力。江苏佳作《王大爷的早餐店》通过“我”的视角来讲述他人的故事:“我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住在老小区的好处就是——你知道小区里哪个店铺里的东西好。我知道王大爷卖的早饭最好吃!”“我”的见闻与参与构成了文章的主体,真实地表现了王大爷的人生“智慧”。广东佳作《带您去看花海》则以第二人称写作,幼时被外婆带去“感受自然”,长大了带外婆“感受自然”,题目也是全文一以贯之的线索。这种视角给人生活实感,也便于故事剪裁。考生在运用时一定要突出年龄、性别这些细微的优势,不能与阅卷老师的视角没有区别。
五、分段匀称,结构严谨
记叙文写作中也要注意及时分段,以五六个段落为好,开篇结尾控制在两三行之内,中间每段宜5行,这样看起来匀称。切忌三大段,开篇结尾臃肿,一段都八九行。
记叙文写作也讲究思路和结构,也讲究起承转合,也讲究过渡与照应。记叙文一般按照事件的起因一经过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来写,此为顺叙结构;有时也可以将高潮或结局放前面写,然后再接着写起因、经过、发展,是为倒叙结构。也有对比式结构、蒙太奇结构等。此外,还可以运用插叙、补叙来丰富文章的内容。一般是单线结构,也可采用双线结构,一主一次,一明一暗,能增加记叙文的可读性。
江苏佳作《逃离“智慧”的周庄》采用对比式结构,开篇总写。“这是一张双程景点票:‘周庄“千灯’。周庄与千灯相隔不远。”先写所谓“智慧”的周庄,再用“千灯与周庄相隔不远,千灯与周庄相差甚远”过渡,转而写千灯的“智慧”。于对比中肯定千灯的智慧,否定周庄的智慧。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江苏佳作《智慧,就藏在房间里》则采用倒叙结构,叙述了“我”上学以来,老爸为“我”求学方便不断更换地段,自家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几乎成了常态。倒叙突出了老爸的“智慧”。
六、故事套故事,情节更精彩
会讲故事的考生常常采用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写法,《一千零一夜》《水浒传》《一个人的遭遇》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这种写法可以丰富记叙文的内容,使得情节更富有变化,高中生就是要写这种复杂的记叙文。山东佳作《拥抱生活,何分瓜豆》即采用这种写法,大故事叙述的是巷子西头的女人做的糯米年糕香甜好看,“我”独爱她的年糕,爱糕及人,“温婉秀丽的面庞,再配上纤细的腰肢,莫名有种江南女子特有的仙气”。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考生又套了一个小故事: 又是暖暖的午后,街角落了几只不知名的小雀,喳喳地叫着,整条巷子都是慵懒的节奏。拐过房头,李家婆婆和王家奶奶又在唠着那些家长里短,脚边也正卧着那只毛发稀疏的大花猫。许是聊到了那卖糕女子的往事,依稀听得她竟有个卧病在床的丈夫,再加上脑子有些疾病的儿子,日子过得清苦艰难。一瞬间我哽得说不出话来,转念一想,是了,生活本来就是用来过的,又何必因为苦难的遭遇,耽搁了日子呢?就像纠缠的瓜藤与豆须,你只管好好地浇灌,何苦分辨?何苦为难?
不知过了多久,巷子里再也寻不到那个飘香的小摊,许是寻到了更好的生计吧,那个卖年糕的女人。只是知道,在那之后,我竟是再也未遇着一个把心头的丝瓜藤与肉豆须供养得繁盛葱茂的女子。
这里借助李家婆婆和王家奶奶的唠嗑介绍了卖糕女子的家境,这就是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写法,情节设置巧妙,前面的大故事是蓄势,这里的小故事是触发点,进而借助心理活动将主题表达出来。
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穿插要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防止偏离中心,滥用“故事套故事”;要突出主线,小故事内容不宜喧宾夺主、反客为主;由大故事过渡到小故事要安排好过渡和衔接。
七、豹尾有力,回昧无穷
记叙文的结尾是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阅卷老师必看的重点,万不可草率马虎。具体写法很多,有欧·亨利式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有卒章显志式结尾,通过议论抒情的方式,深化主题,升华主旨;有以景结情式结尾,以景物描写结尾,留下无限想象空间,衬托无尽的情思……好的结尾能收束全文,突出主题,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湖南佳作《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的结尾借助记者的采访点出主题:
有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在偏僻的山村里办小学。他平静地说:“只想让更多人能接受教育。”记者想采访他早年经历,他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总想着去外面,但又去不成,后来一想,自己出不去,可以帮助别人出去嘛,就在这里办了学校,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
言为心声,这里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说出,且巧妙嵌入材料,不着一字点评,实在机智。
谋篇布局既可见也不可见,可见的是文章写出来之后,不可见的是写作之前的沉思默想。谋篇布局非一日之工夫,需要长期实践。鲁迅先生说得好: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写作指导】
非洲谚语强调“但”后面的内容,即: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它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合作、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协作努力。席慕蓉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独去走、去体验,即使路上有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必走之路,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
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可以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一、拟题精巧,夺人眼球
材料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拟题成为展示写作能力的第一道关卡,为此,必须三思而定,必须有技术含量,必须有文采。标题应该体现出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记叙文不能拟个议论文的题目。记叙文可以用六要素为题,可以用细节、人物语言、诗文、修辞等为题。江苏一考生写麦子丰收了,却卖不出去,爷爷通过对麦子深加工,卖出了高价,所拟题目为“智慧从麦香里飘出”,巧妙嵌入材料关键词,形象生动,还能嗅出香味儿,就是一个好题目。广东“走进香山之中”、湖南“我是你的眼睛”、江苏“农之月令”“小巷面条香”等一看就知道文体、题材内容。俗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能让阅卷老师看出你的精准审题、独特内容、机智构思等,因此,拟题上要多动脑筋,多用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应该神采奕奕、顾盼神飞、脉脉含情、眉目传情,让阅卷老师一顾倾心,再顾拍案叫绝。
二、凤头亮眼,入题快捷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好文章,“凤头”喻指开篇要简洁、亮丽、精彩,好的开篇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提起阅读兴趣。扮靓凤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开门见山、倒叙开篇、悬念开篇等,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江苏高分作文《左手粪叉,右手笔杆》开篇即点出”爷爷的手,拿得起粪叉,舞得了笔杆”。这里以“笔杆”写爷爷的“夫子气”,以“粪叉”写爷爷的“农人味儿”,以此表现爷爷平淡而知足的人生智慧。这个开篇交代了写作对象及其特征,人题快速。湖南佳作《我是你的眼睛》开篇就一句话“这是我最后一次去看老何了”,一下子造成悬念,引人人胜。开篇不宜长,两三行足矣。宜精心包装,宜快速人题。
三、题文照应,点题巧妙
考场作文的特殊性(阅卷时间有限)要求反复点题,这种点题又不能简单重复,可以采取题目与文章内容的照应、首尾的点题、文中变换点题的方式。从显与隐的角度来看,点题有明点和暗点两种,暗点就是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等来表现题旨,明点就是通过人物对话、一些抒情议论的语句直接说出题旨或嵌人材料内容。一般来说,除首尾点题之外,文中还需有一两处点题。广东佳作《带您去看花海》全文共7段。第1、2段快速人题分别写“昨日之时感受自然、今日之时感受自然”,第3、4段详写“我”幼时被外婆带去“感受自然”,第5段写“我”长大了带外婆“感受自然”,第6段用议论抒情绾结前文,第7段扣题点题作结。扣题意识强,反复点题,浑然一体。而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有“感受自然”、感受自然的途径(用身、用心、用科技手段)、感受自然的结果(自然离我们“远”“近”),考生用7个自然段将其掰开揉碎,扣得很充分。
四、视角优选,线索清晰
记叙文就是讲故事,同样的生活,不同的视角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记叙文的视角有人物视角(第一、二、三人称)、动植物视角、器物的视角等,人物视角中还有一些特殊人物视角,比如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中的人物、神仙、鬼怪等的视角,动植物、器物的视角一般采用拟人的写法,因为视角独特,常令人耳目一新。考生一般都选择“我”(十八九岁青年)的视角来写,这种视角给人真实感,也容易写出高中生原汁原味的生活。选择什么样的视角就得考虑对应的线索,线索是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常见的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感情发展变化、所见所闻等。
比如,湖南佳作《为自己开扇窗》以“我”的视角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是一个女孩”,“我的听力很差”……全文围绕着自己的成长的主线展开,故事有吸引力。江苏佳作《王大爷的早餐店》通过“我”的视角来讲述他人的故事:“我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住在老小区的好处就是——你知道小区里哪个店铺里的东西好。我知道王大爷卖的早饭最好吃!”“我”的见闻与参与构成了文章的主体,真实地表现了王大爷的人生“智慧”。广东佳作《带您去看花海》则以第二人称写作,幼时被外婆带去“感受自然”,长大了带外婆“感受自然”,题目也是全文一以贯之的线索。这种视角给人生活实感,也便于故事剪裁。考生在运用时一定要突出年龄、性别这些细微的优势,不能与阅卷老师的视角没有区别。
五、分段匀称,结构严谨
记叙文写作中也要注意及时分段,以五六个段落为好,开篇结尾控制在两三行之内,中间每段宜5行,这样看起来匀称。切忌三大段,开篇结尾臃肿,一段都八九行。
记叙文写作也讲究思路和结构,也讲究起承转合,也讲究过渡与照应。记叙文一般按照事件的起因一经过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来写,此为顺叙结构;有时也可以将高潮或结局放前面写,然后再接着写起因、经过、发展,是为倒叙结构。也有对比式结构、蒙太奇结构等。此外,还可以运用插叙、补叙来丰富文章的内容。一般是单线结构,也可采用双线结构,一主一次,一明一暗,能增加记叙文的可读性。
江苏佳作《逃离“智慧”的周庄》采用对比式结构,开篇总写。“这是一张双程景点票:‘周庄“千灯’。周庄与千灯相隔不远。”先写所谓“智慧”的周庄,再用“千灯与周庄相隔不远,千灯与周庄相差甚远”过渡,转而写千灯的“智慧”。于对比中肯定千灯的智慧,否定周庄的智慧。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江苏佳作《智慧,就藏在房间里》则采用倒叙结构,叙述了“我”上学以来,老爸为“我”求学方便不断更换地段,自家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几乎成了常态。倒叙突出了老爸的“智慧”。
六、故事套故事,情节更精彩
会讲故事的考生常常采用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写法,《一千零一夜》《水浒传》《一个人的遭遇》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这种写法可以丰富记叙文的内容,使得情节更富有变化,高中生就是要写这种复杂的记叙文。山东佳作《拥抱生活,何分瓜豆》即采用这种写法,大故事叙述的是巷子西头的女人做的糯米年糕香甜好看,“我”独爱她的年糕,爱糕及人,“温婉秀丽的面庞,再配上纤细的腰肢,莫名有种江南女子特有的仙气”。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考生又套了一个小故事: 又是暖暖的午后,街角落了几只不知名的小雀,喳喳地叫着,整条巷子都是慵懒的节奏。拐过房头,李家婆婆和王家奶奶又在唠着那些家长里短,脚边也正卧着那只毛发稀疏的大花猫。许是聊到了那卖糕女子的往事,依稀听得她竟有个卧病在床的丈夫,再加上脑子有些疾病的儿子,日子过得清苦艰难。一瞬间我哽得说不出话来,转念一想,是了,生活本来就是用来过的,又何必因为苦难的遭遇,耽搁了日子呢?就像纠缠的瓜藤与豆须,你只管好好地浇灌,何苦分辨?何苦为难?
不知过了多久,巷子里再也寻不到那个飘香的小摊,许是寻到了更好的生计吧,那个卖年糕的女人。只是知道,在那之后,我竟是再也未遇着一个把心头的丝瓜藤与肉豆须供养得繁盛葱茂的女子。
这里借助李家婆婆和王家奶奶的唠嗑介绍了卖糕女子的家境,这就是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写法,情节设置巧妙,前面的大故事是蓄势,这里的小故事是触发点,进而借助心理活动将主题表达出来。
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穿插要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防止偏离中心,滥用“故事套故事”;要突出主线,小故事内容不宜喧宾夺主、反客为主;由大故事过渡到小故事要安排好过渡和衔接。
七、豹尾有力,回昧无穷
记叙文的结尾是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阅卷老师必看的重点,万不可草率马虎。具体写法很多,有欧·亨利式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有卒章显志式结尾,通过议论抒情的方式,深化主题,升华主旨;有以景结情式结尾,以景物描写结尾,留下无限想象空间,衬托无尽的情思……好的结尾能收束全文,突出主题,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湖南佳作《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的结尾借助记者的采访点出主题:
有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在偏僻的山村里办小学。他平静地说:“只想让更多人能接受教育。”记者想采访他早年经历,他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总想着去外面,但又去不成,后来一想,自己出不去,可以帮助别人出去嘛,就在这里办了学校,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
言为心声,这里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说出,且巧妙嵌入材料,不着一字点评,实在机智。
谋篇布局既可见也不可见,可见的是文章写出来之后,不可见的是写作之前的沉思默想。谋篇布局非一日之工夫,需要长期实践。鲁迅先生说得好: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写作指导】
非洲谚语强调“但”后面的内容,即: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它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合作、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协作努力。席慕蓉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独去走、去体验,即使路上有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必走之路,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
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可以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