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节课作为省级科研究课题《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的一节现场展示课,邀请了总课题组负责人和其它四个子课题组成员一起观摩研讨,课后大家就本节课作出探讨。本节课总体上按课题研究方向设计教学,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实验操作法来进行,是比较好的一种形式。课中,由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进行验证,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参与有效学习。
【关键词】不规则物体;测量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有效学习
“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面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理解体积的意义的基础上,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原理,体会数学转化的思想。
3.在探究和实验操作中,发展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的数学思想
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在理解水上升的体积就是浸没在水中石块的体积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如何测量?
生: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或 底面积×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师板书)
2.自学感悟
师:昨天同学们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先请各小组交流预习的情况。
师:在预习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请说说。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有趣的测量能测量出石块的体积。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石块的体积的?它的体积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怎么办?
生:我们发现可以把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里,水会上升,水上升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师:他们说得对不对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师介绍工具和实验要求)
3.合作探究
师:请各小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工具,商量好测量的方案,进行实验。
各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进行汇报。
方法一:升高法。
师:请哪个小组上台展示汇报你们刚才的实验过程。
小组1:我们小组在长方体容器里放入适量的水,能让石块完全浸入水中,然后我们分别从容器内量出容器的长和宽,再量出放入石块水面上升的高度,用长×宽×水上升高度,得到了水上升的体积,也就是石块的体积。
师:你们做得真棒,分工明确,实验完成得很好。其它小组同意这种方法吗?
小组2:我们小组是先算出原来长方体容器中水和体积,再算出放入石块后的体积,相减求出石块的体积的。
师:說得真好。同学们都听明白了吗?
师板书:水上升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长×宽×水上升高度
方法二:溢出法。
师:课本中还介绍了另一种测量的方法,就是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石块,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也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各小组进行实验后汇报。
小组3:我们实验时先将长方体容器放入一个更大的容器中,将长方体容器装满水,小心放入石块,水慢慢溢出来,然后我们将溢出的水倒入量杯中,量出溢出水的体积,也就是石块的体积。
师板书:溢出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4.点评小结
师:你们真厉害。同学们分别用了两种方法来测量石块的体积,其实两种方法都应用了转化的方法,把不规则的石块转化成入长方体容器中的水,这样它就变成规则了。(同时播放石块放入水中的动画)
师板书:不规则→规则 转化
师:其实我们以前学习的时候也应用过转化的方法,比如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等等,只不过以前是平面图形,而我们今天是在立体图形中应用,看来应用数学中转化的思想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拓展延伸
师:生活中还有一些物体用上面的方法来测量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乒乓桔子等物品,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实践交流解决的办法。
小组尝试、汇报。
师:这些物品放入水中出现什么情况了?
小组1:当乒乓球放入水中时它浮起来了,我们借助小木棒把它压到水中,让它刚好浸没在水中,这样就能测量出它的体积了。
师:你们的办法真好。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发现了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的方法,应用数学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课本中第47面还介绍了阿基米德测量皇冠的故事,请同学认真阅读。另外还有怎样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的问题,请同学们利用课后的时间来解决,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四、课后评析
本节课作为省级科研究课题《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的一节现场展示课,邀请了总课题组负责人和其它四个子课题组成员一起观摩研讨,课后大家就本节课作出探讨。
本节课按照课题研究方向设计教学,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实验操作法来进行,是比较好的一种形式。课前,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预习;课中,由学生发现问题开始,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来验证,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经历探究过程,积累活动经验,领悟数学本质。促使学生自主参与有效学习。
这节课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和有效学习,能紧紧围绕研究的主题。本课通过开展分组实验活动,探究、发现、验证“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数学经验,领悟了不规则物体可以转化为规则物体体积的数学思想。
本课在设计的问题上针对性和启发性都很强,同时用好“追问”这一手段。如向学生抛出“石头的体积能用公式算出来吗?”后追问“为什么?、怎么办?”。再如“水为什么会上来呢?”这些有深度的问题的提出促进学习小组成员的探索与研究,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当学生在完成实验汇报时,问学生“为什么要把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呢?”在用乒乓球做实验时,一开始乒乓球浮在水面老师提出“现在水上升的体积是乒乓球的体积吗?”学生回答“不是”后,再追问“为什么不是乒乓球的体积?”“怎样才能得到乒乓球的体积?”通过一系列的追问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深入理解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道理。
学生如果不会质疑,就缺少了交流,因此老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提醒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当得到认同时能情不自禁地响起掌声,而当不认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进行探讨,这样才能达到自主参与有效学习的目的!
本节课的设计紧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领悟“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的两种方法,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透过本节课,我们欣喜地看到农村学校的孩子在老师的大胆放手下,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参与我们的数学课堂,参与率达到了90%以上。经过执教老师一段时间的指导和培训,本节课学生的小组实验操作有序,分工合理,实验数据真实,有说服力,小组展示交流比较自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实验结论的揭示水到渠成。
通过本节现场课,使我们提高了科研实验的认识,作为学生自主参与有效学习在形式上可以从问题入手,教学中应设计精当的问题,从情境中产生问题,让学生能自行提出问题,并从解决问题中展示学生学习历程,从不同意见的碰撞中领悟学习内容,在操作实践中感悟问题的本质,并积累数学经验。从小组探讨、合作中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实验中从导学案入手,通过在课堂中的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活动经验的积累达到领悟数学的本质。
【关键词】不规则物体;测量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有效学习
“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46-47面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理解体积的意义的基础上,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原理,体会数学转化的思想。
3.在探究和实验操作中,发展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的数学思想
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在理解水上升的体积就是浸没在水中石块的体积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如何测量?
生: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或 底面积×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师板书)
2.自学感悟
师:昨天同学们对新课进行了预习,先请各小组交流预习的情况。
师:在预习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请说说。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有趣的测量能测量出石块的体积。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石块的体积的?它的体积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怎么办?
生:我们发现可以把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里,水会上升,水上升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师:他们说得对不对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师介绍工具和实验要求)
3.合作探究
师:请各小组利用老师提供的工具,商量好测量的方案,进行实验。
各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进行汇报。
方法一:升高法。
师:请哪个小组上台展示汇报你们刚才的实验过程。
小组1:我们小组在长方体容器里放入适量的水,能让石块完全浸入水中,然后我们分别从容器内量出容器的长和宽,再量出放入石块水面上升的高度,用长×宽×水上升高度,得到了水上升的体积,也就是石块的体积。
师:你们做得真棒,分工明确,实验完成得很好。其它小组同意这种方法吗?
小组2:我们小组是先算出原来长方体容器中水和体积,再算出放入石块后的体积,相减求出石块的体积的。
师:說得真好。同学们都听明白了吗?
师板书:水上升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长×宽×水上升高度
方法二:溢出法。
师:课本中还介绍了另一种测量的方法,就是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石块,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也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各小组进行实验后汇报。
小组3:我们实验时先将长方体容器放入一个更大的容器中,将长方体容器装满水,小心放入石块,水慢慢溢出来,然后我们将溢出的水倒入量杯中,量出溢出水的体积,也就是石块的体积。
师板书:溢出水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4.点评小结
师:你们真厉害。同学们分别用了两种方法来测量石块的体积,其实两种方法都应用了转化的方法,把不规则的石块转化成入长方体容器中的水,这样它就变成规则了。(同时播放石块放入水中的动画)
师板书:不规则→规则 转化
师:其实我们以前学习的时候也应用过转化的方法,比如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等等,只不过以前是平面图形,而我们今天是在立体图形中应用,看来应用数学中转化的思想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拓展延伸
师:生活中还有一些物体用上面的方法来测量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乒乓桔子等物品,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实践交流解决的办法。
小组尝试、汇报。
师:这些物品放入水中出现什么情况了?
小组1:当乒乓球放入水中时它浮起来了,我们借助小木棒把它压到水中,让它刚好浸没在水中,这样就能测量出它的体积了。
师:你们的办法真好。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发现了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的方法,应用数学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课本中第47面还介绍了阿基米德测量皇冠的故事,请同学认真阅读。另外还有怎样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的问题,请同学们利用课后的时间来解决,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四、课后评析
本节课作为省级科研究课题《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的一节现场展示课,邀请了总课题组负责人和其它四个子课题组成员一起观摩研讨,课后大家就本节课作出探讨。
本节课按照课题研究方向设计教学,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实验操作法来进行,是比较好的一种形式。课前,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预习;课中,由学生发现问题开始,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来验证,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经历探究过程,积累活动经验,领悟数学本质。促使学生自主参与有效学习。
这节课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和有效学习,能紧紧围绕研究的主题。本课通过开展分组实验活动,探究、发现、验证“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数学经验,领悟了不规则物体可以转化为规则物体体积的数学思想。
本课在设计的问题上针对性和启发性都很强,同时用好“追问”这一手段。如向学生抛出“石头的体积能用公式算出来吗?”后追问“为什么?、怎么办?”。再如“水为什么会上来呢?”这些有深度的问题的提出促进学习小组成员的探索与研究,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当学生在完成实验汇报时,问学生“为什么要把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呢?”在用乒乓球做实验时,一开始乒乓球浮在水面老师提出“现在水上升的体积是乒乓球的体积吗?”学生回答“不是”后,再追问“为什么不是乒乓球的体积?”“怎样才能得到乒乓球的体积?”通过一系列的追问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深入理解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道理。
学生如果不会质疑,就缺少了交流,因此老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提醒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当得到认同时能情不自禁地响起掌声,而当不认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进行探讨,这样才能达到自主参与有效学习的目的!
本节课的设计紧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领悟“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的两种方法,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透过本节课,我们欣喜地看到农村学校的孩子在老师的大胆放手下,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参与我们的数学课堂,参与率达到了90%以上。经过执教老师一段时间的指导和培训,本节课学生的小组实验操作有序,分工合理,实验数据真实,有说服力,小组展示交流比较自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实验结论的揭示水到渠成。
通过本节现场课,使我们提高了科研实验的认识,作为学生自主参与有效学习在形式上可以从问题入手,教学中应设计精当的问题,从情境中产生问题,让学生能自行提出问题,并从解决问题中展示学生学习历程,从不同意见的碰撞中领悟学习内容,在操作实践中感悟问题的本质,并积累数学经验。从小组探讨、合作中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实验中从导学案入手,通过在课堂中的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活动经验的积累达到领悟数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