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茅海
尽管大海隐藏了与风暴搏斗过的痕迹
礁石还是镂空了所有光照
我听见灰白色的茅草长出风的锐利
——在不可企及的灯塔里
一种自由,曾笼罩过蘸着薄盐的沙地
正午,掀起波涛上陈旧的消息
男人从淌血的土地回到这里
美丽的植物的锯齿,被幽闭在蚌壳上
毫无预兆的一次失败
使大海吞下过剩的牡蛎,船只
从此再也不能孕育
仅仅是出于好奇,人们点燃了大海
这里没有居所也没有伴侣
那被烙得通红的心,已找到狭长的容器
它曾彻夜不宁,以为能饮尽汪洋
一只陌生而怯懦的手 指给它
望不到边际的红土,尽管烈火已经平息
短 歌
穿过众多枝条,阳光逐渐可以承受美好的事
我将成为一个容器,啜饮北部湾的清水
“不要和鲜花一起睡”
在浇灌中,我会获得动物的警醒和它们温
和的眼睛
我已经精通谚语中的树种和沙地
倚着墙的嘴唇,寻找到它的回声
女孩儿梳着头发,我有银色的发带
我有某颗小行星的转动
我看见了平坦的早晨——多么的年轻
海上的星
踏上波涛——
椰树寻找它内心的暗影
繁殖依旧旺盛,果实搂抱着烈日
根茎讲述锚的轨迹
船停靠不到的地方,破碎的词语
从网中漏出
那颗再也照耀不到你的星
在发烫的歌中 沉落
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清凉
这是人们渴望过的告别
蜂 鸟
漆黑的眼睛,像那扇总也敲不开的门
梦使你的身体悬浮,雄蕊竖起它的毛鬃
我希望振翅时隐藏一些响动
三千多万年前,化石在山地南部闪现
让我继续隐瞒一滴蜜的影踪
大地蓝色的腹部,狎昵的雪松林
越冬地离我还有泛着雪光的山脉
那唯一不诱惑我的,紫外色谱的花朵
就是催促着我的,命运的“嗡嗡”声
我的眼睛,不是用来流泪
不同年份、不同纬度上的植被
经我的喙解释她们古怪而有魔力的心
我在白昼飞行,不是为了游历
那些追逐的故事千篇一律
赭色的岩石倚靠着亮着灯的夜晚
灌木丛中,母性的气味忽远忽近
我的耐心,和人类的驯服相仿
在恐惧边缘,我们拥有近亲的嗅觉
我的眼睛,不是为了收藏聚在一起的星星
和死亡
在藿香的心脏,我获得过奇迹
肉体的危险让我得到过一雙女人的手
她的不幸和陶醉,都由其他人诉说
大地透过我,完成了它的纤弱
迁移者,在我的羽翅上战栗
我的记忆不是为了分辨 而是生存和遗忘
【冯娜,1985年出生于云南丽江,白族。毕业并任职于中山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特聘导师。著有《无数灯火选中的夜》《是什么让海水更蓝》《树在什么时候需要眼睛》等诗文集十余部;作品被译为英语、俄语、韩语、蒙古语等多国文字。参加第二十九届青春诗会。首都师范大学第十二届驻校诗人。曾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华文青年诗人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美国The Pushcart Prize提名奖等多种奖项。】
尽管大海隐藏了与风暴搏斗过的痕迹
礁石还是镂空了所有光照
我听见灰白色的茅草长出风的锐利
——在不可企及的灯塔里
一种自由,曾笼罩过蘸着薄盐的沙地
正午,掀起波涛上陈旧的消息
男人从淌血的土地回到这里
美丽的植物的锯齿,被幽闭在蚌壳上
毫无预兆的一次失败
使大海吞下过剩的牡蛎,船只
从此再也不能孕育
仅仅是出于好奇,人们点燃了大海
这里没有居所也没有伴侣
那被烙得通红的心,已找到狭长的容器
它曾彻夜不宁,以为能饮尽汪洋
一只陌生而怯懦的手 指给它
望不到边际的红土,尽管烈火已经平息
短 歌
穿过众多枝条,阳光逐渐可以承受美好的事
我将成为一个容器,啜饮北部湾的清水
“不要和鲜花一起睡”
在浇灌中,我会获得动物的警醒和它们温
和的眼睛
我已经精通谚语中的树种和沙地
倚着墙的嘴唇,寻找到它的回声
女孩儿梳着头发,我有银色的发带
我有某颗小行星的转动
我看见了平坦的早晨——多么的年轻
海上的星
踏上波涛——
椰树寻找它内心的暗影
繁殖依旧旺盛,果实搂抱着烈日
根茎讲述锚的轨迹
船停靠不到的地方,破碎的词语
从网中漏出
那颗再也照耀不到你的星
在发烫的歌中 沉落
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清凉
这是人们渴望过的告别
蜂 鸟
漆黑的眼睛,像那扇总也敲不开的门
梦使你的身体悬浮,雄蕊竖起它的毛鬃
我希望振翅时隐藏一些响动
三千多万年前,化石在山地南部闪现
让我继续隐瞒一滴蜜的影踪
大地蓝色的腹部,狎昵的雪松林
越冬地离我还有泛着雪光的山脉
那唯一不诱惑我的,紫外色谱的花朵
就是催促着我的,命运的“嗡嗡”声
我的眼睛,不是用来流泪
不同年份、不同纬度上的植被
经我的喙解释她们古怪而有魔力的心
我在白昼飞行,不是为了游历
那些追逐的故事千篇一律
赭色的岩石倚靠着亮着灯的夜晚
灌木丛中,母性的气味忽远忽近
我的耐心,和人类的驯服相仿
在恐惧边缘,我们拥有近亲的嗅觉
我的眼睛,不是为了收藏聚在一起的星星
和死亡
在藿香的心脏,我获得过奇迹
肉体的危险让我得到过一雙女人的手
她的不幸和陶醉,都由其他人诉说
大地透过我,完成了它的纤弱
迁移者,在我的羽翅上战栗
我的记忆不是为了分辨 而是生存和遗忘
【冯娜,1985年出生于云南丽江,白族。毕业并任职于中山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特聘导师。著有《无数灯火选中的夜》《是什么让海水更蓝》《树在什么时候需要眼睛》等诗文集十余部;作品被译为英语、俄语、韩语、蒙古语等多国文字。参加第二十九届青春诗会。首都师范大学第十二届驻校诗人。曾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华文青年诗人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美国The Pushcart Prize提名奖等多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