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red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 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
  
  创造思维能力的出现,是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潜在智能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所以最佳心态的形成是诱发潜在创造智能的基础。语文教育中,要使学生形成最佳心理状态,就必须把他们当作社会的人去对待,当作具有自然属性的人去对待,真正把被禁锢的人性的灵气解放出来、使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受到尊重。这样学生对学习就有一种愉悦感、新奇感和成功感。这些既是构成最佳心态的主要因素,又是人之常情。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首看其科技发展的快慢,而科技的发展取决于是否拥有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呼唤创新和创造型人才,呼唤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人,为此,语文教学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发人深思,究其原因主要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其语言内容充实最快,应用要求也最广,教学中若只停留在经验、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远离现实,与生活脱节。因此,现代的语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对事物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性运用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顿悟和创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具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敢于持怀疑态度,敢于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只有这样,才能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在教学中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沿,培养创新能力
  
  (1)创设气氛,激发创造兴趣
  创造需要心灵的自然放松。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下,学生只会封闭自己的心灵,根本谈不上创造。为此,培养创新素质,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与土壤,即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课堂上我能够放下师道尊严,与学生建立起良师益友的合作关系,用微笑的面容、激励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你说得真好”“不要紧,慢慢说”“说错了,没关系,坐下再想想,相信你一定能想出来。”这些滚烫的话语犹如火焰,它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敢于独自思考,敢于发表与老师、同学、书本不同的看法,不怕想错、说错、做错,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有利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刻舟求剑》一文,当讨论到船靠岸后,人为什么捞不到宝剑时,大部分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因为船移动了,船上的记号也跟着移动了,而掉在水中的宝剑没有动。所以那个人捞不到宝剑。但是有位学生却郑重地指出老师和同学的说法不准确,他认为掉在水里的宝剑也会动。首先,剑从船上落入水中时,受到船行驶的惯性和水流速度的影响,不是垂直下落;其次,剑落入的河床不一定是平的,如果是顺着水流方向倾斜的话,剑受到水的冲击力的影响,也会移动。这个问题提得突然,我在备课中没有考虑到。但我没有斥责该生多嘴,反而在肯定问题提得好的同时,讲了这番话,“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位同学考虑问题很细,而且从他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懂得不少课外知识,如船的惯性、水流速度、冲击力等,但这与我们得出的结论并不矛盾。因为宝剑很重,以上的外力对宝剑几乎构不成什么影响,不过为了使表达更严谨,我们可以说船移动了,船上的记号也跟着移动了,而掉在水里的宝剑几乎没有动。”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又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2)创设气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学生在校学习,正是人一生最佳的黄金学习时间,在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对什么都有兴趣,而在此期间教师的引导致关重要,在中学,慢慢的学生有了极强的自我意识,自学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培养学生自学的基础(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便于学生运用与迁移),自学的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方法,能举一反三,会筛选、归纳、运用、生成信息),自学的人格品质(包括求知欲、独立性、灵活性、观察力、坚韧性、创造性)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学会学习,进而学会做人,形成独立、自尊而又富于创造性的人格。
  
  3、以发挥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培养创新能力
  
  (1)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经过长期研究探讨,但并未真正解决的一个问题。学习语言,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语文教学就有了活力。为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三自”、“三有”的原则。“三自”:即在老师引导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有”:即在教师引导下,尽可能让学生有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例如《温暖》一课最后一句话“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教学中我让学生质疑,有了这样的争论:有同学问:“寒冷”是很冷的意思,“温暖”是寒冷的反义词,在同一时间里,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样两种相反的感觉呢?我顺势引导说:“是呀,为什么会有这种看似矛盾的感觉呢?”有的学生说:“‘寒冷’和‘温暖’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感觉,不可能同时存在”有的学生说:“这两个词用在这里不仅不矛盾,而且十分准确,它真实地反映了清洁工人当时的感觉。”这时又有学生补充说:“‘寒冷’是深秋的气候特征,‘温暖’是清洁工人受到总理亲切关怀的内心感受。”通过这样的分析与争论,学生进入了豁然开朗的境地,“温暖”和“寒冷”用在这里看起来矛盾,实际上是真实的,准确的,它突出表现了周总理关心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观认为,在教学活动这一特殊的认识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然而,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以操纵者、主宰者及真理拥有者自居,形成家长式、注入式的教学,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这种定势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因此,要发掘学生的创新、创造潜能,必须改变这种教学状态,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讲堂”变成“学堂”,把“听课”变成“做课”,让学生去思索、去感受、去讨论、去畅所欲言,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从而激发起求知的热情,踊跃尝试探索,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得到最大的开掘,创造力将得到最大的发挥。
  (2)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独立支配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语文教学中培养自主性是在尊重学生,帮助树立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的学习形式应以个体学习为主,教师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习的方法可采用先学后教,先尝试后指导,多让学生直接感受、吸收课文语言,并领略语言规律,以至运用语言举一反三。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学生在自学了描写四处黄山奇石的段落后,我作了简要点拨:“你能从中悟出写黄山奇石的方法吗?”经老师启发,学生自己悟出课文先写了黄山奇石名字的由来,又写了它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再辅以黄山奇石的投影片,则为学生创造性想象提供了条件。
  
  4、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培养创新能力
  
  (1)鼓励求异思维,异中求新
  敢于标新立异,这本身就是创新。标新立异即抛弃陈旧的或者普通的成分,创造新的成分,它是创新者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信息有机的沟通起来,唤起其感性认识,再进一步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加工,使感性认识向理性飞跃。在教学中,我们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异想天开”“敢为人先”的思想,运用求异思维,不依常轨,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敢于寻求变异,从而引发新的思想、新的见解。例如,“狐假虎威”不好,但有学生却认识到,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除此以外,像“旁观者未必清”“留得青山在,也怕没柴烧”“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未必黑”“滴水未必能穿石”“有文凭的人,不一定有水平”“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有出息”……诸如此类的观点,也都是求异思维的典型例子。
  (2)突破思维定势,破中求新
  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由于习惯于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这种心理会严重妨碍人们创造性思维活动,不克服,思维不会活跃,创新意识不会产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帮助学生突破定势心理,激发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课堂上,只要学生答的合理,就允许多种不同答案存在。如《狼和小羊》的结尾是“狼说完,就恶狠狠地向小羊身上扑去。”我问学生:“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大部分学生都围绕“可怜的小羊被凶恶的狼吃掉了。”这一意思来说。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假若是小羊活着,那情景应该是怎样的?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有的说:“当狼向小羊扑去时,小羊躲到树桩后,狼一头撞在树桩上死了。”有的说:“当狼向小羊扑去时,用力过猛,掉进小羊身后的陷阶里了。”还有的说;“狼恶狠狠地向小羊扑去时,猎人及时赶到,把狼打死了。”可以说,这种意识的产生就是创新,它打破了思维的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5、以展开想象与联想为催化剂,培养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是有益的。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似乎把故事讲完了,实际上似完未完,余韵袅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小摄影师》一文结尾写;小男孩哭着跳上电车走了。他还会来吗?如果会来,他与高尔基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让学生续想作文,丰富文章的内涵。此外,我还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因为联想往往是创新发明的开端。学完《归类识字——飞机、潜水艇》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人们从鸟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从鱼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还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我从()中得到启示,想发明()。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发挥想象的潜能,产生新奇大胆的想象成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古今中外有成就的科学家和大学者,没有哪一位不重视“问”和“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质疑辩难,是学生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内驱力,是通向创新的第一步阶梯。因此,教学中不但要激发兴趣,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懂得“好问则裕”,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告别传统模式,告别轻车熟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其他文献
摘要:近10年来,江苏高考改革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中,新模式层出不穷。08江苏高考新方案在考试形式、学生评价标准、高校招生权力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为我国高考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江苏 08高考模式 学业水平测试    作为全国高考改革的领头羊,江苏省从1999年到2008年的9年时间里,高考模式转变过5次,平均不到2年就创新一次,其变化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实行的高考
期刊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    一、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的认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
期刊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创造思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实施新课程要求中学音乐教师具备的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艺术教育的综合素质,特作如下浅谈。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教师 素质    在十七大报告中对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
期刊
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尤为重要。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动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
期刊
常常听到农村中学学生为作文眉宇不舒、叫苦连天、愁肠百结。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较单调和课外阅读奇缺。要说咬着笔杆强说愁却写不出文章,实在是种痛苦。  归纳学生们的作文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五难”: 脑袋空空,寻找素材难;假话连篇,抒写真情难;题材老旧,标新立异难;语言贫乏,准确表达难;不懂层次,完整结构难。   经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课外练笔对于中学生写作作用非常重要,它能更好地
期刊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期刊
近年来我们发现:由于种种负面因素的影响,有些聋生在校自残现象屡有发生,毕业后违法犯罪现象也非常普遍。这种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和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加强聋生的生命教育,帮助他们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近年来,我校一直在聋生生命教育的策略、方法、途径等方面展开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与效果。    一、教会自我保护,使聋生健康安全地生
期刊
韩愈在他著名的《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即在教学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这三部概括而言,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教书、育人这两个根本教育任务。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传授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是教育的重点与基础,教书是实现育人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观念的影响,我们在工作中无形就以智育为主,而相对来说就轻视了道德品质的
期刊
摘要: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政治课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通过在阅读教材、小结知识点、学会发现、思考、参与及质疑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政治课学习方,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政治教学 学法指导 学会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