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政治课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通过在阅读教材、小结知识点、学会发现、思考、参与及质疑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政治课学习方,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政治教学 学法指导 学会学习
初中政治科实行开卷考试已有五个年头了,开卷考试是适应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所做出的理性选择。从指导思想上看,是变以知识立意为主为以素质、能力立意为主,关键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新形势下,政治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务必在教授课程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政治课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条件。那么,怎样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呢?根据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认为要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能力、自身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以下几种效果较好:
1、依纲阅读法。即教师依据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因为目的性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抓住概念,理解观点,达到熟悉教材,初步培养了其自学能力。
2、粗读教材法。所谓粗读教材法就是粗略地通读一遍,是一种较快速度的翻阅法。它要求学生提纲式地把握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因为是泛读,所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印象不深,对问题理解的通透力不强。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听课,并为下一步细读奠定基础。
3、细读教材法。细读教材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勾、圈等记号划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出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比较、联想本框题新的概念、观念与所学过的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认知体系中。
二、指导学生小结的方法——纲要浓缩法
纲要浓缩是指借助一种直观教具、结构图表或比较图表浓缩学习内容,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线”的记忆变成“面”的记忆,形象直观,重点突出,脉络清楚。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节、课、单元或全书小结。如在教学“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政治》第三册第一课)时,教学完整课内容后,教师指导学生做如下总结:
初级阶段的含义(两层) 人口问题(表现、对策)
社会主义为什么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资源问题(表现、对策)
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基本国情环境问题(表现、对策)
含义
可持续发 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展战略 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指导学生学会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初中政治课程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要把学生看做主动学习的对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还可以多提供给学生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从感性材料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活动中学会发现。教师对学生发现的所有问题及时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去解决。例如,我在讲“走艰苦创业之路”这一课时,让学生设计一些问题,沿着这一问题去解决。学生首先设计了“艰苦奋斗和艰苦朴素的区别”,我积极引导学生弄清这个问题: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本色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是一种生活作风,更是一种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艰苦奋斗的品质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地去完成任务;表现在学习上,就是要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水平;表现在生活上,就是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女抵制和反对铺张浪费。由此可见,艰苦奋斗包含丰富的内容,艰苦朴素仅仅是艰苦奋斗精神在生活上的一种表现。学生紧接着下去又问:“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提倡艰苦奋斗过时了吗”?我又引导学生思考:第一,艰苦奋斗是一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它不仅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和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更强调的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第二,艰苦奋斗具有重要意义:(1)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2)艰苦奋斗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3)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也要艰苦奋斗。第三,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很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一些山区和边远地方,群众的生活还比较贫穷,同时我国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总之,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伦理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永远不会过时,也不能丢掉。所以,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无论什么时候,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品质和精神面貌永远都不会过时。这样由浅入深,由旧知识到新知识,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不断的去探究、去发现。课堂教学是“学会发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牢牢把握这个阵地,坚定不移地实施培养策略,学生
的发现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培养。
四、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而思维的主动性又表现在主动探究和遵循学习规律,由形象思维活动上升到抽象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一味的把教学内容、要点、联系全盘托出,完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而应尽可能给学生置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并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如在讲到“民主是逐步发展的”这课时,我让学生组织讨论并提议本节课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思考?这时许多同学都积极思考跃跃欲试,问题马上收集到了不少。有:1、这个乡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2、这个乡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3、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高不高?从何看出?4、为什么民主是逐步发展的,它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等。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要掌握本节课内容,所要进行思考的方向。进而教师再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现象分析原因,看到本质,就这节课自己所提的思考题进行探讨并解答。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再深入探讨:“为什么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要改善这种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指导学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选代表还不是上面说了算”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思想影响在中国农民头脑中的反映,说明肃清这种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民主是逐步发展的”道理,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青年学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
五、指导学生学会参与
新修订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而且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初中年级思想政治教材也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活动内容。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它试图通过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我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注意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努力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也着意于利用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本人曾就农村环境的现状让学生作一调查。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农民们的衣食住行有了极大改善,家家都盖了新房,而且打扫得干干净净。但走到附近的河边或田头,却发现各种垃圾杂乱、污秽不堪,河水变脏变臭。到了农忙季节,农田里的稻草成了焚烧的对象,烟雾缭绕……。针对此种情景,同学们感触极深。同学们提出了保护农村环境的种种措施。如:必须重视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意识教育;专人负责上门处理生活垃圾;治理整顿河道;参加义务劳动;对于稻草,同学们建议通过科学方法进行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同学们尽情地发挥自已的想象力,提出了许多建议。尽管有些建议不成熟,但这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六、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会经常存在和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其表现为新旧知识间的冲突或知识与实际的冲突,其实质是一种认知冲突或知行冲突。如果不及时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点,就不可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更不可能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对各种疑点的解析。一是要善于设置疑点,如上课时我们可以设置以下疑点:为什么同样是西瓜,夏天时价格很便宜,而在冬天时价格却十分贵呢?通过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疑点,启动学生思维,就显得十分自然得体。二是通过解决学生思想实际中的疑点。如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道德的滑坡?诸如此类的疑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不加以及时解决,一方面我们传授的知识难以为学生所真正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会扼杀在学习中的思维积极性与创造性。因而政治课教学中不断地解析各种疑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生获得知识,同时也是不断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总之,政治课教学要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忽略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会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样,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政治教学 学法指导 学会学习
初中政治科实行开卷考试已有五个年头了,开卷考试是适应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所做出的理性选择。从指导思想上看,是变以知识立意为主为以素质、能力立意为主,关键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新形势下,政治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务必在教授课程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政治课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条件。那么,怎样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呢?根据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认为要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能力、自身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以下几种效果较好:
1、依纲阅读法。即教师依据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因为目的性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抓住概念,理解观点,达到熟悉教材,初步培养了其自学能力。
2、粗读教材法。所谓粗读教材法就是粗略地通读一遍,是一种较快速度的翻阅法。它要求学生提纲式地把握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因为是泛读,所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印象不深,对问题理解的通透力不强。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听课,并为下一步细读奠定基础。
3、细读教材法。细读教材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勾、圈等记号划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出基本知识结构。能够比较、联想本框题新的概念、观念与所学过的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认知体系中。
二、指导学生小结的方法——纲要浓缩法
纲要浓缩是指借助一种直观教具、结构图表或比较图表浓缩学习内容,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线”的记忆变成“面”的记忆,形象直观,重点突出,脉络清楚。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节、课、单元或全书小结。如在教学“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政治》第三册第一课)时,教学完整课内容后,教师指导学生做如下总结:
初级阶段的含义(两层) 人口问题(表现、对策)
社会主义为什么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资源问题(表现、对策)
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基本国情环境问题(表现、对策)
含义
可持续发 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展战略 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指导学生学会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初中政治课程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要把学生看做主动学习的对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还可以多提供给学生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从感性材料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活动中学会发现。教师对学生发现的所有问题及时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去解决。例如,我在讲“走艰苦创业之路”这一课时,让学生设计一些问题,沿着这一问题去解决。学生首先设计了“艰苦奋斗和艰苦朴素的区别”,我积极引导学生弄清这个问题: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本色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是一种生活作风,更是一种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艰苦奋斗的品质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地去完成任务;表现在学习上,就是要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水平;表现在生活上,就是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女抵制和反对铺张浪费。由此可见,艰苦奋斗包含丰富的内容,艰苦朴素仅仅是艰苦奋斗精神在生活上的一种表现。学生紧接着下去又问:“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提倡艰苦奋斗过时了吗”?我又引导学生思考:第一,艰苦奋斗是一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它不仅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和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更强调的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第二,艰苦奋斗具有重要意义:(1)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2)艰苦奋斗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3)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也要艰苦奋斗。第三,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很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一些山区和边远地方,群众的生活还比较贫穷,同时我国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总之,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伦理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永远不会过时,也不能丢掉。所以,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的观点是错误的,无论什么时候,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品质和精神面貌永远都不会过时。这样由浅入深,由旧知识到新知识,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不断的去探究、去发现。课堂教学是“学会发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牢牢把握这个阵地,坚定不移地实施培养策略,学生
的发现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培养。
四、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而思维的主动性又表现在主动探究和遵循学习规律,由形象思维活动上升到抽象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一味的把教学内容、要点、联系全盘托出,完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而应尽可能给学生置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并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如在讲到“民主是逐步发展的”这课时,我让学生组织讨论并提议本节课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思考?这时许多同学都积极思考跃跃欲试,问题马上收集到了不少。有:1、这个乡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2、这个乡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3、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高不高?从何看出?4、为什么民主是逐步发展的,它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等。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要掌握本节课内容,所要进行思考的方向。进而教师再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现象分析原因,看到本质,就这节课自己所提的思考题进行探讨并解答。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再深入探讨:“为什么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要改善这种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指导学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选代表还不是上面说了算”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思想影响在中国农民头脑中的反映,说明肃清这种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民主是逐步发展的”道理,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青年学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
五、指导学生学会参与
新修订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而且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初中年级思想政治教材也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活动内容。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它试图通过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我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注意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努力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也着意于利用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本人曾就农村环境的现状让学生作一调查。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农民们的衣食住行有了极大改善,家家都盖了新房,而且打扫得干干净净。但走到附近的河边或田头,却发现各种垃圾杂乱、污秽不堪,河水变脏变臭。到了农忙季节,农田里的稻草成了焚烧的对象,烟雾缭绕……。针对此种情景,同学们感触极深。同学们提出了保护农村环境的种种措施。如:必须重视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农民的环保意识教育;专人负责上门处理生活垃圾;治理整顿河道;参加义务劳动;对于稻草,同学们建议通过科学方法进行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同学们尽情地发挥自已的想象力,提出了许多建议。尽管有些建议不成熟,但这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六、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会经常存在和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其表现为新旧知识间的冲突或知识与实际的冲突,其实质是一种认知冲突或知行冲突。如果不及时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点,就不可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更不可能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对各种疑点的解析。一是要善于设置疑点,如上课时我们可以设置以下疑点:为什么同样是西瓜,夏天时价格很便宜,而在冬天时价格却十分贵呢?通过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疑点,启动学生思维,就显得十分自然得体。二是通过解决学生思想实际中的疑点。如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道德的滑坡?诸如此类的疑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不加以及时解决,一方面我们传授的知识难以为学生所真正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会扼杀在学习中的思维积极性与创造性。因而政治课教学中不断地解析各种疑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生获得知识,同时也是不断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总之,政治课教学要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忽略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会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样,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