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的论断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我国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同时也成为我国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那么,您对这个重要论断是怎么认识的?
  李慎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己任,并为之进行艰苦卓绝、坚持不懈的奋斗。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带领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政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积极探索适应时代潮流和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的各项权益得到保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迫切需要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适应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期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记者:您刚才谈到科学发展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那么,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指导意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慎明: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既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从其丰富的内涵看,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一种注重效率的发展观,而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显著的优越性就是效率高,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公平正义,要求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而做到这两点,关键是坚持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不允许少数利益集团垄断生产生活资料、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左右国家政策法规。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前提。正如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30年来,我们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记者:那么,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呢?
  李慎明:首先,要从认识上区分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认识前提。民主问题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在各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是当前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或争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焦点。人民民主或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相比较而存在。不讲清楚资产阶级民主,就无法讲清楚人民民主或社会主义民主。因此,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就必须划清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界限。
  有同志说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是民主的定义。我认为,这是对人民民主或社会主义民主的定义,并不是对各类不同性质民主的共同定义。如果必须给民主下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定义的话,我认为,是否可以这样说,民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国家形态的一种,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还有的同志说,不同类型间的民主,往往有不少共通或共同的东西,这些共通和共同的东西,就是民主的普适性或民主的普世性,如都承认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等。但这仅仅是从形式上看问题,没有把这种形式与各种不同类型民主的实质联系起来看。
  我们应当看到,在民主问题上,资产阶级是打着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的旗号上台的,它们的政府从来都把自己标榜成为全体公民的代表。但是其实践却早已揭穿了资产阶级的这类谎言。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就决不会有无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当然,马克思主义决不排斥也决不能排斥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这些口号的本身。但是也必须把握和揭示这些口号的内涵与实质,以利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自己的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争得这些权利,本来就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种重要目标。资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民主的联系与区别是:都是在旗帜上写着多数人的民主或统治,亦即形式上的多数人的平等;但在实际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资产阶级的民主是形式与内容相对立的。从形式上看,比如说,一人一票,所有公民是平等的,但在实际的经济社会中,则是少数人享有民主,而大多数人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而社会主义的民主则是从形式到内容的相统一,无论从形式,还是到经济社会政治的实际生活内容看,都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只在其类型上分高下,没有“普世”或“普适”。我们讲,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在这里所说的民主,已经不是所谓抽象的、纯粹的民主了,已经是暗含和事先设定了它的属性,即叫社会主义民主,或叫人民民主,或叫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了。
  毫无疑问,民主是程序,是过程,是手段,是制度,但各种不同形式和性质的民主必然都是为其不同的政治目的服务的。列宁曾说过一句名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因此,我们决不能抽象地谈论民主,也从来没有什么抽象的民主;在阶级或有阶级的社会里,民主总是有属性的,即属于谁的民主。不能程序、过程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不能程序、过程走完了,结果勿须问,去搞什么“程序拜物教”。从一定意义上说,从表面和形式上看,不同民主的程序和过程的本身,往往没有什么分别,但其本质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有着根本的不同,关键是看谁去运用、去达到什么目的。资本主义民主的目的是要少数人当家作主;无产阶级或者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是要绝大多数的人民当家作主。依法、依规的选举的程序与过程,无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十分重要的组成,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并要十分重视相关制度、法规的设计、改进与实施,以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表达民意。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这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部。只有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充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不断实现。
  其次,在这个认识前提下,我认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坚持两点:
  第一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根本目的,而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则是要达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目的的手段,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找到了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模式,又超越了过去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第二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还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国近6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多党制、普选制以及三权鼎立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它摆脱了少数资产者对政治的操纵,而将国家的一切权力交还到人民的手中。这套新型的政治制度能够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使党和政府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社会矛盾,科学做出决策,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践已经证明,这套政治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那么,当前,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李慎明: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政治领域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做出的战略部署;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又强调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这是我们今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当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中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是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关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十分宏伟艰巨的事业。这就必须继续在最无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性、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组织性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即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宗旨的共产党才能真正做到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始终地为了群众,充分地发扬民主以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从而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不断巩固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这一历史阶段的国际环境和我国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条件所决定,我国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和阶层差别,各阶级阶层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利益和要求之间的矛盾。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还突出地表现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社会利益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正确全面地反映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在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优先保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还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极强的探索性。因此,只有在没有任何私利的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才能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统筹全局、把握方向,并结合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正确处理党和人大、政府、政协、群众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依法履行职能,做到总揽而不包办,协调而不代替,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二,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根本条件是在经济上当家作主。没有这一条,其他民主权利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也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我们还要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要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发挥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城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决策制定和实施的规则和程序。总之,要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正确反映和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不断增强党和国家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正确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治保证,意义重大。无论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还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这一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三者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统一体,缺一不可。需要指出的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是党采用什么执政方式开展执政活动的问题,是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问题,而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部内容。我们应继续充分重视和坚决贯彻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充分重视执政方式的重要性,但不能用“依法治国”这一单项要求,来替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者有机统一以及三者中的其他两项。不能仅讲依法执政,而忽略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执政,忽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民主执政。要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建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要推进公正司法,规范司法行为,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一切政党和社会组织,所有公民和社会团体,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要不断提高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党政机关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尽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党政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已取得一系列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有着不少有利条件,我们仍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但也要清醒看到,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党的领导、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方面面,这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努力。同时,任何民主政治的发展都根本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加上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是对各个不同阶级、阶层、集团、群体乃至个人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我国又有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民族各地域经济文化发展差异较大等特殊国情,这都需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一切从我国国情出发。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既要有时代的紧迫感,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科学审慎的态度和稳妥求实的精神;既要大胆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又决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应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我们改革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从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本质的切实实现。
  
  ■ 责任编辑:晏蔚青
其他文献
邓小平至少三次说过,他在1927年底就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在1980年参观八七会议旧址时,他曾指出:八七会议时,“李维汉是秘书长,……我是中央秘书,……1927年底在上海我才当秘书长。”在1984年3月会见外宾时,他又说:“我1927年从苏联回国,年底就当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10月,他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再次指出:“一九二七年底我第一次当中央秘书长时二十三岁。”然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期刊
一    记者: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始终面临的一个伟大工程,重视党的建设,也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和政治优势。今年恰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发表70周年,作为党的建设史上的一篇光辉文献,重温其中的思想观点,对于今天我们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甄小英:刘少奇对党的建设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创立了共产党员的修养理论。《论修养》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创造性地
期刊
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2008年11月3—4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举办了“《共产党宣言》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美、德等七国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围绕《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基本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视野中的《宣言》研究、关于“两个不可避免”思想的再认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自由人的联合体”等主题展开了研讨。 
期刊
凌云社区地处徐汇区西南,有12个“两新”组织党支部、200多名党员。这些党员年纪轻、学历高、思想活跃,并且工作节奏快、分布散、活动集中难,如何组织他们开展组织活动,对他们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一直是困惑我们的一个难题。  在实践中我们从“两新”组织党员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探索建立党支部“网上论坛”——《徐汇凌云两新论坛》,得到了广大党员的热烈拥护和支持。“网上论坛”自2005年8月建成
期刊
所谓功能区域,是指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为实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根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划分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如楼宇、商业街、工业基地、高科技园区等)。当前,随着区域性大党建格局的不断推进,作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点的功能区域,其党建工作是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建“大党建”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功能区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的研究,亦成为新形势下加强“两新”组织党建的重要课题。本课题组以
期刊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和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能否科学、正确地运用互联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上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力量。“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建中更具开放性和活力的重要部分,应当在信息化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走出新路子
期刊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    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走过了一段光辉历程,使我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领域发生了令世界瞩目的变化。回顾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方面的成就,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是一个绕不开的大事件。作为长期致力于新中国法学研究和建设的专家,您能否回顾一下我国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历
期刊
澳大利亚社会主义运动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苏东剧变的冲击下,澳共母党于1990年底解散。1996年10月6日澳大利亚社会主义党更名为澳大利亚共产党(简称“澳共”),使澳大利亚又有了新的共产党。2005年9月30日-10月3日新澳共在悉尼召开了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口号是“在工人阶级中建党,每一个党员都是活动家”。大会选举出以彼得·西蒙为总书记、以汉纳·米德叶顿为主席的新中央委员会
期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社区党组织作为党在社区的战斗堡垒,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增强服务功能是形势发展对社区党的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社区党建的工作对象、领导体制、工作格局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从工作对象来看,由纯粹的社区居民向全体社区人员覆盖。随着经济社会转型,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给
期刊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是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业大镇,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现有户籍人口3.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作为上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行区和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从2006年底开始,廊下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因地制宜,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坚决不搞“文化政绩工程”,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挖掘推广富有地方特色的“打莲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