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合作学习;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该具有的素质。对数学课堂关于如何实现学生有效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相信学生,为合作学习创造时间与空间
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认识到作为组织者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它是实现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对学生不放心,怕学生学不好,是推动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障碍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后的总结总是面面俱到,大量占用了课堂学生学习的时间,从而导致整节课合作学习无法顺利完成。如,在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加减这一节,备课组设计了几个课堂学习环节:(1)在预习基础上结合课本自主合作理解同类二次根式概念。(2)在第1环节基础上合作完成有关同类二次根式的判断。(3)学生结合合并同类项范例,运用类比思想自主合作完成一道同类二次根式加减法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出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本质。(4)在第3环节基础上组内按学生水平由低到高合作完成4道有梯度的二次根式加减法题。(5)在第4环节基础上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难度不大的混合运算问题。(6)当堂检测反馈。在操作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效果很好,教师巡视中指导也很及时到位,但合作完成后,却出现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总结,不是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评,而是面面俱到、重复强调,并且自由扩散地发挥了几个问题,没有能彻底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结果课堂教学时间被教师一点一点给占用了,导致原先设计留给学生合作的时间与空间严重不足。这节课,这位教师没能完成既定的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也没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培养合作意识,教给合作方法
课堂上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是自己做自己的,没有真正合作。这是由于学生没有合作的意识和方法。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知之甚少。要想在数学课堂上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在合作学习前,花一定时间对学习小组进行培训,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组长该怎么做,组员如何分工,碰到一些常见问题如何处理等。在理论培训基础上,再通过示范课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不要怕耽误时间,只有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才能有效开展。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
合作学习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会影响课堂小组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反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也没有合作必要。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情,在合作问题的难度上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合作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中,备课组设计了如下环节:(1)小组内,每人画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2)比较所画的图象,你认为是什么图形;(3)找出你所画函数的k、b的值,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k相同的正比例函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根据k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象,由此发现k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5)根据b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象,由此发现b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6)总结出当k、b不同值时一次函数经过哪些象限。整堂课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怠情生”,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合作分析、讨论,图形结合,很快认识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
四、建立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机制
有效评价能很好地促进合作学习,课堂上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打分考核。如,合作学习中组员没有参与或者走神、合作学习当中一言堂,没有合理分配、组员没有密切配合、组员不服从组长的组织、组内一对一结对子没有效互助等行为都作为加、扣分因素。这样有效地约束了合作小组成员的行为,促进了合作小组注重组内配合、相互提醒、团队合作意识,从而确保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效地开展。
合作交流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与掌握水平,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长期性的维持,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聆听、学会尊重等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讓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2]赵军林,王鹏,李秀文.有效备课:初中数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06.
作者简介:周龙伟,男,1973年4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金瑞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及德育管理。
关键词:新课标;合作学习;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该具有的素质。对数学课堂关于如何实现学生有效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相信学生,为合作学习创造时间与空间
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认识到作为组织者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它是实现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对学生不放心,怕学生学不好,是推动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障碍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后的总结总是面面俱到,大量占用了课堂学生学习的时间,从而导致整节课合作学习无法顺利完成。如,在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加减这一节,备课组设计了几个课堂学习环节:(1)在预习基础上结合课本自主合作理解同类二次根式概念。(2)在第1环节基础上合作完成有关同类二次根式的判断。(3)学生结合合并同类项范例,运用类比思想自主合作完成一道同类二次根式加减法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出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本质。(4)在第3环节基础上组内按学生水平由低到高合作完成4道有梯度的二次根式加减法题。(5)在第4环节基础上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难度不大的混合运算问题。(6)当堂检测反馈。在操作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效果很好,教师巡视中指导也很及时到位,但合作完成后,却出现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总结,不是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评,而是面面俱到、重复强调,并且自由扩散地发挥了几个问题,没有能彻底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结果课堂教学时间被教师一点一点给占用了,导致原先设计留给学生合作的时间与空间严重不足。这节课,这位教师没能完成既定的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也没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培养合作意识,教给合作方法
课堂上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是自己做自己的,没有真正合作。这是由于学生没有合作的意识和方法。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知之甚少。要想在数学课堂上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在合作学习前,花一定时间对学习小组进行培训,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组长该怎么做,组员如何分工,碰到一些常见问题如何处理等。在理论培训基础上,再通过示范课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不要怕耽误时间,只有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才能有效开展。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
合作学习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会影响课堂小组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反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也没有合作必要。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情,在合作问题的难度上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合作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中,备课组设计了如下环节:(1)小组内,每人画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2)比较所画的图象,你认为是什么图形;(3)找出你所画函数的k、b的值,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k相同的正比例函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根据k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象,由此发现k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5)根据b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象,由此发现b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6)总结出当k、b不同值时一次函数经过哪些象限。整堂课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怠情生”,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合作分析、讨论,图形结合,很快认识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
四、建立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机制
有效评价能很好地促进合作学习,课堂上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打分考核。如,合作学习中组员没有参与或者走神、合作学习当中一言堂,没有合理分配、组员没有密切配合、组员不服从组长的组织、组内一对一结对子没有效互助等行为都作为加、扣分因素。这样有效地约束了合作小组成员的行为,促进了合作小组注重组内配合、相互提醒、团队合作意识,从而确保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效地开展。
合作交流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与掌握水平,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长期性的维持,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聆听、学会尊重等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讓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2]赵军林,王鹏,李秀文.有效备课:初中数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06.
作者简介:周龙伟,男,1973年4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金瑞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及德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