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as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0年是疫情抗战年,网络教学彰显出独特的优势,跃居成为现代教育化的重要地位,站在网络经济全球化的数字时代,人们往往忽视了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而且劳动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应与各学科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共生共长。文章分析低年段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指出现阶段语文低年段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状况,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思考低年段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劳动教育;学科渗透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要求,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为贯彻文件精神,各个学科应尽快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语文学科更要充当奋勇争先的角色,对推进劳动教育现代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低年段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一)低年段学生的思想特点
  低年级学生就如同刚踏进知识宝库的小小探险家,他们既好奇又好动,人生经历如同一张干净的白纸,遇到困难时候表现出畏难情绪,在没有知识积淀下的他们会涌现出人类最原始的特征,通过劳动解决问题。徐长发认为劳动教育是要让青少年学生获得正确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学习生产技术知识,掌握一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的育人活动。它包括劳动思想观念、劳动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每一位低年段学生通过劳动,将由一张白纸逐渐成为色彩斑斓的图画,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如果从小缺乏正确的劳动观,未能掌握劳动技能,将缺乏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是学科之母,而小学低年段语文课程更是语文教学的最初阶段,是基础教学中的根基。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性质的学科。这就使得语文这门课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育有素质的人才。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以上种种都强调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推进劳动教育,切实做好劳动教育渗透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低年段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渗透“基”不牢固
  此处的“基”指代的是劳动教育知识的根基,许多一线教育者能够娴熟地上一节精彩绝伦的语文课,但是一说到语文课要与劳动教育融合却心生畏惧,望而止步,苦思冥想终究找不到渗透劳动教育的切入点。劳动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的过时导致部分语文教师直接跳过劳动教育的渗透环节。由于长时间缺乏劳动教育基础知识,导致模糊化教学,偶尔用几分钟时间采取“蜻蜓点水”式渗透,粗略带过,含糊不清。所以语文课终究还是一节完完整整的语文课,并没有很好地与劳动教育互相结合。
  (二)渗透“量”不均衡
  有些语文教师深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大量时间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无论是课堂的前期铺垫还是课中、课后的活动,都要学生去动手实践,长此以往,活生生地去除了语文课特有的趣味性,变成了劳动技能课程。“量”不可过多但也不能过少,部分语文教师为了保证语文课堂的顺利开展,环节之间保证紧凑有序,直接不与劳动教育结合。
  (三)渗透“法”不多样
  语文教学方法应该保持多样化,巧妙地结合多种渗透教育方法,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促使順利教学。但不难发现,语文教师通常只会使用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实践体验法,让学生在实际劳动中去感悟劳动的快乐。我们应该根据学科特点,较准确地找到切入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渗透教学。
  三、低年段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策略
  (一)全面把握相关课文,力寻精准切入点
  纵观统编版小学语文一至三年级的教材,与劳动观念有关的课文多达数十篇,选好渗透的切入点,全面引导。
  例如一年级上册《悯农(其二)》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深刻教育学生从小要珍惜粮食;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告诉学生尊重劳动者,世代铭记劳动最光荣。二年级上册《寒号鸟》告诉世人懒惰使人落后,劳动促人前进,《田家四季歌》体会劳动者“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的艰辛;二年级下册《千人糕》需要珍惜多人劳动成果。三年级下册《赵州桥》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上每篇课文,都能让语文教师快速找到渗透劳动教育的切入点,在语文教学中要时刻关注课文主旨,做好归类,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劳动品质。
  (二)利用口语交际训练,深刻体会劳动意义
  语文课可以尝试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实施,特别是口语交际部分,要通过复述,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激发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表达心中所想,从而体会劳动的意义,具体联系实际,先从思想深处提高对劳动的认识,再进行有意识的实践。例如二年级上册“我爱做手工”中“把你的一件手工作品带到学校”,先让学生确定最喜爱的一件手工,让班级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还可以评价他人手工创造的可能性,肯定别人的构想,提出修改的建议,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力,有了创造性劳动的愿望,最终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劳动习惯,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
  (三)变换劳动写作形式,丰富学生劳动体验
  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不是劳动技能的教导,也不是劳动活动的实践,而是在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中去体悟“劳动”,欣赏劳动成果或劳动过程的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体会劳动情感,理解劳动精神。语文教学中还需注意:不能仅仅把劳动理解为原始的、简单的体力劳动,还应包括脑力劳动、创造劳动、服务劳动等。
  因此,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念,时刻铭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可以在以上三方面加强劳动写作教学。其一,课堂写作课提升学生脑力劳动能力。如三年级上册单元习作“写日记”的这节写作课可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小事,让学生明白,劳动不仅只有体力劳动,将劳动过程再呈现属于脑力劳动的一种,从而扩大对劳动概念的认识。其二,课外实践增强学生创造劳动的意识。教师可引导家长在周末安排一次劳动技能学习活动,比如变废为宝小发明、编织、刺绣等,最后让学生记录学习技能的过程,然后形成文稿,拓宽创造性劳动的实现途径。其三,社会实践中体验服务劳动的快乐。例如探望老人、捐赠衣服爱心活动等,通过参观、走访、调查等形式,可以写观后感、走访笔记和调查报告,学会服务他人,帮助他人,切身体会服务性劳动实践的幸福感。
  虽然,在现阶段我们未能很好地将劳动教育有机地渗透语文学科教学中,要让劳动教育和语文学科有机融合起来,必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思考,但笔者相信只要牢牢掌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热爱劳动的教育,不久的未来,劳动教育智慧之花必将在语文课上绽放光彩,芬芳满堂。
  参考文献
  [1]徐长发.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5-05-06(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锦绣香江学校,广州510000)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英语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提问,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高效提问。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实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可通过创设丰富的问题种类、优化问题与挖掘问题、丰富课堂回答形式、创设开放性问题等途径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新课标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并贯彻整个小学语文的学习。微课能够突显课堂教学核心目标,借助于图片、视频等介质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将其与识字教学相结合,能够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特殊时期搭建识字教学桥梁、提升教师写字课堂教学效率。因而,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制作微课,创设低年级识字教学情境;紧扣识字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微课教学内容;重视书写展示融入微课,提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效
摘 要:分层作业设计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其初衷是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和自己的认知里内化知识、全面成长。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要把握两个原则:以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固定与灵活,微调基础知识。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可参考以下策略:有层次,有交叉;内容广泛,可选择;形式灵活,鼓励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分层作业;个性化发展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方式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训练单一、缺乏思维训练等问题。因此,笔者指出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应坚持做到写作与生活相结合、培养阅读习惯、培养写日记的习惯、培养写作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阅读习惯  写作能够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强弱,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研学后教”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新课程的要求,提出了“提出问题、明确任务——自主探究、习得知识——小组交流、汇报成果——点拨析疑、强化知识——检测评价、反馈矫正”为主要框架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研学案对模式的每一环节进行具体的操作说明。  关键词:研学后教;数学课堂;研学案  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探寻数学知识的规律,教师就应转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时间主要用在“感知记忆”层面,教师和学生都更多地关注结果、强调答案,而忽视答案的生成过程。但“思维可视化”教学则聚焦在思维层面,让教学回归对人的教育,变“强调答案”为“强调答案的生成过程”,变“依靠感性经验答题”为“运用理性思考解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维可视化;
摘要:几何直观主要是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图形所展开的想象力,它有助于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文章以《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的教学为例,指出通过核心问题驱动让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使学生逐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几何直观  问题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关键,也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载体。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通過活动与方法的介入,最大限度
摘 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的同时,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其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倾力创造,培养其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
摘 要:小学数学研学问题的设计应该注重问题本身对思维的启发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数学研学问题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形象性、抽象性、分析性与概括性以及创造性,是研学问题设计、思维原则的客观要求。把研学问题导向的微课和小学数学课程结合开发,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研
摘 要: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广州市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笔者根据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以执教课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例,简析高阶思维的含义,分析我区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以及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总结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研学后教;高阶思维;课堂教学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