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列举了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教师的不断摸索和改进,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切切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相应的对策
新课标着重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育,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探索和研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能激发思维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因此不断制造机会,以“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发展学生开拓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初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通过观察,我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过程过于形式化
有些老师好像认为三四张课桌拼在一起、学生3-6人围坐在一起、教师下一声令“小组合作一下”“小组讨论讨论”便是小组合作学习了,好像三四次这样的合作学习就是一堂“课改课”了。表面上看热闹非凡,实际上学生茫茫然然,一无所获,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合作过程中有的组爱说的不停地说,不爱说的怎么也不说;有的组只有一两个人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在默默地听,产生不了冲撞交流的效果;有的组闹哄哄的你一句我一句,不会聆听别人的意见,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标;有的组绕着主题说了一会儿就扯到题外,乘机说闲话,到小组长发表意见时,就支支吾吾,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从形式上看热火朝天,但是,从实际效果考虑,却很难让人赞同。教师只关心合作学习的成果,不关心学习经过和个人的学习状况,使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形式上的活动,却没有实质的合作。
(二)过于凸显学生地位,减弱教师指导作用
在以主动摸索研究为主要学习方法的新课程观念下,教学活动应当充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是,有的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能迅速予以学生有成效的指点和引导。有的教师好像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学生自己的事,看上去学生自主性突出了,但教师却成了失去指导作用的围观者。有的教师下去观察好似走马观花,盲目巡视如浮光掠影,不能即时介入调控,任由活动任其所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一无所知,使合作无效果、学生无收获,难道學生的自主性突出就必须淡出老师的主导吗?
(三)评价过于模式化
课堂上小组长汇报时,我们常听到老师用:“你最棒!”“非常好”诸如此类的表扬之话。还有给爱动脑筋的学生赋予“小星星”“小红花”等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这样的评价,使一些汇报者认为小组成绩就是自己的个人成绩,教师的表扬就是对自己成绩的肯定,从而增强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一些学困生则认为自己在小组合作中虽然没有很大的贡献,但也尽心尽力,却不能得到老师的认同,而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态度的不同转变,而影响合作学习最终效果。并且种种模式化的评价,学生只怕已经感觉无味了,更不会想自己的表现好在哪里?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能高效吗?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互助互动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各个时段,要针对学生只“交”不“往”,只有合作学习的形态而没有合作学习的神态的现象,予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老师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将层次不同类别不同的学生分成相同质地的小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在小组内互动交流、在小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互动中都有展现自己的机遇,让学困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前进,让学优生也能信心倍增。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进程中,相互磋商,共同提升,必然达到各个方面的相互淘染,相互启发。小组在合作钻研的过程中,一定会形成互相敬让、互相鼓励、互相学习、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教师要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做好引领工作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教师的参预与指引是息息相关的。在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置之事外,而应当在小组之间巡察,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察看和参与,抓住合作时机及时指导。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里有底。教师要引导好学生踊跃采用辩论、列举、取证、试验、总结、推理等形式,有成效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过程不但倡议小组的‘齐学’,还鼓励学生的独立观点,教师既不能干涉太多,又要提供有效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介入与引导,就能防止片刻吵闹却虚有其表的没有效果的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有成效!
(三)集体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
评价时教师应着重小组活动的方式,科学地、合乎情理地、公平公正地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果最好的认同方式。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绩有别于个人成绩,个人成绩的大小又各不相同,那么就要求教师点面结合的评价,即小组整体成绩和个人成绩的评价同时兼顾,并且在公平公正和效益的前提下,敏捷地掌握评价的方法,最有效地提高每一个合作小组和每一个组员的学习自主性。小组成员在交流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发言的学生是代表小组交流,还是个人见解的随兴发挥,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给予发言学生肯定的评价。例如在学生小组汇报或交流结束时,可以依据小组的汇报状况设立“最佳学习小组”“最有创新小组”“最团结的小组”等奖项作为对合作任务完成出色的小组的奖励,该项荣誉为这个合作小组的全体组员共有。对于个人,可以设立“学习标兵”“进步之星”等单项奖作为对个人的奖励。这样,小组整体成绩得到认可的同时,又有个性外扬的机会,学生能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荣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激励了学生的昂扬斗志,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学习效果更有成效。
总之,在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能的一个重要对策。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育协作的精神和技能,学会在合作中主动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全能的,它需要教师不停地进行研究,不停地摸索有效合作学习的路径和方法,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加有成效,小学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有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相应的对策
新课标着重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育,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探索和研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能激发思维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因此不断制造机会,以“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发展学生开拓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初探”“合作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目标、创新学习,从而获得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通过观察,我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过程过于形式化
有些老师好像认为三四张课桌拼在一起、学生3-6人围坐在一起、教师下一声令“小组合作一下”“小组讨论讨论”便是小组合作学习了,好像三四次这样的合作学习就是一堂“课改课”了。表面上看热闹非凡,实际上学生茫茫然然,一无所获,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合作过程中有的组爱说的不停地说,不爱说的怎么也不说;有的组只有一两个人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在默默地听,产生不了冲撞交流的效果;有的组闹哄哄的你一句我一句,不会聆听别人的意见,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标;有的组绕着主题说了一会儿就扯到题外,乘机说闲话,到小组长发表意见时,就支支吾吾,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从形式上看热火朝天,但是,从实际效果考虑,却很难让人赞同。教师只关心合作学习的成果,不关心学习经过和个人的学习状况,使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形式上的活动,却没有实质的合作。
(二)过于凸显学生地位,减弱教师指导作用
在以主动摸索研究为主要学习方法的新课程观念下,教学活动应当充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是,有的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能迅速予以学生有成效的指点和引导。有的教师好像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学生自己的事,看上去学生自主性突出了,但教师却成了失去指导作用的围观者。有的教师下去观察好似走马观花,盲目巡视如浮光掠影,不能即时介入调控,任由活动任其所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一无所知,使合作无效果、学生无收获,难道學生的自主性突出就必须淡出老师的主导吗?
(三)评价过于模式化
课堂上小组长汇报时,我们常听到老师用:“你最棒!”“非常好”诸如此类的表扬之话。还有给爱动脑筋的学生赋予“小星星”“小红花”等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这样的评价,使一些汇报者认为小组成绩就是自己的个人成绩,教师的表扬就是对自己成绩的肯定,从而增强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一些学困生则认为自己在小组合作中虽然没有很大的贡献,但也尽心尽力,却不能得到老师的认同,而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态度的不同转变,而影响合作学习最终效果。并且种种模式化的评价,学生只怕已经感觉无味了,更不会想自己的表现好在哪里?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能高效吗?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互助互动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各个时段,要针对学生只“交”不“往”,只有合作学习的形态而没有合作学习的神态的现象,予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老师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将层次不同类别不同的学生分成相同质地的小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在小组内互动交流、在小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互动中都有展现自己的机遇,让学困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前进,让学优生也能信心倍增。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进程中,相互磋商,共同提升,必然达到各个方面的相互淘染,相互启发。小组在合作钻研的过程中,一定会形成互相敬让、互相鼓励、互相学习、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教师要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做好引领工作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教师的参预与指引是息息相关的。在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置之事外,而应当在小组之间巡察,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察看和参与,抓住合作时机及时指导。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里有底。教师要引导好学生踊跃采用辩论、列举、取证、试验、总结、推理等形式,有成效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过程不但倡议小组的‘齐学’,还鼓励学生的独立观点,教师既不能干涉太多,又要提供有效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介入与引导,就能防止片刻吵闹却虚有其表的没有效果的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有成效!
(三)集体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
评价时教师应着重小组活动的方式,科学地、合乎情理地、公平公正地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果最好的认同方式。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绩有别于个人成绩,个人成绩的大小又各不相同,那么就要求教师点面结合的评价,即小组整体成绩和个人成绩的评价同时兼顾,并且在公平公正和效益的前提下,敏捷地掌握评价的方法,最有效地提高每一个合作小组和每一个组员的学习自主性。小组成员在交流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发言的学生是代表小组交流,还是个人见解的随兴发挥,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给予发言学生肯定的评价。例如在学生小组汇报或交流结束时,可以依据小组的汇报状况设立“最佳学习小组”“最有创新小组”“最团结的小组”等奖项作为对合作任务完成出色的小组的奖励,该项荣誉为这个合作小组的全体组员共有。对于个人,可以设立“学习标兵”“进步之星”等单项奖作为对个人的奖励。这样,小组整体成绩得到认可的同时,又有个性外扬的机会,学生能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荣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激励了学生的昂扬斗志,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学习效果更有成效。
总之,在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能的一个重要对策。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育协作的精神和技能,学会在合作中主动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全能的,它需要教师不停地进行研究,不停地摸索有效合作学习的路径和方法,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加有成效,小学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