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据此,笔者对作业的设计与批改作了改革,注重多样化、个性化、思维化、生活化、情感化,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作业;个性差异
当前的中学还没能真正把学生是作业主人这一正确的学生观落实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制约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长期以来,老师忽视了学生是作业的主人这一点,一味地像指挥官训练士兵一样,向所有学生发布同样的作业指令。表面上,学生学得了知识,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实际上,他们只是“傀儡”,不厌其烦地抄、写,只是力图在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上机械服从教师的指挥,使教师的绝对权威性不断强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只能毫无感觉地咀嚼着这道“文化餐”。对作业没有一点积极性,没有一点创造性。
一、探索性课前预习作业,拓展语文学习渠道,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改变传统的预习总是停留在读读课文、查查生字上,跳不出教材这一狭窄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预习作业的设计上何不未雨绸缪,和学生共同“超前动作”,如学习《观沧海》这首古诗的前一周,我告诉学生:古诗是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宝库,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与才华。《观沧海》这首古诗虽然创作的年代已十分久远,但同学们可以各显神通,利用多种途径走近它、了解它,如:你知道诗人曹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雄浑苍劲、气吞山河的诗吗?你能搜集到有关沧海的资料吗?你能找一首熟悉又喜爱的曲子配乐朗诵这首古诗吗?你有哪些独特的记忆方法记住诗中的生字?别具一格的预习性作业,再加上课前充分的感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作业的自觉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通过对相关读物及图片的浏览,与爸爸、妈妈共同上网冲浪时“博览而不守章句”的泛读,逛图书城时“不求甚解”的粗读,多角度搜集了沧海的有关资料介绍,诗人的生平简介,诗作的创作背景。这种师生间的“有备而学”,缩短了学生与诗人的心理距离,产生了认同感,为指导学诗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搜集处理资料的过程中,把古诗读了又读,轻松过了生字关,真是一举多得。
二、自选性课堂作业,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在课堂巩固练习环节中,也要建立起教师宏观调控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意愿、特长选择参与课堂练习的方式及合作学习的伙伴。《金色花》一课的课堂练习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堂上,我倡议:同学们,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你喜欢用什么形式的朗诵再现诗歌中的美呢?大家可以找自己称心的伙伴互相商量。学生对此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经过一番自愿组合后,每人凭借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一会儿是神神秘秘的策划,一会儿又是入情入境的排练,真切自然,一丝不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创新精神,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汇报交流时,各小组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组织这种“自选性”课堂练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获得“心灵”“行动”与“思维”等诸多方面的自由,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了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切实的培养。
三、开放性课后作业,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发学习的潜能
我鼓励学生在做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课后作业。
1.拓展式课后作业。一篇课文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探求知识的终止,更应是一个新开始。教师要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他们由此及彼地拓展延伸,涉猎更广阔的相关领域。怎样落实这个环节呢?赞可夫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订行动计划,可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们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
2.实践性补充作业。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此外,我还把课后作业设计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作业可以自己留、互相留,学生自己出测试卷,交换做、交换批阅,课前自己质疑、自己设计学习思路,搜集与新课有关的信息材料等。
关键词:语文;作业;个性差异
当前的中学还没能真正把学生是作业主人这一正确的学生观落实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制约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长期以来,老师忽视了学生是作业的主人这一点,一味地像指挥官训练士兵一样,向所有学生发布同样的作业指令。表面上,学生学得了知识,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实际上,他们只是“傀儡”,不厌其烦地抄、写,只是力图在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上机械服从教师的指挥,使教师的绝对权威性不断强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只能毫无感觉地咀嚼着这道“文化餐”。对作业没有一点积极性,没有一点创造性。
一、探索性课前预习作业,拓展语文学习渠道,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改变传统的预习总是停留在读读课文、查查生字上,跳不出教材这一狭窄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预习作业的设计上何不未雨绸缪,和学生共同“超前动作”,如学习《观沧海》这首古诗的前一周,我告诉学生:古诗是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宝库,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与才华。《观沧海》这首古诗虽然创作的年代已十分久远,但同学们可以各显神通,利用多种途径走近它、了解它,如:你知道诗人曹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雄浑苍劲、气吞山河的诗吗?你能搜集到有关沧海的资料吗?你能找一首熟悉又喜爱的曲子配乐朗诵这首古诗吗?你有哪些独特的记忆方法记住诗中的生字?别具一格的预习性作业,再加上课前充分的感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作业的自觉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通过对相关读物及图片的浏览,与爸爸、妈妈共同上网冲浪时“博览而不守章句”的泛读,逛图书城时“不求甚解”的粗读,多角度搜集了沧海的有关资料介绍,诗人的生平简介,诗作的创作背景。这种师生间的“有备而学”,缩短了学生与诗人的心理距离,产生了认同感,为指导学诗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搜集处理资料的过程中,把古诗读了又读,轻松过了生字关,真是一举多得。
二、自选性课堂作业,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在课堂巩固练习环节中,也要建立起教师宏观调控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意愿、特长选择参与课堂练习的方式及合作学习的伙伴。《金色花》一课的课堂练习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堂上,我倡议:同学们,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你喜欢用什么形式的朗诵再现诗歌中的美呢?大家可以找自己称心的伙伴互相商量。学生对此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经过一番自愿组合后,每人凭借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一会儿是神神秘秘的策划,一会儿又是入情入境的排练,真切自然,一丝不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创新精神,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汇报交流时,各小组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组织这种“自选性”课堂练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获得“心灵”“行动”与“思维”等诸多方面的自由,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了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切实的培养。
三、开放性课后作业,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发学习的潜能
我鼓励学生在做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课后作业。
1.拓展式课后作业。一篇课文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探求知识的终止,更应是一个新开始。教师要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他们由此及彼地拓展延伸,涉猎更广阔的相关领域。怎样落实这个环节呢?赞可夫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订行动计划,可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们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
2.实践性补充作业。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此外,我还把课后作业设计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作业可以自己留、互相留,学生自己出测试卷,交换做、交换批阅,课前自己质疑、自己设计学习思路,搜集与新课有关的信息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