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就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指出:“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那么如何开发音乐乡土资源,如何让民间音乐顺利进入音乐课堂,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
一、挖掘地方特色,开发本地山歌资源
广西河池市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这里民间音乐资源丰富,而河池市凤山县更是享有“山歌之乡”的美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和热爱河池乡土音乐,我们组织本县部分优秀音乐教师到一些学校举办了“本地山歌进校园”的知识讲座。讲座中音乐教师不仅现场演唱了本县各乡的山歌、小调,如《 莲花调 》《 尼亚了 》《 公鸡调 》等,还在讲座中播放历年河池“铜鼓山歌文化艺术节”及“神韵凤山”文艺晚会的录像。通过这些讲座,学生们不仅初步了解了山歌、小调等凤山本土音乐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习乡土音乐的兴趣。在讲座后的调查问卷中有学生写道:“原本认为山歌土气,不好听,自从了解了山歌知识,并听了老师演唱的山歌后,我发觉山歌不仅好听,而且好学,今后我会更喜欢山歌,更爱唱山歌。”“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没想到我们凤山竟有那么多的山歌,而我过去却浑然不知。听了讲座后,我感到身为凤山人很自豪。”“我们一般只听流行歌曲,对历史悠久的民歌了解太少了,对本地山歌的了解更是少得可怜,我感到现在应重视本地山歌,不能让这传统的民间艺术消失。”……由此可见,由于各种原因,本地山歌并不为学生所了解,如果有所接触和了解,它们同样是受学生欢迎的。
乡土音乐讲座的效果是好的,反响是热烈的,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要更好地传承地方音乐文化,光靠几次人数和范围有限的讲座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挖掘地方优势,开发本地山歌资源,我们决定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由部分音乐骨干教师和热爱本地音乐的学生组成。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山歌文化采风活动,积极收集当地的歌谱、相关音像和文字材料等。我们不仅走访了凤山县文化馆的几位老师和本地的“山歌大王”,还多次深入金牙乡、江洲乡等地就“怎样唱好山歌”“山歌的由来”等问题向民间歌手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我们从各乡镇收集了一批珍贵的文字、音像资料,还用乐谱记下当地民歌的旋律,获得了宝贵的山歌资源。其中优秀的山歌非常有必要进入课堂,介绍给学生,因为只有让学生与本土音乐文化近距离接触,才能由乡音滋生乡情,让他们了解当地的音乐和文化。
二、利用山歌资源,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针对《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提出的要求,我们积极进行课改实验,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山歌资源,将收集到的山歌进行筛选、整理,编印成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包括了凤山县壮族、汉族、瑶族等各民族的优秀山歌以及相关的知识,可谓集知识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用校本教材配合统编教材进行教学,不仅使当地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发挥了作用,而且还给传统的音乐教学增添了活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出爱乡、爱国热情,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本地音乐的兴趣。本地山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其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爱情的。因此,在编印校本教材时,我们也根据当地民歌的音调创作一些新的歌曲。如凤山县文化馆张冬慧老师根据袍里乡山歌中的莲花调创作了一首山歌《 赞美歌 》:“莫说我们,山里贫(那个)(李莲花莲花乐)大山深处藏金银(罗)(李莲花花莲花乐莲花乐)。”这首山歌词句优美、押韵、朗朗上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进了这样的“新山歌”,很受学生欢迎。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原生态的音乐,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而且还增加了他们的音乐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地山歌的特点以及演唱的形式和风格,我们把本地山歌音乐素材制成多媒体课件,配合教材进行教学。教学中,我们还播放本地山歌在民间真实的演唱录像,并把这些山歌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一些参加采风实践的学生还能在课堂上将在采风中所学的山歌唱出来。这些风格独特、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的歌曲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开发和利用本地山歌资源,也给教师提供了创新的舞台,它让教师在教材开发能力等方面有了一次质的飞跃。有了本地山歌的教学内容,音乐课仿佛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从此变得让学生充满期待和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在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愉悦的同时,又认识到了音乐的真正内涵。
2.用本地山歌的魅力征服学生
然而让本地山歌进入课堂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课堂中刚开展山歌教学时,总会有些学生反映这类歌曲“太难听”“土得掉渣”,吵着不想欣赏、不想唱这类歌曲。这曾经让部分教师担心学生抵触心理太大而无法进一步开展教学。事实上,经过教师的耐心讲解和引导,学生的想法发生了转变。通常一堂课下来,同学们基本上对本地山歌不反感了,有些甚至开始有点喜欢,下课后还能哼唱几句。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对乡土音乐产生兴趣。本地山歌如果能用方言演唱,将能更好地表达它的情感,但现在的青少年大多都对方言不太熟悉,如何才能把山歌“原汁原味”地教给学生呢?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与山歌相关的方言。对于本地方言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课堂气氛热烈,特别是请那些会讲本地方言的学生来当语言“小老师”,他们十分兴奋,个个踊跃。学生学习了方言再来学山歌,不仅会容易很多,而且会觉得学唱山歌十分有趣,有特色。通俗歌曲大家都会唱,但富有本土特色的山歌并非人人都会唱,其独特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好山歌的兴趣。
3.拓宽山歌教学渠道
山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应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山歌教学的渠道。为了营造本地山歌进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山歌知识,音乐教师不仅在校园黑板报上展示本地山歌的资料,介绍本地山歌的内容和意义,而且请民间山歌手到校举行“山歌知识”讲座,并进行现场山歌演唱。音乐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同学们来到农村向民间专家学习、了解各种山歌音乐知识。如我们曾带领学生来到金牙乡山歌王韦功文老师家里,向他学习山歌的分类和创作等知识。在采风的过程中,学生们学到了音乐课堂上没有的大量知识,比如他们了解到凤山农村大部分依山傍水,百姓辛勤劳作,并在劳动和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山歌。这些山歌悦耳动听,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创作手法灵活,形式多样,以其形象生动、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曲调脍炙人口。山歌成了凤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凤山人民在日常劳动、生活中抒发和交流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山歌,反映了当时凤山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通过采风学习,学生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民间音乐的神奇,从而对民间音乐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把采风实践活动收集的素材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归类,把一些详细的研究性活动过程摄录下来,并制成VCD光盘。我们把收集到的本地优秀山歌选编在正式的校本教材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挖掘整理本地山歌资源具有现实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些宝贵的资源,将让以后每一届的学生都能分享到。
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将本地音乐资源放入校本教材,由于是家乡“特产”,对学生来说有一种亲近感,自然从心里喜欢它、接受它。因此在乡土教材和统编教材相结合进行音乐教学时,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毋庸置疑,将本地山歌开发成音乐课程资源并放入课堂,这样的课将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并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而让其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凤山县教育局教研室,广西 凤山,547600)
一、挖掘地方特色,开发本地山歌资源
广西河池市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这里民间音乐资源丰富,而河池市凤山县更是享有“山歌之乡”的美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和热爱河池乡土音乐,我们组织本县部分优秀音乐教师到一些学校举办了“本地山歌进校园”的知识讲座。讲座中音乐教师不仅现场演唱了本县各乡的山歌、小调,如《 莲花调 》《 尼亚了 》《 公鸡调 》等,还在讲座中播放历年河池“铜鼓山歌文化艺术节”及“神韵凤山”文艺晚会的录像。通过这些讲座,学生们不仅初步了解了山歌、小调等凤山本土音乐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习乡土音乐的兴趣。在讲座后的调查问卷中有学生写道:“原本认为山歌土气,不好听,自从了解了山歌知识,并听了老师演唱的山歌后,我发觉山歌不仅好听,而且好学,今后我会更喜欢山歌,更爱唱山歌。”“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没想到我们凤山竟有那么多的山歌,而我过去却浑然不知。听了讲座后,我感到身为凤山人很自豪。”“我们一般只听流行歌曲,对历史悠久的民歌了解太少了,对本地山歌的了解更是少得可怜,我感到现在应重视本地山歌,不能让这传统的民间艺术消失。”……由此可见,由于各种原因,本地山歌并不为学生所了解,如果有所接触和了解,它们同样是受学生欢迎的。
乡土音乐讲座的效果是好的,反响是热烈的,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要更好地传承地方音乐文化,光靠几次人数和范围有限的讲座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挖掘地方优势,开发本地山歌资源,我们决定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由部分音乐骨干教师和热爱本地音乐的学生组成。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山歌文化采风活动,积极收集当地的歌谱、相关音像和文字材料等。我们不仅走访了凤山县文化馆的几位老师和本地的“山歌大王”,还多次深入金牙乡、江洲乡等地就“怎样唱好山歌”“山歌的由来”等问题向民间歌手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我们从各乡镇收集了一批珍贵的文字、音像资料,还用乐谱记下当地民歌的旋律,获得了宝贵的山歌资源。其中优秀的山歌非常有必要进入课堂,介绍给学生,因为只有让学生与本土音乐文化近距离接触,才能由乡音滋生乡情,让他们了解当地的音乐和文化。
二、利用山歌资源,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针对《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提出的要求,我们积极进行课改实验,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山歌资源,将收集到的山歌进行筛选、整理,编印成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包括了凤山县壮族、汉族、瑶族等各民族的优秀山歌以及相关的知识,可谓集知识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用校本教材配合统编教材进行教学,不仅使当地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发挥了作用,而且还给传统的音乐教学增添了活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出爱乡、爱国热情,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本地音乐的兴趣。本地山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其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爱情的。因此,在编印校本教材时,我们也根据当地民歌的音调创作一些新的歌曲。如凤山县文化馆张冬慧老师根据袍里乡山歌中的莲花调创作了一首山歌《 赞美歌 》:“莫说我们,山里贫(那个)(李莲花莲花乐)大山深处藏金银(罗)(李莲花花莲花乐莲花乐)。”这首山歌词句优美、押韵、朗朗上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进了这样的“新山歌”,很受学生欢迎。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原生态的音乐,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而且还增加了他们的音乐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地山歌的特点以及演唱的形式和风格,我们把本地山歌音乐素材制成多媒体课件,配合教材进行教学。教学中,我们还播放本地山歌在民间真实的演唱录像,并把这些山歌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一些参加采风实践的学生还能在课堂上将在采风中所学的山歌唱出来。这些风格独特、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的歌曲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开发和利用本地山歌资源,也给教师提供了创新的舞台,它让教师在教材开发能力等方面有了一次质的飞跃。有了本地山歌的教学内容,音乐课仿佛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从此变得让学生充满期待和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在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愉悦的同时,又认识到了音乐的真正内涵。
2.用本地山歌的魅力征服学生
然而让本地山歌进入课堂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课堂中刚开展山歌教学时,总会有些学生反映这类歌曲“太难听”“土得掉渣”,吵着不想欣赏、不想唱这类歌曲。这曾经让部分教师担心学生抵触心理太大而无法进一步开展教学。事实上,经过教师的耐心讲解和引导,学生的想法发生了转变。通常一堂课下来,同学们基本上对本地山歌不反感了,有些甚至开始有点喜欢,下课后还能哼唱几句。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对乡土音乐产生兴趣。本地山歌如果能用方言演唱,将能更好地表达它的情感,但现在的青少年大多都对方言不太熟悉,如何才能把山歌“原汁原味”地教给学生呢?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与山歌相关的方言。对于本地方言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课堂气氛热烈,特别是请那些会讲本地方言的学生来当语言“小老师”,他们十分兴奋,个个踊跃。学生学习了方言再来学山歌,不仅会容易很多,而且会觉得学唱山歌十分有趣,有特色。通俗歌曲大家都会唱,但富有本土特色的山歌并非人人都会唱,其独特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好山歌的兴趣。
3.拓宽山歌教学渠道
山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应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山歌教学的渠道。为了营造本地山歌进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山歌知识,音乐教师不仅在校园黑板报上展示本地山歌的资料,介绍本地山歌的内容和意义,而且请民间山歌手到校举行“山歌知识”讲座,并进行现场山歌演唱。音乐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同学们来到农村向民间专家学习、了解各种山歌音乐知识。如我们曾带领学生来到金牙乡山歌王韦功文老师家里,向他学习山歌的分类和创作等知识。在采风的过程中,学生们学到了音乐课堂上没有的大量知识,比如他们了解到凤山农村大部分依山傍水,百姓辛勤劳作,并在劳动和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山歌。这些山歌悦耳动听,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创作手法灵活,形式多样,以其形象生动、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曲调脍炙人口。山歌成了凤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凤山人民在日常劳动、生活中抒发和交流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山歌,反映了当时凤山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通过采风学习,学生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民间音乐的神奇,从而对民间音乐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把采风实践活动收集的素材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归类,把一些详细的研究性活动过程摄录下来,并制成VCD光盘。我们把收集到的本地优秀山歌选编在正式的校本教材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挖掘整理本地山歌资源具有现实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些宝贵的资源,将让以后每一届的学生都能分享到。
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将本地音乐资源放入校本教材,由于是家乡“特产”,对学生来说有一种亲近感,自然从心里喜欢它、接受它。因此在乡土教材和统编教材相结合进行音乐教学时,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毋庸置疑,将本地山歌开发成音乐课程资源并放入课堂,这样的课将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并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而让其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凤山县教育局教研室,广西 凤山,54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