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开展全科阅读有助于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本文从创造地使用教材、开展合作阅读培养创新精神、在阅读中进行读写训练切实提高写作能力等几个方面,浅谈全科阅读有助于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全科阅读;拓展资源;推荐经典;合作探究
语文素养是语文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包含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的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孩子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更是孩子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阅读,不仅融入语文学科还在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等课堂中出现,各科老师从各学科专业角度,引领着学生去解读同一本课外书。在全科阅读的展开学习中,各个学科形成了系统的联系,积极调动孩子更多的感官参与其中,让他们更快速地掌握知识,并实现了从不同角度走进阅读世界,让生活走向阅读,又让阅读走进生活。
语文阅读教学是全科阅读的基础,必须抓好孩子的阅读能力,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课内外阅读实践,拓展孩子们的阅读思维空间,不断提高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下面我将就自己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科课内外阅读资源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依纲靠本”,但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是依纲却不一定靠本。教材只是作为一个例子,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学习教材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后再充分利用课外的学习资源,进行举一反三,使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当然,课外学习资源的利用必须紧扣学科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它们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教完一篇课文后,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例如,学完林海音的《窃读记》一课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有关作品让他们阅读,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教完一组课文后,我们可以围绕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专题,多角度的拓展课文内容。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学习专题是走进“美丽的秋天”,围绕这一学习专题我们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与秋天有关的诗词歌赋,画一画秋天的景物,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激发孩子们对秋天的热爱。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课文资源,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的机会,促使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
二、重视对经典阅读方法的指导,丰富学科阅读体验
好的的阅读方法,会让孩子的阅读收获事半功倍。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对于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孩子专心致志、顽强学习的心理品质以及行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记得清朝知名的教育学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分为五大类,他说:“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利用课堂,指导孩子学懂细细品读、深入精读、快速略读、认真浏览等各种阅读方法,使孩子明确各种适用范围。如,对经典传统的书籍和文章,应用细细品读和深入精读的阅读方法。使孩子在品味文中優美的语言时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而对于普通的书籍和文章,孩子们只需要作一般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孩子快速地略读浏览,还可以选读部分章节或文段进行阅读。
三、组织开展合作阅读培养学科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学习方式是就孩子学习的全过程而言的。创设开展合作阅读问题环境是关键,而自主学习是前提,合作交流是途径,探究是过程,也是目的。改变阅读学习的方式,让孩子在合作自主中探究学习,使每位孩子都能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进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孩子在自主合作中学习探究,在探究中自主合作学习与交流。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全科阅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各科阅读兴趣;积极创设合作探究的阅读环境、精心设计阅读活动的流程,提供合作探究的天地;不断优化学科教学的模式,积极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探究阅读活动,促使孩子的学习主体性和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让孩子在全科阅读中得到的全面发展。
四、在学科阅读中进行读写训练,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在各科阅读中实施有效的读写训练,是教师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读写训练。阅读是一种内化的吸收,是一个语言理解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方式,是一个运用语言交流的过程。写作手法的渗透应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强化运用中才能逐渐形成一种表达能力。教师在全科阅读教学时,遇到有明显的写作方法,都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中,尽量做到读写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构段方法等,进行句子、片断、篇的训练。续写、仿写、扩写等,都可以成为读写的训练点,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完成阅读向写作的知识迁移,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者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描述了小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文章结构明了。在学完文章后,让学生进行仿写,以《美丽的校园》为题,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来描写学校的美丽景物。通过练习,学生学会了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的方法。就这样,学生学会写同类作文,形成语文运用能力。
组织开展全科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陶冶其高尚的情操;还对于增强孩子的适应社会能力以及培养孩子多元开放的文化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全科阅读还可以促进各学科间知识点融会贯通、课堂内外的科学沟通、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教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全科阅读;拓展资源;推荐经典;合作探究
语文素养是语文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包含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的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孩子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更是孩子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阅读,不仅融入语文学科还在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等课堂中出现,各科老师从各学科专业角度,引领着学生去解读同一本课外书。在全科阅读的展开学习中,各个学科形成了系统的联系,积极调动孩子更多的感官参与其中,让他们更快速地掌握知识,并实现了从不同角度走进阅读世界,让生活走向阅读,又让阅读走进生活。
语文阅读教学是全科阅读的基础,必须抓好孩子的阅读能力,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课内外阅读实践,拓展孩子们的阅读思维空间,不断提高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下面我将就自己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科课内外阅读资源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依纲靠本”,但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是依纲却不一定靠本。教材只是作为一个例子,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学习教材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后再充分利用课外的学习资源,进行举一反三,使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当然,课外学习资源的利用必须紧扣学科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它们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教完一篇课文后,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例如,学完林海音的《窃读记》一课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有关作品让他们阅读,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教完一组课文后,我们可以围绕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专题,多角度的拓展课文内容。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学习专题是走进“美丽的秋天”,围绕这一学习专题我们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与秋天有关的诗词歌赋,画一画秋天的景物,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激发孩子们对秋天的热爱。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课文资源,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的机会,促使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
二、重视对经典阅读方法的指导,丰富学科阅读体验
好的的阅读方法,会让孩子的阅读收获事半功倍。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对于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孩子专心致志、顽强学习的心理品质以及行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记得清朝知名的教育学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分为五大类,他说:“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利用课堂,指导孩子学懂细细品读、深入精读、快速略读、认真浏览等各种阅读方法,使孩子明确各种适用范围。如,对经典传统的书籍和文章,应用细细品读和深入精读的阅读方法。使孩子在品味文中優美的语言时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而对于普通的书籍和文章,孩子们只需要作一般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孩子快速地略读浏览,还可以选读部分章节或文段进行阅读。
三、组织开展合作阅读培养学科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学习方式是就孩子学习的全过程而言的。创设开展合作阅读问题环境是关键,而自主学习是前提,合作交流是途径,探究是过程,也是目的。改变阅读学习的方式,让孩子在合作自主中探究学习,使每位孩子都能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进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孩子在自主合作中学习探究,在探究中自主合作学习与交流。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全科阅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各科阅读兴趣;积极创设合作探究的阅读环境、精心设计阅读活动的流程,提供合作探究的天地;不断优化学科教学的模式,积极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探究阅读活动,促使孩子的学习主体性和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让孩子在全科阅读中得到的全面发展。
四、在学科阅读中进行读写训练,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在各科阅读中实施有效的读写训练,是教师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读写训练。阅读是一种内化的吸收,是一个语言理解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方式,是一个运用语言交流的过程。写作手法的渗透应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强化运用中才能逐渐形成一种表达能力。教师在全科阅读教学时,遇到有明显的写作方法,都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中,尽量做到读写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说明方法、构段方法等,进行句子、片断、篇的训练。续写、仿写、扩写等,都可以成为读写的训练点,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完成阅读向写作的知识迁移,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者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描述了小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文章结构明了。在学完文章后,让学生进行仿写,以《美丽的校园》为题,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来描写学校的美丽景物。通过练习,学生学会了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的方法。就这样,学生学会写同类作文,形成语文运用能力。
组织开展全科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陶冶其高尚的情操;还对于增强孩子的适应社会能力以及培养孩子多元开放的文化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全科阅读还可以促进各学科间知识点融会贯通、课堂内外的科学沟通、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教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