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敢说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宽松感、愉悦感。研究表明,在愉快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就能得到激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给予鼓励。比如:“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课堂上不仅老师给予学生评价,也可以启发学生评价教师:“老师这样想好吗,好在哪里?”“你觉得老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二、抓住一切契机,引导学生会说
1 在看图过程中完整地说
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情境图,尤其是低年级的教材更是图文并茂。有很多题都是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计算,学生只有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列式,从而准确计算。如:一年级上册“连加”和“连减”的教学,根据情境图让学生按照“原来……先……又”的句式,把一幅图的意思表达完整。学生可以这样说“原来电线杆上有5只燕子,先飞来了4只,又飞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
2 在解决问题中有条理地说
中高年级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题中的条件、问题,让学生口头叙述解题思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解题能力,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如从条件出发可以运用:“根据……和……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再根据……和……又可以求出……”从问题出发可以运用:“题中让我们求……,必须知道……和……两个条件,……条件是已知的,……条件是未知的,可以通过……和……知道”等等。
像上面这样及时提供词语,借助醒目的提示,恰当引导,让学生用必要的确切的词语表达,按一定的逻辑一定的规律表述,可使他们日积月累地学会有条理地说,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3 在理解算理时要严密地说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如:教学8+6时,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还要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出怎样算的过程。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计算时的思路。
4 在操作过程中有序地说
日本心理学家杉原一昭强调:“数学教学实际是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数学的本质是抽象的,而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与感性经验相联系,教学时要借助直观操作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深化理解所学知识,使知识得以内化。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教师告诉学生怎样剪,怎样拼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回答问题。
通过连续完整的语言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得透彻,记得也牢。
5 在概念叙述中准确地说
數学是一门系统性很严密的学科,应把科学性放在首位。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炼、逻辑性强。往往一字之差,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学”,“倍”与“倍数”,“增加”与“增加到”,“数位”与“位数”,“除”与“除以”,“扩大”与“扩大到”等。数学语言一定要准确规范。如,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a是b的因数,反过来b就是a的倍数,因此,在描述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要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准确地说。
“说”是思维外化的形式,要想“说”好,就必须“想好”即必然要经过认真思考。可见,引导学生“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这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严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宽松感、愉悦感。研究表明,在愉快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就能得到激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给予鼓励。比如:“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课堂上不仅老师给予学生评价,也可以启发学生评价教师:“老师这样想好吗,好在哪里?”“你觉得老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二、抓住一切契机,引导学生会说
1 在看图过程中完整地说
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情境图,尤其是低年级的教材更是图文并茂。有很多题都是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计算,学生只有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列式,从而准确计算。如:一年级上册“连加”和“连减”的教学,根据情境图让学生按照“原来……先……又”的句式,把一幅图的意思表达完整。学生可以这样说“原来电线杆上有5只燕子,先飞来了4只,又飞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
2 在解决问题中有条理地说
中高年级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题中的条件、问题,让学生口头叙述解题思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解题能力,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如从条件出发可以运用:“根据……和……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再根据……和……又可以求出……”从问题出发可以运用:“题中让我们求……,必须知道……和……两个条件,……条件是已知的,……条件是未知的,可以通过……和……知道”等等。
像上面这样及时提供词语,借助醒目的提示,恰当引导,让学生用必要的确切的词语表达,按一定的逻辑一定的规律表述,可使他们日积月累地学会有条理地说,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3 在理解算理时要严密地说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如:教学8+6时,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还要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出怎样算的过程。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计算时的思路。
4 在操作过程中有序地说
日本心理学家杉原一昭强调:“数学教学实际是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数学的本质是抽象的,而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与感性经验相联系,教学时要借助直观操作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深化理解所学知识,使知识得以内化。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教师告诉学生怎样剪,怎样拼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回答问题。
通过连续完整的语言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得透彻,记得也牢。
5 在概念叙述中准确地说
數学是一门系统性很严密的学科,应把科学性放在首位。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炼、逻辑性强。往往一字之差,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学”,“倍”与“倍数”,“增加”与“增加到”,“数位”与“位数”,“除”与“除以”,“扩大”与“扩大到”等。数学语言一定要准确规范。如,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a是b的因数,反过来b就是a的倍数,因此,在描述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要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准确地说。
“说”是思维外化的形式,要想“说”好,就必须“想好”即必然要经过认真思考。可见,引导学生“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这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严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