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理解和积累,是借鉴和吸收。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可分为三步走,即认知朗读、感知朗读、探究朗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认知朗读;感知朗读;探究朗读
知识靠阅读积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考制度的不断改革,现代文阅读已成为中学语文学习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文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在诸多语文能力中,阅读被放在首位。阅读是理解和积累,是借鉴和吸收,是表达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就很难具备较好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认为,阅读教学可分为三步走。在平常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中,我也是这样做的。
一、认知朗读
学习生字新词,解决阅读障碍,这是阅读的第一步。这一步也算是预习。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学生可能做得到,做得好,一些学生就难说了。教师要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这一步主要是通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的音、形、义。“音”是读音,“形”是写法,“义”是意思和用法。做好这一步,要结合文下注释,要利用好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更要有合作的意识。
二、感知朗读
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这是阅读的第二步。读记叙文,要掌握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特别要理解作者通过什么事件表达什么思想;读议论文,要掌握论点、论据、论证,特别要找出论点,这是作者的看法和主张,是文章主要内容之所在;读说明文,要掌握说明对象、特点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特点;读小说,要把握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下来。
给课文分段是方法,不是目的,它是为分析课文服务的。对一篇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读后要一定的了解。
例如《斑羚飞渡》一文,在认知朗读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不一定要全篇通读),就应该了解文章写了这么一件事:一群斑羚被狩猎队所追杀,被逼到戛洛山上的伤心崖上,但后来,斑羚羊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结构层次)为:飞渡前——飞渡时——飞渡后。
三、探究朗读
师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这是阅读的第三步。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学生要有问题提出,教师还要根据文章的体裁、教学的重难点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人、记事、状物,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和描写。学习记叙文要抓住这种文体的特点。分析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记事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分析状物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学习议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按要求补写论据;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论证结构的清理、划分,论证思路的的理解;文和段的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词、句含义的体味、理解;论证方式的辨别;知识的积累与语言的实际运用;议论文语言风格的体会。
学习说明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说明对象极其特征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对文章、段落结构的分析;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意及其表达作用的品析;对段的表达作用的理解与分析;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以及言之有序特点的体会;进行与文段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达。
文学作品主要分为四大类: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学习散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字词的含意及表达作用;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理解字词的准确运用;分析关键句的含意及表达作用;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学习小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小说中记叙要素的分析;对文章情节结构的分析;对文段作用的理解与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刻画人物的方法的分析;对词语及句子含意和作用的分析;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当然,读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和设计了。例如在教学《阿长与<三海经>》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长妈妈名叫什么?她长得怎么样?
2.文章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什么事件?
3.在“我”的眼里,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我”为什么想得到《三海经》?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5.当长妈妈来问《三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我”什么心理?
6.当“我”见到长妈妈为“我”买的《三海经》时,“我”为什么似乎遇到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起来?
7.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8.这么粗拙的书为什么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9.“我”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教师的教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教师组织教学的思路清晰,学生自己学习的思路也会清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掌握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终身有用。
前面谈到,阅读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认知朗读——感知朗读——探究朗读”。那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落实“阅读教学三步法”呢?
首先是教学设计,然后是课堂实践。教学设计即备课。传统的备课一般是讲读课文2—3课时,阅读课文1课时;每个课时都单独安排教学内容,即分课时备课。但上课会受学生等场景因素的影响,有时必须处理课堂问题。再则,原先设计的内容在课堂上有的少讲了不放心,必须多讲,讲深入,讲透彻,时间肯定花得多,45分钟不够用;有的讲多了会让学生觉得烦,甚至会有负面作用,必须少讲。这样就会打乱原先的教学时间安排。正好,连堂备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连堂备课”就是把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整体,不分课时。这样,需要多讲的就可以多讲,需要少讲的就可以少讲,需要怎样发挥就怎样发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不再担心这节课的内容没讲完,或者是没讲的。下面就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心声》的教学设计,供同仁们参考。 12、《心声》教学设计方案
执教人:兴仁县第五中学 安静
施教时间:2010年11月1—2日
课题名称 《心声》
科 目 语文 年级 9年级
教学时间 2课时(80分钟)
学习者
分析 1、本班学生绝大多数有自觉性、主动性,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刚学完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对小说相关常识已有初步了解。
3本课反映的是当代的基础教育问题,学生们身处其中,对故事中的情节有一定的生活感受。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成长,学会坚强,学会争取平等。
2、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心声”的含义,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
2.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知识与技能
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弄清“心声”含义,熟悉小说情节,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人物的心理描写。
教学资源
《心声》教学活动描述
教学
活动1 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大家在生活或学习中碰到的苦恼大都是什么?这时你最想怎么做?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2、作者简介:
黄蓓佳,生于1955年,江苏省如皋县人。1972年发表处女作《补考》。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教学
活动2 认知朗读
1、生难字:
簪(zān):(1)用来绾(wǎn)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时也用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名词)(2)插,戴。(动词)
蜷(quán):身体弯曲。
2、词义:
呵斥:大声斥责。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恍惚:精神不集中。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教学
活动3 感知朗读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万卡和自己的心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教学
活动4 探究朗读
1、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帧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3、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
教师引导时要把握的方向: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1、 说说小说场景变化,并用一句话概述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明确: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⑴ 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情感体验)
⑶ 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⑷ 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5、学生概括归纳程老师和李京京的形象特点。
明确: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6、研讨刻画李京京形象的描写方法。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
⑴、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⑵、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⑶、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⑸、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⑹、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7、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明确: “心声”的含义:
(1)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2)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3)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8、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明确: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教学
活动5 小结
《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吧!
教学
活动6 练习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3、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题。
附(1) 参考资料:
附(2) 板书设计:
附(3) 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心声》是黄蓓佳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2010年11月2日,我在本校九(6)班上了这堂课。
一、结合文本主题,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
就学生而言,李京京(主人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就老师而言,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教师渴望公平,学生也一样渴望公平。教师要了解特殊学生的个性发展,尽量避免因为一件小事扼杀他们的未来。
二、结合教学过程,对课堂教学得失的反思
1、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
这是一篇近乎学生实际的文章。在纪律保证的前提下,要激发学生思维,解放学生的心理,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无拘无束,说真话,把它自己的经验、最个性化地表达出来。我在导入时给予引导。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思路清晰
我一向提倡和探究“阅读教学三步法”(有论文发表、获奖):一是认知朗读,学习生字新词,解决阅读障碍。二是感知朗读,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结构。读小说,要把握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下来。三是探究朗读,师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要有问题提出,教师还要根据文章的体裁、教学的重难点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3、尊重学生,生成资源
本课反映的是基础教育问题,学生们身处其中,对故事中的情节有一定的生活感受。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也许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比我们老师更精彩。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理解,这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搜集、处理和运用。
4、对自己的不足,要真诚坦然地面对
如果能做到十全十美,何必几十年终生限(献、陷)于教师职业;如果专业知识过于过硬,有更好更多行业需要你。我们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我们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弱点,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收稿日期:2012—05—26
关键词:阅读教学;认知朗读;感知朗读;探究朗读
知识靠阅读积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考制度的不断改革,现代文阅读已成为中学语文学习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文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在诸多语文能力中,阅读被放在首位。阅读是理解和积累,是借鉴和吸收,是表达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就很难具备较好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认为,阅读教学可分为三步走。在平常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中,我也是这样做的。
一、认知朗读
学习生字新词,解决阅读障碍,这是阅读的第一步。这一步也算是预习。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学生可能做得到,做得好,一些学生就难说了。教师要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这一步主要是通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的音、形、义。“音”是读音,“形”是写法,“义”是意思和用法。做好这一步,要结合文下注释,要利用好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更要有合作的意识。
二、感知朗读
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这是阅读的第二步。读记叙文,要掌握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特别要理解作者通过什么事件表达什么思想;读议论文,要掌握论点、论据、论证,特别要找出论点,这是作者的看法和主张,是文章主要内容之所在;读说明文,要掌握说明对象、特点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特点;读小说,要把握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下来。
给课文分段是方法,不是目的,它是为分析课文服务的。对一篇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读后要一定的了解。
例如《斑羚飞渡》一文,在认知朗读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不一定要全篇通读),就应该了解文章写了这么一件事:一群斑羚被狩猎队所追杀,被逼到戛洛山上的伤心崖上,但后来,斑羚羊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结构层次)为:飞渡前——飞渡时——飞渡后。
三、探究朗读
师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这是阅读的第三步。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学生要有问题提出,教师还要根据文章的体裁、教学的重难点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人、记事、状物,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和描写。学习记叙文要抓住这种文体的特点。分析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记事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分析状物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学习议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按要求补写论据;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论证结构的清理、划分,论证思路的的理解;文和段的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词、句含义的体味、理解;论证方式的辨别;知识的积累与语言的实际运用;议论文语言风格的体会。
学习说明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说明对象极其特征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对文章、段落结构的分析;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意及其表达作用的品析;对段的表达作用的理解与分析;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以及言之有序特点的体会;进行与文段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达。
文学作品主要分为四大类: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学习散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字词的含意及表达作用;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理解字词的准确运用;分析关键句的含意及表达作用;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学习小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小说中记叙要素的分析;对文章情节结构的分析;对文段作用的理解与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刻画人物的方法的分析;对词语及句子含意和作用的分析;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当然,读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和设计了。例如在教学《阿长与<三海经>》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长妈妈名叫什么?她长得怎么样?
2.文章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什么事件?
3.在“我”的眼里,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我”为什么想得到《三海经》?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5.当长妈妈来问《三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我”什么心理?
6.当“我”见到长妈妈为“我”买的《三海经》时,“我”为什么似乎遇到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起来?
7.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8.这么粗拙的书为什么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9.“我”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教师的教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教师组织教学的思路清晰,学生自己学习的思路也会清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掌握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终身有用。
前面谈到,阅读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认知朗读——感知朗读——探究朗读”。那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落实“阅读教学三步法”呢?
首先是教学设计,然后是课堂实践。教学设计即备课。传统的备课一般是讲读课文2—3课时,阅读课文1课时;每个课时都单独安排教学内容,即分课时备课。但上课会受学生等场景因素的影响,有时必须处理课堂问题。再则,原先设计的内容在课堂上有的少讲了不放心,必须多讲,讲深入,讲透彻,时间肯定花得多,45分钟不够用;有的讲多了会让学生觉得烦,甚至会有负面作用,必须少讲。这样就会打乱原先的教学时间安排。正好,连堂备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连堂备课”就是把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整体,不分课时。这样,需要多讲的就可以多讲,需要少讲的就可以少讲,需要怎样发挥就怎样发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不再担心这节课的内容没讲完,或者是没讲的。下面就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心声》的教学设计,供同仁们参考。 12、《心声》教学设计方案
执教人:兴仁县第五中学 安静
施教时间:2010年11月1—2日
课题名称 《心声》
科 目 语文 年级 9年级
教学时间 2课时(80分钟)
学习者
分析 1、本班学生绝大多数有自觉性、主动性,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刚学完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对小说相关常识已有初步了解。
3本课反映的是当代的基础教育问题,学生们身处其中,对故事中的情节有一定的生活感受。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成长,学会坚强,学会争取平等。
2、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心声”的含义,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
2.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知识与技能
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弄清“心声”含义,熟悉小说情节,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人物的心理描写。
教学资源
《心声》教学活动描述
教学
活动1 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大家在生活或学习中碰到的苦恼大都是什么?这时你最想怎么做?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2、作者简介:
黄蓓佳,生于1955年,江苏省如皋县人。1972年发表处女作《补考》。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教学
活动2 认知朗读
1、生难字:
簪(zān):(1)用来绾(wǎn)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时也用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名词)(2)插,戴。(动词)
蜷(quán):身体弯曲。
2、词义:
呵斥:大声斥责。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恍惚:精神不集中。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教学
活动3 感知朗读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万卡和自己的心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教学
活动4 探究朗读
1、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帧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3、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
教师引导时要把握的方向: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1、 说说小说场景变化,并用一句话概述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明确: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⑴ 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情感体验)
⑶ 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⑷ 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5、学生概括归纳程老师和李京京的形象特点。
明确: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6、研讨刻画李京京形象的描写方法。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
⑴、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⑵、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⑶、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⑸、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⑹、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7、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明确: “心声”的含义:
(1)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2)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3)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8、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明确: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教学
活动5 小结
《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吧!
教学
活动6 练习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3、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题。
附(1) 参考资料:
附(2) 板书设计:
附(3) 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心声》是黄蓓佳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2010年11月2日,我在本校九(6)班上了这堂课。
一、结合文本主题,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
就学生而言,李京京(主人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就老师而言,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教师渴望公平,学生也一样渴望公平。教师要了解特殊学生的个性发展,尽量避免因为一件小事扼杀他们的未来。
二、结合教学过程,对课堂教学得失的反思
1、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
这是一篇近乎学生实际的文章。在纪律保证的前提下,要激发学生思维,解放学生的心理,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无拘无束,说真话,把它自己的经验、最个性化地表达出来。我在导入时给予引导。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思路清晰
我一向提倡和探究“阅读教学三步法”(有论文发表、获奖):一是认知朗读,学习生字新词,解决阅读障碍。二是感知朗读,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结构。读小说,要把握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下来。三是探究朗读,师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要有问题提出,教师还要根据文章的体裁、教学的重难点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3、尊重学生,生成资源
本课反映的是基础教育问题,学生们身处其中,对故事中的情节有一定的生活感受。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也许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比我们老师更精彩。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理解,这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搜集、处理和运用。
4、对自己的不足,要真诚坦然地面对
如果能做到十全十美,何必几十年终生限(献、陷)于教师职业;如果专业知识过于过硬,有更好更多行业需要你。我们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我们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弱点,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收稿日期:201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