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辣的讽刺 无情的批判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qia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小说的代表作,它有很多关于艺术方面的成就,其中讽刺艺术的运用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讽刺艺术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鲜明强烈的对比,漫画式的夸张,尖锐泼辣的反语,幽默诙谐的议论。这种写实的艺术把事物的本质揭示得更加醒目,更加深刻。
  关键词:阿Q讽刺艺术批判对比夸张反语议论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小说的代表作。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的艺术成就有很多,尤其是小说中多处运用讽刺的手法,收到了恰到好处的艺术效果,使这部小说增添了许多艺术魅力。小说中运用的讽刺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鲜明强烈的对比
  
  《阿Q正传》的讽刺艺术,首先体现在作者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刻画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性格。阿Q的性格中主要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其实这是一种病态,而这些恰恰表现了阿Q性格中一系列矛盾。从阿Q的身份看,其性格是既具有一般农民的憨厚、质朴,又有典型的“精神胜利法”这一病态性格。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作为流浪汉,与土地并无多少联系,因而除了具有某一程度的憨厚、质朴的农民性格外,又明显地沾上了游手好闲之徒的狡黠。阿Q性格中最为鲜明的病态特征,便是“精神胜利病”,也就是在现实的失败面前不敢正视,不愿承认,更不去总结教训,而是以自己假想的胜利来欺骗自己、安慰自己,再以自己在虚假胜利中的陶醉去欺骗别人。比如,阿Q没有土地,没有房屋,甚至连自己的姓名籍贯也不知道,他在政治上受欺压,没有权利,没有地位。然而,他自己却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不但在和别人口角的时候,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们阔的多啦!”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其性格中的多重性,即既自卑又自尊,既无知又装聪明。这种态度即使是在一些小事上也有着非常鲜明的表现。他体质上有一些缺点,就是头上有几处癞疮疤,本来这是“最恼人的”,“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阿Q讳这讳那,说明了其既怕丢面子又爱虚荣的性格。而这种性格的典型性又极具普遍意义。由于他人的挑衅或自己的主动出击,总是吃亏的多,所以他也时常改变策略,诸如采用愤怒,但最终仍然只能是为了求得精神上的胜利而已。谁要说“亮起来了”,他便以“你还不配……”来反驳。这里作者通过对典型人物的观察,反衬出阿Q“精神胜利法”这一病态性格的本质,也点明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写作意图。由此可见,作者通过对阿Q性格的对比分析,既揭示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血泪史,同时又刻化出其既蛮横无理又毫无办法,既想打想拼又有所顾忌的性格矛盾,从而收到了极强的讽刺效果。
  
  二、漫画式的夸张
  
  《阿Q正传》的讽刺艺术其次是体现在离奇的夸张手法的运用。这种大胆的夸张手法的运用,使小说的主题更加鲜明。比如,在小说末尾写阿Q在土谷祠被捉的场面尤其夸张。这里作者用笔的确夸张得似乎离奇:“那时恰是暗夜,一队兵,一队团丁。一队警察,五个侦探,悄悄地到了未庄,乘昏暗围住土谷祠,正对门架好机关枪;然而阿Q不冲出。许多时没有动静,把总焦集起来了,悬了二十千的赏,才有两个团丁冒了险,逾垣进去,里应外合,一拥而入,将阿Q抓出来。”这是多么可笑的场景啊!反动统治者虽表面强大,且武装在手,又面对手无寸铁的阿Q,但此时却只会虚张声势,从而十分逼真地暴露了反动统治阶级腐败、怯懦和愚蠢及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其讽刺艺术的运用达到极致。而鲁迅也正是要通过这样的夸张描写,突出强调辛亥革命失败后这一段白色恐怖时期,反动派对革命既害怕又仇恨的历史真实。在小说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夸张的手法,这些夸张的笔墨怀忧愤之情,深刻地显示了阿Q悲剧的必然性,证明了阿Q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
  
  三、尖锐辛辣的反语
  
  《阿Q正传》的讽刺艺术还集中表现在反语手法的运用上。文中多处运用反语,寓庄于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这些反语中,让我们看清了阿Q的性格特征,即在他身上存在的“精神胜利病”。比如,作者写阿Q在未庄的处境及其种种表现写道:“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阿Q‘先前阔’,见识高,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这里所说的阿Q“见识高”,其实是说阿Q自认为自己很清高,其实他是很浅薄,很愚蠢的;说他“几乎是一个‘完人’”,其实是说他是缺点和毛病一大堆,而且浑身充满了精神病态的幼稚可笑。这种反语的使用在小说中还有很多处,正是这样的反语使得小说收到的艺术效果非常好,有些地方用到阿Q身上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有一种酸酸的感受。
  四、诙谐幽默的议论
  这部小说中也使用了议论的手法,虽然并不多,但是恰到好处,同样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这是《阿Q正传》讽刺艺术的又一体现。比如,小说中阿Q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一时满足,他欺侮小D和小尼姑,他以欺负弱者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怨气,这是何等的无奈啊!再比如,他和别人的争论和理论中,事实上是失败的,而且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侮辱和屈辱,但是他从不愿意承认,往往用一种自我解嘲的方法来安慰自己,或者干脆忘记这一切,这是多么典型的精神胜利法啊,因此,他“永远是得意的”。其实,这种心态或者说性格也不是阿Q一个人有的,在当时社会中的人们是相当普遍的,所以说这不是一个人的病态,而是整个社会的病态。文中写得轻松诙谐,但是其讽刺意味尤其深远,读了之后有一种切肤的沉重感受。
  鲁迅先生运用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因此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鲁迅先生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来观察现实的社会,并且用犀利的文字配以辛辣的讽刺艺术刻画出各种各样的人物,通过描写他们的外貌以及心理活动,用一种轻松口吻去诉说或者控诉,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让人们去领会和感悟。但是我们也看到了鲁迅先生运用讽刺手法的时候又是非常认真和严肃的,通过使用讽刺手法,他要达到的目的是很明确的,的确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先生通过对阿Q典型性格的刻画,是让人们在同情阿Q的同时,对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有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达到了对敌人揭露和批判,让人们更加憎恨他们,鄙视他们。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语文教学更离不开教师的语言,透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却存在着一种“伪创新”的现象。我认为课堂教学语言就像是一首奇妙的乐曲,它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前奏,有“情深深,意切切”的主旋律,还有“绕梁三日不绝”的余音,让听者心驰神往。而由这首“乐曲”弹奏出的“生命之音”,更让听者深深感悟到了它的无穷生命力:一是感悟了文本的生命内涵;二使感悟了学生的生命潜能;三是感悟了教师
期刊
这一周的课前五分钟阅读演讲个性十足,非常精彩,如常越讲的是“小孩摸财神的脚——没有脚怎么走路,哪来发财呢?”张聪讲的是“以色列人凭借怀疑和辩论精神取得了胜利”,焦世龙讲的是“要像电脑鼠标一样确定目标方向”,王春博讲的是“美国黄金储备中心”,脱少鉴讲的是“谋女郎魏敏芝因有勇气被选中出演《一个都不能少》”,郭晓兰讲的是“攀登者的秘诀:专注(王石成功登顶珠峰)”,郭马磊讲的是“种子原则”,高贝讲的是“关
期刊
摘要:阅读量减少会使孩子们在口语表述中的词汇量减少,语言的驾驭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退化,这会对孩子在表述内心、认识世界以及人际情感沟通与交流的丰富性上造成很大影响……阅读的缺失也容易造成孩子人文精神和情感的缺失。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学生是羊儿的话,那课外阅读就是丰美开阔的草原;如果把学生比作蜜蜂的话,那课外阅读就是提供香甜可口蜜源的百花。古人云:“善读可以医愚。”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汉语语法学习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好语法知识,这使得学习古汉语时也无法正确地进行句子分析,出现了错误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明确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尤其是句子成分分析法,用理论帮助我们解题。   汉语的句子成分有以下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虽然这六种成分组成句子的类型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六种成分在组成句子时的基本位置是固定的(特殊
期刊
做了十几年的语文教师,天天打着带领学生阅读的旗号。在此期间,发现了一些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目前,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习惯欠佳,由于电脑、电视的普及,一些学生很少自觉地捧着课外书孜孜阅读;二是方法不明,由于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关注不够,学生未掌握阅读方法,也就不能领略到阅读的快乐;三是内容不适,有些高年级学生还在阅读低年级的童话故事,甚至热衷于看漫画、动画
期刊
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也已经越来越被受到重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文的篇幅占据一定的比例。虽然现今的中学生很难像过去的私塾学堂那样,将脖子拗过来、拗过去地背诵文章,但是很多学生依然能从这些精炼而又韵律优美、意境深远、朗朗上口的词句中体验到美感。近些年来,在中考等重要的考试范围中,古典诗词的赏析和题量也呈逐年加大的趋势。因此无论从哪方面,古典诗词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继
期刊
摘要:写景作文,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更不知如何把景物写好。学生只有掌握并熟练运用描写景物的方法,下笔才能生辉,行文才能如行云流水。本文笔者提出“十五字”描写景物的方法,即善观察、抓特征、理顺序、巧修饰、融情感,并进行了浅显的论述,以期对中学生的写作有所指导。   关键词:善观察 抓特征 理顺序 巧修飾 融情感      写景作文,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无从下笔,更不知如何把景物写好。学生只有掌
期刊
在所有的文体当中,散文是最为别致的一种,也似乎是形式上最不严格、最不明晰的一种。散文,没有诗歌所要求的韵律,没有戏剧所要求的架构,没有小说那样的繁复,随笔即来,记游论事说理谈情,尽可入题,长短无定数,题材无大小,从这一点来说,真可谓最自由之文体。  然而好的散文却绝不是散乱无章文字之堆砌,前人所谓“形散而神聚”是对散文较为客观公正的界定。刘勰说“结体散文(行文),附物切情”更是可做散文最好的注脚。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教师要创设各种适合学生创造性能力发展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乐感及表现能力,挖掘学生即兴创造的潜能。通过与歌唱、动作、舞蹈、语言、游戏、表演、奏乐等直观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创造性意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尝试,在“玩”的氛围中提高音乐创造能力。
期刊
摘要:进行体育锻炼是人们身体素质提高的主要方法之一。学生只有养成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够保证在学校锻炼的同时,离开学校时也能将这种习惯维持下去。本文主要从家庭、社会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家庭 社会 体育锻炼 习惯 影响因素 对策     初三学生由于中考的压力,使得初三进行体育训练学生的体质较强,而初一初二学生的体质偏弱,初三学生为了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