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语教学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呢?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应该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满灵气”,“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笔者认为:一语中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思维得到发展,语文素质得到提高,就必须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为此,必须做到: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任何脱离实际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课堂教学也是这样。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语文素养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采取“一刀切”。否则,要求高了,班里只有几个尖子生和老师交流,大部分学生“招架不住”,沉默不语;要求低了,较高层次水平的学生就觉得不过瘾,没味道,不想听。可见,“一刀切”不能保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调动全班同学学习积极性。正确的做法是:从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基础、智力水平,制定出有坡度的学生要求,并把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设计中去。即课堂上统一布置,分层提高,分层评价。例如:在教学《学会查无字词典》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三个要求:1.划出文中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2.找出句中解释“骄阳似火”的关键字词。3.用“骄阳似火”说一段话。在这三个要求中,第一个属于保底要求,对于后进生而言,能达到这个要求就行了,就“成功”了;对中等生而言,其“成功”的定位在于第二点;第三点有一定难度,这是对优生的要求。当然,在优生的启发下,中差生的思维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所有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收获,都有“成功”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教学,课堂一定会“活”起来,学生一定会“动”起来。
也许有的老师说“这样做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将来给四化建设送去的是一批:次品人才”。这话不对,一个哲人说: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学生的人生价值就是在教育的作用下,“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活的健康、活的主动、活的充实,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长大了成为普通人的居多。因此,教师不必拔苗助长。从实际出发,让其长足发展就行了。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长成栋梁之才。小草和大树一样有用,一样可爱,都是四化建设不可少的。何必违反人才的成长规律,刻意追求学生怎么怎么发展呢?
二、多给学生自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要多给学生自主。过去对学生限制太多,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怎么能主动参与学习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师讲课,学生有不懂的地方,要允许随时提问。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愉快地回答,并赞扬他肯动脑筋,善于思考问题。这样就能使发言者更认真的思考问题,更踊跃的发言,同时也促使其他同学认真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就会学得开心,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发展,语文素质就能得到提高。千万不要说,等老师把课讲完了,老师让你提问再提问,那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者,待老师把课讲完了,学生的问题早忘了,没问题可提了。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所以课堂上让学生随时提问是必要的。又如,讨论问题时,不一定限制学生同位或前后位讨论,如果需要,可以下位讨论、交流。这样才能形成活跃、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当然,也不能完全让学生信马由缰,想怎么就怎么,要做到该收就收,该放就放,收放自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然就会出现“跑题”现象,达不到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注意及时引导,让学生到达胜利的彼岸
课堂上,当学生被某些问题“卡住”,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要及时引导,通过搭桥铺路(或看插图,或看录像,或把问题化整为零,或举例子),建立坡度,疏通学生思路,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争论,让学生到达胜利的彼岸。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的片段时,课文写“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飛行的快乐。”这时候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以后,蜻蜓把什么快乐事告诉“我”的?学生一直在思考老师的这个问题,感觉很新鲜很有趣。老师举个例子:我变成一朵荷花以后,蜻蜓被吸引了,它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过校园,看见三年级同学正在早读,他们读得多认真啊!这时学生的思维会活跃起来,踊跃的回答教师的问题。像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尝到答题的乐趣,增强了学习兴趣,思维得到了发展。这样练习下去,何愁语文素质不提高?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小营小学 江苏】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任何脱离实际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课堂教学也是这样。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语文素养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采取“一刀切”。否则,要求高了,班里只有几个尖子生和老师交流,大部分学生“招架不住”,沉默不语;要求低了,较高层次水平的学生就觉得不过瘾,没味道,不想听。可见,“一刀切”不能保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调动全班同学学习积极性。正确的做法是:从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基础、智力水平,制定出有坡度的学生要求,并把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设计中去。即课堂上统一布置,分层提高,分层评价。例如:在教学《学会查无字词典》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三个要求:1.划出文中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2.找出句中解释“骄阳似火”的关键字词。3.用“骄阳似火”说一段话。在这三个要求中,第一个属于保底要求,对于后进生而言,能达到这个要求就行了,就“成功”了;对中等生而言,其“成功”的定位在于第二点;第三点有一定难度,这是对优生的要求。当然,在优生的启发下,中差生的思维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所有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收获,都有“成功”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教学,课堂一定会“活”起来,学生一定会“动”起来。
也许有的老师说“这样做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将来给四化建设送去的是一批:次品人才”。这话不对,一个哲人说: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学生的人生价值就是在教育的作用下,“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活的健康、活的主动、活的充实,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长大了成为普通人的居多。因此,教师不必拔苗助长。从实际出发,让其长足发展就行了。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长成栋梁之才。小草和大树一样有用,一样可爱,都是四化建设不可少的。何必违反人才的成长规律,刻意追求学生怎么怎么发展呢?
二、多给学生自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要多给学生自主。过去对学生限制太多,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怎么能主动参与学习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师讲课,学生有不懂的地方,要允许随时提问。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愉快地回答,并赞扬他肯动脑筋,善于思考问题。这样就能使发言者更认真的思考问题,更踊跃的发言,同时也促使其他同学认真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就会学得开心,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发展,语文素质就能得到提高。千万不要说,等老师把课讲完了,老师让你提问再提问,那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者,待老师把课讲完了,学生的问题早忘了,没问题可提了。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所以课堂上让学生随时提问是必要的。又如,讨论问题时,不一定限制学生同位或前后位讨论,如果需要,可以下位讨论、交流。这样才能形成活跃、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当然,也不能完全让学生信马由缰,想怎么就怎么,要做到该收就收,该放就放,收放自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然就会出现“跑题”现象,达不到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注意及时引导,让学生到达胜利的彼岸
课堂上,当学生被某些问题“卡住”,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要及时引导,通过搭桥铺路(或看插图,或看录像,或把问题化整为零,或举例子),建立坡度,疏通学生思路,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争论,让学生到达胜利的彼岸。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的片段时,课文写“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飛行的快乐。”这时候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以后,蜻蜓把什么快乐事告诉“我”的?学生一直在思考老师的这个问题,感觉很新鲜很有趣。老师举个例子:我变成一朵荷花以后,蜻蜓被吸引了,它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过校园,看见三年级同学正在早读,他们读得多认真啊!这时学生的思维会活跃起来,踊跃的回答教师的问题。像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尝到答题的乐趣,增强了学习兴趣,思维得到了发展。这样练习下去,何愁语文素质不提高?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小营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