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国藏獒

来源 :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视藏獒为神犬。在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狗交易市场上,一只良种藏獒索价几十万、上百万美元已不新鲜。近年来,我国藏獒价格也是十分惊人。在1999年的兰州经济贸易洽谈会上,3只藏獒曾卖了300万元人民币。今年3月19日在天津塘沽召开的一个展览会上,有一条名叫“金蛋”的藏獒竟要价800万元人民币。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养藏獒的人与日俱增,但真正得到藏獒真品的却寥寥无几。
  藏獒能产生这么大的经济利益,也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兴趣。到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有人在养藏獒,光是注册经营的公司就有200多家,然而像河南开封的刘学忠、高媛夫妇那样真正研究繁育纯种藏獒、保护我国纯种藏獒世代繁衍的人却十分罕见。为了寻找纯种藏獒,他们30多次进藏寻獒,在茫茫的雪域高原经历了数次生死磨难,历尽千难万险,逃过了一次次死亡的威胁,终于建成了一个专门从事藏獒犬类研究和提纯繁育的基地,并育养了15条中国藏獒的极品,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客商和游人,他们的“媛媛獒舍”也成了美国、加拿大、捷克、德国等一些国际育獒专家非常关注的地方。刘学忠夫妇精心育养的极其接近古藏獒的獒犬,一条条流向国内外藏獒保护组织和个人,他们也成了现今国内外藏獒保护研究组织和专家最关注的人物。
  
  进藏寻獒
  
  20世纪80年代,刘学忠经常到甘肃、青海等地出差,那时,他就认识了藏獒。如今,已经成为藏獒育养专家的刘学忠告诉记者,藏獒是远古进化中自然形成的活跃在喜马拉雅山麓的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犬种,几千年来,藏獒爬冰卧雪,战狼斗豹,一直顽强地生存到今天。它体格硕壮、凶悍无比,世界上任何一种犬都比不上藏獒强劲与凶猛。严酷的气候环境,形成了它粗犷勇猛、奔走迅速、嗅觉灵敏的野性性格,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有什么动静,出现什么野兽,都能及时判断并做出反应。它还是世界上唯一不怕猛兽的犬种。
  在西藏、青海和甘肃,藏獒是最高贵稀少的狗,在一般人家很难寻到它的踪迹。据称,此犬目前在全球约有30余万条,但优秀纯种不足百条。中国藏獒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刘学忠对此深感忧虑:世界名犬都有产地的国家标准,并在严格的国家标准下育种繁衍,使这些名.犬成为所在国的一大产业。比如德国牧羊犬,每年可以向世界输送数百万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我国,由于藏民只是为了某一方面的需求,没有为保持藏獒体貌而定向培育的意识,更没有人用反复定向交配的方法使这一品种固定下来,以致现在很难找到纯种的藏獒。这不但严重地阻碍着我国藏獒产业的发展,而且如果再这样无序地繁衍下去,藏獒这个犬种将会在我国灭绝。
  为了保护这一物种,也为了做好做大我国藏獒产业,从1984年开始,刘学忠和高媛抛家舍业,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进藏寻找纯种藏獒的艰苦生涯。
  然而进藏寻獒又谈何容易!且不讲现在要找到纯种藏獒已相当困难,就是高寒缺氧、人迹罕至的恶劣自然环境,也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但他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为了能找到纯种藏獒,他们一次次走进青藏高原偏远的甚至连路都没有的地方,因为越是偏远的地方,找到纯种藏獒的可能性就越大。他们遇到的艰难险阻,是常人所无法预料的。有一次,他们来到青海囊谦。听说几百公里外有条品相较好的藏獒,于是他们带了干粮和水,租了辆吉普车就出发了。到那个地方大概要七八天的路程。然而,到了第三天,车出了故障,开不动了。等路人援救?在那渺无人烟的地方,又加之天寒地冻,哪里有人路过?一天过去了,果真连个人影也没有。他们意识到,如果这样继续等下去,无异于坐以待毙!于是,他们把干粮和水分给司机一半,请司机原路返回寻求救援。
  司机走了。他回去找到车再赶回来,最快也要四天。他们两个人要在那辆车里等上近100个小时。车外边风特别大,天又冷,再加上高原反应,头疼得特别厉害。更让人害怕的是,到了晚上,车窗外不时传来野兽叫声和闪动着狼群发出的幽幽光亮。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种死亡的恐怖也渐渐向他们袭来。如果司机回不来怎么办?所剩不多的干粮和水,决定着他们根本不可能走出无法辨认方向的茫茫荒漠!那几天真是难熬。四周死一样的寂静。能不能活着走出这无人区,唯一的希望全寄托在了那个司机身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就在第三天的晚上,精神几乎崩溃的他们,终于听到了人的呼唤。原来司机担心他们粮尽水绝,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牧民,借了两匹马,驮上千粮和水匆匆赶了回来。刘学忠紧紧抱住司机,泪流满面,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还有一次,他们租的是辆康明斯车,在过一座桥的时候,突然发现桥板断掉了。如何过河呢?见河堤不高,刘学忠便跟司机决定开车越过河堤下到河滩涉水过河。为了能看清道路,刘学忠站在车顶上指挥方向。谁知车一到水里就不听使唤了。河水时深时浅,车身冲击产生的水花溅满了车窗玻璃,高高溅起的水花夹杂着冰块,越过玻璃打得人脸生疼。最后终于开上去了,等车上岸停了下来,司机和高媛才发现,刘学忠抓车的双手已冻得没了知觉,浑身都麻木、僵硬了。后来刘学忠说“这件事我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万一车陷在河里走不出来,或者把我甩在河里可就麻烦了,一旦伤风感冒,4个小时后就会变成肺炎,接着是肺积水,必死无疑!”
  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一带牧区,藏民管藏獒叫“多启”,“多”是拴住的意思。因为这种狗凶猛善斗,必须拴住饲养,不然会向人发动攻击。如果有陌生人闯入,它便洪亮吼叫起来,两眼立刻射出凶狠的光,犹如怀有深仇大恨一般。因此,到藏民居住区,必须带一个前面有铁链子的打狗棍子。因为藏民养狗都不专门搭建狗窝,有的白天拴在柱子上,晚上就放开,要命的是拴狗的绳子不一定就结实,有的一用就是个几年,藏獒一挣就断。还有的藏民在地上挖一个坑,狗卧进去,就算狗窝了——这样的狗窝,外人根本就没法发现,等你发现了,它也“呼”地一声扑到你跟前,跟你拼上了。有了这样一根棍子,因为它较长,藏獒过不来,既可以与藏獒保持一段距离,又可以利用前面的铁链子在它攻击时给予有效的打击。有一次在扎猛寺,一到藏民家,刘学忠离老远就喊。虽然藏民听不懂他的话,但起码能让他知道有人来了,把藏獒看好。可是,尽管这样,还是惊动了藏獒。它从坑里“呼”的一声窜了出来,一下子把刘学忠扑倒在地,张嘴就咬。刘学忠使出全身力气用胳膊死死勒住藏獒的脖子,另一只手用棍子紧紧顶住藏獒的嘴。就这样僵持着,直到藏民赶来把藏獒拉开……
  在进藏寻獒的过程中,这样的艰难险阻,他们不知遇到了多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痛苦磨难和生死考验,在西藏南部一个寺院里,他们终于发现了纯种藏獒“勒得”,后经西藏罗藏加扬大师和中国藏獒研究学会认定,这只“勒得”属濒临灭绝的纯种藏獒。
  
  繁衍成功
  
  刘学忠和高媛知道,一条优秀的藏獒要具备良好的外 形、凶猛度及遗传性等几项严格的标准。在纯种藏獒犬越来越少,已是濒危物种的今天,纯种藏獒犬的发现,无疑为世界猛犬的血统归属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也意味着犬类的渊源将要面临着新的划分。同时也为今后藏獒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他们决心要在中原培养出我国自己的纯种藏獒犬。
  然而,藏獒生长在高寒缺氧的高原地区,肺功能十分发达。而且青藏高原的空气清新,病菌病毒极少。而内地则不同了,许多内地犬能抗衡的病,它抵抗不了。温差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空气污染的问题,使藏獒一到内地,病菌病毒也蜂拥而上。藏獒没有什么抵御常见病的抗体,很容易出现以呼吸道疾病为主的常见病。再加上氧气充足,使藏獒肺泡退化、衰竭,稍加运动,极易死亡。有一次从西藏买来7条藏獒,1条大的6条小仔。回到家后就发现有一条小仔被病菌感染了,接着就出现呕吐、拉肚子症状。刘学忠夫妇马上就找兽医给它输液。其实很多病菌对内地的狗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可对藏獒就不行了。而且它的粪便和吃过的食物也带病菌,很快,到了第3天就传给另外5条藏獒幼仔,到了第4天,大的藏獒也被传染了。最后这7条藏獒一条也没剩下,全死了。
  还有一次,他们带了6条藏獒回来,由于当时天气恶劣,一路上它们又都不肯吃东西,回来的第二天有5条病倒了。他们拉着病大连夜赶到几公里外的兽医院。一条横拉着的绳上,排列着挂了5个输液瓶。他们没合眼守了整整一夜。但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最后看着它们一字排开躺在地上,他们心如刀绞,痛哭流涕。
  为了买纯种藏獒,他们倾其所有。1996年,他们花了12万元买来了一条品相特好的名叫“家奴”的纯种藏獒。为了买这条藏獒,房子卖了,积蓄也花光了,他们只好搬进了一间便宜的出租屋。他们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这只藏獒上了。但是没多久他们的希望就破灭了。“家奴”身体一天天衰弱,他们却束手无策。这只花费了127元买的藏獒在他们身边只活了28天!他们真的感到了绝望。夫妻俩一无所有,给“家奴”治病又使他们背了6000元钱的外债。1996年过春节,两口子就剩下10元钱了,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然而,不管有多大困难,他们都坚持了下来。屡战屡败,使他们总结出一条规律越是古老的纯种,它的抗体就越差。只要染上一种病,身体抵抗力下降,就会引发多种并发症,最后死于并发症。病根找到了,他们又详细地研究了藏獒的生活习性、防疫方法,逐渐地掌握了西藏獒犬的饲养方法和病理学、解剖学的知识。经过长期刻苦钻研和大胆实践,不但学会了给藏獒看病、打针和输液,还终于掌握了一整套藏獒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办法。现在,用他们钻研出来的配方和疫苗,用于藏獒的疾病防治,使藏獒的成活率达到百分之百。1995年到1998年他们共进藏30多次,带回来的獒犬再也没有死过,并且成功地繁育出了纯种藏獒幼犬。
  到了1999年,他们靠出售藏獒幼犬已经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了。新出生的藏獒幼仔卖到国外一条8万元左右,还有26万元一条卖到英国去的。卖给国内的一般3到5万元一条。现在,每一窝藏獒幼仔大约能卖几十万元人民币。现在他们已经有了9条纯种母藏獒,一年的收益十分可观。
  然而,在育养藏獒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一些人看到藏獒能产生这么大的经济利益,便打起了花高价借种与普通狗交配然后卖狗仔的主意。这当然被刘学忠断然拒绝。于是,刘学忠便得罪了一些人。有人竟然向狗舍中投毒,把一条给价400万元人民币都没卖的藏獒毒死了。看着生龙活虎般的藏獒中毒死去,刘学忠夫妇悲痛万分,然而,这更加坚定了一定要把研究繁育纯种藏獒的道路走到底的决心。
  现在,他们育养的藏獒经常在各种比赛中获奖,而且全是一等奖。有一次,在参加国际名犬比赛时,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就没有真正的纯种藏獒犬。在许多外国人的潜意识中,中国拥有优良的纯种藏獒是不可能的。当时,这句话使刘学忠夫妇很受刺激。然而,比赛前的预展上,当他们的藏獒“黑子”一出现,马上惊动了赛场,全场发出一片赞赏之声。赛场上,“黑子”过五关、斩六将,奋勇搏击,最终一举夺魁,荣获最佳犬种(BOB)金奖。颁奖仪式上,走在台上的“黑子”英姿飒爽,鹤立鸡群,博得阵阵喝彩声。刘学忠说:“那个时刻我感到特别的神圣和自豪,只觉热血在沸腾,胸腔里只有一句话向上冲: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纯种藏獒犬,将来,我们中国也会向世界大量输送纯种藏獒,让中国神犬为国争光,为全世界人民造福!”
其他文献
青天大老爷包公的遗骨在故乡合肥,曾经难寻安放之地,世人不尽的怀念竟难有真实的寄托。作为包公故里的作家,陈桂棣、春桃夫妇哪里放心得下。于是在“三农”作品之后,在很多读者都希望他们再一次“振聋发聩”之时,陈氏夫妇深入文化、考古及历史领域调查写作,完成了新近作品《包公遗骨记》。这本书不同于《中国农民调查》,它不可能具备《中国农民调查》的那种冲击力,但是,它所揭示的问题,同样值得深思。在上海,在东北,它都
期刊
记者:刘市长,请您简单描述一下抚顺的历史和现实状况。  刘强:抚顺位于辽宁东部,辖四区三县和两个省级开发区,市域总面积11 27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总面积88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19平方公里),总人口224.9万(其中市区人口141.1万)。  抚顺是一座因煤而兴起、因油而发展的国家老工业基地,曾为加速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的第一桶页岩石油、第一吨铝、第一吨镁、第一
期刊
莫斯科是俄罗斯生活节奏最紧张的城市,连圣彼得堡,都远远地不如。但是和上海比,你会觉得差不多所有的莫斯科人都无所事事。  莫斯科人的早饭时间大约是在上午9至10点,午饭下午2点,晚饭晚上8至10点。这当然有地处北方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我觉得,怕是他们一辈子根本就没产生过要起早摸黑“拼搏”的念头。最忙的莫斯科人,总体来说,大概也不会比我忙,而我在国内要算是个彻头彻尾的懒人。  如果一直生活在北京、上海
期刊
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生从未停止过追求,以关怀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己任。  从上海美术学院毕业后,陈逸飞先生赴美国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了艺术界的认可。他的绘画作品先后在纽约国际画展、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史密斯艺术博物馆和布鲁克林博物馆展出。  他去过很多很多的地方,世界不同文化的熏陶,让他的心灵从未有过地开阔。他的艺术天分慢慢涉及到更多的领域,建筑、摄影、时装、视觉艺术
期刊
9月19日,中秋节次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祝福声尚在耳边,台湾作家、学者李敖飞抵阔别56年的北京,开始为期12天的“神州文化之旅”。从北京到上海,从故宫到法源寺,从北大到清华,李敖行走在神州大地上,行走在他年少的记忆中,也行走在文化旅途中。  “与大陆契阔四十载。今印此书以归故国,沧海浮生,难忘我是大陆人而已。”在《北京法源寺》后记中,李敖如是说。从他特意挑选了印有书架图案的领带的细节中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场以种植冬暖式大棚蔬菜为标志的“菜篮子革命”浪潮席卷了中国北方大地,改变了北方居民主要靠大白菜、萝卜、土豆过冬的历史,使亿万农民致富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而推动这场“菜篮子革命”的是一个既普通又充满魅力的土生土长的山东农民。他,拖着直肠癌术后虚弱的身体,20多年如一日,在蔬菜王国拼命耕耘、开拓;他,只有小学文化,却成为“菜”学满腹的高级农艺师;他,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
期刊
女娲、伏羲“兄妹成婚”是女娲神话传说的重要内容,也是女娲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之一。但是,对于他们二人究竟是否真正的“兄妹”关系;她们的“成婚”情况如何等等,人们却基本上不甚了了。  关于他们的“成婚”情况,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女娲和伏羲“合烟成婚”,据唐朝李冗撰《独异志·下》记载: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
期刊
音乐傅聪,“他的观点影响了当今年轻一代钢琴家”    室内暖意融融,灯光柔和偏暗。身着紫色织锦缎的对襟中装的傅聪,绅土般地靠在窗口前的沙发上。终年带着半截黑手套的手中,拿着旧胡桃木烟斗,红点在烟斗中一闪一闪,他在烟雾中飘渺,空气中弥漫着烟丝的香味。  “望七了”,傅聪依然精神矍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尽管岁月的年轮在他脸上写下了沧桑,却无法抹去钢琴家高傲和儒雅的气质,显得很贵族气。很多年来,傅聪喜
期刊
新行业,致富的新矿    叶蓉(以下简称叶):现在媒体在采访你的时候,是不是开始经常问你成为中国新首富之后的感受?  施正荣(以下简称施):很多人这么问。  叶:通常你会有什么样的回答?  施:说句心里话,我真的没什么感受。因为很多人讲你一夜暴富,好像一夜就把一个人改变了。对我来讲,这只是一个事业发展的过程,只是一个过程。  叶:随着公司的上市,你是一夜之间跨进了中国百亿富豪的行列,很快又成为中国
期刊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艺术的普及性也令人叹为观止。自殷商至今,至少已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书法不仅根植华夏大地,而且远播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和西方国家。这从金秋十月于天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上便得到了最充分的佐证。  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上,展馆里每天都是人头攒动,男女老少相携而来,他们大多是书法爱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