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年级的水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日益增强,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孩子们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并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针对教材的上述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引导学生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对学生们循循诱导,使学生们能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其背后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比如,在学生学习完“统计”这一单元之后,我就根据教材,从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出发,安排了“你寄过贺卡吗?”这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通过阅读资料,并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数学知识,主动独立地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付诸实践。整个实践活动我大体上分为以下三部分进行教学:
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阅读资料和进行调查的过程。这部分又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阅读资料。资料中蕴涵着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大量的木材;另一方面对废纸的有效回收是减少木材消耗的有效途径之一。阅读资料是整个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课时,我提出“贺卡是什么做成的?你在这方面知道了一些什么?”让同学们思考。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再让学生们阅读第110页的资料,接着思考“2000张贺卡需要多高的树?树的生长期需要多少年?生产纸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让学生们加深感受。
第二层次是对个人和家庭去年收到贺卡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这一层次是对第一层次活动的扩展、延伸和细化,便于学生们的思考更加切入实际生活。
二、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根据阅读资料的内容和调查统计的结果分析数据的过程,这部分内容贯穿了统计结果及估算等数学知识的运用,需要学生综合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我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深入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以及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请核算一下,全校所有学生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了多少棵大树?”然后大家分小组合作探讨,共同分析少寄贺卡有哪些好处,从而理解了:少寄贺卡,可以少砍树木,保护森林,涵养水土,减少污染,节约日常开支,减少邮政压力,这样一来,也随之提高了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得出了结论:为保护森林,应当少寄贺卡,或者尽量将纸质贺卡改换为网上电子贺卡,既养成节俭生活的习惯,又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解决问题
这部分呈现了即将付绪实践的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从而将实践活动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面。
我首先组织学生交流:为了保护森林,如何节约用纸?我们可以想哪些办法?学生们思维的主动性立刻被调动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各献其策:有的说纸应当双面写,不要浪费;有的说应当回收旧报纸、旧杂志、旧挂历、旧贺卡等等,以节省造纸的木材等原料;有的说应当推行无纸办公,实现办公现代化;有的补充说,不仅在工作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应当尽量采用打电话、发短信、发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等方式交流信息,表情达意。大家集思广益,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渐趋完善了。
最后。我让学生们综合大家讨论的结果,制定“节约用纸、拯救森林”的呼吁书和行动方案,将课堂上获得的认知贯彻到课后的日常生活中去,从我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尽力影响周围更多的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课堂上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在还促使学生们课后将正确的认识付诸行动,在“节约用纸、拯救森林”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实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一举多得地达到了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并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针对教材的上述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引导学生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对学生们循循诱导,使学生们能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其背后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比如,在学生学习完“统计”这一单元之后,我就根据教材,从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出发,安排了“你寄过贺卡吗?”这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通过阅读资料,并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数学知识,主动独立地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付诸实践。整个实践活动我大体上分为以下三部分进行教学:
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阅读资料和进行调查的过程。这部分又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阅读资料。资料中蕴涵着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大量的木材;另一方面对废纸的有效回收是减少木材消耗的有效途径之一。阅读资料是整个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课时,我提出“贺卡是什么做成的?你在这方面知道了一些什么?”让同学们思考。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再让学生们阅读第110页的资料,接着思考“2000张贺卡需要多高的树?树的生长期需要多少年?生产纸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让学生们加深感受。
第二层次是对个人和家庭去年收到贺卡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这一层次是对第一层次活动的扩展、延伸和细化,便于学生们的思考更加切入实际生活。
二、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根据阅读资料的内容和调查统计的结果分析数据的过程,这部分内容贯穿了统计结果及估算等数学知识的运用,需要学生综合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我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深入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以及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请核算一下,全校所有学生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了多少棵大树?”然后大家分小组合作探讨,共同分析少寄贺卡有哪些好处,从而理解了:少寄贺卡,可以少砍树木,保护森林,涵养水土,减少污染,节约日常开支,减少邮政压力,这样一来,也随之提高了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得出了结论:为保护森林,应当少寄贺卡,或者尽量将纸质贺卡改换为网上电子贺卡,既养成节俭生活的习惯,又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解决问题
这部分呈现了即将付绪实践的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从而将实践活动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面。
我首先组织学生交流:为了保护森林,如何节约用纸?我们可以想哪些办法?学生们思维的主动性立刻被调动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各献其策:有的说纸应当双面写,不要浪费;有的说应当回收旧报纸、旧杂志、旧挂历、旧贺卡等等,以节省造纸的木材等原料;有的说应当推行无纸办公,实现办公现代化;有的补充说,不仅在工作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应当尽量采用打电话、发短信、发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等方式交流信息,表情达意。大家集思广益,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渐趋完善了。
最后。我让学生们综合大家讨论的结果,制定“节约用纸、拯救森林”的呼吁书和行动方案,将课堂上获得的认知贯彻到课后的日常生活中去,从我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尽力影响周围更多的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课堂上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在还促使学生们课后将正确的认识付诸行动,在“节约用纸、拯救森林”的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实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一举多得地达到了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