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实现师生的快乐互动,是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学模式。本文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深入剖析了该模式的设计依据,提出了该模式的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明确了该模式的特点和评价要点,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师生教学互动 模式 程序 方法 学习兴趣
一、初识师生教学互动模式
师生教学互动,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统一的教学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教师通过创建合理的教学情景,立足与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多维互助,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自觉地总结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以实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
二、师生教学互动的各种理论依据
人文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具有一个基本的生物学的内在本性,它包括一切自我实现的基本需要和冲动。人内部的核心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驱使人走向完美、人道的现实化,这种内在的本性具有现实作用,其教学论的基本观点是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基本倾向,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只有在个人经验中通过自己的发现而化为已有智慧才是最有意义的学习。教学的价值不是单纯传授知识,主要是发展学生创造力,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目标是激发人们动机的诱因,是实践活动的预期结果。目标教学以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规律为基本特征,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现代教学原则和教师为导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及因材施教的辩证方法论,坚持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指导思想,主张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注重情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和课堂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创新教育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让学生能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结论,创造新事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师生教学互动的教学程序
首先,在教学中要有一个真实的情境,当学生从事某种活动的过程中处于困惑、迷乱、怀疑的状态时,就形成了情境,如果该情境与学生过去已获得的经验不一致而发生冲突,就形成了疑难情境,这正是思维的起点。当有了疑难情境就会产生疑惑,就在疑难情境的内部产生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维的刺激物,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欲望,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长期以来,我们的班级教学授课形式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大多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听。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 怎样听课,怎样积极的思考并回答问题,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然后,运用一个又一个设想,作为解决该问题的假设。由于提出假设往往首先要占有材料,因此,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直接的观察,收集解决问题的材料,唤起学生自己先前的经验,根据材料和亲身观察做出种种假设,然后再进行各种次猜测、考察、分析和探索。
最后,根据假设进一步考察事实,推出每一个阶段的结果,看看哪个假设能够解决问题,整理和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试验,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假设是否有效。
四、师生教学互动的实施程序
首先,让学生明确目标,这是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为达标而努力的重要步骤。为此,在进行师生教学互动时,必须发挥目标导向的功能。还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的必备铺垫和有关情况,并吸收学生的意见,使全体学生进入学习前的准备状态。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白这节课应该学什么,学习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与教师默契配合,成功达标。
接下来,教师凭借教学目标,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知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中引发学生需求,通过尝试练习,看书自学,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书本上枯燥的规则,抽象的概念为自身所内化。
最后,教师不能忘记观察课堂教学效果,掌握学生达标情况。
五、师生教学互动的常用方法
讨论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和同学、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动交往、互相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具体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三个“最佳结合”。注意情感,诱发兴趣,使学生心理活动得到最佳结合;强化质疑环节,把教师设置疑问、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与学生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过程最佳结合起来;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得到最佳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采用合适的指导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辅路,指导学生自己“走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还要时刻注意收集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小组学习法 小组式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的另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个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并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參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划分小组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每个小组成员包括优良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成员一定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1] 六、如何真正实现快乐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2]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该学科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从非智力因素提出以来,心理学家历来重视发展学生的兴趣,他们认为应该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3]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在师生教学互动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最高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很多,如野外实习、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生态调查、课外活动等等。我仅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生物模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现在生物教学普遍存在着社会实践过少,学生对于传统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在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探求自然规律,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4]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轻一代去探索,去探求答案。因此,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可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对人的生活活动和智力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培养人全面细致的观察力,增强敏锐而灵活的思考力,发展丰富的想象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试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试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试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此外,生物课的教学离不开教具和生物模型,优化教具组合,辅助使用录像片、计算机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出现一个个高潮,造就一种气氛,使学生在欢乐中求知、求会,最大效率的吸收知识。
小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这一过程的实施必须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重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不同年级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师生教学互动 模式 程序 方法 学习兴趣
一、初识师生教学互动模式
师生教学互动,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统一的教学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教师通过创建合理的教学情景,立足与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多维互助,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自觉地总结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以实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
二、师生教学互动的各种理论依据
人文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具有一个基本的生物学的内在本性,它包括一切自我实现的基本需要和冲动。人内部的核心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驱使人走向完美、人道的现实化,这种内在的本性具有现实作用,其教学论的基本观点是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基本倾向,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只有在个人经验中通过自己的发现而化为已有智慧才是最有意义的学习。教学的价值不是单纯传授知识,主要是发展学生创造力,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目标是激发人们动机的诱因,是实践活动的预期结果。目标教学以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规律为基本特征,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现代教学原则和教师为导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及因材施教的辩证方法论,坚持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指导思想,主张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注重情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和课堂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创新教育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让学生能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结论,创造新事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师生教学互动的教学程序
首先,在教学中要有一个真实的情境,当学生从事某种活动的过程中处于困惑、迷乱、怀疑的状态时,就形成了情境,如果该情境与学生过去已获得的经验不一致而发生冲突,就形成了疑难情境,这正是思维的起点。当有了疑难情境就会产生疑惑,就在疑难情境的内部产生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维的刺激物,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欲望,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长期以来,我们的班级教学授课形式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大多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听。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 怎样听课,怎样积极的思考并回答问题,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然后,运用一个又一个设想,作为解决该问题的假设。由于提出假设往往首先要占有材料,因此,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直接的观察,收集解决问题的材料,唤起学生自己先前的经验,根据材料和亲身观察做出种种假设,然后再进行各种次猜测、考察、分析和探索。
最后,根据假设进一步考察事实,推出每一个阶段的结果,看看哪个假设能够解决问题,整理和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试验,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假设是否有效。
四、师生教学互动的实施程序
首先,让学生明确目标,这是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为达标而努力的重要步骤。为此,在进行师生教学互动时,必须发挥目标导向的功能。还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的必备铺垫和有关情况,并吸收学生的意见,使全体学生进入学习前的准备状态。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白这节课应该学什么,学习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与教师默契配合,成功达标。
接下来,教师凭借教学目标,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知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中引发学生需求,通过尝试练习,看书自学,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书本上枯燥的规则,抽象的概念为自身所内化。
最后,教师不能忘记观察课堂教学效果,掌握学生达标情况。
五、师生教学互动的常用方法
讨论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和同学、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动交往、互相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具体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三个“最佳结合”。注意情感,诱发兴趣,使学生心理活动得到最佳结合;强化质疑环节,把教师设置疑问、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与学生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过程最佳结合起来;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得到最佳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采用合适的指导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辅路,指导学生自己“走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还要时刻注意收集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小组学习法 小组式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的另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个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并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參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划分小组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每个小组成员包括优良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成员一定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1] 六、如何真正实现快乐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2]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该学科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从非智力因素提出以来,心理学家历来重视发展学生的兴趣,他们认为应该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3]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在师生教学互动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最高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很多,如野外实习、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生态调查、课外活动等等。我仅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生物模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现在生物教学普遍存在着社会实践过少,学生对于传统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在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探求自然规律,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4]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轻一代去探索,去探求答案。因此,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可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对人的生活活动和智力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培养人全面细致的观察力,增强敏锐而灵活的思考力,发展丰富的想象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试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试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试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此外,生物课的教学离不开教具和生物模型,优化教具组合,辅助使用录像片、计算机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出现一个个高潮,造就一种气氛,使学生在欢乐中求知、求会,最大效率的吸收知识。
小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这一过程的实施必须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重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不同年级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