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初中生而言,在这段时间内接触到什么、受到什么熏陶,会对其“三观”形成重要的影响。从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课程内容安排上来说,诸多学科的教师已经深刻意识到德育的突出价值及关键作用,努力思考德育与学科教学的常态化结合,而《道德与法治》可谓是德育的专项课程,在新型的德育时代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着力寻求自身突破,不断延伸内容、丰富内涵,以助力现代化教育发展。本文就对党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交融、渗透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寻找出适合中学生成长特性需求的新内容、新方法,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党史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青少年;教师
一、初中生学习党史的意义研究
(一)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
当下,不少青少年没有办法在物质充裕、社会安定的和平年代下感知到革命的意义所在,理解不了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征程,他们也无法体会安逸生活的背后是多少人用苦难与艰辛换来的。邓小平曾表示,我国革命能有所成就和党的坚定意志是分不开的,而新中国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歇,需要无数的后辈人才前仆后继,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新生代们远达不到成为中流砥柱的标准。所以,学习、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及改革、建设的历史就显得格外关键,只有这样青少年才能在外部敌对势力妄图文化入侵、国内舆论环境复杂的大環境下形成健全的“三观”,提高自身政治鉴别力与敏锐性,这样他们才能在坚定立场下完全相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愿意为党和国家奉献终生。由此可见,将党的发展历史相关问题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抵制不良思想
初中生处于价值观养成的初期阶段,有雏形却尚未定型,可塑性极强,身边周遭事物所带来的信息都有可能在其身上产生深远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各类社会问题接踵而至,经济层面上的、教育层面上的、文化层面上的等等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再加之新媒体对我国舆论环境的冲击与影响,中学生很容易在庞大的信息海中迷失自我,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可取的、可学的、可做的,攀比心理、求异心理在学生脑海中作怪,会导致集体意识甚至是爱国意识淡薄。在这个时间段中,学生心理防线脆弱、不能分辨是非,容易被不良思想同化、腐蚀。通过党史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现在所取得的地位不是自封的,所取得的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在求同存异中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而社会主义道路更是在特殊时期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党史渗透研究
(一)贴合教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党史渗透,其主心骨还是道德与法治,从大的方面来说,党史扮演的是凝练、升华课程核心内容的角色,其本质作用就是画龙点睛、内容升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以教材为主要研究方向,努力去寻找适合的党史内容并加以巧妙利用,以起到帮助学生升华情感、增进理解的教学效果。从部编版教材中,我们不难看出,九年级上册的内容简直就是党史的缩影,《富强与创新》《民主与法制》《文明与家园》《和谐与梦想》所述说的正是党史中光辉灿烂的关键节点,就拿第一课中的《坚持改革开放》来说,可谓是精简版的改革开放史,那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此为基础点来拓展相关内容,尝试融入更多相关的党史内容,让学生们去深入了解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定所创造的历史壮举,去体会那个年代,找到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交融的时间殿堂,在其中感受党的无穷智慧与坚定决心,铭记历史、牢记课程内容的同时,促进学生升华个人情感,产生情绪波动与内心触动,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以更全面地去了解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以及当前的社会。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设备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往往存在教师过度关注课本知识内容的讲述,以教材为上、以教材为真理的观念,导致其在讲授过程中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制度化的控制、庄严肃穆的讲课态度将理论性内容直接强压给学生们,再加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枯燥乏味的平铺直述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群体的共性要求,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等严重问题自然会出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们来说掌握基础知识已成问题,更别提党史渗透了。教师想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党史内容,除了要结合教材内容外,就是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例如,多媒体设备有着视觉、听觉刺激的功效,教师可在上课前搜索相关内容,寻找相关的纪录片、文艺片等,在课上播放节选片段,让精彩的内容、撼心的乐曲、感人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像《我和我的祖国》里面中节选故事,每一个都饱含深意,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密切关联,可促进学生在感人、憾人的情节中产生精神共振,将其有效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有效促进学生们对相关信息的接收效率,进而更深刻地认知到我们现代的安逸生活来之不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党史渗透的重要价值,相关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在思考融入内容、融入策略的过程中,对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文川.凸显学科价值 提升教学品味:部编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建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7):9-11.
[2]王有鹏.研读部编教材 转变教学观念:以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为例[J].辽宁教育,2018(3):48-50.
[3]周瑶.实施互动教学
【关键词】党史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青少年;教师
一、初中生学习党史的意义研究
(一)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
当下,不少青少年没有办法在物质充裕、社会安定的和平年代下感知到革命的意义所在,理解不了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征程,他们也无法体会安逸生活的背后是多少人用苦难与艰辛换来的。邓小平曾表示,我国革命能有所成就和党的坚定意志是分不开的,而新中国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歇,需要无数的后辈人才前仆后继,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新生代们远达不到成为中流砥柱的标准。所以,学习、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及改革、建设的历史就显得格外关键,只有这样青少年才能在外部敌对势力妄图文化入侵、国内舆论环境复杂的大環境下形成健全的“三观”,提高自身政治鉴别力与敏锐性,这样他们才能在坚定立场下完全相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愿意为党和国家奉献终生。由此可见,将党的发展历史相关问题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抵制不良思想
初中生处于价值观养成的初期阶段,有雏形却尚未定型,可塑性极强,身边周遭事物所带来的信息都有可能在其身上产生深远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各类社会问题接踵而至,经济层面上的、教育层面上的、文化层面上的等等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再加之新媒体对我国舆论环境的冲击与影响,中学生很容易在庞大的信息海中迷失自我,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可取的、可学的、可做的,攀比心理、求异心理在学生脑海中作怪,会导致集体意识甚至是爱国意识淡薄。在这个时间段中,学生心理防线脆弱、不能分辨是非,容易被不良思想同化、腐蚀。通过党史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现在所取得的地位不是自封的,所取得的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在求同存异中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而社会主义道路更是在特殊时期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党史渗透研究
(一)贴合教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党史渗透,其主心骨还是道德与法治,从大的方面来说,党史扮演的是凝练、升华课程核心内容的角色,其本质作用就是画龙点睛、内容升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以教材为主要研究方向,努力去寻找适合的党史内容并加以巧妙利用,以起到帮助学生升华情感、增进理解的教学效果。从部编版教材中,我们不难看出,九年级上册的内容简直就是党史的缩影,《富强与创新》《民主与法制》《文明与家园》《和谐与梦想》所述说的正是党史中光辉灿烂的关键节点,就拿第一课中的《坚持改革开放》来说,可谓是精简版的改革开放史,那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此为基础点来拓展相关内容,尝试融入更多相关的党史内容,让学生们去深入了解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定所创造的历史壮举,去体会那个年代,找到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交融的时间殿堂,在其中感受党的无穷智慧与坚定决心,铭记历史、牢记课程内容的同时,促进学生升华个人情感,产生情绪波动与内心触动,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以更全面地去了解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以及当前的社会。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设备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往往存在教师过度关注课本知识内容的讲述,以教材为上、以教材为真理的观念,导致其在讲授过程中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制度化的控制、庄严肃穆的讲课态度将理论性内容直接强压给学生们,再加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枯燥乏味的平铺直述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群体的共性要求,教学效率低、质量差等严重问题自然会出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们来说掌握基础知识已成问题,更别提党史渗透了。教师想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党史内容,除了要结合教材内容外,就是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例如,多媒体设备有着视觉、听觉刺激的功效,教师可在上课前搜索相关内容,寻找相关的纪录片、文艺片等,在课上播放节选片段,让精彩的内容、撼心的乐曲、感人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像《我和我的祖国》里面中节选故事,每一个都饱含深意,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密切关联,可促进学生在感人、憾人的情节中产生精神共振,将其有效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有效促进学生们对相关信息的接收效率,进而更深刻地认知到我们现代的安逸生活来之不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党史渗透的重要价值,相关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在思考融入内容、融入策略的过程中,对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文川.凸显学科价值 提升教学品味:部编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建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7):9-11.
[2]王有鹏.研读部编教材 转变教学观念:以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为例[J].辽宁教育,2018(3):48-50.
[3]周瑶.实施互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