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学要架设“台阶”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linx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逐级架设“亲近节日习俗”“品味节日内涵”“体验节日生活”三个教学台阶,让学生体验从情感认同、价值追溯到行动落实的攀登过程,在他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团团圆圆过中秋》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对学校德育课程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要求。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亦渗透关于民歌民谣、传统节日、传统风俗等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素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中编排的《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就侧重引导学生感受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逐级架设三个教学台阶,让学生体验从情感认同、价值追溯到行动落实的攀登过程,在他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一、教学过程
  (一)亲近节日习俗
  学生对中秋节很熟悉,知道《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等相关传说故事,对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亦有体验。由此,教师设计了如下导入环节: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哪些中秋节的习俗呢?
  生中秋我们要赏月,要吃中秋晚饭。
  生我们要吃月饼……
  师你们说得很好!一起来看看中秋圆圆的月亮。
  (配乐播放各地中秋月圆图。)
  师关于中秋节,谁知道相关的起源故事?
  生我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从前……
  生我还知道吴刚伐桂的故事。
  师这些是我国古代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们一起来吃月饼,过中秋。每个小组分到了一个月饼,每个小朋友分一块。品尝着美味的月饼,我们先来聊聊月饼的来历和品种。
  (师生交流PPT中呈现的各地月餅,教师相机介绍关于月饼的传说故事等。)
  师中秋节我们还吃什么呀?
  生我还吃过红糖芋头。
  师记得它的味道吗?
  生很甜、很糯,放了桂花,很香……
  师还记得一家人吃中秋团圆饭的情景吗?
  生菜很多,还有饮料和老酒……
  生要等家人全部到齐再吃
  生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很开心。
  (二)品味节日内涵
  中秋节蕴含着花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望,“团圆”是其最主要的文化内涵。导入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紧接着出示思辨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积极地思考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师生对话如下:
  师有一个小朋友,他们家是这样过中秋节,我们一起来听《中秋节,团圆夜》的故事。
  (播放故事录音,创设中秋节全家人一起等爸爸回家过节的情境。)
  师为什么到天黑都要坚持等爸爸回家?
  生中秋节过节要一家人在一起。
  生过节一家人一个都不少,才最开心。
  师听听下面两个小朋友的对话,你更赞同哪个小朋友的做法呢?为什么?
  (播放录音,甲说“中秋节去看望爷爷奶奶,给他们送两盒月饼去,陪他们一起吃饭”,乙说“爸妈,中秋节我们去游乐场玩吧!给爷爷奶奶发个微信红包就好,让他们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师那中秋节要不要去看望爷爷奶奶?大家讨论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生要去看爷爷奶奶。中秋节是团圆节,我们要和长辈们团圆。
  生中秋节爷爷奶奶盼望与我们团聚,如果不去,他们会伤心的。
  师爸爸是医生,他说中秋节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不和家人一起过节了,你赞成吗?
  生我虽然很想和爸爸一起过节,但爸爸值班,给病人看病也很重要。
  生我也赞成爸爸中秋节工作,因为他是给病人看病,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后其他节日我们可以一起过。
  师(出示相关领导、志愿者、爱心人士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孤儿和其他坚守岗位的人们的视频画面)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团聚和思念都是中秋的味道。现在信息发达了,但中秋阖家团圆、孝老爱亲、家庭和美始终是我们要传承的。此外,有国才有家,中秋不仅要小家团圆,也要祖国大家庭的大团圆。
  (三)体验节日生活
  课尾,教师布置课后延伸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有仪式感地过中秋节。师生互动如下:
  师中秋放假期间,我们开展一次“亲情中秋”活动,请小朋友们和家人一起过节。请看活动要求(出示图1),请与家人一起完成。
  内容一:中秋忆月,探秘中秋起源。请搜集中秋起源的传说故事、传统民俗、逸闻趣事,画一幅画。
  内容二:中秋思月,感受中秋亲情。以“中秋”为主题,创作、品读儿歌,感悟团圆的幸福。
  内容三:中秋赏月,传递中秋温情。与家人一起赏月,并在家人帮助下动手制作月饼和心意卡,至少与一位邻居分享月饼,向他们送去节日祝福。
  二、教学思考
  本课教学基于学生对中秋节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交流习俗、深化认识、实践体验、升华情感的过程中,创生德行,抵达了认同传统文化、形成家国情怀的学习“远点”。
  (一)激活文化记忆,产生情感认同
  课堂教学只有与学生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情感认同,才能将传统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需求。
  文化情感认同需要经历了解、认知、认同三个阶段。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有趣传说,唤醒学生关于传统节日的记忆,营造富有感染力的场域,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各地美轮美奂的中秋圆月图,并配上《明月几时有》。婉转古典的乐声,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来到那美好静谧的中秋月圆夜。再通过讲述传奇故事、回顾学生生活中真实体验过的中秋场景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自觉、自愿地走近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感受中秋节的祥和、美好,从而由衷地喜欢并认同这个传统节日,为传承传统文化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创设思辨情境,实现价值引领
  传统节日能够历经千年传承至今,蕴含着内在的精神与价值,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我们也不断地赋予着传统节日新的意义和内涵。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要重视传统文化中内在精神和价值理念的传递,从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意义等方面深入挖掘节日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品味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还要和学生当下的生活、当下所处的时代对接起来,让他们在自己熟识的生活中,用自己已有的认知去思考,在冲突、矛盾、思辨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和教师的引导下澄清价值,建构新的认知。为学生理解和认同的传统文化,才能被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本课中,教师围绕“中秋节一家人要不要团圆”的主题设创设两个思辨情境,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一方面,让他们认识到即使是信息化社会,中秋阖家团圆、孝老爱亲、家庭和美始终是我们亘古不变的追求,是当下过中秋节仍要传承和坚守的精神。另一方面,让他们认识到有国才有家,中秋不仅要小家团圆,也要祖国大家庭的大团圆。节日要有时代的内涵,要与当下社会相适应,这是中秋团圆内涵的当下表达。在思辨情境中,学生了解到了阖家团圆、亲人团聚是中秋在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内涵,表达着人们对美好家庭和亲情的追求和向往;家和万事兴,小家团圆幸福了,国家才能兴旺富强,一轮明月寄托着中华儿女祈求家国团圆平安的美好期盼。
  (三)链接课堂内外,自觉跟进行动
  道德行动是道德学习的旨归。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是一个慢慢积淀的过程,仅靠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和熏陶,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是不够的,必须要引导学生将认知进一步付诸行动。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学生感兴趣且可以参与的,但又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另一方面,要积极建构传统文化可能蕴含的儿童因素的活动。例如,“亲情中秋”活动“团团圆圆过中秋”从“理论版”变为“实践版”,以家庭为主,引导学生真正体验和重温中秋,再次品味中秋“团圆”的味道。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绘制儿童画、创作儿童诗;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餅、送月饼……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家的温暖,感受亲情,感受节日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这样过中秋,再次强化了学生对传统节日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的认同。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中秋古诗词大会”“中秋习俗活动展”“中秋看望孤寡老人”等多样的实践活动,便于学生对传统节日做出独特的诠释和演绎。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回归儿童立场,以学生发展需求开展活动,寓教于乐,积极引导学生在亲近、品味和体验中走进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教育顺应学生生命成长,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夏华娟.用儿童的视角“过节”——小学品德课“传统节日”教学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5(1).
  [2] 姚玉琴,卞小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本质回归[J].教学与管理,2019(8).
  [3] 章乐.儿童立场与传统文化教育——兼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8(8).备课贴士
其他文献
摘要:发展学生的應用意识,需要关注“学以致用”和“用以促学”的关系。“学以致用”讲的是先学而后以致用;“用以促学”讲的是在反复应用中促进更深刻的学习,从而达到“学用相长”的效果。特级教师王凌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在反复应用“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运算技能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游戏应用意识《结
期刊
摘 要:在发现中改变思维模式、修正自身立场,局部甚至整体地重新构建认知、情感、美学乃至精神体系,这样的发现就是重构性发现。“发现语文”是基于发现的语文教学科目,这种发现是教师发现教学、学生发现学习与环境催生发现的总和。在语文教育中推进和强化重构性发现,需要重新确立听、说、读、写的教学姿态和学习要求,让倾听从认知到发现、言说从跟从到自主、读解从必然到可能、写作从复现到重构,从而构建一个始于发现、兴于
期刊
摘要:儿童创造信息是儿童生长的关键证据,儿童在课堂上创造了怎样的信息?如何才能帮助儿童在课堂上创造丰富、正确的信息?以黄寅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Project 1 A profile为例,先后开展4次課堂观察,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发现儿童创造信息与教师的课前工作相关,包括大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大标准的开发与引领、大情境的创设与链接等。  关键词:儿童创造信息课堂观察大任务大标准大情境  一、主题解读:
期刊
摘要:以“任务型课堂儿童信息的产生和优化”为主题的观察和研究,分析学生在任务指引下信息的产生和优化的相关证据。观察发现,学生在任务驱动的课堂中更易产生大量信息,教师若能合理有效的捕捉和优化,便能呈现出支持学生成长的动力系统。  关键词:任务型课堂儿童信息信息产生信息优化  学习任务的设计会催生许多学习信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会影响学习信息的产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同以及思维的个性化,这
期刊
摘要:“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教学可以尝试运用现象教学的根本观点——回到更真实、开放的现象上,引导学生展开更自然、深入的探究。具体地,可以让学生从现象感知开始,先直观地认识“哪个东西”是异面直线的距离,再严格地定义异面直线的距离;并提升到本质认识层面,在严格定义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这样定义”,联系之前学习的多个距离概念,归纳出“最短”这个本质特征,抽象出“点集距离”这个更一般的概念。  关键词:现象教
期刊
摘要:“展评式教学”是在探究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展示探究成果、评析探究成果,从而优化过程性思考,实现自我习得(领悟)。教学“隔位退位减法”,可以引导学生展评操作过程、笔算过程、纠错过程。一般而言,“展评式教学”需要做到合理安排活动任务、科学选用学生作品、引导开展深度展评。  关键词:展评式教学过程性思考隔位退位减法  学生计算隔位退位减法时普遍容易出错,虽然教师教学这类计算知识时反复交代什么情况
期刊
摘要:当前的课堂教学,鼓励教师尝试设计适宜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迁移类推,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小数的意义》一课教学,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指导学生迁移类推,把获得的直接经验逐步转化为科学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情境探究迁移类推《小数的意义》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播放国庆阅兵视频,旁白
期刊
自称“资深奶爸”的教育评论家蔡朝阳这一阵似乎视点稍有移易,格外垂青父母和家庭教育的话题,凭籍多年的育儿经验和对当下父母的敏锐考察,发出了“父母的觉醒”的呼吁,颇令人深思。我的“资深奶爸”角色早已过期,是正在祈盼做爷爷的人,但对于如何做父母,一如近百年前鲁迅先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发问一样,还是有不小的纠结和焦虑,觉得有话要说。  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更是一个关乎未来的课题。一个美满幸福的
期刊
摘 要:关于《聊斋志异》中人狐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完整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荣格原型分析理論指导学生从“面具”“阿尼玛”和“阴影”等方面赏析《婴宁》中的几个原型,将初中文学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聊斋志异 文学教育 原型分析 教学叙事  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全国儿童文化与教育高峰论坛举行之前,学校给我一个任务:围绕《聊斋志异》中的
期刊
摘要:信息创造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其效度则能清晰地反映其思维发展的广度及深度。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指向,课堂中每个任务的设计、教师的每句话都应有价值。通过课堂观察在课堂中儿童创造的信息及其效度,更是能让教师站在最真实的学生立场来思考、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關键词:儿童创造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效度评价  儿童创造的信息是对课堂所学知识技能的最佳反馈,更是教师改进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