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儿童信息创造及其效度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创造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其效度则能清晰地反映其思维发展的广度及深度。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指向,课堂中每个任务的设计、教师的每句话都应有价值。通过课堂观察在课堂中儿童创造的信息及其效度,更是能让教师站在最真实的学生立场来思考、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關键词:儿童创造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效度评价
  儿童创造的信息是对课堂所学知识技能的最佳反馈,更是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最佳凭证。而信息的效度则能直观地反映出各层级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课堂教学最为直观且可量化的有效介质。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整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儿童在课堂上创造丰富信息的必然性。如何激发儿童创造信息并提升其效度,正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所不断探寻的。
  一、观察主题与过程
  前不久,我们观察了沈国琴老师执教的《“七彩萝卜”萝卜名片设计》一课。本次观察以“任务设计”和“教师引导”为着力点,据此分成两个观察小组。我们还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展开了问卷调查,力求全面地分析、研究本课教学。本次观察主题是“儿童信息创造及其效度”,完整的观察过程包括效度设定、量表开发、问卷调查设计、课堂观察、分享及材料整理等环节。
  在设定效度时,我们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特点,从信息的“无价值”“有价值”“创造性”三个维度出发,制订了三个层级的标准——A级:儿童创造的信息没有价值,对活动开展没有帮助;B级:儿童创造的信息有价值,对活动开展有推动作用;C级:儿童创造的信息有创造性,对活动开展有深入、拓展作用。
  我们还制作了观察量表(见下页表1),从表中可见,本次观察以三个阶梯式任务为观察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会大量创造书面信息和语言信息,这些信息及其效度将直观地指向任务设定的合理性及课堂活动的达成情况。因此,观察中,我们尤为关注“书面信息”和“语言信息”这两个维度。
  评:完成后对照评分规则给自己的作品做一个合理的评价书面信息:语言信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影响儿童创造信息方向的直接因素,引导的语言组织、时间点、生成抓手等,都对儿童创造的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助推作用。为此,我们还开发了一份观察量表(见表2),依托这张量表,可牢牢“抓住”课堂中的诸多小细节,将碎片化信息拼凑完整,从而更清晰地发现问题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记录儿童创造信息记录效度评级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见图1)以学生课前的知识经验基础为调查点,通过3个问题,力求更为科学全面地了解儿童创造信息的依据。
  知识经验调查问卷同学们,为有效了解大家对本次活动前期的知识经验储备情况,特进行一次调查问卷,请如实填写:
  ()1.生活中你是否见过植物名片?
  A.见过B.没见过
  ()2.课前你对萝卜的知识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不太了解
  ()3.你是否有设计物品卡的经验?
  A.有B.没有
  当天上午,我们观察了沈老师的课堂教学。课上观察记录相关信息,课后汇总、整理。
  二、分析与讨论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晰,以三个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贯穿全课,突出重难点处理。评价设计也与目标高度匹配,儿童创造了较为丰富的信息。课上,沈老师将全班45名学生分为6个小组。在“儿童信息创造及其效度”方面,本节课有如下亮点与不足:
  (一)亮点
  1.任务设计明确合理。
  根据记录的“书面信息”情况我们发现,三个任务的设计是恰到好处的,且儿童创造的信息效度基本都为B级,甚至有的小组达到了C级。
  任务一中,有5个小组将植物名片范例分发给每位组员,单独观察后汇总,1个小组为组长带领一起观察。各小组都能按照任务要求一步步讨论记录,其中,4个小组用画线的方法将观察到的有价值信息画出,有部分学生还用标注的方式归纳总结。
  任务二中明确了合作方法为2人一小队,有5个小组能完全按照任务要求,2人一队寻找关键词或重点句。在完成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找出,甚至第4小组还能够将关键词初步归类,如将颜色、形状、大小等归类为外形特征,将适合温度、湿度等归类为生长环境。这些在任务要求外的信息创造让观课教师喜出望外。
  任务三中,沈老师用了议、做、评三个字代替了传统的数字序号,使每条任务信息更为明晰。实际操作时,有5个小组能根据任务顺序有条不紊地开展设计活动。其间,学生所创造的信息极为丰富,各小组的共同优点便是在造型上符合自己所种植的萝卜;在内容选择上,由于前面两个任务的铺垫,也较为全面。这些大量优质书面信息的产生,归功于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及明确性。
  2.生生碰撞事半功倍。
  根据记录的“语言信息”情况我们发现,在小组合作中,生生间的思维碰撞促进了儿童创造信息的效度。在活动开始前,我们预测出现最多A级效度信息的就是这个部分,但结果并非如此。每组的组长都是创造信息最多且效度最高的那个人,而各组的组员间也在频繁地创造有价值信息。如第5组的对话——3号:“我啥都不行,任务要求中让组长分工,组长快点帮我想想我能干点啥。”5号:“你画画,你画的萝卜很好看。”3号:“那我用铅笔画草图,你用勾线笔来描。”组长:“那画画这个分工就交给你俩了。”学生之间在思维上相互“搀扶”,通过语言创造信息,再反射到书面信息,继而提升了信息的效度,推动了探究的深度。
  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班内43位学生见过植物名片;18位学生对自己组的萝卜的知识非常了解,24位学生比较了解;30位学生有设计物品卡的经历,15位学生没有相关经历。这样的调查结果也意味着,在小组合作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设计时,可能是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产生创造信息的灵感的。   3.教师引导及时到位。
  在对“教师引导下的儿童创造信息及其效度”的观察中,我们发现,沈老师引导的问题设计、引导节点、追问等,都能提升学生创造信息的丰富性、全面性及其效度。如,沈老师提问:“你们想要设计怎样的植物名片?”第4组的6号回答:“形状可以做成萝卜,上面可以介绍萝卜的名字、特点、吃法等。”沈老师立即追问:“老师这里有很多植物名片,它们又是如何设计的呢?”学生在观察时受同学“新鲜出炉”的回答信息的影响,自然而然地观察到造型美观、内容丰富等。学生所创造的这些信息,都对接下来的任务达成起到方向指引的作用。教师及时、有效的引导,带领学生一步步走向思维的深处,大大提升了他们所创造信息的质量。本次观察发现,在沈老师引导下学生所创造的信息效度有13条为B级、6条为C级。
  4.评分规则翔实有效。
  本次学习任务的评分规则非常特别,内容的开发是由学生在课上创造信息后归纳而成的,这些评价信息的效度都为C级。因此,学生对如何让自己组的设计达到最优目标非常明确。在任务三正式设计前,沈老师又组织学生一起学习了评分规则,再次明确评价标准。活动中,6个小组边设计边逐条对照评分规则,其中有4个小组在形式上一开始有些单一,比对后立刻做了修改。第3组的3号是负责收集介绍内容的,他在对照评分规则后发现:“我们组的萝卜介绍内容只有3项,肯定不能得高分。”5号也急了:“赶快再找找,看!萝卜的价值和吃法我们还没放进去呢!”这些信息的效度也都为C级。本次活动,评分规则的开发与使用,都大大优化了学生所创造的信息。
  (二)不足
  1.任务表述须精简及儿童化。
  基于“书面信息”“语言信息”效度的观察发现,能力较弱的第2组和第6组在任务三中不太清楚要如何设计制作。尤其是第6组,在任务三开始时,他们还停留在任务二的“画关键词”上,所创造的信息也仅仅是关键词而已。在经过沈老师的提醒后才恍然大悟,开始萝卜名片的设计,而最终这一组创造的信息效度仅为A级。在后来的询问中得知,该组成员对任务三中所说的“萝卜名片的样式”不太理解,从而无法创造高效度的信息。因此,任务设计的表达如果能体现儿童化,并用不同颜色标注关键字眼,效果可能会更佳。
  与此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三的设计时,还创造了一些疑问信息,如“我们设计的植物名片是放在哪里的?要多大?”等。这些疑问信息的产生,也反映了任务的表述还不够明确。
  2.抓住生成信息及时引导。
  基于“教师引导”的观察发现,学生创造性的生成信息很多。如沈老师在提问“老师这里的名片有什么特点?”时,第4组的7号回答:“有挂绳,携带起来很方便。”这条信息被观课教师评为C级,对活动开展有深入、拓展作用。课上若能够抓住这条信息,便能引出“名片的用途决定了它的样式,大家在设计时可根据用途来设计合理的样式”这样的关键性引导话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让任务三所创造的信息更为灵动。
  三、思考与建议
  (一)摸清学生多维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并没有教材、教参等可以参考,在活动设计时,更多的是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探究中,想要学生创造更多高效度的信息,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课前就必须摸清他们的多维基础,继而对课堂“量体裁衣”。即使是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多维基础也会不一,同样需要“量体裁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也能更为准确、灵活地把控学生创造信息的风向标。
  (二)搭建优质合作网络
  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较为固定的学习模式,优质的小组成员搭配能构建更为合理的小组合作网络,使学生更好地碰撞思维、合作学习,创造更有效的信息。在组员搭配上,不仅仅要从学生的自我意愿出发,更要结合他们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等全方位考虑。在小组合作中,个人英雄主义往往要不得,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才更重要。
  (三)找准典型范例引领
  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所创造的信息,很大程度来自模仿,因此,典型范例的引领极为重要。而这些范例在选择上除了要有代表性,如果能在某方面打开学生的思路,就更完美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统整性特点,在寻找典型范例时可与相对应的学科教师探讨,力求能更为精准地确立。
  (四)优化儿童信息处理
  学生创造的大量信息需要得到一定的处理。对于高效度的信息,应当立即给予肯定,并嘗试再次深挖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目标有多层次的理解和设定,才能有的放矢;而对于低效度的信息,则可继续往下探,对于这类信息,生生间的评价处理会有更好的化学反应。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沈老师的这节课,学习目标清晰合理、任务设定明确得当、评价多样到位,活动中,多方位激发了儿童创造信息,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题的探究式学习,这些值得我们学习。本文只是从研究的角度展开剖析,而不是对本节课做定性评价。友林观课
其他文献
摘要:以对《2—5的分与合》这一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改进为基础,思考“简单”的课怎么上。教学的落脚点不能仅仅放在例题中承载的知识上,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优化、提升:着眼多元,让学生在交流中学;着眼历史,让学生在文化中学;着眼过程,让学生在思维中学;着眼结构,让学生在联系中学。  关键词:“简单”的课教学诊断《2—5的分与合》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调用已有经验或迁移已有知识,显得比较“简单
期刊
摘要:发展学生的應用意识,需要关注“学以致用”和“用以促学”的关系。“学以致用”讲的是先学而后以致用;“用以促学”讲的是在反复应用中促进更深刻的学习,从而达到“学用相长”的效果。特级教师王凌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在反复应用“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运算技能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游戏应用意识《结
期刊
摘 要:在发现中改变思维模式、修正自身立场,局部甚至整体地重新构建认知、情感、美学乃至精神体系,这样的发现就是重构性发现。“发现语文”是基于发现的语文教学科目,这种发现是教师发现教学、学生发现学习与环境催生发现的总和。在语文教育中推进和强化重构性发现,需要重新确立听、说、读、写的教学姿态和学习要求,让倾听从认知到发现、言说从跟从到自主、读解从必然到可能、写作从复现到重构,从而构建一个始于发现、兴于
期刊
摘要:儿童创造信息是儿童生长的关键证据,儿童在课堂上创造了怎样的信息?如何才能帮助儿童在课堂上创造丰富、正确的信息?以黄寅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Project 1 A profile为例,先后开展4次課堂观察,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发现儿童创造信息与教师的课前工作相关,包括大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大标准的开发与引领、大情境的创设与链接等。  关键词:儿童创造信息课堂观察大任务大标准大情境  一、主题解读:
期刊
摘要:以“任务型课堂儿童信息的产生和优化”为主题的观察和研究,分析学生在任务指引下信息的产生和优化的相关证据。观察发现,学生在任务驱动的课堂中更易产生大量信息,教师若能合理有效的捕捉和优化,便能呈现出支持学生成长的动力系统。  关键词:任务型课堂儿童信息信息产生信息优化  学习任务的设计会催生许多学习信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会影响学习信息的产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同以及思维的个性化,这
期刊
摘要:“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教学可以尝试运用现象教学的根本观点——回到更真实、开放的现象上,引导学生展开更自然、深入的探究。具体地,可以让学生从现象感知开始,先直观地认识“哪个东西”是异面直线的距离,再严格地定义异面直线的距离;并提升到本质认识层面,在严格定义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这样定义”,联系之前学习的多个距离概念,归纳出“最短”这个本质特征,抽象出“点集距离”这个更一般的概念。  关键词:现象教
期刊
摘要:“展评式教学”是在探究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展示探究成果、评析探究成果,从而优化过程性思考,实现自我习得(领悟)。教学“隔位退位减法”,可以引导学生展评操作过程、笔算过程、纠错过程。一般而言,“展评式教学”需要做到合理安排活动任务、科学选用学生作品、引导开展深度展评。  关键词:展评式教学过程性思考隔位退位减法  学生计算隔位退位减法时普遍容易出错,虽然教师教学这类计算知识时反复交代什么情况
期刊
摘要:当前的课堂教学,鼓励教师尝试设计适宜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迁移类推,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小数的意义》一课教学,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指导学生迁移类推,把获得的直接经验逐步转化为科学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情境探究迁移类推《小数的意义》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播放国庆阅兵视频,旁白
期刊
自称“资深奶爸”的教育评论家蔡朝阳这一阵似乎视点稍有移易,格外垂青父母和家庭教育的话题,凭籍多年的育儿经验和对当下父母的敏锐考察,发出了“父母的觉醒”的呼吁,颇令人深思。我的“资深奶爸”角色早已过期,是正在祈盼做爷爷的人,但对于如何做父母,一如近百年前鲁迅先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发问一样,还是有不小的纠结和焦虑,觉得有话要说。  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更是一个关乎未来的课题。一个美满幸福的
期刊
摘 要:关于《聊斋志异》中人狐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完整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荣格原型分析理論指导学生从“面具”“阿尼玛”和“阴影”等方面赏析《婴宁》中的几个原型,将初中文学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聊斋志异 文学教育 原型分析 教学叙事  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全国儿童文化与教育高峰论坛举行之前,学校给我一个任务:围绕《聊斋志异》中的
期刊